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三 (4)
卷三 (4)
1. 懸癰一百三
焮腫或發熱者。清肝解毒。(小柴胡、制甘草。)
腫痛者。解毒為主。(制甘草。)不作膿或不潰者。氣血虛也。(八珍湯。)腫痛小便赤滯者。肝經濕熱也。宜分利清肝。(龍膽泄肝湯。)
一人穀道前患毒。焮痛寒熱。此肝經濕熱所致。名曰懸癰。屬陰虛。先以制甘草(百二七)二服。頓退。再以四物加車前、青皮、甘草節、酒製黃柏、知母。數服而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年逾五十。患懸癰。膿清脈弱。此不慎酒色。濕熱壅滯而然。膿清脈弱。老年值此。何以收斂。況穀道前為任脈發原之地。肝經宗筋之所。予辭。果歿。治此癰惟澗水制甘草有效。已破者。兼十全大補湯(十三)為要。
一人患此。焮痛發寒熱。以小柴胡湯加制甘草(百二七)二劑少退。又制甘草四劑而消。(按小柴胡清肝。制甘草解毒。)
大抵此症屬陰虛。故不足之人多患之。寒涼之劑。不可過用。恐傷胃氣。惟制甘草一藥。不損氣血。不動臟腑。其功甚捷。
一人腫痛。小便赤澀。以加減龍膽瀉肝湯。加制甘草二劑。少愈。以參、耆、歸、朮、黃柏、知母、制甘草。四劑(百二七)而潰。更以四物加黃柏、知母、參、耆、制甘草而痊。(按此先瀉後補。當時以有所據。但不知其脈耳。)
一人腫痛未作膿。以加減龍膽瀉肝湯二劑。少愈。再以四物加黃柏、知母、木通、四劑消。(按此先治濕熱後養血。)
一人膿熟不潰。脹痛。小便不利。急針之。尿膿皆利。以小柴胡加黃柏、白芷金銀花、四劑痛止。以托裡消毒散數劑而愈。
常見患者多不肯針。待其自破。殊不知緊要之地有膿。宜急針之。使毒外發。不致內潰。故曰宜開戶以逐之。凡瘡若不針烙。毒氣無從解。膿瘀無從泄。今之患者。反謂緊要之處。不宜用針。何相違之遠耶。
一人膿清不斂。內有一核。以十全大補湯加青皮、柴胡、制甘草。更以豆豉餅灸。核消而斂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久而不斂。脈大無力。以十全大補加五味、麥門。灸以豆豉餅。月餘而愈。(此憑症憑脈也。)
一老年餘而不斂。診脈尚有濕熱。以龍膽瀉肝湯(六七)二劑。濕退。以托裡藥及豆豉餅灸而愈。(此憑症憑脈也。)
一人腫痛發熱。以小柴胡加黃連、青皮(五)。四劑少愈。更以龍膽瀉肝湯(六七)而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膿熟不潰。脈數無力。此氣血俱虛也。宜滋陰益氣血之藥。更針之。使膿毒外泄。彼反用敗毒藥。致元氣愈虛。瘡勢愈盛。後潰不斂。竟致不救。(按此不憑脈症而誤治也。)
懸癰原系肝腎二經陰虛。須一於補。尤恐不治。況膿成而又克伐。不死何待。常治初起腫痛。或小便赤澀。
先以制甘草一二劑。及蒜灸。更飲龍膽瀉肝湯。若發熱腫痛者。以小柴胡加車前、黃柏、芎、歸。膿已成。即針之。已潰用八珍湯(十四)。加制甘草、柴胡稍、酒炒黃柏、知母。小便澀而脈有力者。仍用龍膽瀉肝湯。加制甘草。小便澀而脈無力者。用清心蓮子飲。加制甘草。膿清不斂者。用大補劑。間以豆豉餅灸。或久而不斂者。亦用附子餅灸。並效。
白話文:
懸癰一百三
如果患處紅腫發熱,要用清肝解毒的方法,例如使用小柴胡湯搭配炙甘草。
如果患處腫痛,重點在於解毒,可以單用炙甘草。如果腫脹沒有化膿或潰破,這是因為氣血虛弱,可以使用八珍湯來補養。如果腫痛而且小便赤黃、排尿不暢,這是肝經濕熱引起的,應該使用具有分利濕熱、清肝作用的方劑,例如龍膽瀉肝湯。
有一位病患,在肛門前方長了毒瘡,紅腫疼痛且有寒熱的症狀,這是肝經濕熱導致的,稱為懸癰,屬於陰虛的體質。先給予炙甘草服用兩次,症狀就立刻減退。接著再用四物湯加入車前子、青皮、甘草節、酒製黃柏和知母,服用數次後就消腫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用藥的。)
有一位五十多歲的患者得了懸癰,膿液清淡而且脈象虛弱,這是因為不注意酒色,導致濕熱積聚造成的。膿液清淡且脈象虛弱,再加上是老年人,如何才能讓瘡口收斂呢?更何況肛門前方是任脈的起點,也是肝經宗筋所在的地方,我(作者)認為這個病很難治,結果他(病人)就過世了。治療這種懸癰,只有用鹽水浸泡過的炙甘草才有效。如果瘡口已經破潰,就要配合十全大補湯來使用。
有一位病人得了懸癰,紅腫疼痛且有寒熱的症狀,使用小柴胡湯搭配炙甘草服用兩劑後略有減退,再服用四劑炙甘草就消腫了。(小柴胡湯可以清肝,炙甘草可以解毒。)
總體來說,這種病症屬於陰虛,所以體質虛弱的人容易患病。寒涼的藥物不能過度使用,以免損傷胃氣。只有炙甘草這一味藥,既不損傷氣血,也不影響臟腑功能,而且效果非常快。
有一位病患腫痛,小便赤澀,使用加減龍膽瀉肝湯搭配炙甘草服用兩劑後稍微好轉,接著再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黃柏、知母和炙甘草服用四劑後,瘡口就潰破了,接著再使用四物湯搭配黃柏、知母、人參、黃耆和炙甘草就痊癒了。(這是先瀉後補的治療方式,當時這樣做是有原因的,只是沒有記錄下脈象而已。)
有一位病患腫痛但沒有化膿,使用加減龍膽瀉肝湯服用兩劑後稍有緩解,接著再使用四物湯搭配黃柏、知母和木通服用四劑就消腫了。(這是先治療濕熱,再養血的治療方式。)
有一位病患膿液已經成熟但沒有潰破,感到脹痛,而且小便不順暢,要趕快用針刺破,讓尿液和膿液都排出來,接著使用小柴胡湯加入黃柏、白芷和金銀花服用四劑,疼痛就停止了,再使用托裡消毒散服用數劑就痊癒了。
常見的病患大多不願意針刺,等待瘡口自己破裂。殊不知在重要部位有膿,應該趕快用針刺破,讓毒素向外發散,避免毒素向內侵蝕。所以說應該打開門戶讓毒邪外出。凡是瘡瘍如果不針刺或燒灼,毒氣就無法排出,膿液也無法宣洩。現在的患者卻認為重要部位不適合針刺,這種觀念實在是太錯誤了。
有一位病患膿液清淡且瘡口不收斂,內部有一個硬塊,使用十全大補湯搭配青皮、柴胡和炙甘草,再用豆豉餅熱敷,硬塊就消失了而且瘡口也收斂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用藥的。)
有一位病患瘡口久久不收斂,脈象大而無力,使用十全大補湯加入五味子和麥門冬,再用豆豉餅熱敷,一個多月後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和脈象來判斷用藥的。)
有一位老年人瘡口久久不收斂,診斷脈象還有濕熱的現象,使用龍膽瀉肝湯服用兩劑,濕熱退去後,再使用托裡藥物和豆豉餅熱敷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和脈象來判斷用藥的。)
有一位病患腫痛且發熱,使用小柴胡湯加入黃連和青皮服用四劑後略有緩解,接著再使用龍膽瀉肝湯就消腫了。(這是根據病症來判斷用藥的。)
有一位病患膿液已經成熟但沒有潰破,脈象快速且無力,這是因為氣血都虛弱了,應該使用滋陰補氣血的藥物,再配合針刺,讓膿毒向外排洩。但他們卻反而使用敗毒的藥物,導致元氣更加虛弱,瘡勢更加嚴重,最後潰破後無法收斂,以致無法救治。(這是沒有根據脈象和病症,錯誤治療的結果。)
懸癰本來就是肝腎二經陰虛造成的,必須專注於補養,否則可能難以治癒。更何況膿液已經形成又使用攻伐的藥物,不死亡還能等待什麼?通常治療初期腫痛,或是小便赤澀,先使用一兩劑的炙甘草,再用大蒜灸,同時服用龍膽瀉肝湯。如果出現發熱腫痛,就使用小柴胡湯加入車前子、黃柏、芎藭和當歸。膿液已經形成,就立即用針刺破。如果已經潰破,就使用八珍湯,加入炙甘草、柴胡梢、酒炒黃柏和知母。如果小便澀滯而且脈象有力,仍然使用龍膽瀉肝湯加入炙甘草。如果小便澀滯而且脈象無力,就使用清心蓮子飲加入炙甘草。膿液清淡且瘡口不收斂的,就使用大補的藥物,同時用豆豉餅熱敷。如果久久不收斂的,就用附子餅熱敷,也有效。
2. 囊癰一百四
腫痛未作膿者。疏肝導濕。
腫硬發熱。清肝降火。
膿清不斂者。大補氣血。
已潰者。滋陰托裡。
膿成脹痛者。急針之。更飲消毒之劑。
囊癰。濕熱下注也。有作膿者。此濁氣順下。將流入滲道。因陰道或虧。水道不利而然。膿儘自安。不藥可也。
惟在善於調攝耳。又有因腹腫。漸流入囊。腫甚而囊自裂開。睪丸懸掛水出。以麩炭(杉木炭也)末敷外。以紫蘇葉包裹。仰臥養之。
精要謂癰入囊者死。將以為屬腎耶。予治數人。悉以濕熱入肝經施治。而以補陰佐之。雖膿潰皮脫。睪丸懸掛亦不死。但未知下虛年老者如何耳。
大抵此症屬陰道虧。濕熱不利所致。故滋陰降濕藥不可缺。常治腫痛小便秘滯者。用除濕為主。滋陰佐之。腫痛已退。便利已和者。除濕滋陰藥相兼治之。欲其成膿。用托裡為主。滋陰佐之。候膿成即針之。
仍用托裡滋陰。若濕毒已盡者。專用托裡。如膿清或多或斂遲者。用大補之劑。或附子餅灸之。
一人囊癰。未作膿而腫痛。以加減龍膽瀉肝湯二劑少愈。更以四物加木通、知母、黃柏而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膿熟作脹。致小便不利。急針。以小柴胡。加黃柏、白芷、金銀花。四劑少愈。更托裡消毒散數劑而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弱人膿熟脹痛。大小便秘。急針之。膿出三碗許。即鼾睡。覺神思少健。但針遲。須服解毒藥。亦潰盡矣。故用托裡藥至三十餘劑始瘥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年逾四十。陰囊腫痛。以熱手熨之。少緩。服五苓散不應。尺脈遲軟。此下虛寒邪所襲而然。名曰陰疝。非瘡毒也。治以蟠蔥散(九七)少可。更服葫蘆巴丸而平。(此因脈遲為寒。脈軟為虛而治。)
一人年逾三十。陰囊濕癢。莖出白物如膿。舉則急痛。此肝疝也。用龍膽瀉肝湯而愈。(此因症處治)陰莖或腫。或縮。或挺。或癢。皆宜此藥治之。
一人年逾五十。患此瘡口不斂。診之微有濕熱。治以龍膽瀉肝湯。濕熱悉退。乃以托裡藥及豆豉餅灸而愈。次年復患濕熱頗盛。仍用前湯四劑而退。又以滋陰藥而消。若潰後虛而不補。少壯者成漏。老弱者不治。膿清作渴脈大者亦不治。(此憑脈也。)
一人年逾五十。陰囊腫痛。得熱愈盛。服蟠蔥散不應。肝脈數。此囊癰也。乃肝經濕熱所致。膿已成。急針之。
進龍膽泄肝湯(六七)。脈症悉退。更服托裡滋陰藥。外敷杉木炭紫蘇末。月餘而愈。(此因脈處治)
一人年逾六十。陰囊潰痛不可忍。睪丸露出。服龍膽瀉肝湯。敷麩炭紫蘇末不應。予意此濕氣熾盛。先飲槐花酒一碗。次服前湯。少愈。更服托裡加滋陰藥而平。設以前藥不應。加之峻劑。未有不損中氣以致敗也。(此因處治不效。而知為濕盛。)
一少年玉莖捷長。腫而痿。皮塌常潤。磨股難行。兩脅氣衝上。手足卷弱。先以小柴胡加黃連大劑。行其濕熱。少加黃柏降其逆氣。腫漸收。莖中有堅塊未消。以青皮為君。少佐散風之藥末服之。外絲瓜子汁調五倍子敷。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囊腫狀如水晶。時痛時癢。出水。小腹按之作水聲。小便頻數。脈遲緩。此醉後飲水入房。汗出遇風寒。濕毒乘聚於囊。名水疝也。先以導水丸二服。腹水已去。小便如常。再以胃苓散倍白朮、茯苓。更用氣針引去聚水而瘥。(此憑症脈也。)
一弱人莖根結核如大豆許。勞則腫痛。先以十全大補湯去桂。加車前、麥門、酒製黃柏、知母少愈。更加制甘草四劑。仍以四物、車前之類而消。又有患此焮痛發熱。服龍膽瀉肝湯二劑。制甘草四劑而潰。再用滋陰之劑而愈。或膿未成。以蔥炒熱敷上。冷易之。隔蒜灸赤。可數日不消。
或不潰。或潰而不斂。以十全大補加柴胡稍為主。間服制甘草而愈。若不保守。必成漏矣。(以上二條。此憑症也。)
一弱人拗中作痛。小便淋瀝。此因火躁下焦。無血氣不能降。而滲泄之令不行。用四物加黃柏、知母、茯苓、牛膝、木通十餘劑。痛止便利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氣短。拗中若瘡。小便不通。用四物加參、耆煎吞滋腎丸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前症以虛為本。以病為末。益其本則末自去。設若不固元氣。專攻其病。寧無害耶。
一人遺精。勞苦愈盛。拗中結核。服清心蓮子飲、連翹消毒散不應。予以八珍湯(十四)加山藥、山茱萸、遠志十餘劑漸愈。更服茯兔丸遂不復作。又有患此。諸藥不應。服八味丸而愈。(此因處治不應。故推求另為之治。)
一人尿血。陰莖作痛。服清心蓮子飲不應。服八正散愈盛。予以發灰醋湯調服少愈。更服斑龍丸(百二)而平。(此因處治不應以推求也。)
一人患而久不斂。以十全大補加五味、麥門。灸以豆豉餅。月餘而平。(此憑症也。)
一弱人腫痛未成膿。小便赤澀。以制甘草、青皮、木通、黃柏、當歸、麥門。四劑少愈。以清心蓮子飲四劑而消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焮腫痛甚。小便澀。發熱脈數。以龍膽瀉肝湯倍車前、木通、澤瀉、茯苓。勢去半。仍以前湯加黃柏、金銀花四劑。又減二三。便利如常。惟一處不消。此欲成膿。再用前湯加金銀花、皂角針、白芷六劑。微腫痛。脈滑數。乃膿已成。針之。腫痛悉退。投滋陰托裡藥。及紫蘇末敷之而愈。
一人病勢已甚。脈洪大可畏。用前湯二劑。腫少退。以仙方活命飲二劑。痛少止。脈洪數。膿已成。須針之。否則陰囊皆潰。彼不信。更他醫。果大潰。睪丸掛。復求治。脈將靜。以八珍湯加黃耆、黃柏、知母、山枝。更敷紫蘇末。數日而痊。
一人患此。腫痛發熱。以小柴胡加黃連、青皮。四劑少愈。更以龍膽泄肝湯而消。(凡腫屬濕痛屬熱。故痛者宜清濕熱。)
一兒生三月。病熱。左右脅下節次生癤。用四物湯敗毒散倍人參。香附為佐犀角為使。大料飲乳母兩月。而愈。逾三月腹脹生丹疹。又半月移脹入囊為腫。黃瑩裂開。兩丸顯露水出。以紫蘇葉盛麩炭末托之。
旬余而合。此因父病瘧遺熱於胎也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玉莖腫痛。服五苓散等藥不應。其脈左關弦數。此肝經積熱而成。以小柴胡(五)送蘆薈丸。一服勢去三四。再服頓愈。(此憑脈憑症也。)
一人連日飲酒。陰挺並囊濕癢。服滋陰等藥不應。予謂前陰肝脈絡也。陰氣從挺而出。素有濕。繼以酒。為溫熱合於下焦而然。經曰。下焦如瀆。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。遂以龍膽瀉肝腸。及清震湯而愈。此或不應。宜補肝湯及四生散治之。(此憑症也。)
一婦隱內膿水淋漓。或癢或痛。狀如蟲行。少陰脈滑數。此陰中有瘡也。名曰䘌。由心神煩郁。胃氣虛弱。氣血凝滯所致。與升麻、白芷、黃連、木通、當歸、川芎、白朮、茯苓、柴胡煎服。以拓腫湯熏洗。更搽蒲黃、水銀。兩月餘而愈。此條因脈而知瘡。其曰胃氣虛者。當時必有見也。
或有包絡虛。風邪乘陰。血氣相摶。令氣痞澀。致陰腫痛。治以菖蒲散。(一百)更以枳實炒熱。帛包熨之。冷則再炒。
或有子臟虛。冷氣下衝。致陰脫出。謂之下脫。或因產努力而脫者。宜當歸散。久不愈者。補中益氣湯。倍加升麻柴胡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