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頭面赤腫一百

或曰。仲景言瘡家雖身痛不可汗。何也。予曰。此言營氣不從。逆於肉理。乃主癰腫而作身痛。非外感寒邪作痛。故戒不可汗。汗之則成痓。又問。仲景言鼻衄者不可汗。復言脈浮緊者以麻黃湯發之。衄血自止。何也。予曰。血與汗異名同類。奪汗者無血。奪血者無汗。今衄血妄行。

為熱所逼。更發其汗。反助邪熱。重竭津液。必變凶症。故不可汗。若脈浮為在表。緊則為寒。寒邪郁遏。陽不得伸。熱伏榮中。迫血妄行。上出於鼻。故用麻黃湯散其寒邪。陽氣得舒。其衄自止。潔古之學。可謂知其要矣。

泰和二年四月。民多疫癘。初覺增寒體重。次傳頭目。腫盛目不能開。上喘。咽喉不利。舌乾口燥。俗云大頭天行。親戚不通。染之多殆。

一人病此五六日。醫以承氣加藍根下之。稍緩。翌日其病如故。下之又緩。終莫能愈。漸至困篤。予曰。身半以上。天之氣也。身半以下。地之氣也。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。上攻頭目腫盛。以承氣瀉胃中之實熱。是誅罰無過。不知適其至所為。故遂用

黃連,黃芩(味苦寒各半兩泄心肺間熱為君),橘紅(苦平),玄參(苦寒),生甘草(甘寒各二錢),人參(三錢泄火補氣為臣),連翹,鼠黏子,薄荷葉(苦辛平),板藍根(苦寒),馬勃(各一錢),白殭蠶(炒七分),升麻,柴胡(苦平各二錢行少陽陽明二經氣不得伸),桔梗(辛溫為舟楫不使下行)

共為細末。半用湯調。時時服之。半用蜜丸噙化。服盡良愈。

凡他處有病此者。書方貼之。名曰

普濟消毒飲。或加川芎、歸身。㕮咀如麻豆。每服五錢。水二鍾。煎至一鍾。去滓。食後稍熱時時服。如大便硬。加大黃(酒煨一錢或二錢)以利之。腫勢甚。宜砭刺之。

按時行疫疾。雖由熱毒所染。有氣實人下之可愈。氣虛者概下之。鮮不危矣。故東垣制此方救斯人。其惠博哉。

一人年逾三十。肩患毒。服人參敗毒散一劑。更服十宣散去參、桂。加金銀花、天花粉四劑而潰。因怒動肝火。風熱上壅。頭面赤腫。焮痛。飲冷。以荊防敗毒散。加芩、連、薄荷。二劑不應。急砭患處。出黑血盞許。仍以一劑。勢退大半。再服人參敗毒散四劑而愈。

夫病有表裡、上下之殊。治有緩急攻補之異。若不砭刺。氣血結為肉理。藥不能及。腫焮日盛。使峻利之藥。則上熱未除。中寒已作。必傷命矣。

升麻牛蒡子散,治時毒瘡發頭面胸膈。脈浮洪在表者。

升麻,牛蒡,甘草,桔梗,葛根,玄參,麻黃,連翹(各一錢),銼。作一服。姜三片。水二盞煎。一黃門腮赤腫痛。此胃經風熱上攻。以犀角升麻湯(三八)二劑而平。

又一大理患此。用前湯為人所惑。謂湯內白附子性溫故也。另用荊防敗毒散愈盛。後用此湯尚去白附子。不應。再用全方。三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人說,張仲景說過,長瘡的人即使身體疼痛也不能發汗,這是為什麼呢?我說,這是因為體內的營氣不順暢,逆行到肌肉紋理之間,導致產生癰腫並引起身體疼痛,這並不是因為外感風寒引起的疼痛,所以告誡不可以發汗。如果發汗,反而會導致抽搐。又問,張仲景說過,流鼻血的人不可以發汗,又說脈象浮緊的人可以用麻黃湯發汗,流鼻血就會自己停止,這又是為什麼呢?我說,血和汗雖然名稱不同,但本質相同,消耗汗液的人不會有血,消耗血的人不會有汗。現在流鼻血是因為體內熱邪逼迫,如果再發汗,反而會助長邪熱,更加消耗津液,必定會變成凶險的病症,所以不可以發汗。如果脈象浮代表病邪在表,緊則代表是寒邪。寒邪鬱積,陽氣無法伸展,熱邪潛伏在營血之中,迫使血妄行,從鼻子流出。所以用麻黃湯來驅散寒邪,陽氣得以舒展,流鼻血自然就會停止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的學問,可以說是抓住了重點。

泰和二年四月,很多人得了瘟疫,最初感覺發冷、身體沉重,接著傳到頭部和眼睛,腫脹得眼睛都睜不開,呼吸急促,咽喉不舒服,舌頭乾燥口渴。俗稱「大頭天行」,親戚之間都不敢來往,染上的人大多會死亡。

有一個人得了這種病五六天,醫生用承氣湯加上板藍根來瀉下,稍微好轉,第二天病情又恢復原狀。再次瀉下又稍微好轉,最終還是無法痊癒,病情逐漸加重。我說,身體上半部屬於天的氣,身體下半部屬於地的氣。這種邪熱侵襲在心肺之間,向上攻擊導致頭部和眼睛腫脹。用承氣湯來瀉胃中的實熱,是過度懲罰,沒有對症下藥。所以我就用黃連、黃芩(味苦性寒,各半兩,用來清除心肺間的熱邪,作為主藥),橘紅(味苦性平),玄參(味苦性寒),生甘草(味甘性寒,各二錢),人參(三錢,用來清除火邪,補氣,作為輔藥),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葉(味苦辛性平),板藍根(味苦性寒),馬勃(各一錢),白殭蠶(炒過,七分),升麻、柴胡(味苦性平,各二錢,用來疏通少陽和陽明二經的氣機),桔梗(味辛性溫,作為舟楫,引導藥性向上)。

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,一半用湯調服,時時服用,一半用蜂蜜做成藥丸含服。服完藥後病就好了。

凡是其他地方有這種病的,就把這個藥方給他們,並將藥方命名為「普濟消毒飲」。也可以加入川芎、當歸,把藥材稍微搗碎,像豆子大小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兩碗煎至一碗,去渣,飯後稍微溫熱時時服用。如果大便乾燥,就加大黃(用酒浸泡過的,一錢或二錢)來通便。如果腫脹很厲害,就應該用針刺來放血。

按照時令流行的瘟疫,雖然是由熱毒感染引起的,但有的人體質強健,可以用瀉下的方法治癒。如果體質虛弱的人也用瀉下法,很少有不危險的。所以李杲制定這個藥方來拯救眾人,真是恩惠廣大啊!

有一個人三十多歲,肩膀長了毒瘡,服用一劑人參敗毒散,又服用四劑十宣散(去掉人參和桂枝,加入金銀花和天花粉),瘡就潰破了。因為生氣動了肝火,風熱向上壅積,導致頭面紅腫,灼熱疼痛,喜歡喝冷飲。用荊防敗毒散加上黃芩、黃連、薄荷,服用兩劑沒有效果。急忙用針刺在患處放血,放出約一小杯的黑血,再服用一劑,腫勢消退大半。再服用四劑人參敗毒散就痊癒了。

疾病有表裡、上下的不同,治療有緩急、攻補的不同。如果不用針刺放血,氣血結聚在肌肉紋理之間,藥物就無法到達。腫脹會日益嚴重,如果使用峻猛的瀉下藥,那麼上面的熱還沒清除,中焦就已經受寒,必定會傷及性命。

升麻牛蒡子散,用來治療時疫毒瘡,發於頭面胸膈,脈象浮洪在表的人。

升麻,牛蒡,甘草,桔梗,葛根,玄參,麻黃,連翹(各一錢),將藥材粗磨,做成一服,加上三片生薑,用水兩碗煎服。有一個黃門腮部紅腫疼痛,這是因為胃經風熱向上攻擊引起的,用犀角升麻湯(按三八比例調配)服用兩劑就平復了。

又有一個大理人患了這種病,用了之前的藥方,因為被人誤導,說藥方中的白附子性溫熱,所以另外用了荊防敗毒散,反而更加嚴重。後來用原來的藥方,但去掉白附子,還是沒有效果,再用原來的完整藥方,服用三劑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