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三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6)

1. 懸癰一百三

焮腫或發熱者。清肝解毒。(小柴胡、制甘草。)

腫痛者。解毒為主。(制甘草。)不作膿或不潰者。氣血虛也。(八珍湯。)腫痛小便赤滯者。肝經濕熱也。宜分利清肝。(龍膽泄肝湯。)

一人穀道前患毒。焮痛寒熱。此肝經濕熱所致。名曰懸癰。屬陰虛。先以制甘草(百二七)二服。頓退。再以四物加車前、青皮、甘草節、酒製黃柏、知母。數服而消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人年逾五十。患懸癰。膿清脈弱。此不慎酒色。濕熱壅滯而然。膿清脈弱。老年值此。何以收斂。況穀道前為任脈發原之地。肝經宗筋之所。予辭。果歿。治此癰惟澗水制甘草有效。已破者。兼十全大補湯(十三)為要。

一人患此。焮痛發寒熱。以小柴胡湯加制甘草(百二七)二劑少退。又制甘草四劑而消。(按小柴胡清肝。制甘草解毒。)

大抵此症屬陰虛。故不足之人多患之。寒涼之劑。不可過用。恐傷胃氣。惟制甘草一藥。不損氣血。不動臟腑。其功甚捷。

一人腫痛。小便赤澀。以加減龍膽瀉肝湯。加制甘草二劑。少愈。以參、耆、歸、朮、黃柏、知母、制甘草。四劑(百二七)而潰。更以四物加黃柏、知母、參、耆、制甘草而痊。(按此先瀉後補。當時以有所據。但不知其脈耳。)

一人腫痛未作膿。以加減龍膽瀉肝湯二劑。少愈。再以四物加黃柏、知母、木通、四劑消。(按此先治濕熱後養血。)

一人膿熟不潰。脹痛。小便不利。急針之。尿膿皆利。以小柴胡加黃柏、白芷金銀花、四劑痛止。以托裡消毒散數劑而愈。

常見患者多不肯針。待其自破。殊不知緊要之地有膿。宜急針之。使毒外發。不致內潰。故曰宜開戶以逐之。凡瘡若不針烙。毒氣無從解。膿瘀無從泄。今之患者。反謂緊要之處。不宜用針。何相違之遠耶。

一人膿清不斂。內有一核。以十全大補湯加青皮、柴胡、制甘草。更以豆豉餅灸。核消而斂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人久而不斂。脈大無力。以十全大補加五味、麥門。灸以豆豉餅。月餘而愈。(此憑症憑脈也。)

一老年餘而不斂。診脈尚有濕熱。以龍膽瀉肝湯(六七)二劑。濕退。以托裡藥及豆豉餅灸而愈。(此憑症憑脈也。)

一人腫痛發熱。以小柴胡加黃連、青皮(五)。四劑少愈。更以龍膽瀉肝湯(六七)而消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人膿熟不潰。脈數無力。此氣血俱虛也。宜滋陰益氣血之藥。更針之。使膿毒外泄。彼反用敗毒藥。致元氣愈虛。瘡勢愈盛。後潰不斂。竟致不救。(按此不憑脈症而誤治也。)

懸癰原系肝腎二經陰虛。須一於補。尤恐不治。況膿成而又克伐。不死何待。常治初起腫痛。或小便赤澀。

先以制甘草一二劑。及蒜灸。更飲龍膽瀉肝湯。若發熱腫痛者。以小柴胡加車前、黃柏、芎、歸。膿已成。即針之。已潰用八珍湯(十四)。加制甘草、柴胡稍、酒炒黃柏、知母。小便澀而脈有力者。仍用龍膽瀉肝湯。加制甘草。小便澀而脈無力者。用清心蓮子飲。加制甘草。膿清不斂者。用大補劑。間以豆豉餅灸。或久而不斂者。亦用附子餅灸。並效。

白話文:

懸癰一百三

如果患處紅腫發熱,要用清肝解毒的方法,例如使用小柴胡湯搭配炙甘草。

如果患處腫痛,重點在於解毒,可以單用炙甘草。如果腫脹沒有化膿或潰破,這是因為氣血虛弱,可以使用八珍湯來補養。如果腫痛而且小便赤黃、排尿不暢,這是肝經濕熱引起的,應該使用具有分利濕熱、清肝作用的方劑,例如龍膽瀉肝湯。

有一位病患,在肛門前方長了毒瘡,紅腫疼痛且有寒熱的症狀,這是肝經濕熱導致的,稱為懸癰,屬於陰虛的體質。先給予炙甘草服用兩次,症狀就立刻減退。接著再用四物湯加入車前子、青皮、甘草節、酒製黃柏和知母,服用數次後就消腫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用藥的。)

有一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得了懸癰,膿液清淡而且脈象虛弱,這是因為不注意酒色,導致濕熱積聚造成的。膿液清淡且脈象虛弱,再加上是老年人,如何才能讓瘡口收斂呢?更何況肛門前方是任脈的起點,也是肝經宗筋所在的地方,我(作者)認為這個病很難治,結果他(病人)就過世了。治療這種懸癰,只有用鹽水浸泡過的炙甘草才有效。如果瘡口已經破潰,就要配合十全大補湯來使用。

有一位病人得了懸癰,紅腫疼痛且有寒熱的症狀,使用小柴胡湯搭配炙甘草服用兩劑後略有減退,再服用四劑炙甘草就消腫了。(小柴胡湯可以清肝,炙甘草可以解毒。)

總體來說,這種病症屬於陰虛,所以體質虛弱的人容易患病。寒涼的藥物不能過度使用,以免損傷胃氣。只有炙甘草這一味藥,既不損傷氣血,也不影響臟腑功能,而且效果非常快。

有一位病患腫痛,小便赤澀,使用加減龍膽瀉肝湯搭配炙甘草服用兩劑後稍微好轉,接著再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黃柏、知母和炙甘草服用四劑後,瘡口就潰破了,接著再使用四物湯搭配黃柏、知母、人參、黃耆和炙甘草就痊癒了。(這是先瀉後補的治療方式,當時這樣做是有原因的,只是沒有記錄下脈象而已。)

有一位病患腫痛但沒有化膿,使用加減龍膽瀉肝湯服用兩劑後稍有緩解,接著再使用四物湯搭配黃柏、知母和木通服用四劑就消腫了。(這是先治療濕熱,再養血的治療方式。)

有一位病患膿液已經成熟但沒有潰破,感到脹痛,而且小便不順暢,要趕快用針刺破,讓尿液和膿液都排出來,接著使用小柴胡湯加入黃柏、白芷和金銀花服用四劑,疼痛就停止了,再使用托裡消毒散服用數劑就痊癒了。

常見的病患大多不願意針刺,等待瘡口自己破裂。殊不知在重要部位有膿,應該趕快用針刺破,讓毒素向外發散,避免毒素向內侵蝕。所以說應該打開門戶讓毒邪外出。凡是瘡瘍如果不針刺或燒灼,毒氣就無法排出,膿液也無法宣洩。現在的患者卻認為重要部位不適合針刺,這種觀念實在是太錯誤了。

有一位病患膿液清淡且瘡口不收斂,內部有一個硬塊,使用十全大補湯搭配青皮、柴胡和炙甘草,再用豆豉餅熱敷,硬塊就消失了而且瘡口也收斂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用藥的。)

有一位病患瘡口久久不收斂,脈象大而無力,使用十全大補湯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,再用豆豉餅熱敷,一個多月後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和脈象來判斷用藥的。)

有一位老年人瘡口久久不收斂,診斷脈象還有濕熱的現象,使用龍膽瀉肝湯服用兩劑,濕熱退去後,再使用托裡藥物和豆豉餅熱敷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和脈象來判斷用藥的。)

有一位病患腫痛且發熱,使用小柴胡湯加入黃連和青皮服用四劑後略有緩解,接著再使用龍膽瀉肝湯就消腫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用藥的。)

有一位病患膿液已經成熟但沒有潰破,脈象快速且無力,這是因為氣血都虛弱了,應該使用滋陰補氣血的藥物,再配合針刺,讓膿毒向外排洩。但他們卻反而使用敗毒的藥物,導致元氣更加虛弱,瘡勢更加嚴重,最後潰破後無法收斂,以致無法救治。(這是沒有根據脈象和病症,錯誤治療的結果。)

懸癰本來就是肝腎二經陰虛造成的,必須專注於補養,否則可能難以治癒。更何況膿液已經形成又使用攻伐的藥物,不死亡還能等待什麼?通常治療初期腫痛,或是小便赤澀,先使用一兩劑的炙甘草,再用大蒜灸,同時服用龍膽瀉肝湯。如果出現發熱腫痛,就使用小柴胡湯加入車前子、黃柏、芎藭和當歸。膿液已經形成,就立即用針刺破。如果已經潰破,就使用八珍湯,加入炙甘草、柴胡梢、酒炒黃柏和知母。如果小便澀滯而且脈象有力,仍然使用龍膽瀉肝湯加入炙甘草。如果小便澀滯而且脈象無力,就使用清心蓮子飲加入炙甘草。膿液清淡且瘡口不收斂的,就使用大補的藥物,同時用豆豉餅熱敷。如果久久不收斂的,就用附子餅熱敷,也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