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序

回本書目錄

1.

夫天下之事,莫不有理。然有正、有偏、有常、有變,不可以概視也。譬之兵焉;聲罪致討者,正也;潛師掠境者,偏也。常則按圖布陣,而守據險憑高之法;變則隱顯出沒,而有鬼神不測之機。夫醫之道,亦猶是焉。故,望氣聽聲、審症切脈,乃醫理之正;執方治病、依分處劑,乃醫學之偏。按脈辨症、審時制方、分經絡、別表裡,此醫之處乎常也。或憑脈而不憑症;或憑症而不憑脈;或因情性而處方;或因形質而用藥,此醫之達乎變也。然正可守而偏可矯;常可學而變難窮。醫豈可以易言哉!何今之業外科者,惟視外之形症、瘡之腫潰,而不察其脈理虛實之殊、經絡表裡之異,欲其藥全而無誤也難矣。先生深為之惜。故輯此書,名曰外科理例。蓋以其正、偏、常、變之用,各有其例,而莫不同歸於一理。學者誠能因是而求其未書之旨,擴其未言之妙,則其臨病用藥,必求諸理,而不至孟浪以殺人矣。此先生作書之意也。

嘉靖丁酉孟春朔旦新安祁門石墅陳桷書

白話文:

天下萬事萬物都有其道理,但這些道理有正有偏,有常有變,不能一概而論。比如戰爭,光明正大討伐敵人屬於正道;暗中偷襲敵國領土屬於旁門左道。平時按照圖紙佈陣,堅守險要之地是常規;戰時則隱隱現現,出其不意,變化莫測,如同鬼神一般。醫道也是如此。

望聞問切,仔細診斷病情,是醫學的正道;按照方劑治病,依據病情用藥,則是醫學的偏門。根據脈象辨別病症,根據時間制定處方,區分經絡、表裡,這是醫學的常規做法。然而,有的醫生只憑脈象而不看病症,有的醫生只憑病症而不看脈象,有的醫生根據病人性格用藥,有的醫生根據病人體質用藥,這些就是醫學的變化之道。正道可以遵循,偏門可以矯正;常規可以學習,變化卻難以窮盡。行醫豈是一件容易的事?

現在一些外科醫生,只看外在的傷口腫痛,而不去觀察病人的脈象虛實、經絡表裡的不同,想要藥到病除,幾乎不可能。先生為此感到惋惜,所以編寫了這本書,命名為《外科理例》。書中闡述了醫學正、偏、常、變的運用方法,各有其規律,但都歸於一個道理。學習者如果能由此探求書中未盡之意,領會書中未言之妙,那麼在臨床上用藥,必能遵循道理,而不至於魯莽行事,造成誤診而致死。這就是先生寫作此書的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