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七 (4)
卷七 (4)
1. 胃脘癰一百三十五
胃脘癰當候胃脈。人迎者。胃脈也。其脈沉細。氣逆則甚。甚則熱聚胃口而為癰。若脈洪數。膿已成。遲緊。雖膿未就。已有瘀血。宜急治之。否則邪毒內攻。腐爛腸胃。不可救也。宜
射干湯,射干(去毛),梔子,赤茯苓,升麻(各一兩),赤芍(兩半),白朮(半兩)
上銼。水煎。入地黃汁一合。蜜半合。溫服。芍藥甘草湯。升麻湯隨選用之。
白話文:
胃脘癰這種病,要觀察胃的脈象。人迎脈就是胃的脈象。如果脈象沉細,而且氣往上逆的情況加重,就表示熱邪聚集在胃口,形成了癰。如果脈象洪大且跳動快速,表示膿已經形成。如果脈象遲緩且繃緊,雖然膿還沒完全形成,但體內已有瘀血,應該趕緊治療。不然的話,邪毒會往內侵襲,使腸胃腐爛,到時就無法救治了。應該使用射干湯來治療:射干(去除毛),梔子,赤茯苓,升麻(各一兩),赤芍(兩半),白朮(半兩)。將以上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,再加入地黃汁一合、蜂蜜半合,溫熱服用。芍藥甘草湯或升麻湯也可以根據情況選用。
2. 腦疳一百三十六
一兒頭患白瘡。皮光且急。諸藥不應。名曰腦疳瘡。乃胎毒挾風熱而成。服龍膽丸,及吹蘆薈末於鼻內。兼搽解毒散而愈。若重者。髮結如穗。腦熱如火。遍身汗出。囟腫胞高。尤當服此藥。
白話文:
一個小孩頭上長了白色的瘡,皮膚看起來光滑而且緊繃,用各種藥都沒效,這種病叫做腦疳瘡。這是因為胎毒夾雜著風熱造成的。服用龍膽丸,以及將蘆薈粉吹入鼻孔,同時塗抹解毒散,就可以痊癒。如果病情嚴重,頭髮會像穗子一樣結在一起,頭部發熱像著火一樣,全身出汗,囟門腫脹而且高起,就更應該服用這個藥。
3. 肺疳一百三十七
一兒咳嗽。喘逆。壯熱惡寒。皮膚如粟。鼻癢流涕。咽喉不利。頤爛吐紅。氣脹毛焦。作利。名曰肺疳。以地黃清肺飲及化䘌丸治之而愈。
白話文:
有個小孩咳嗽、呼吸急促,發高燒又怕冷,皮膚像長滿小米粒一樣,鼻子癢又流鼻涕,喉嚨不舒服,下巴潰爛還吐血,肚子脹氣,頭髮也像燒焦一樣,還拉肚子。這種病叫做肺疳。用生地黃清肺飲和化痰丸來治療就好了。
4. 蛔疳一百三十八
一兒眉皺多啼。嘔吐清沫。腹痛肚脹。筋青。唇口紫黑。肛門作癢。名曰蛔疳。服大蘆薈丸而愈。
白話文:
有個小孩常常皺著眉頭、哭鬧不停,而且會吐出清稀的泡沫,肚子疼痛又脹氣,身上青筋浮現,嘴唇和嘴角呈現紫黑色,肛門會發癢,這種情況就稱為「蛔疳」。後來服用大蘆薈丸就痊癒了。
5. 脊疳一百三十九
有蟲蝕脊膂。食熱黃瘦。煩溫下痢。拍背如鼓鳴。脊骨如鋸齒。十指生瘡。常齧。此脊疳也。亦宜大蘆薈丸治之。
白話文:
脊椎部位被蟲啃蝕,導致身體發熱、臉色蠟黃、身體消瘦。患者會感到煩躁、體溫偏高、腹瀉,拍打背部時會像敲鼓一樣發出聲響,脊椎骨摸起來像鋸齒狀。此外,十根手指會長瘡,而且常常會去咬這些瘡。這種病症就是脊疳。可以用大蘆薈丸來治療。
6. 腎疳一百四十
一兒十歲患瘡疥。久不愈。肌瘦。寒熱時作。腦熱足冷。滑瀉肚痛。齦爛口臭。干揭。爪黑麵黧。此腎疳也。服六味地黃丸。更搽解毒散而愈。
白話文:
有一個十歲的小孩,得了瘡疥,很久都沒好。他變得肌肉消瘦,時常發冷發熱,頭部發熱但腳卻冰冷,並且拉肚子,肚子痛,牙齦潰爛口臭,皮膚乾燥脫屑,指甲變黑,臉色黯淡。這是腎疳的症狀。後來服用六味地黃丸,並且外敷解毒散,就痊癒了。
7. 鬼擊一百四十一
一人被鬼擊。身有青痕作痛。以金銀花煎湯飲之即愈。
白話文:
有個人被鬼怪侵襲,身上出現青色的痕跡並且感到疼痛。用金銀花煎煮成湯來喝,病就會痊癒。
8. 歷節風一百四十二
一婦患癧,寒熱焮痛,服人參敗毒散,翌日遍身作痛,不能轉側。彼云素有此疾,每發痛至月餘自止,服藥不應。婦人體虛,因受風邪之氣,隨血而行,淫溢皮膚,卒然掣痛,遊走無常,名曰歷節風,治以四生丸而愈。(此憑脈也。)
一宜人先兩膝,後至遍身骨節皆痛,脈遲緩,用羌活勝濕湯,及荊防敗毒散。(七)加滲濕藥不應,次以附子八物湯(七四)一劑悉退,再服而愈。(此憑脈也。)
若脈洪數而痛者,宜人參敗毒散。(六四)有毒自手足起至遍身作痛,或頸項結核如貫珠,此風濕流氣之症,宜加減小續命,及獨活寄生湯。(七六)
一人年逾五十,筋骨痿軟,臥床五年,遍身瘙癢,午後尤甚,治以生血藥,癢漸愈,痿少可,更以加味四斤丸治之,調理謹守,年餘而痊。(此憑症也。)
或曰:熱淫於內,藥用溫補,何也?蓋因血衰弱不能養筋,筋緩不能自持,陽躁熱淫於內,宜養陽滋陰,陽實則水升火降矣。
白話文:
一個婦人得了癘病,發冷發熱又紅腫疼痛,吃了人參敗毒散後,隔天全身都痛,無法翻身。她說自己本來就有這毛病,每次發作都會痛到一個多月才自己好,吃藥都沒用。婦人體質虛弱,因為感受風邪之氣,風邪隨著血液運行,擴散到皮膚,突然間抽痛,疼痛位置遊走不定,這種病叫做歷節風,用四生丸治療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脈象判斷的。)
一個人先是兩個膝蓋痛,後來全身的骨頭關節都痛,脈象遲緩,用羌活勝濕湯和荊防敗毒散。(七)如果加了祛濕藥也沒用,就改用附子八物湯(七四),吃一劑就全部退了,再吃幾劑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脈象判斷的。)
如果脈象洪數而且疼痛的,應該用人參敗毒散。(六四)有的是從手腳開始發作,然後全身都痛,有的則是脖子長出像串珠子的結核,這是風濕氣流動的症狀,應該用加減小續命湯和獨活寄生湯。(七六)
有一個人年過五十,筋骨軟弱無力,臥床五年,全身發癢,下午尤其嚴重,用養血藥治療後,癢漸漸好了,軟弱的狀況稍微改善,再用加味四斤丸治療,好好調養,一年多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症狀判斷的。)
有人問:熱邪在體內,藥卻用溫補,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血氣衰弱不能滋養筋脈,筋脈鬆弛無力,陽氣躁動而生熱,所以應該補養陽氣並滋養陰液,陽氣充實了,水液就能上升而火氣下降了。
9. 瘡疥一百四十三
瘙癢或膿水浸淫者。消風除濕。
癢痛無膿者。祛風潤躁。
瘙癢或疼。午後尤甚者。益陰降火。
焮痛。大便秘澀者。滋陰瀉火。
搔起白屑。耳作蟬鳴者。祛風清熱。
一婦患此作癢。膿水不止。脈浮無力。以消風散(八十)四劑少愈。再四生丸(八六)月餘而平。(此憑症脈也。)
一人癢少痛多。無膿水。以芩、連、荊、防、山、梔、薄荷、芍藥、歸身、治之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婦作癢。午後尤甚。以當歸飲子數劑少愈。更以人參荊芥散數劑而安。(此憑脈症也。)
一人久而不愈。搔起白屑。耳作蟬聲。以四生散數服癢止。更以當歸飲子數劑而痊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下體居多焮痛。日晡尤甚。腿腕筋紫而脹。就於紫處刺去瘀血。以四物加芩連四劑而安。在上體若。臂腕筋紫脹。亦宜刺去其血。以前湯加柴胡黃芩即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搔癢成瘡。日晡痛甚。以四物加芩、連、荊、防數劑而止。更以四物加蒺藜、何首烏、黃耆二十劑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頭目昏眩。皮膚瘙癢。搔破成瘡。以八風散治之而愈。
一人患瘡疥多在兩足。午後痛甚。腿腕筋紫而脹。脈洪大。此血熱也。於紫處砭去毒血。更以四物加芩、連。柴胡、地骨皮而愈。(此憑脈症也。),如手臂有瘡。臂腕筋紫。亦宜砭之。老弱人患此作痛。須補中益氣湯加涼血藥。
一兒周歲。先頭患瘡疥。漸至遍身。久而不愈。用四物湯(九)加防風、黃芩、升麻。外搽毒藥散。月餘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小兒瘡毒不愈。或愈而復發。皆因母食炙爆辛辣。或有熱。宜先治母熱。若小兒不能服藥者。就於母藥中加漏蘆煎服。兒瘡亦愈。
一兒頭面生瘡數枚作癢。瘡痂積累。名曰黏瘡。以枯礬、黃丹等分。麻油調搽。更服敗毒散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腿生濕瘡。數年不愈。尺脈輕診似大。重診無力。此腎虛風邪襲之而然。名曰腎臟風瘡。以四生散治之。彼不信。自服芩連等藥。遂致氣血日弱。膿水愈多。形症愈憊迨二年。復請予治。仍用前藥而愈。(此憑症脈也。)
失肢體有上下。臟腑有虛實。世人但知苦寒之藥能消瘡毒。不知腎臟風因腎不足所致。遂以蒺藜為主。黃耆為臣。白附子獨活為佐使。再若服敗毒等藥。則愈耗元氣。促之死矣。
一人焮痛發熱。脈浮數。以人參敗毒散(六四)四劑少愈。更以當歸飲子數劑而愈。(此憑脈症也。)
一人遍身作癢。搔破成瘡。出水。脈浮數。此手足陽明經風熱所致。以人參敗毒對四物湯(九)加芩連。外以松香一兩。枯礬五錢。輕粉三錢為末。麻油調敷。月餘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兒頭面胸腹患水瘡數枚。潰而成瘡。此風邪乘於皮膚也。名曰瘭瘡。飲荊防敗毒散。(七)更以牛糞燒存性。為末敷之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瘭疽為患最毒。形如粟許。大者如慄。患無常處。多在手指。潰而出血。用南星、半夏、白芷末敷之。重者見骨。或狂言煩悶。
一兒鼻下生瘡。不時揉擦。延及兩耳諸藥不效。服蘆薈丸。搽松香、綠豆末而愈。
一人濕熱下注。兩腿生瘡。以人參敗毒散加蒼朮、黃柏、服之。外貼金黃散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焮痛。寒熱便秘。脈數有力。以防風通聖散二劑少愈。更荊防敗毒散(七)加黃芩、山梔。四劑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有患此但脈沉實。以前藥加大黃漸愈。再服人參敗毒散而平。(此憑脈也。)
一僧患瘡疥自用雄黃、艾葉等藥。燃於被中熏之。翌日遍身焮腫。皮破水出。飲食不入。予投以解藥不應而死。
又有患此久而不愈。以船板灰存性一兩。輕粉三錢為末。麻油調貼。更以知母、黃柏、防己、龍膽、茯苓、歸、弓、耆、術服之而愈。
大凡下部生瘡雖屬濕熱。未有不因脾腎虛而得之。
一人兩腿生瘡。每服敗毒散則飲食無味。反增腫脹。此脾虛濕熱下注也。以六君子加蒼朮、升麻、酒炒芍藥服之。以黃蠟、麻油各一兩、輕粉三錢為膏貼之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兩腿生瘡作痛。或遍身作痛。用當歸拈痛湯甚效。
一人年逾五十。兩臁生瘡。日久不愈。飲食失節。或勞苦。或服滲利消毒之劑愈盛。脾脈大無力。此脾虛兼濕熱也。用補中益氣湯數劑少愈。更六君子加蒼朮、升麻、神麯治之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大凡下部生瘡。焮痛或發寒熱。或腳氣腫痛。以人參敗毒散加檳榔、紫蘇、蒼朮、黃柏並效。久不愈。以四物湯(九)治之。愈後以補腎丸補之。庶不再發。
臁瘡方,乳香,沒藥,水銀,當歸(各半兩),川芎,貝母,黃丹(各二錢半),真麻油(五兩)除黃丹水銀。將余藥同香油熬黑色。去渣。下黃丹、水銀。又煎黑色。桃柳枝攪成膏。油紙攤貼。
又方,龍骨(生用),血蠍,赤石脂(各一兩),頭髮(如指大),黃蠟,白膠香(各一兩),香油不拘多少。煎發三五沸。去發入蠟白膠。再以龍骨、血蠍、石脂攪勻。安水盆中。候冷。瓷器盛。每用捻作薄片。貼瘡口。外貼竹箬。三日後番過再貼。仍服活血藥。
又方,用砂糖水煎冬青葉三五沸。撈起。石壓平。貼瘡。日換二次。又方頭垢燒灰。和棗肉搗膏。先以蔥椒葉煎湯洗淨。用輕粉糝上。卻以前膏傘紙攤貼之。
又方,地骨皮(一兩)甘草節(半兩)入香油熬熟。去渣。入黃丹(一兩半),白蠟(半兩)緊火熬黑提起。白紙攤貼。次用醋煎。冬青葉攤藥貼之。
凍瘡,用煎熟桐油調密陀僧末敷。
牛皮癬,用牛膽調燒酒敷之。
諸瘡痛不可忍者。用苦寒藥黃連、黃芩。詳上下及引經藥則可。又云。諸瘡以黃連、當歸為君。連翹、甘草、黃芩為佐。在下者加黃柏。
若稟受壯盛。宜四物湯(九)加大承氣下之。
若性急黑瘦血熱之人瘡痛。宜四物加芩連大力子甘草。
若肥胖人瘡痛。乃濕熱也。宜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白芷、蒼朮、連翹。取其風能勝濕也。
在上者多通聖散。在下多須用下。
敷藥,膿窠治熱燥濕為主。無名異。松皮炭亦主膿。乾疥開鬱為主。吳茱萸。腫多者加白芷開鬱。干癢出血多者。加大黃、黃連、豬脂調敷。
濕多者油調敷。癢多加枯礬。痛多加白芷、方解石。
定癢殺蟲用蛇床。
蟲瘡如癬狀。退熱殺蟲為主。用蕪荑、黑狗脊、白礬、雄黃、硫黃、水銀、樟腦、松香。蟲多加藜蘆、斑蝥。或錫灰、檳榔。紅色加黃丹。青色加青黛。頭上瘡加黃連、方解石。陰囊瘡加茱萸。腳腫出血。分濕熱用藥。膿疱瘡,治熱為主。
黃連,黃芩,大黃(各三錢),蛇床,寒水石(各三兩),黃丹(五分),白礬(一錢),無名異(少許炒),白芷,輕粉,木香(少許痛者用),為末。油調敷。
沙瘡,蕪荑,寒水石(各二錢),剪草,吳茱萸,黃柏,枯礬(各一錢),蒼朮,厚朴,雄黃(各五分),輕粉(十貼)
上為末。油調敷。
又方,蕪荑,枯礬,軟石膏,大黃,樟腦,上為末。先洗去瘡痂。油調敷。
一上散
雄黃,硫黃(各三錢半),寒水石,白膠香,黑狗脊,蛇床(各一兩),黃連,枯礬(各五錢),吳茱萸(三錢),斑蝥(十四個去翅足),上除硫黃、雄黃、寒水石。另研為粉外。余皆研極細末次以班蝥同餘藥研勻。先洗瘡。令湯透去痂。用臘豬油手心中擦熱。鼻中嗅二三次。
即擦瘡上。一上即愈。如痛甚腫滿高處。加寒水石一倍。如不苦癢。只加狗脊。微癢只加蛇床。有蟲加雄黃。如喜火炙湯炮加硫黃。只嗅不已。亦可愈也。
疥瘡,春天發者。開鬱為主。吳茱萸,白礬(各二錢),樟腦(五分),輕粉(十盝),寒水石(二錢半),蛇床(三錢),黃柏,大黃,硫黃(各一錢),檳榔(一個),為末。油調。莫抓破。敷。
小兒頭瘡,川芎,片芩,酒炒白芍,陳皮(各半兩),酒歸,酒白朮(各半兩),天麻(酒洗),蒼朮,蒼耳(各七錢半),酒柏,酒粉草(各四錢),防風(三錢),為末。水蕩起。煎服。日四五次。服後睡片時。
又方,臘豬油(半生半熟)雄黃水銀等分為末。洗淨瘡。敷上。
小兒癩頭並身癩,松皮(燒灰),白膠香,枯礬,大黃,黃柏,為末。熟油調敷。
耳後月蝕瘡,黃連,枯礬,為末敷。
小兒瘡,牙皂(去皮),胡椒(些少),枯礬,輕粉,樟腦
為末。桕燭油調搽。七日如櫻桃膿窠。乃去椒。
小兒禿頭,通聖散酒製。取大黃另用酒炒。入研為末。再仍通用酒拌焙乾。每服一錢。水煎。頻服。用白炭燒紅淬長流水令熱。洗之。外用胡荽子、伏龍肝、梁上塵、黃連、白礬為末。油調敷。
又方,松樹厚皮(燒炭二兩),黃丹(水飛一兩),寒水石(一兩細研),枯礬,黃連,大黃(各半兩),白膠香(熬飛傾石上二兩),輕粉(四盝或云一分)
上為末。先洗去瘡痂。熬熟油調敷。
癬瘡,用防風通聖散。去硝黃加浮萍、皂角刺。
又方,浮萍(一兩),蒼耳,蒼朮(各二兩),苦參(一兩半),黃芩(半兩),香附(二錢半)為末。酒糊丸。
敷藥,先用洗藥。後上敷藥。蘆薈,大黃,輕粉,雄黃,蛇床,檳榔,槿樹皮,上為末。先刮癬。
用米醋調塗。又方,蘆薈(三盛),巴豆(去殼十四粒),白蠟,蓖麻子(去殼十四粒),斑蝥(七個去翅足)
上用香油二兩。熬巴豆、蓖麻、斑蝥三藥。以黑為度。去粗入蠟。並蘆薈末在內。用瓷罐盛貯。微微刮癬令破。以油塗上。過夜略腫而愈。
洗藥,紫蘇,樟樹,蒼耳,浮萍煎湯洗。先洗後上敷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