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論飛龍奪命丹六十四

飛龍奪命丹,治疔瘡惡腫。初發或發而黑陷。毒氣內陷者。

丹溪曰。世多用之。香竄燥毒之劑。無經不至。故能宣泄。備汗、吐、下三法。病因食一切禽畜毒發。及瘡脈沉、緊、細、數。蘊毒在裡。並濕毒。用之神效若大熱大渴。毒氣焮發而脈浮洪在表。及膏粱積熱之人。未宜輕舉。

白話文:

飛龍奪命丹,是用來治療疔瘡和惡性腫瘡的。對於剛開始發作,或是已經發作且呈現黑色凹陷,毒氣向內侵入的狀況,都可使用。

丹溪說,世上很多人使用這種藥,它屬於氣味竄透且性質燥烈的藥劑,藥性可以到達身體的各個經絡,所以能宣洩毒氣,具有發汗、催吐、瀉下的三種功效。這種藥特別適合因為吃了雞鴨魚肉等禽畜而導致的毒發,以及瘡瘍脈象呈現沉、緊、細、數,毒素積聚在體內的狀況,還有濕毒也有效。使用這種藥如果情況對症,效果非常好。但若是出現發高燒、口渴嚴重、毒氣外發而脈象呈現浮大洪盛,以及平常飲食過於豐盛、體內積熱的人,就不適合輕易使用。

2. 論加味十全湯六十五

凡治癰疽後。補血氣。進飲食。實為切要。蓋膿血出多。陰陽兩虛。此藥可以回生起死。惜其不分經絡時令。須在識者觸而長之。今醫以腫平痛寬。遂以為安。漫不加省。往往於結痂後兩三月或半年。虛證乃見。醫者不察。而加補養之功。因而轉成他病者多矣。一人因腳弱。詳見後條。

白話文:

凡是治療癰疽之後,補養氣血、增進食慾,實在是最重要的。因為膿血流失過多,會導致陰陽兩虛。這個藥方可以說是起死回生。可惜的是,使用時沒有區分經絡和時令,必須要由懂得的人加以靈活運用。現在的醫生往往在腫脹消退、疼痛減輕後,就認為沒事了,不再仔細觀察,常常在結痂後兩三個月,甚至半年,才出現虛弱的症狀。醫生沒有察覺,反而過度進補,因此轉變成其他疾病的案例很多。有一個人因為腳部虛弱,詳細情況請看後面的條文。

3. 論五香湯六十六

精要云。大凡癰疽不可舍五香湯。

丹溪曰。吾不知良甫之時。有許多大府秘堅。病氣鬱塞。若是之頑厚。可以驟散而大下者耶。亦當開陳時之先後。症之可否。庶乎後人不敢孟浪殺人。殊不知此小寒熱。或者由其氣血不和而然。便以為外感而行表散。害人最速。

白話文:

《精要》說:一般來說,癰疽這種病不可以不用五香湯。

朱丹溪說:我不知道良甫(指張良甫)的時代,是否有那麼多深藏在體內、難以醫治的頑固疾病。這些病症是氣機鬱結不通,如果真的是這樣頑固,可以立刻用藥散開,並且猛烈地瀉下嗎?還是應該按照病症發展的先後順序,並判斷病情是否適合用藥,這樣或許後人才不會輕率地用藥害死人。實在是不知道,有些輕微的寒熱症狀,或許是由於體內氣血不調和引起的,卻把它當作外感風寒來用發散的藥物治療,這樣害人最快。

4. 論防風通聖散六十七

此表裡氣血藥也。治一切風毒。積熱瘡腫。脈候弦、洪、實、數、浮、緊。氣血盛實者。不可缺此。

丹溪曰。秘傳以是方加人參、黃耆、蒼朮、赤茯苓、金銀花。名消腫托裡散。雖以參、耆為主。復云人參無亦可。則又不能無疑而難用也。且臨症加減。須較表裡。如表症多者。當從此方以辛甘為主散之也。里症多者。須當從變。

白話文:

這是個表裡雙解、氣血同治的藥方。主要治療各種風毒引起的疾病,以及體內積熱導致的瘡瘍腫痛。如果脈象呈現弦、洪、實、數、浮、緊等現象,且患者氣血旺盛、體質強壯,這個方子就非常適合,不可或缺。

朱丹溪說,有個秘傳的方子是在此方基礎上加入人參、黃耆、蒼朮、赤茯苓、金銀花,叫做消腫托裡散。這個方子雖然以人參、黃耆為主藥,但又說不用人參也可以,這讓人感到疑惑,難以決定是否使用。臨床上使用時,應該根據表證和裡證的輕重來加減藥物。如果表證比較明顯,就應以這個方子為基礎,用辛甘味的藥物來發散。如果裡證比較嚴重,就應該在原方的基礎上進行變化調整。

5. 論大黃六十八

精要云。大黃宣熱散毒,治癰疽要藥。癰疽始作,皆須大黃等湯,極轉利之,排日不廢。又曰:瘡疽泄利,皆是惡候。

丹溪曰。此皆不能使人無疑。借曰用大黃,恐因大府秘而病體實,有積熱沉痼者發也。止可破結導滯,推令轉動而已。豈可謂極轉利之,而且排日不廢耶?若下利之後,又與利藥,恐非防微杜漸之意。瘡之始作,腫在肌肉,若非大滿大堅實之症,自當行仲景發表之法,借五香湯為例,散之於外可也。何必遽用峻下之藥,奪其里哉?或曰:癰疽用大黃走泄以去毒,孫真人嘗言之,良甫祖述其說耳。曰:孫以盛名行奇術於公卿間者,良甫宋人,若其交遊亦皆公卿之家,肉食之輩,固皆捷效。今不分貧富苦樂,一概用之,寧免孟浪之過乎?況有心勞而虛者,憂怒而虛者,強力勞動而虛者,大醉飽而虛者,皆氣少而澀,血少而濁,生疽固是難治。若大府秘而稍安穀,甘淡薄而守戒律,猶為可治,不免尚費調補。苟因旬日半月,大府秘實,不知亦有其氣不降而然者,便以為實而行大黃,豈不殺人。

白話文:

《精要》這本書說,大黃具有宣散熱毒的功效,是治療癰疽的重要藥物。癰疽剛開始發作時,都需要使用含有大黃等成分的藥湯,並且要讓患者持續地腹瀉,每天都不能停止。書中又說,癰疽患者如果腹瀉不止,這都是病情惡化的徵兆。

朱丹溪(註:明代名醫)說,這些說法都讓人感到疑惑。姑且不論使用大黃,可能是因為患者本身便秘,導致體內積熱更加嚴重,所以才會發病。大黃應該只是用來破除結塊、疏導阻塞,使體內氣機運行起來而已。怎麼能說要持續地腹瀉,而且每天都不能停止呢?如果腹瀉之後,又繼續給予瀉藥,恐怕就不是防微杜漸的用意了。癰疽剛開始發作時,腫脹還在肌肉之中,如果不是腫大堅硬的實證,就應該採用張仲景的發散療法,以五香湯為例,將邪氣從體表散去就可以了,何必急著使用猛烈的瀉藥,耗損體內的正氣呢?

有人說,用大黃來導瀉,可以將毒素排出,這是孫思邈(註:唐代名醫)曾經說過的,良甫(註:宋代醫家)只是沿用他的說法而已。我認為,孫思邈之所以能用奇特的方法在公卿貴族間取得盛名,是因為良甫是宋朝人,他的交遊對象也都是公卿貴族,多是喜歡吃肉的人,使用這種方法確實容易見效。但是,現在不分貧富貴賤,一概使用這種方法,難道不會有輕率的過失嗎?更何況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心力交瘁而虛弱,或是因為憂愁憤怒而虛弱,或是因為過度勞累而虛弱,或是因為大醉飽食而虛弱,這些人通常氣虛且運行不暢,血少且污濁,生了癰疽本來就難以治療。如果他們大便不通,只要稍稍休息,飲食清淡,遵守戒律,還算可以治療,但仍需花費一番調養工夫。如果因為十天半個月大便不通,不知道有可能是因為氣機不降所導致,就認為是實證而使用大黃,這豈不是會害死人嗎?

6. 論白蠟六十九

白蠟稟收斂堅凝之氣。外科要藥。生肌止痛。接骨續筋。補虛用合歡樹皮。同入長肉膏。有神效。但未試其可服否。合歡皮嘗服之驗矣。

白話文:

白蠟這種東西,稟賦著收斂、堅固凝結的特性,是外科很重要的藥物。它可以幫助肌肉生長、止痛,還能接合斷骨、連接筋脈。如果要用來補虛,可以搭配合歡樹皮,一起加入生肌膏中,會有神奇的效果。但是,白蠟還沒試驗過是否可以內服。合歡皮我曾經服用過,效果很好。

7. 論蓖麻子七十

(附皂角刺,神異膏,麥飯石膏)

蓖麻子性善收。能追膿取毒。亦要藥也。皂角刺治癰疽未破已破。能鑽引至漬處。神異膏一說膏藥方甚多。神效無出於此。麥飯石膏膿潰後圍瘡口。一說內冷惡寒不(注:「不」下疑有脫文。)

白話文:

蓖麻子藥性擅長收斂。能將膿液吸出、拔除毒素。也是很重要的藥材。皂角刺能治療癰疽,無論是未破或已破,都能鑽入患處引導藥效到達滲液的地方。神異膏據說有很多種膏藥配方,但沒有比這個效果更神奇的。麥飯石膏在膿液潰破後,可以圍敷在瘡口周圍。還有一種說法是,體內虛寒怕冷,(這裡可能遺漏了一些文字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