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二 (13)
卷二 (13)
1. 論腳氣九十八
若飲食自倍。脾胃乃傷。則胃氣不能施行。脾氣不能四布。故下流乘其肝腎之虛。以致足腫。加之房事不節。陽虛陰盛。遂成腳氣。亦有內傷食。脾胃之氣有虧。不能上升。則下注為腳氣者。宜用東垣開結導引丸開導。引水運化脾氣。如脾氣虛。濕氣壅遏不通。致面目發腫或痛者。
宜用導滯通經湯以疏導之。腳氣由腎虛而生。然婦人亦有病腳氣者。乃因血海虛而七情所感。遂成斯疾。今婦人病此亦眾。則知婦人以血海虛而得之。與男子腎虛類也。男女用藥同無異。更當兼治七情。無不效也。腳氣雖云腫有淺深。感有輕重。其所受皆因真氣虛弱。邪氣得以深襲。
若真氣壯實。邪氣焉能為患耶。故附骨疽及鶴膝風症。腎虛者多患之。前人用附子者。以溫補腎氣。而又能行藥勢。散寒邪也。
凡濕痰濕熱。或死血流注關節。非辛溫之劑。開發腠理。流通隧道。使氣行血和。焉能得愈。但人謂附子有毒、多不肯服。若用童便炮製。何毒之有。況不常服。何足為慮。予中氣不足。以補中益氣湯加附子。服之三年。何見其毒也。經云。有是病用是藥也。故大防風湯、活絡丹。治腳氣、鶴膝風症。多效。
活絡丹,夫病深伏在內。非此藥莫能通達。但近代始云此藥引風入骨。如油入面之說。故後人多不肯服。
大抵有是病用是藥。豈可泥此。以致難瘥。
白話文:
如果飲食過量,超出平時的量,就會損傷脾胃。這樣一來,胃的消化功能無法正常運作,脾的營養輸布功能也無法順利進行。於是,體內的濕氣就會往下流,趁著肝腎虛弱的時候侵入,導致腳部腫脹。如果再加上不節制性生活,就會造成陽氣虛弱,陰氣過盛,最終形成腳氣病。另外,也有因為內傷飲食,導致脾胃之氣虛虧,無法上升,濕氣下注而形成腳氣的。對於這種情況,應該使用東垣的開結導引丸來疏通,引導水濕,運化脾氣。如果脾氣虛弱,濕氣鬱積不通,導致面部和眼睛浮腫或疼痛,則應該使用導滯通經湯來疏導。
腳氣病雖然多由腎虛引起,但婦女也會得腳氣病,這是因為血海(指子宮)虛弱,又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,而導致這種疾病。現在婦女患腳氣病的人也很多,由此可見,婦女得腳氣病主要因為血海虛弱,這與男子因腎虛而得病的情況類似。男女治療腳氣病所用的藥物沒有太大區別,更應該同時調理情緒,這樣才能有效治癒。腳氣病雖然有腫脹程度深淺、病情輕重之分,但根本原因都是由於身體的真氣虛弱,才使得邪氣得以深入侵襲。
如果真氣強盛,邪氣又怎麼能為害呢?所以,像附骨疽和鶴膝風這類疾病,多發於腎虛的人。前人用附子來治療,是因為附子能溫補腎氣,同時又能推動藥效,驅散寒邪。
凡是體內有濕痰、濕熱,或者有死血流注關節的情況,如果不用辛溫的藥物來打開毛孔,疏通經絡,使氣血運行順暢,就無法治癒疾病。但人們都認為附子有毒,所以大多不肯服用。如果用童便(小孩的尿)炮製附子,又哪來的毒性?而且附子也不是經常服用,又何必擔心呢?我本人因為中氣不足,就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附子來治療,服用了三年,也沒有發現任何中毒的跡象。醫書上說:「有這種病,就用這種藥。」所以,像大防風湯、活絡丹這些藥,在治療腳氣病和鶴膝風等病症時,往往都有很好的療效。
活絡丹這種藥,如果病邪深伏於體內,就只有這種藥能將其疏通。但是近代有人說這種藥會把風邪引入骨頭,就像油滲入麵粉一樣。所以後人大多不敢服用。
總之,應該根據病情來選用藥物,怎麼能拘泥於這些說法,以至於延誤治療呢?
2. 論表虛及小便多少肺癰肺痿九十九
經曰。肺內主氣。外司。皮毛。若肺氣虛則腠理不密。皮毛不澤。肺受傷則皮毛錯縱。故患肺癰。肺痿。腸癰。必致皮毛如此。以其氣不能榮養而然也。亦有服表藥。見邪不解。又復發表。殊不知邪不解者。非邪不能解。多因腠理不密而邪復入也。專用發表則腠理愈虛。邪愈易入。
反為敗症矣。宜胗其脈。邪在表者。止當和解而實腠理。乘虛復入者。亦當和解。兼實腠理。故用托裡益氣之藥。若小便赤澀為肺熱所傳。小便短少為肺氣虛蓋肺為母。腎為子。母虛不能生子故也。亦有小便頻數者。亦為肺虛不能約制耳。大抵勞傷血氣。則腠理不密。風邪乘肺。
虛風熱相摶。鬱滯結不散。以致喘嗽。若誤汗下過度。則津液重亡。遂成肺癰、肺痿之症矣。
桷按以上一十五條。原系後病案中互發揮者。雖非外科。以其議論有切於雜症。不敢脫略。故採附諸論之後。俾學者以便觀覽。
白話文:
《黃帝內經》說,肺在體內主要掌管氣,在體外則掌管皮膚和毛髮。如果肺氣虛弱,皮膚的紋理就會不緊密,毛髮也會失去光澤。肺受到損傷,皮膚的紋理就會錯亂。因此,罹患肺癰、肺痿、腸癰等疾病,皮膚毛髮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,這是因為肺氣虛弱,無法滋養皮膚毛髮所導致的。
還有一種情況,是服用發汗解表的藥物後,病邪沒有解除,反而又再次使用發汗藥。其實,病邪沒有解除,並不是因為病邪太頑固,而是因為皮膚的紋理不夠緊密,導致病邪又跑進體內。如果只是一味使用發汗藥,皮膚的紋理會更加虛弱,病邪更容易入侵,反而會使病情惡化。
應該仔細診察脈象,如果病邪在體表,就應該用和解的方法,同時加強皮膚紋理的緊密度;如果是因為體虛而讓病邪再次入侵,也應該用和解的方法,同時加強皮膚紋理的緊密度。所以要使用可以托裡益氣的藥物。如果小便顏色赤黃且排尿不暢,是因為肺熱傳導到膀胱所致;如果小便量少,是因為肺氣虛弱。肺就像母親,腎就像兒子,母親虛弱就無法滋養兒子。也有小便次數頻繁的情況,這也是因為肺氣虛弱,無法約束膀胱的緣故。
總體來說,勞累損傷氣血會導致皮膚紋理不夠緊密,風邪就會侵入肺部。虛弱的身體加上風邪入侵產生熱,鬱積在體內無法消散,導致氣喘咳嗽。如果錯誤地使用過度發汗或瀉下的藥物,會導致體內津液大量流失,最終形成肺癰、肺痿等疾病。
以上這十五條論述,原本是後代醫案中相互發揮的內容,雖然不是外科方面的疾病,但因為這些論述對於各種雜症也有重要的啟示,所以不敢忽略,將它們收集整理附在後面,方便學習者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