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三 (19)
卷三 (19)
1. 囊癰一百四
一人患此。腫痛發熱。以小柴胡加黃連、青皮。四劑少愈。更以龍膽泄肝湯而消。(凡腫屬濕痛屬熱。故痛者宜清濕熱。)
一兒生三月。病熱。左右脅下節次生癤。用四物湯敗毒散倍人參。香附為佐犀角為使。大料飲乳母兩月。而愈。逾三月腹脹生丹疹。又半月移脹入囊為腫。黃瑩裂開。兩丸顯露水出。以紫蘇葉盛麩炭末托之。
旬余而合。此因父病瘧遺熱於胎也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玉莖腫痛。服五苓散等藥不應。其脈左關弦數。此肝經積熱而成。以小柴胡(五)送蘆薈丸。一服勢去三四。再服頓愈。(此憑脈憑症也。)
一人連日飲酒。陰挺並囊濕癢。服滋陰等藥不應。予謂前陰肝脈絡也。陰氣從挺而出。素有濕。繼以酒。為溫熱合於下焦而然。經曰。下焦如瀆。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。遂以龍膽瀉肝腸。及清震湯而愈。此或不應。宜補肝湯及四生散治之。(此憑症也。)
一婦隱內膿水淋漓。或癢或痛。狀如蟲行。少陰脈滑數。此陰中有瘡也。名曰䘌。由心神煩郁。胃氣虛弱。氣血凝滯所致。與升麻、白芷、黃連、木通、當歸、川芎、白朮、茯苓、柴胡煎服。以拓腫湯熏洗。更搽蒲黃、水銀。兩月餘而愈。此條因脈而知瘡。其曰胃氣虛者。當時必有見也。
或有包絡虛。風邪乘陰。血氣相摶。令氣痞澀。致陰腫痛。治以菖蒲散。(一百)更以枳實炒熱。帛包熨之。冷則再炒。
或有子臟虛。冷氣下衝。致陰脫出。謂之下脫。或因產努力而脫者。宜當歸散。久不愈者。補中益氣湯。倍加升麻柴胡舉之。
白話文:
囊癰一百四
一個人得了這種病,腫脹疼痛還發燒。用小柴胡湯加上黃連、青皮,吃了四帖稍微好轉,接著用龍膽瀉肝湯就消腫了。(凡是腫大多屬於濕,痛大多屬於熱,所以痛的時候適合清熱祛濕。)
一個嬰兒出生三個月,發熱,左右兩側脅下陸續長出癤子。用四物湯、敗毒散,加倍人參,用香附輔助,犀角引導藥效。大量給哺乳的母親服用兩個月後痊癒。過了三個月,腹部脹大長出丹疹,又過了半個月,脹氣轉移到陰囊形成腫塊,黃色光亮的腫塊破裂,露出兩個睪丸,流出液體。用紫蘇葉包裹麩皮炭末托住。
十多天後傷口癒合。這是因為父親得瘧疾,把熱毒遺傳給胎兒造成的。(這是根據症狀判斷的。)
一個人陰莖腫脹疼痛,服用五苓散等藥沒有效果。他的脈象左關部位呈現弦數,這是肝經積熱造成的。用小柴胡湯(五錢)送服蘆薈丸,吃一服藥病情就減輕三四成,再吃一服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的。)
一個人連續喝酒,導致陰莖和陰囊濕癢。服用滋陰等藥沒有效果。我認為前陰是肝經所經絡的地方,陰氣從陰莖發出,本來就有濕氣,加上喝酒,溫熱之邪就聚集在下焦而發病。醫書說,下焦就像溝渠一樣,又說,在下部的病要引導它向下而消除。於是用了龍膽瀉肝湯和清震湯來治療,就好了。如果這樣治療沒有效果,應該用補肝湯和四生散治療。(這是根據症狀判斷的。)
一個婦女陰部內膿水不斷流出,時而癢時而痛,感覺像蟲子在爬。少陰脈滑數,這是陰部有瘡。這種病叫做䘌,是由於心神煩躁鬱悶,胃氣虛弱,導致氣血凝滯造成的。用升麻、白芷、黃連、木通、當歸、川芎、白朮、茯苓、柴胡煎服。用拓腫湯熏洗,再塗抹蒲黃、水銀。兩個多月就好了。這條醫案是根據脈象判斷是瘡,說胃氣虛弱,當時肯定有看到相關的現象。
有的人包絡虛弱,風邪侵入陰部,血氣互相搏擊,導致氣機阻塞,造成陰部腫痛。用菖蒲散治療。再用枳實炒熱,用布包裹熱敷,冷了就再炒熱。
有的人子宮虛弱,寒氣向下衝,導致陰部脫出,叫做下脫。有的是因為生產用力過度而脫出,應該用當歸散。如果很久都沒好,就用補中益氣湯,加倍升麻和柴胡來提升下墜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