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附方 (9)

回本書目錄

附方 (9)

1. 何首烏散

何首烏,防風,蒺藜,枳殼,天麻,胡麻子,殭蠶,茺蔚子(各等分)

每服五錢。茵陳湯下。

白話文:

何首烏、防風、蒺藜、枳殼、天麻、胡麻子、僵蠶、茺蔚子(各等分)

2. 神效當歸膏

當歸,黃蠟(各一兩一方用白蠟尤效),麻油(四兩)

先將當歸入油煎至黑。濾去。入蠟溶化。即成膏矣。

白話文:

當歸:1 兩

黃蠟:1 兩(一方用白蠟尤效)

麻油:4 兩

3. 乳香定痛丸

乳香,沒藥(各另研),羌活,五靈脂,獨活(各三錢),川芎,當歸,交趾桂,川白芷,真綠豆粉,白膠香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  • 乳香、沒藥(分別研磨成粉末)

  • 羌活、五靈脂、獨活 (各三錢)

  • 川芎、當歸、交趾桂、川白芷、真綠豆粉、白膠香(各半兩)

上為末。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細嚼。薄荷湯送下。手足損痛不能舉動。加草烏。用五錢鹽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物研磨成細末。將蜂蜜加入藥末,搓成彈珠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粒藥丸。慢慢咀嚼後,以薄荷湯送服。如果四肢疼痛,無法活動,可加入草烏。用五錢鹽湯送服。

4. 五積散

治風寒濕毒客於經絡。致筋攣骨痛。或腳腰痠疼。或身重痛拘急。

蒼朮(二錢半),桔梗(炒錢半),陳皮(去白六分),白芷(三分),甘草,當歸(酒拌),川芎,芍藥(炒),半夏(薑製),茯苓(去皮各三分),麻黃(去節六分),乾薑(炮四分),枳殼(麩炒六分),桂心(一錢),厚朴(薑製四分)

水二鍾。薑三片。棗一枚。煎一鍾。服。

白話文:

蒼朮(15公克),桔梗(炒過,15公克),陳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,5公克),白芷(2公克),甘草(適量),當歸(用酒拌過),川芎(適量),芍藥(炒過,適量),半夏(用薑汁製過),茯苓(去皮,各為2公克),麻黃(去除節的部分,5公克),乾薑(用炮製過,3公克),枳殼(用麩皮炒過,5公克),桂心(6公克),厚朴(用薑汁製過,3公克)。

5. 舒筋湯

片子薑黃,甘草(炙),羌活(各一錢),當歸(酒洗),赤芍藥,白朮,海桐皮(各二錢)

作一貼。薑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片子薑黃:用片狀的薑黃。

  • 甘草(炙):將甘草經過烘烤後使用。

  • 羌活:用羌活。

  • 當歸(酒洗):將當歸用酒洗過後使用。

  • 赤芍藥:用赤芍藥。

  • 白朮:用白朮。

  • 海桐皮:用海桐皮。

以上藥材各取一錢或二錢,用於治療疾病。

6. 四生丸

治血風。骨節疼痛。不能舉動。或行步不前。或渾身瘙癢。或麻痹。

地龍(去土),殭蠶(炒去絲),白附子(生),五靈脂,草烏(去皮尖各等分)

白話文:

  1. 地龍(去土):土鱉蟲,去除土壤。
  1. 殭蠶(炒去絲):僵死的蠶,炒熟後去除絲。
  2. 白附子(生):川烏的子實,生的。
  3. 五靈脂:中藥材,為漆樹科植物五倍子。
  4. 草烏(去皮尖各等分):烏頭,去除皮和尖端,等份。

為末。米糊丸梧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。茶酒任下。或作末。酒調服。

白話文:

將僵死的蠶炒熟後去除絲,再與川烏的子實、五倍子、去除皮和尖端等份的烏頭一起研磨成粉末。用米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三十粒,可用茶水或酒送服。也可以將藥粉用酒調服。

7. 大防風湯

治三陰之氣不足。風邪乘之。兩膝作痛。久則膝大腿愈細。名曰鶴膝風。乃敗證也。非此不治。又治痢後腳痛緩弱。不能行步。或腿腫痛。

白話文:

用來治療三陰之氣不足,被風邪入侵,導致兩膝疼痛的疾病。如果患病時間過長,膝蓋和大腿會漸漸變細,這種病被稱為「鶴膝風」。這是一種很嚴重的病症,如果不針對性治療,很難治癒。此外,本方也可治療痢疾後遺症引起的腳部疼痛、無力,無法行走,或小腿腫痛等症狀。

附子(炮一錢),白朮(炒),羌活,人參(各二錢),川芎(錢半),防風(二錢),甘草(炙一錢)牛膝(酒浸一錢),當歸(酒拌二錢),黃耆(炙二錢),白芍(炒二錢),杜仲(薑製二錢),生地黃(酒拌蒸半日忌鐵器一錢)

白話文:

附子(炒過一錢),白朮(炒過),羌活,人參(各二錢),川芎(一錢半),防風(二錢),甘草(炙過一錢)牛膝(用酒浸泡一錢),當歸(用酒拌二錢),黃耆(炙過二錢),白芍(炒過二錢),杜仲(用薑汁炮製二錢),生地黃(用酒拌後蒸半日,忌諱鐵器一錢)

作一服。水二鍾。薑三片。煎八分。空心服。愈後尤宜調攝。更服還少丹。或加桂以行地黃之滯。若脾胃虛寒之人。宜服八味丸。

白話文:

  1. 配方:

將水煮沸,加入三片生薑片。

煎熬至藥液濃度為八分之一。

空腹服用。

  1. 服用注意事項:
  • 痊癒後,仍需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,以防復發。
  • 服用「還少丹」或加入桂枝以緩解地黃的滯澀感。
  • 若脾胃虛寒,宜服用「八味丸」。

8. 蘆薈丸

治下疳潰爛或作痛。及小兒肝積發熱。口鼻生瘡。或牙齦蝕爛。

胡黃連,黃連,蘆薈,木香,白蕪荑(炒),白雷丸,青皮,鶴蝨草(各一兩),麝香(三錢)

為末。蒸餅糊丸麻子大。每服一錢。空心米湯下。

白話文:

胡黃連、黃連、蘆薈、木香、白蕪荑(炒過)、白雷丸、青皮、鶴蝨草(各60公克),麝香(15公克)

9. 當歸拈痛湯

治濕熱下注。腳膝生瘡。或膿水不絕。或赤腫。或癢痛。或四肢遍身腫痛。

白話文:

治療濕熱下注所引起的症狀,如腳膝長瘡,或者有膿水不斷流出,或者紅腫,或者癢痛,或者四肢及全身腫痛。

防風,歸身,知母(酒炒),澤瀉,豬苓(各三錢),白朮(錢半),羌活(五錢),人參,苦參(酒製),升麻,葛根,蒼朮(各二錢),甘草(炙),黃芩(酒炒),茵陳葉(酒炒各五錢)

作四劑。水二鍾。煎一鍾。空心並臨臥服。

白話文:

  1. 防風:三錢

  2. 歸身:三錢

  3. 知母(酒炒):三錢

  4. 澤瀉:三錢

  5. 豬苓:三錢

  6. 白朮:錢半

  7. 羌活:五錢

  8. 人參:二錢

  9. 苦參(酒製):二錢

  10. 升麻:二錢

  11. 葛根:二錢

  12. 蒼朮:二錢

  13. 甘草(炙):錢半

  14. 黃芩(酒炒):五錢

  15. 茵陳葉(酒炒):五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