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)

1. 頭面赤腫一百

(時毒發於面鼻耳項者是)

裡實而不利者。下之。

表實而不解者。散之。

表裡俱實而不解者。解表攻裡。

表裡俱解而不消者。和之。

腫甚焮痛者。砭去惡血。更用消毒之劑。

不作膿或不潰者。托之。

饑年普患者。不宜用峻利。當審而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疾病的毒氣發作在臉、鼻子、耳朵和脖子,說明體內有實證,分為以下情況:

  1. 如果內部實證,且無法順利排泄,就需要瀉下。
  2. 如果表證實證,且無法緩解,就需要散寒解表。
  3. 如果表裡都有實證,且無法緩解,就需要解表攻裡。
  4. 如果表裡都已緩解,但症狀沒有消退,就需要調和。
  5. 如果腫脹嚴重且疼痛,需要用砭石去除瘀血,並使用消毒藥物。
  6. 如果沒有化膿或潰爛,就需要引導毒氣外出。
  7. 在飢荒年代,患者普遍體弱,不宜使用峻猛的瀉藥,需要謹慎診治。

時毒者。為四時邪毒之氣感之於人也。其候發於面、鼻、耳、項、咽喉。赤腫無頭。或結核有根。令人增寒。發熱。頭痛。或肢體痛。恍惚不寧。咽喉閉塞。人不識者將為傷寒。便服解藥。一二日腫氣益增。方悟。始求瘡醫。原夫此疾古無方論。世俗通為丹瘤。病家惡言時毒。

白話文:

時毒:是因季節變化邪毒之氣侵襲人體而引起的。症狀發作於面部、鼻子、耳朵、脖子、咽喉。出現紅腫但不形成膿頭,或結核有根。讓人感到寒冷,發熱,頭痛,或四肢疼痛,精神恍惚,不安。咽喉閉塞,不識別者會認為是傷寒,便服用瞭解毒的藥物。一兩天后腫脹加重。這時才醒悟,才開始尋求瘡科醫師的治療。從前沒有治療此病的方劑,世俗通稱為丹瘤。患者家屬討厭時毒這個名稱。

切恐傳染。考之經曰。人身忽經變赤。狀如塗丹。謂之丹毒。此風熱惡毒所為。與時毒特不同耳。蓋時毒初狀如傷寒。五七日間乃能殺人。治者宜精辨之。先論其脈、滑、數、浮、洪、沉、緊、弦、澀、皆其候。蓋浮數者邪在表也。沉澀者邪氣深也。氣實之人急服化毒丹以攻之。

白話文:

擔心會傳染。據《考經》記載:人身在忽然間發生變化,皮膚變成紅色,就像塗上硃砂一樣,這就是所謂的「丹毒」。這種病是風熱的毒性所造成的,與普通的時毒不同。時毒的最初症狀像傷寒,五到七天內就能致人於死。治療時必須仔細辨別。首先要診斷脈搏,浮、數、浮、洪、沉、緊、弦、澀都是它的症狀。浮數的脈象是邪氣在體表,沉澀的脈象是邪氣較深。身體強壯的人可以立即服用化毒丹來攻治。

熱實不利。大黃湯下之。有表證者。解毒升麻湯以發之。年高氣軟者。五香連翹湯主之。又於鼻內搐。通氣散。取十餘嚏作效。若搐藥不嚏者。不可治。如嚏出膿者。治之必愈。左右之人。每日用嚏藥搐之。必不傳染。其病人亦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泄熱毒。此治時毒之良法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熱邪過盛,不能從利小便排出,用大黃湯下瀉治療。如果有表證,則用解毒升麻湯發散治療。年紀大、元氣不足者,用五香連翹湯治療。同時,在鼻腔內搐藥,用通氣散,使其連續打十幾個噴嚏,就有療效。如果搐藥後不打噴嚏,則無法治癒。如打噴嚏後排出膿液,則治療後一定會痊癒。左右接觸病人的人,每天用搐藥,則不會被傳染。病人每天也用搐藥三五次,以瀉出熱毒。這是治療時毒的良方。

經三四日不解者。不可大下。猶宜和解之。犀角連翹散之類。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。頭面腫起高赤者。可服托裡散。黃耆散。宜針鐮出血。泄其毒氣。十日外不治自愈也。此病若五日以前。精神昏亂。咽喉閉塞。語聲不出。頭面不腫。食不知味者必死。治之無功矣。然而此疾有陰有陽。

有可汗。有可下。粗工但云熱毒。就用寒藥。殊不知病有微甚。治有逆從。不可不審也。

白話文:

經過三四天病情還沒有緩解的。不可使用瀉下法。仍然應該用和解的方法。比如犀角連翹散之類的藥方。等到七八天之後,大小便通暢。頭面腫脹嚴重、發紅的。可以服用託裡散或黃耆散。適當用針刺放血。以瀉出毒氣。十天以後,病情沒有治癒的話也會自然痊癒。此病如果在五日以前。精神錯亂。咽喉堵塞。不能言語。頭面不腫。吃東西沒有味道的,那麼病人一定會死亡。治療是沒有效果的。然而此病有陰有陽之分。

一人頭面腫痛。服硝黃敗毒之劑愈甚。診之脈浮數。邪在表尚未解。用荊防敗毒散二劑。勢退大半。更以葛根牛蒡子湯。四劑而痊。(此憑脈發表。)

白話文:

有一個頭面腫痛的病人。服用硝石和黃連等清熱解毒的藥物後,病情反而加重。診脈發現脈搏浮數,表明邪氣仍在體表尚未清除。於是使用荊防、敗毒散二劑,病情消退大半。再用葛根、牛蒡子湯,四劑便痊癒。(這是根據脈象,採用發散風寒的治法。)

經云。身半以上腫。天之氣也。身半以下腫。地之氣也。乃邪客心肺之間。上攻頭目而為腫。此感四時不正之氣也。與膏粱積熱之症不同。硝黃之劑。非大便秘實不可用。若不審其因。及辨其虛實表裡。概用攻之。必致有誤。常見饑饉之際。芻蕘之人多患之。乃是胃氣有損。

白話文:

經典裡說,身體從腰部以上腫脹,這屬於天之氣造成的。身體從腰部以下腫脹,這屬於地之氣造成的。由於邪氣侵襲了心肺之間,所以向上侵犯頭面部而引起腫脹。這是因為受到了四時不調之氣的影響,與膏粱厚味積聚引起的熱症不同。硝石、黃連這類藥物的方劑,只有在大便祕結嚴重的情況下才能使用。如果不能詳查病因、辨別虛實寒熱、表裡虛實等情況,就籠統地使用攻補的藥物,必定會造成錯誤。經常看到在饑荒飢饉的時候,吃草根樹皮的人大多患有這種病,這是因為胃氣受到損害的緣故。

邪氣從之。不可不察。予常治邪在表者。用葛根牛蒡子湯。人參敗毒散。或普濟消毒飲子。邪在裡者。五利大黃湯。梔子仁湯。表裡俱不解者。防風通聖散。表裡俱解而腫不退者。犀角升麻湯。腫甚者砭患處。出惡血以泄其毒。十日外自愈。若嚏出膿血即愈。欲其作膿者。用托裡消毒散。

欲其收斂者。用托裡散。此法最為穩當。五七日咽喉不閉。言語不出。頭面不腫。食不知味者。不治。

白話文:

病邪從這裡乘虛而入。不可不仔細觀察。我通常治療邪在表者,使用葛根、牛蒡子湯,人參敗毒散,或普濟消毒飲子。邪在裡者,使用五利大黃湯,梔子仁湯。表裡俱不解者,使用防風通聖散。表裡俱解而腫不退者,使用犀角升麻湯。腫脹很厲害的,針砭患處,放出壞血以洩其毒。十天後會自行痊癒。如果打噴嚏出膿血就痊癒了。想要讓它化膿的,使用託裡消毒散。

一人患此。腫痛發熱。作渴。脈實便閉。以五利大黃湯下之。諸症悉退。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。(此憑脈攻裡。)

一人表裡俱解。腫痛尚不退。以葛根升麻湯二劑而消。(此憑症也。)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患了這種疾病。紅腫、疼痛、發燒、口渴、脈搏有力、大便不暢。用了五利大黃湯下瀉。所有的症狀都消失。再用了四劑葛根牛蒡子湯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脈象來攻裡。)

一人腫痛發寒熱。脈浮數。以荊防敗毒散二劑。少愈。再人參敗毒散二劑。勢減半。又二劑而瘥。(此憑脈發表。)

白話文:

有個人,患了風寒,全身腫痛,還發燒、發冷。我為他把脈,發現脈搏浮數。就用荊防敗毒散為他治療了兩次,他的病情稍微好轉。之後我又用人參敗毒散為他治療了兩次,他的病情減輕了一半。最後我又用相同的藥方給他治療了兩次,他的病終於完全好了。(以上治病的過程,都是根據他的脈搏情況,而決定用藥的方劑。)

一人耳面赤腫作痛。咽乾發熱。脈浮數。先以荊防敗毒散二劑。勢退大半。又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。(憑脈發表)

一婦表邪已解。腫尚不消。診之脈滑而數。乃瘀血作膿也。以托裡消毒散潰之而愈。(此憑脈也。)

白話文:

某個病人耳面腫脹疼痛發作,還伴有喉嚨乾燥發炎,脈搏又快又浮。起初以荊防敗毒散服用兩劑,症狀減輕大半,又服用葛根牛蒡子湯四劑就痊癒了。(憑脈象發散的病因去醫治)

一人焮腫脹痛。作渴煩熱。便秘脈數。按之尤實。用防風通聖散一劑。諸症頓退。以荊防敗毒散加玄參牛蒡黃芩。二劑而瘥。(此憑症憑脈。發表攻裡。)

白話文:

某人 دچار腫脹疼痛。口渴煩躁和發熱。便祕,脈搏快速。按壓更硬 . 服一劑防風通聖散。所有的症狀都消退了. 加入荊防敗毒散加玄參牛蒡黃芩。兩劑就痊癒了。(這是根據症狀和脈搏開出的藥方。發汗攻裏。)

一老冬月頭面耳項俱腫。痛甚。便秘脈實。此表裡俱實也。飲防風通聖散不應。遂砭患處。出黑血。仍投前藥。即應。又以荊防敗毒散而瘳。蓋前藥不應者。毒血凝聚上部經絡。藥力難達故也。惡血既去。其藥自效。或拘用寒遠寒。及年高畏用硝黃。而用托裡與夫尋常消毒之劑。或不砭泄其毒。專假藥力。鮮不危矣、(此舍時從症。)

一人表裡俱解。惟腫不消。以托裡消毒散四劑。膿成。針之而愈。(此憑症而治。)

白話文:

有一位老人,在冬天的時候臉上、頭上、耳朵和脖子都腫了,疼痛得很厲害,而且便祕,脈搏也很有力。這說明他的表裡都有實証。服用防風通聖散卻沒有效果,於是我就用針刺患處,放出了黑血,又繼續服用了之前的藥物,病症就馬上好了。後來又用荊防敗毒散治療,病人就痊癒了。之前用藥沒有效果的原因是,毒血凝聚在上部的經絡裡,藥力難以到達,所以就沒有效果。現在把淤血排出了,藥物就能發揮作用了。有的人拘泥於用寒藥來治療寒証,或者因為病人年紀大,害怕用硝石和黃連,而改用扶正固本和一些普通的解毒藥物。還有的醫生不刺血排毒,完全依賴藥物的力量。這樣做是很危險的。

一婦腫痛。用硝黃之劑攻之。稍緩。翌日復痛。診。之外邪已退。此瘀血欲作膿也。用托裡消毒散潰之而愈。(此憑脈與症也。)

白話文:

一位婦人患有腫痛的疾病,醫師給她服用了硝石和黃連的藥物來攻治。症狀稍有緩和,隔天卻又開始疼痛。醫師診斷,外邪已經退去,這是瘀血想要化膿的跡象。於是使用託裡消毒散來潰破膿瘡,病症就痊癒了。(醫師是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判斷病情的。)

一人表散藥愈熾。發熱便秘。診脈沉實。此邪在裡也。以大黃湯下之。里症悉退。以葛根牛蒡子湯。浮腫亦消。惟赤腫尚存。更以托裡藥潰之而愈。(此憑脈與症也。)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原本病情好轉,但服用瞭解表劑後病情反而更加嚴重,出現發熱、便祕的症狀。診脈沉實,說明邪氣在裡部。因此使用大黃湯來攻下裡部邪氣,裡部的症狀全部退去。之後使用葛根、牛蒡子湯來治療,浮腫也消退了。但是仍然有發紅腫脹的症狀,再使用託裡藥物來潰破腫脹,最終痊癒。(這是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判斷的。)

一人冬月病頭面赤腫。耳前後尤甚。痛不可忍。發熱惡寒。牙關緊急。涕唾稠黏。飲食難下。不得安臥。醫砭腫上四五十針。腫赤不減。痛益甚。予診其脈浮緊。按之洪緩。知為寒覆皮毛。郁遏經絡。熱不得升。聚而赤腫。且夫天冷寒凜之時。腠理閉。汗不出。血氣強。肉堅澀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在冬季患了頭面紅腫的疾病,連耳朵前後都腫得厲害,疼痛難忍。同時還發熱怕冷,牙關緊閉,鼻涕和唾液濃稠黏膩,難以下嚥,也無法安靜地睡覺。

醫生在腫脹的部位針灸四五十針,但腫脹和紅熱並未減輕,疼痛反而加劇。於是我診斷了他的脈象,發現浮脈緊繃,按壓時卻洪緩有力。我知道這是因為寒邪覆蓋在皮毛之間,鬱積在經絡之中,導致熱氣無法上升,積聚而形成紅腫。

再者,在寒冷凜冽的冬季,腠理閉合,汗水無法排出,血氣旺盛,肌肉堅硬澀滯。

善用針者不得取四厥。必待天溫。又云。冬月閉臟。用藥多。少針石也。宜以苦溫之劑。溫經散寒。所謂寒致腠理。以苦發之。以辛散之。

方名托裡溫經湯

白話文:

擅長使用針灸的人不能刺取四肢厥陰穴。一定要等到天氣溫暖的時候。另外,冬季藏臟,宜多用藥物,少用針灸。應該使用苦溫的藥物溫經散寒。所謂寒邪致使腠理閉塞,以苦味藥物發散寒邪,以辛味藥物散寒。

麻黃(苦溫發之為君去根節二錢),防風(辛溫散之去蘆二分),升麻(苦辛四錢),葛根(甘平解肌出汗專治陽明經邪故以為臣),白芷歸身(血流不行則痛白芷歸身辛溫以和血散滯各二錢),蒼朮(濕熱則腫蒼朮甘溫體輕浮力雄壯能泄膚腠間溫熱一錢),人參(去蘆一錢),甘草(甘溫),白芍藥(酸微寒調中益氣使托其里為佐各錢半)

白話文:

麻黃(二錢,性苦溫,屬君藥,去掉根節)

防風(二分,性辛溫,去掉蘆桿)

升麻(四錢,性苦辛)

葛根(性甘平,專門治療陽明經邪氣,因此為臣藥)

白芷、當歸(各二錢,血流不暢則疼痛,白芷和當歸性辛溫,可以和血散滯)

蒼朮(一錢,濕熱則腫,蒼朮性甘溫,體輕浮力強壯,可以發散皮膚腠理之間的溫熱)

人參(一錢,去掉蘆桿)

甘草(性甘溫)

白芍藥(一錢半,性酸微寒,可以調中益氣,使藥物作用於裡部,為佐劑)

上銼。每服一兩。水二盞。先煎麻黃令沸。去沫。再下余藥。同煎至一盞。去渣。大溫服訖。以薄衣覆首。厚被覆身。臥暖處。使經血溫。腠理開。寒乃散。陽氣升。大汗出。腫減七八分。再服去麻黃、防風。加連翹、鼠黏子。腫痛悉愈。經言汗之則。瘡已。信哉。

白話文:

研碎藥材,每次服用一兩,水二碗,先煎麻黃至沸騰,去除浮沫,再放入其他藥材,一起煎至一碗,去掉藥渣,趁溫熱時服下,用薄衣蓋住頭部,厚被子蓋住身體,臥於溫暖處,使經血溫暖,腠理舒張,寒氣才能散發,陽氣才能上升,大量汗液才能排出,腫脹減少七八分。再次服用時,去掉麻黃、防風,加入連翹、鼠黏子,腫痛就能完全痊癒。經書上說:「發汗則瘡就會好。」真是至理名言。

或曰。仲景言瘡家雖身痛不可汗。何也。予曰。此言營氣不從。逆於肉理。乃主癰腫而作身痛。非外感寒邪作痛。故戒不可汗。汗之則成痓。又問。仲景言鼻衄者不可汗。復言脈浮緊者以麻黃發之。衄血自止。何也。予曰。血與汗異名同類。奪汗者無血。奪血者無汗。今衄血妄行。

白話文:

有人說,仲景說瘡家即使身體疼痛也不能發汗。為什麼呢?我說,這是因為營氣不從,逆於肉理,於是引起癰腫而產生身體疼痛。這不是外感寒邪引起的疼痛。所以警告不能發汗。發汗了就會變成痓。又問,仲景說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。又說,脈浮緊的人用麻黃發汗,鼻出血就會自行停止。為什麼呢?我說,血與汗名稱不同但性質相同。奪取汗液的人沒有血,奪取血的人沒有汗。現在鼻出血妄行。

為熱所逼。更發其汗。反助邪熱。重竭津液。必變凶症。故不可汗。若脈浮為在表。緊則為寒。寒邪郁遏。陽不得伸。熱伏榮中。迫血妄行。上出於鼻。故用麻黃湯散其寒邪。陽氣得舒。其衄自止。潔古之學。可謂知其要矣。

白話文:

受到暑熱逼迫,又讓病人發一次汗,等於幫助了邪熱,會讓病人的體液更加耗盡,一定會轉變成兇險的症狀。因此,如果想要讓病人出汗,一定要是脈浮在表。緊則為寒,寒邪鬱結,陽氣不能伸張,熱度被覆蓋在體內,迫使血流錯亂,向上衝出鼻孔,所以,用麻黃湯來使寒邪散去,陽氣得以舒展,流鼻血的情況就會自行停止。古代的學說,可以說知道治療疾病的基本原理。

泰和二年四月。民多疫癘。初覺增寒體重。次傳頭目。腫盛目不能開。上喘。咽喉不利。舌乾口燥。俗云大頭天行。親戚不通。染之多殆。

白話文:

泰和二年四月。民間流行著瘟疫。一開始感覺身體發冷、沉重。接著傳染到頭部和眼睛。腫脹嚴重到眼睛都睜不開。呼吸急促。咽喉疼痛。舌頭乾澀、嘴巴乾燥。民間稱之為「大頭天行」。親戚朋友也不敢互相來往。染上這種病的人大多數都死了。

一人病此五六日。醫以承氣加藍根下之。稍緩。翌日其病如故。下之又緩。終莫能愈。漸至困篤。予曰。身半以上。天之氣也。身半以下。地之氣也。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。上攻頭目腫盛。以承氣瀉胃中之實熱。是誅罰無過。不知適其至所為。故遂用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患病五、六天了。醫生用承氣湯加藍根給他瀉下。病情稍微緩解。第二天,他的病情又像以前一樣。再用承氣湯瀉下,病情又緩解。最終還是不能治癒。漸漸地病情十分危重。我說:身體上半部是天之氣,身體下半部是地之氣。現在邪熱之氣客居在心肺之間,向上侵犯頭臉,腫脹厲害。用承氣湯瀉掉胃中的實熱,就像是懲罰已經沒有過錯的人。不知道適當地針對病症施治。所以後來就用了

黃連,黃芩(味苦寒各半兩泄心肺間熱為君),橘紅(苦平),玄參(苦寒),生甘草(甘寒各二錢),人參(三錢泄火補氣為臣),連翹,鼠黏子,薄荷葉(苦辛平),板藍根(苦寒),馬勃(各一錢),白殭蠶(炒七分),升麻,柴胡(苦平各二錢行少陽陽明二經氣不得伸),桔梗(辛溫為舟楫不使下行)

共為細末。半用湯調。時時服之。半用蜜丸噙化。服盡良愈。

凡他處有病此者。書方貼之。名曰

白話文:

  • 黃連、黃芩 (苦寒,各半兩)

清除心臟和肺臟的熱氣,此為君藥。

  • 橘紅 (苦平)

去除濕氣。

  • 玄參 (苦寒)

清肺止咳。

  • 生甘草 (甘寒,各兩錢)

調和藥性,緩解其他藥材的苦寒之氣。

  • 人參 (三錢)

補氣養陰,輔助君臣藥發揮作用,此為臣藥。

  • 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葉 (苦辛平)

消炎解毒,清熱散寒。

  • 板藍根 (苦寒)

清熱解毒,抗病毒。

  • 馬勃 (一錢)

止血化瘀。

  • 白殭蠶 (炒七分)

平喘化痰。

  • 升麻、柴胡 (苦平,各兩錢)

疏肝解鬱,行氣解表,此為佐藥。

  • 桔梗 (辛溫,為舟楫)

引導其他藥材發揮作用,防止藥性下行。

普濟消毒飲。或加川芎、歸身。㕮咀如麻豆。每服五錢。水二鍾。煎至一鍾。去滓。食後稍熱時時服。如大便硬。加大黃(酒煨一錢或二錢)以利之。腫勢甚。宜砭刺之。

按時行疫疾。雖由熱毒所染。有氣實人下之可愈。氣虛者概下之。鮮不危矣。故東垣制此方救斯人。其惠博哉。

白話文:

普濟消毒飲。可以再加入川芎、當歸。將藥材搗碎成麻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五錢。加入兩碗水。煎煮至一碗。去掉藥渣。飯後稍熱時服用。若大便硬,加酒炒大黃(一錢或二錢)以利便。腫勢嚴重,應針刺治療。

一人年逾三十。肩患毒。服人參敗毒散一劑。更服十宣散去參、桂。加金銀花、天花粉四劑而潰。因怒動肝火。風熱上壅。頭面赤腫。焮痛。飲冷。以荊防敗毒散。加芩、連、薄荷。二劑不應。急砭患處。出黑血盞許。仍以一劑。勢退大半。再服人參敗毒散四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年齡超過三十歲,肩膀患有毒瘡。服用一劑參敗毒散。再服用去了參、桂的十宣散。加上金銀花、天花粉,共四劑,毒瘡潰爛了。因為憤怒,肝火上升,風熱上壅,頭面赤腫,疼痛灼熱。飲用冷飲,服用荊防敗毒散,加上黃芩、黃連、薄荷。服用二劑,病情沒有好轉。緊急砭刺患處,排出黑血一杯左右。再服用一劑,病情大大好轉。再服用參敗毒散四劑而痊癒。

夫病有表裡、上下之殊。治有緩急攻補之異。若不砭刺。氣血結為肉理。藥不能及。腫焮日盛。使峻利之藥。則上熱未除。中寒已作。必傷命矣。

升麻牛蒡子散,治時毒瘡發頭面胸膈。脈浮洪在表者。

白話文:

疾病有表證和裡證、上焦和下焦的區別。治療有緩和和急迫,攻邪和補虛的區別。如果不採用針刺治療,氣血凝結凝聚成肉裡。藥物治療達不到。腫痛日益嚴重。使用峻烈的藥物,表面的熱症沒有消除,裡面的寒症已經形成。必定會傷人的性命。

升麻,牛蒡,甘草,桔梗,葛根,玄參,麻黃,連翹(各一錢),銼。作一服。薑三片。水二盞煎。一黃門腮赤腫痛。此胃經風熱上攻。以犀角升麻湯(三八)二劑而平。

白話文:

升麻、牛蒡、甘草、桔梗、葛根、玄參、麻黃、連翹各一錢,將藥材搗碎。用這些藥材做成一劑藥。另外加入三片生薑。用二碗水煎煮。一位太監的腮幫子紅腫疼痛。這是胃經風熱上攻造成的。用犀角升麻湯(三八)兩劑就治癒了。

又一大理患此。用前湯為人所惑。謂湯內白附子性溫故也。另用荊防敗毒散愈盛。後用此湯尚去白附子。不應。再用全方。三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另一個大理地區的人患了這個疾病。他使用前一個藥方的時候,被人誤導。說藥方裡的白附子性溫,所以不能用。另外使用荊防敗毒散,病情更加嚴重。後來使用這個藥方,還去掉了白附子。沒有效果。再次使用完整藥方,三劑藥就好了。

本草云。白附子。味甘辛。氣溫。無毒。主面上百病。及一切風瘡。乃風熱之主藥。經曰。有是病。用是藥。苟不用主病之藥。安得而愈。

一人腮頰腫焮至於牙齦。右關脈數。此胃經風熱上攻也。治以犀角升麻湯(三八)而消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中說:白附子,味道甘甜辛辣,藥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它可以治療面部疾病和所有風濕瘡癤。它是風熱病的主治藥。醫書上說:得了這種病,就要用這種藥。如果不使用治療這種病的主藥,就不能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