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三 (6)
卷三 (6)
1. 瘰癧一百一
上為細末。湯浸蒸餅。和作餅子。日乾。搗如米粒。每服二錢。或三錢。白湯下。量病人虛實。無令藥多。妨其飲食。此治之大法也。
如在少陽經分。為馬刀、挾癭者。去獨活、漏蘆、升麻、葛根。加瞿麥。(三分)氣不順加橘皮甚者加木香。(少許)人素氣弱。若病來氣盛不短促者。不可拘其平素。只作氣盛治之。而從病變之權。邪在上焦加黃芩。(一半酒製。一半生用。)在中焦加黃連。(一半酒製。
一半生用。)在下焦加黃柏、知母、防己。皆酒製選用之、大便不通。滋其邪盛。急加酒大黃以利之。
如血燥不行。加桃仁、酒大黃。如風結燥不行。加麻仁、大黃。風澀不行。加煨皂角仁、秦艽、大黃。如脈澀覺身氣滯不行。加郁李仁、大黃、以除氣燥。如陰寒秘結不行。以局方半硫丸。或加附子、乾薑。冰冷與之。
大抵諸病素氣弱者。當去苦寒之藥。多加參、耆、甘草之類。泄火而補元氣。少佐寒涼可也。
散腫潰堅湯,治馬刀堅硬如石。在耳下至缺盆。或肩上。或脅下。皆手足少陽經分。或頦。或頰車。堅硬如石。在足陽明經分。或二經瘡已破。流膿。並皆治之。
柴胡(四錢),升麻(三錢),甘草(炙),歸尾,葛根,白芍(各二錢),黃連(一錢),三稜(酒製微炒),連翹(各三錢),昆布(去土),知母(酒製),黃柏(酒製),土瓜根(切碎酒製),草龍膽(酒製炒四次),桔梗(各半兩),黃芩(八錢酒製一半生用一半),廣朮(酒製微炒)
上銼。每服五錢。或七錢。水二盞八分。浸大半日。煎至一盞。熱服。臥宜去枕。頭低腳高。每噙一口。作十次咽。留一口送下後項丸藥。服畢。臥如常。取藥在膈上。停留故也。若能食。糞硬者。旋加作七八錢。止可秤半料作末。煉蜜丸如綠豆大。每服百丸或二百丸。此制之緩也。
一方,海藻,昆布,二味洗淨。焙乾為末。何首烏木臼搗末。皂角刺炒黃色。公蛇蛻一條。樹上牆上者是。
上五味為末。用豬項下刀口肉。燒熟醮藥末吃。食後向患處一邊側臥一伏時。每核上灸七壯。煙從口中出為度。膿盡即安。
連翹散堅湯,治耳下或肩上及缺盆瘡硬如石。動之無根。或生兩脅。或已膿流作瘡未破。此手足少陽經分也。
柴胡(一兩二錢),歸尾(酒製),黃芩(生),廣朮(酒炒),三稜(酒炒),連翹,芍藥(各半兩),黃連(酒炒二次),蒼朮(各二錢),土瓜根(一兩酒炒),草龍膽(一兩酒製四次),黃芩(酒炒二次七錢),甘草(三錢炙)
上秤一半蜜丸。一半銼。煎如前法。服。
柴胡連翹湯,治男婦馬刀瘡。
黃芩(炒),知母(酒製),連翹,柴胡(各半兩),中桂(三分),甘草(炙),黃柏(酒製),生苄(各三錢),歸尾(錢半),瞿麥穗(六錢),鼠黏子(二錢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藥湯浸泡蒸餅,和成餅狀,曬乾後搗成米粒大小。每次服用二錢或三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用藥量應根據病人體質虛實調整,不要過多,以免影響飲食。這是治療此病的大原則。
如果病灶在少陽經部位,呈現馬刀狀或伴隨腫塊(挾癭),則去除獨活、漏蘆、升麻、葛根,加入瞿麥(三分)。如果氣機不順,加入橘皮,嚴重者加入少許木香。如果病人平時氣虛,但發病時氣盛且沒有呼吸短促的狀況,則不必拘泥於平時的體質,應當按照氣盛來治療,根據病情變化來調整用藥。病邪在上焦時,加入黃芩(一半用酒製,一半生用);在中焦時,加入黃連(一半用酒製,一半生用);在下焦時,加入黃柏、知母、防己,都用酒製,選用其中一種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會助長邪氣,應當立即加入酒製大黃來通便。
如果血燥導致大便不通,加入桃仁、酒製大黃;如果是風邪燥結導致大便不通,加入麻仁、大黃;如果是風邪澀滯導致大便不通,加入煨過的皂角仁、秦艽、大黃。如果脈象澀滯且感覺身體氣機不暢,加入郁李仁、大黃來消除氣燥。如果是陰寒內結導致大便不通,服用局方的半硫丸,或者加入附子、乾薑,冰冷服用。
總之,對於體質虛弱的病人,應當去除苦寒的藥物,多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甘草等補氣的藥材,洩火的同時補益元氣,可以少量加入寒涼的藥物。
散腫潰堅湯,治療馬刀瘡堅硬如石,長在耳朵下方到鎖骨上窩、肩膀上或脅下,這些都屬於手足少陽經部位;或者長在下巴或面頰,堅硬如石,屬於足陽明經部位;或者這兩條經絡上的瘡已經破潰流膿,都可以用此方治療。
柴胡(四錢),升麻(三錢),炙甘草,當歸尾,葛根,白芍(各二錢),黃連(一錢),三棱(酒製微炒),連翹(各三錢),昆布(去除泥土),知母(酒製),黃柏(酒製),土瓜根(切碎酒製),草龍膽(酒製炒四次),桔梗(各半兩),黃芩(八錢,一半酒製,一半生用),廣朮(酒製微炒)。
將以上藥材粗略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或七錢,用水二碗八分浸泡大半天,煎至一碗,熱服。睡覺時應該去除枕頭,頭低腳高,每次含一口藥,分十次慢慢嚥下,最後一口藥送服後頸部位的藥丸。服藥後,保持頭低腳高的姿勢睡覺,是為了讓藥力停留在膈膜處。如果病人可以進食,且大便乾燥,可以增加藥量至七八錢。可取一半藥量研磨成粉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丸或兩百丸,這是用緩慢的方法治療。
另外一個方子:海藻、昆布,這兩種藥材洗淨後烘乾,研磨成粉;何首烏用木臼搗成粉;皂角刺炒至黃色;取一條蛇蛻,取樹上或牆上的為佳。
將以上五種藥材研磨成粉,用豬脖子下的刀口肉燒熟,蘸著藥粉吃。吃完後朝患處一側側躺一會兒。在每個瘡核上灸七壯,以煙從口中出來為度,膿液排盡即可痊癒。
連翹散堅湯,治療耳下或肩膀上及鎖骨上窩的瘡,堅硬如石,按壓時感覺沒有根,或者長在兩脅,或者已經流膿但還沒破潰,這些都是手足少陽經部位的病症。
柴胡(一兩二錢),當歸尾(酒製),生黃芩,廣朮(酒炒),三棱(酒炒),連翹,芍藥(各半兩),黃連(酒炒兩次),蒼朮(各二錢),土瓜根(一兩酒炒),草龍膽(一兩酒製四次),黃芩(酒炒兩次七錢),炙甘草(三錢)。
以上藥材,一半研磨成粉用蜜做成藥丸,一半粗切,煎藥方法與前述相同。
柴胡連翹湯,治療男女的馬刀瘡。
黃芩(炒),知母(酒製),連翹,柴胡(各半兩),中桂(三分),炙甘草,黃柏(酒製),生苄(各三錢),當歸尾(一錢半),瞿麥穗(六錢),鼠黏子(二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