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三 (11)
卷三 (11)
1. 瘰癧一百一
大抵瘡淺宜砭。深宜刺。使瘀血去於毒聚之始。則易消也。況小兒氣血又弱。膿成不針不砭。鮮不斃矣。
一人項下患毒膿已成。因畏針焮。延至胸。赤如霞。其脈滑數。飲食不進。月餘不寐。甚倦。予密針之。膿出即睡覺而思食。用托裡散(百五七)兩月餘而愈。又一人患此。及時針刺。數日而愈。一人素虛。患此不針。潰透頷頰。血氣愈虛而死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耳後患毒。脈症俱實。宜用內疏黃連湯。彼以嚴冬不服寒劑。竟至不起。
羅謙甫曰。用寒遠寒。用熱遠熱。假者反之。雖違其時。以從其症。又云。凡治病必察其下。謂察時下之宜而權治之。故曰經者常也。法者用也。醫者意也。隨其所宜而治之。則萬全矣。
一婦因怒。項腫。後月水不通。四肢浮腫。小便如淋。此血分症也。先以椒仁丸數服。經行腫消。更以六君子湯加柴胡、枳殼數劑。頸腫亦消矣。亦有先因小便不利。後身發腫。致經水不通。名曰水分。宜葶藶丸治之。良方云。婦人腫滿。若先因經水斷絕。後致四肢浮腫。小便不通。名曰血分。水化為血。血不通則復化為水矣。宜服椒仁丸。(此憑症也。)
一癧婦。咽間如一核所鯁咽吐不出。倦怠發熱。先以四七湯而咽利。更以逍遙散。(此憑症也。)
一婦所患同前。兼胸膈不利。肚腹膨脹。飲食少思。臥睡不安。用分心氣飲並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女年十七。項下時或作痛。乍寒乍熱如瘧狀。肝脈弦長。此血盛之症也。先以小柴胡湯二劑。少愈更以生地黃丸而痊(此憑脈症也。)
一貴人女適夫。夫早逝。患十指攣。拳掌垂莫舉。膚體瘡瘍粟粟然。湯劑雜進。飲食頓減。幾於半載。診之非風也。乃憂愁悲哀以致耳。病屬內因。宜用內因藥。仍以鹿角膠輩。多用麝香熬膏貼痿處。攣能舉。指能伸。病漸安。(此因情而治也。)
一女性急好怒。耳下常腫痛。發寒熱。肝脈弦急。投小柴胡加青皮、牛蒡子、荊芥、防風、而寒熱退、更以小柴胡對四物。數劑而腫消。其父欲除病根。予謂肝內主藏血。外主榮筋。若恚怒氣逆則傷肝。肝主筋。故筋蓄結而腫。須要自加調攝。庶可免患。否則肝迭受傷。不能藏血。血虛則難瘥矣。後不戒。果結三核。屢用追蝕。不斂而歿。(此因情而治。)
一人先於耳前耳下患之。將愈。延及項側缺盆。三年遂延胸腋。診之肝脈弦數。以龍會散堅二丸治之將愈。肝脈尚數。四年後。小腹陰囊內股皆患毒。年餘不斂。脈診如前。以清肝養血及前丸而愈。(此憑脈也。)
一人因怒。耳下及缺盆患癧。潰延腋下。形氣頗實。瘡口不合。治以散腫潰堅丸(五十)而愈。(此憑形症也。)
一兒七歲。項結二核。時發寒熱。日久不愈。治以連翹丸。而消。若患在面臂等處。尤宜此丸。若潰而不斂。兼以托裡之藥。(此憑症也。)
白話文:
大致來說,瘡瘍如果表淺,適合用砭石放血;如果較深,則適合用針刺放血。讓瘀血在毒素聚集之初就排出,就容易消散。更何況小孩子氣血又比較虛弱,如果膿已形成,卻不用針刺或砭石放血,很少有能存活的。
有一個人脖子下長了毒瘡,膿已經形成,因為害怕針刺的灼熱感,拖延到胸部,紅得像晚霞一樣。他的脈象滑而數,吃不下東西,一個多月都睡不著,非常疲倦。我秘密地給他針刺放膿,膿一排出他就立刻睡著了,而且想吃東西。用了托裡散(方劑在第一百五十七條)兩個多月就痊癒了。另一個人也得了這種病,及時針刺,幾天就好了。還有一個人,體質本來就虛弱,得了這種病卻不針刺,結果瘡瘍潰破,蔓延到下巴和臉頰,血氣更加虛弱而死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人耳朵後面長了毒瘡,脈象和症狀都顯示為實證,應該用內疏黃連湯。但他因為是嚴冬,不肯服用寒涼的藥物,最後就這樣去世了。
羅謙甫說:應該用寒涼藥物時,就不要怕寒;應該用溫熱藥物時,就不要怕熱。如果是虛假的寒熱症狀,就要反過來用藥。雖然可能違反當時的季節,但也要順應病症來治療。他又說:凡是治療疾病,一定要觀察疾病的根本,也就是觀察當時的情況來權衡治療。所以說,經典的原則是不變的,方法則是活用的,而醫生用藥的心思更是要靈活的,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治療,這樣才能萬無一失。
有一個婦女因為生氣,脖子腫了起來,後來月經不來,四肢浮腫,小便像淋瀝一樣。這是血分方面的疾病。先用椒仁丸服用幾次,月經來了,腫脹就消了。再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、枳殼幾劑,脖子的腫脹也消了。也有人是先因為小便不順暢,後來身體發腫,導致月經不來,這種情況叫做「水分」。應該用葶藶丸來治療。有個很好的說法是:婦女如果身體腫脹,是因為先月經斷絕,後來導致四肢浮腫,小便不暢通,這就叫做血分方面的疾病。水可以化為血,血不通暢又會化為水。應該服用椒仁丸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患瘰癧的婦女,感覺咽喉間好像有個核堵住,吞咽不下,吐也吐不出,感到疲倦發熱。先用四七湯,咽喉就通暢了,再用逍遙散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婦女的症狀和前面那位一樣,而且胸膈不舒服,肚子脹滿,不想吃東西,睡也睡不安穩。用了分心氣飲就有效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女孩十七歲,脖子下時不時地疼痛,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像瘧疾一樣。肝脈弦長,這是血旺盛的症狀。先用小柴胡湯兩劑,稍微好轉後,再用生地黃丸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貴族女子嫁了人,丈夫早逝。她患上十指攣縮,手掌下垂抬不起來,皮膚長滿了像小米粒一樣的瘡瘍。用了各種湯藥,飲食也減少了,幾乎過了半年。診斷後發現,這不是風邪引起的疾病,而是憂愁悲傷導致的。這種疾病屬於內因,應該用治療內因的藥物。仍然用鹿角膠之類的藥物,再多用麝香熬成膏藥貼在萎縮的部位。手能抬起來了,手指也能伸直了,病也漸漸好了。(這是因為情志因素而治療的。)
有一個女性,性子急躁,容易發怒,耳朵下方經常腫痛,發冷發熱。肝脈弦而急。用小柴胡湯加上青皮、牛蒡子、荊芥、防風,寒熱就退了。再用小柴胡湯和四物湯合用幾劑,腫脹就消了。她的父親想徹底去除病根。我說,肝在內主藏血,在外主導筋脈的榮養。如果因為生氣導致氣逆,就會損傷肝臟。肝主管筋,所以筋脈積結就會腫脹。必須自己加以調養才能避免再次發病,否則肝臟會反覆受損,不能藏血,血虛就難以痊癒了。後來她沒有戒掉怒氣,果然又長了三個核,多次用藥腐蝕,卻無法收口而死。(這是因為情志因素而治療的。)
有一個人先是在耳朵前面和耳朵下面長了瘰癧,快要痊癒時,又蔓延到脖子的側邊和鎖骨上方的凹陷處。三年後,又蔓延到胸部和腋下。診斷後發現肝脈弦數。用龍會散堅丸兩丸來治療,快要痊癒時,肝脈還是數。四年後,小腹、陰囊、大腿內側都長了毒瘡,一年多都沒有收口,脈象還是像之前一樣。用清肝養血的藥物,再加上之前的藥丸,才得以痊癒。(這是根據脈象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人因為生氣,耳朵下面和鎖骨上方的凹陷處長了瘰癧,潰爛後蔓延到腋下。身體狀況還算壯實,瘡口不收。用散腫潰堅丸(方劑在第五十條)治好了。(這是根據身體狀況和病症來判斷的。)
有一個七歲的小孩,脖子上長了兩個核,時常發冷發熱,很久都沒好。用連翹丸治好了。如果長在臉上、手臂等處,尤其適合用這個藥丸。如果潰破了卻不收口,還要加上托裡類的藥物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的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