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七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3)

1. 肺癰肺痿一百三十四

喘嗽氣急胸滿者。表散之。

咳嗽發熱者。和解之。

咳而胸膈隱痛唾痰腥臭者。宜排膿。

喘急恍惚。疾盛者。宜平肺。

咳膿脈短者。宜補之。

肺痿。寸口脈數而虛肺痿之候久嗽不已。汗出過度。重亡津液便如爛瓜。下如豕脂。小便數而不渴。渴者自愈。欲飲者瘥。此由多唾涎沫而無膿。

肺疽。寸口脈數而實。肺疽之候。口乾喘滿。咽噪而渴甚者。四肢微腫。咳唾膿血。或腥臭濁味。胸中隱隱微痛。候始萌則可救。膿成則多死。脈若微緊而數者。未有膿。緊甚而數者。已有膿。嘔膿不止者。難治。久久如粳米粥者。亦難治。

膿自止者。自愈。其脈短而澀者。自痊。浮大者難治。面色常白反赤者。此火剋金。皆不可治。

內疽皆因飲食之火。七情之火。相鬱而發。飲食者陰受之。七情者臟腑受之。宜其發在腔子而向內。非干腸胃盲膜也。

肺癰先須發表。千金曰。咳唾膿血。其脈數實。或口中咳。胸中隱痛。脈反滑數者為肺癰。脈緊數為膿未成。緊去但數為膿已成。

要略。先以小青龍湯(百九十五)一貼。以解表之風寒。然後以葶藶大棗瀉肺湯、桔梗湯、葦葉湯、隨症用之。以取膿。此治腫瘍例也。終以黃昏湯。以補里之陰氣。此治潰瘍例也。

肺癰已破。入風者不治。或用太乙膏。凡服以搜風湯吐之。吐膿血如肺癰狀。口臭。他方不應者。宜消風散。入男子發灰。清米飲下。兩服可除。

一人喘咳。脈緊數。以小青龍湯(百九十五)一劑。表症已解。更以葶藶大棗湯(百九十六)喘止。乃以桔梗湯愈。(此憑脈症也。)

一人咳嗽氣急。胸膈脹滿。睡臥不安。以葶藶散二服少愈。更桔梗湯瘥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人咳嗽。項強氣促。脈浮而緊。以參蘇飲二劑少愈。更以桔梗湯四劑而安。(此憑脈症也。)

一人咳嗽。脅脹滿。咽乾口燥。咳唾腥臭。以桔梗湯四劑而唾膿。以排膿數服而止。乃以補陰托裡之劑而瘳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人咳而膿不止。脈不退。諸藥不應。甚危。用柘黃丸一服少愈。再服頓退。數服而痊。潰者尤效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婦唾膿。五心煩熱。口乾胸悶。以四順散(二百一)三劑少止。以排膿散數服而安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人面白神勞。咳而胸膈隱痛。其脈滑數。予以為肺癰。欲用桔梗湯。不信。乃服表藥。致咳嗽愈甚。唾痰腥臭始悟。乃服前湯四劑。咳嗽少止。又以四順散四劑而脈靜。更以托裡藥數劑而愈。(此憑脈症也。)

大抵勞傷血氣。則腠理不密。風邪乘肺。風熱相摶。蘊結不散。必致喘嗽。若誤汗下過度。則津液重亡。遂成斯症。若寸脈數而虛者為肺痿。數而實者為肺疽。脈微緊而數者未有膿。緊甚而數者已有膿。唾膿自止者。脈短而面白者。易治。膿不止。脈洪大而面色赤者。不治。

使其治早可救。膿成則無及矣。金匱方論。熱在上焦者。因咳為肺痿。得之或從汗出。或從嘔吐。或從渴消。小便不利。或從便難。又被下藥快利。重亡津液。故寸口脈數。其人燥咳。胸中隱隱而痛。脈反滑數。此為肺癰。咳唾膿血。其脈數虛者為肺痿實者為肺癰。

一童氣稟不足。患肺癰。唾膿腥臭。皮毛枯槁。脈浮。按之澀更無力。治以鍾乳粉湯。(此憑脈症也。)

一弱人咳膿。日晡發熱。夜間盜汗。脈浮數而緊。用人參五味湯數劑頓退。以紫菀茸湯月餘而痊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僕年逾三十。嗽久不愈。氣壅不利睡臥。膿血甚虛。其主已棄矣。予以寧肺散一服少愈。又服而止大半。乃以寧肺湯數劑而痊。所謂有是病。必用是藥。若泥前散。性澀而不利。何以得愈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人患肺痿。咳嗽喘急。吐痰腥臭。胸滿咽乾。脈洪數。用人參平肺散六劑。及飲童便諸症悉退。更以紫菀茸湯而愈。(此憑脈症也。)

童便雖云專治火虛。常治瘡瘍腫焮疼痛。發熱作渴。及肺痿肺癰。發熱口渴者尤效。

一婦患肺痿咳嗽。吐痰腥臭。日晡發熱。脈數無力。治以地骨皮散。熱止。更用人參養肺湯。月餘而安。(此憑脈症也。)

一人咳嗽喘急。發熱煩躁。面赤咽痛。脈洪大。用黃連解毒湯(八)二劑少退。更以梔子湯(二百九)四劑而安。(此憑脈症也。)

一人春間咳嗽。唾膿腥穢。胸滿氣促。皮膚不澤。項強脈數。此肺疽也。蓋肺系在項。肺傷則系傷。故牽引不能轉側。肺主皮毛。為氣之本。肺傷不能攝氣。故脅脹氣促而皮膚縱。東垣云。肺瘡脈微緊而數者未成膿。緊甚而數者已有膿。其脈緊數。膿為已成。以參、耆、歸、芎、白芷、貝母、知母、桔梗、防風、甘草、麥門、栝蔞仁。

兼以蠟礬丸及太乙膏。膿盡脈澀而愈。至冬脈複數。經曰。飲食勞倦傷脾。脾傷不能主肺。形寒飲冷傷肺。肺傷不能主腎。腎水不足則心火熾盛。故脈洪數。經曰。冬見心而莫治。果歿火旺之月。

一人年逾三十患咳嗽。項強氣促。右寸脈數。此肺疽也。東垣云。風傷皮毛。熱傷血脈。風熱相摶。血氣稽留於肺。變成瘡疽。今脈滑疽膿已成。以排膿托裡之藥。及蠟礬丸。脈漸澀而愈。(此憑脈症也。)

一人病胸膈壅滿。昏不知人。予以杏仁、薏苡之劑灌之。立蘇。繼以升麻、黃耆、桔梗消其膿。逾月而愈。予所以知其病者。以陽明脈浮滑。陰脈不足也。浮為風。滑為血聚。始由風傷肺。故結聚客於肺。陰脈不足。過於宣逐也。諸氣本於肺。肺氣治則出入順而菀陳除。故行其肺氣而病自已。(此憑脈也。)

一人腎氣素弱。咳唾痰涎。小便赤色。服腎氣丸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
一癧婦咳而無痰。咽痛。日晡發熱。脈浮數。先以甘桔湯少愈。後以地骨皮散而熱退。更以腎氣丸。及八珍湯加柴胡地骨皮而愈。(此憑脈症也。)

丹溪云。咳而無痰者。乃火鬱之症。及痰鬱火邪在中。用苦梗開之。下用補陰降火之劑。不已。則成勞嗽。此症不得志者多有之。又原病式。瘦人腠理疏通而多汗。血液衰少而為燥。故為勞嗽之症也。

一人年前病肺壅。後又患咳嗽。頭眩唾沫。飲食少思。小便頻數。服解散化痰藥不應。診之脾肺二脈虛甚。予謂眩暈唾涎。屬脾氣不能上升。小便無度。乃肺氣不得下制。內未成癰。宜投以加味理中湯。四劑諸症已退大半。更用鍾乳粉湯而安。(此憑脈也。)

河間曰。肺痿屬熱。如咳久肺痿。聲啞聲嘶。咯血。此屬陰虛熱甚然也。本論治肺痿。吐涎沫而不咳者。其人不渴。必遺尿。小便數。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。此為肺中冷。必眩。多痰唾。用炙甘草、乾薑。此屬寒也。肺痿涎唾多心中濕液。濕液者。用炙甘草湯。此補虛勞也。與補陰大熱不同。是皆宜分治。故肺痿又有寒熱之異。

一人因勞。咳嗽不止。項強而痛。脈微緊而數。此肺癰也。尚未成膿。欲用托裡益氣藥。彼不信。仍以發散藥。以致血氣愈虛。吐膿不止。竟致不救。

經云。肺內主氣。外司皮毛。若肺氣虛則腠理不密。皮毛不澤。肺受傷則皮毛錯縱。故患肺癰、肺痿、腸癰者。致皮毛如此。以其氣不能榮養而然也。亦有服表藥見邪不解。仍復發表。殊不知邪不解者。非邪不能解。多因腠理不密而邪復入也。專用發表。則腠理愈虛。邪愈易入。

反為敗症矣。若診其脈。邪在表者。只當和解而實腠理。乘虛復入者。亦當和解兼實腠理。故用托裡益氣之藥。若小便赤澀。為肺熱所傳。短少為肺氣虛。蓋肺為母。腎為子。母虛不能生子故也。亦有小便頻數者。亦為肺虛不能約制耳。

一人年逾四十。喘咳脅痛。胸滿氣促。右寸脈大。此風熱蘊於肺也。尚未成瘡。屬有餘之症。欲用瀉白散。(六十)彼謂肺氣素弱。自服補藥。喘嗽愈盛。兩月後復請視。汗出如雨。喘而不休。此肺氣已絕。安用治。果歿夫肺氣充實。邪何從襲。邪氣既入。則宜散之。故用瀉白散。

乃瀉肺之邪氣。邪氣既去。真氣自實。一有患此吐膿。面赤脈大。予謂肺病脈宜澀。面宜白。今面赤脈大。火剋金。不可治。果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