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卷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2)

1. 論飛龍奪命丹六十四

飛龍奪命丹,治疔瘡惡腫。初發或發而黑陷。毒氣內陷者。

白話文:

飛龍奪命丹,用於治療疔瘡惡腫。不論是剛開始發病或是已經發黑凹陷的情況,以及毒氣向內侵入的情形。

丹溪曰。世多用之。香竄燥毒之劑。無經不至。故能宣泄。備汗、吐、下三法。病因食一切禽畜毒發。及瘡脈沉、緊、細、數。蘊毒在裡。並濕毒。用之神效若大熱大渴。毒氣焮發而脈浮洪在表。及膏粱積熱之人。未宜輕舉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:世界上有很多人都使用這種藥物。這種藥物芳香濃烈,能夠驅散燥毒,沒有經絡不到的地方,所以能起到宣泄的作用,具備發汗、嘔吐、瀉下的三種方法。病因是由進食禽畜肉毒發引起,或者瘡脈沉、緊、細、數,蘊毒在體內,以及濕毒,用這種藥物都有奇效。但如果出現大熱大渴,毒氣爆發,脈浮洪在表,或者因為吃多了肥甘厚味而積熱的人,就不能輕易服用。

2. 論加味十全湯六十五

凡治癰疽後。補血氣。進飲食。實為切要。蓋膿血出多。陰陽兩虛。此藥可以回生起死。惜其不分經絡時令。須在識者觸而長之。今醫以腫平痛寬。遂以為安。漫不加省。往往於結痂後兩三月或半年。虛證乃見。醫者不察。而加補養之功。因而轉成他病者多矣。一人因腳弱。詳見後條。

白話文:

凡是治療癰疽之後,補養氣血,增進飲食,實為重要。因為膿血流失過多,陰陽兩虛。此藥可以救死扶傷。可惜它不分經絡時令。必須由有識之士觸摸而增長。如今,醫生看到腫脹平復,疼痛減輕,就以為痊癒了。漫不經心,不加註意。往往在結痂後兩三個月或半年,虛證才顯現出來。醫生不察覺,而加強補養,轉而成為其他疾病的例子很多。一個人因為腳虛弱,詳見後條。

3. 論五香湯六十六

精要云。大凡癰疽不可舍五香湯。

白話文:

精要說,一般來說,治療癰疽不可放過五香湯。

丹溪曰。吾不知良甫之時。有許多大府秘堅。病氣鬱塞。若是之頑厚。可以驟散而大下者耶。亦當開陳時之先後。症之可否。庶乎後人不敢孟浪殺人。殊不知此小寒熱。或者由其氣血不和而然。便以為外感而行表散。害人最速。

白話文:

丹溪先生說,我不知道梁甫先生的時代,有沒有很多大富人大官的祕方。這種病氣鬱結固結,像這樣頑固深厚,能夠一下子解散而大量瀉下嗎?也應該先後探究清楚病情,症狀是否可以這樣處理。希望後人不要輕率草率地殺人。殊不知這種小寒熱,也許是由於氣血不調和而引起的,卻以為是外感而採取表散的方法,害人最快速。

4. 論防風通聖散六十七

此表裡氣血藥也。治一切風毒。積熱瘡腫。脈候弦、洪、實、數、浮、緊。氣血盛實者。不可缺此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種調理體內氣血的藥物。可以治療各種風毒、積熱引起的瘡腫。如果脈象呈現弦、洪、實、數、浮、緊等特徵,且體內氣血旺盛的人,使用這種藥物是必要的。

丹溪曰。秘傳以是方加人參、黃耆、蒼朮、赤茯苓、金銀花。名消腫托裡散。雖以參、耆為主。復云人參無亦可。則又不能無疑而難用也。且臨症加減。須較表裡。如表症多者。當從此方以辛甘為主散之也。里症多者。須當從變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:祕傳中加了人參、黃耆、蒼朮、赤茯苓、金銀花。叫做消腫託裡散。雖然以參、耆為主,但又說人參也可以不用,就不能不疑惑,很難使用了。而且在臨牀上加減時,需要比較表裡證狀。如果表症多,就要從這個方劑裡用辛甘藥味來散表。裡症多,就需要變化。

5. 論大黃六十八

精要云。大黃宣熱散毒。治癰疽要藥。癰疽始作。皆須大黃等湯極轉利之。排日不廢。又曰。瘡疽泄利。皆是惡候。

白話文:

精要說。大黃宣散熱邪,又能解毒。是治療癰疽的要藥。癰疽開始發作時,都必須服用大黃等藥物的湯劑,極力讓它瀉下,排泄每天不可中斷。又說。瘡疽患者泄瀉,都是不好的徵兆。

丹溪曰。此皆不能使人無疑。借曰用大黃。恐因大府秘而病體實。有積熱沉痼者發也。止可破結導滯。推令轉動而已。豈可謂極轉利之。而且排日不廢耶若下利之後。又與利藥。恐非防微杜漸之意。瘡之始作。腫在肌肉。若非大滿大堅實之症。自當行仲景發表之法。借五香湯為例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。這些言論都讓人無法信服。有人說用大黃。恐怕因為血府內的祕結而血液不暢,而病體實際上是有累積的熱毒從而形成的宿疾,這個時候可能會發病。只可以破除結塊,導出積滯。把(病氣)驅趕令其轉動而已。怎麼能夠說是極度轉動利於它的呢?而且排便不排便。如果在瀉下後,又再服用瀉藥。恐怕不是防微杜漸的意思。瘡的開始發作,腫在肌肉裡。如果不是特別滿、特別堅、特別實的症狀。自然應該採用仲景發表的方法。借五香湯為例。

散之於外可也。何必遽用峻下之藥。奪其里哉。或曰。癰疽用大黃走泄以去毒。孫真人嘗言之。良甫祖述其說耳。曰。孫以盛名行奇術於公卿間者。良甫宋人。若其交遊亦皆公卿之家。肉食之輩。固皆捷效。今不分貧富苦樂。一概用之寧免孟浪之過乎。況有心勞而虛者。憂怒而虛者。

白話文:

如果能透過表散,發汗散熱將病邪向外排出,就沒有必要急於使用攻下之藥,奪其裡氣。有人說,癰疽用大黃攻下走泄去毒,孫思邈也曾經說過。所以王良甫醫生才遵循這個說法來治病。我說,孫思邈憑藉著盛名在公卿之間行醫,王良甫是宋朝人,交往的朋友也都是公卿之家,飲食豐盛的人羣。對他們用這種方法確實有效,現在不分貧富貴賤,一概使用,難免有些孟浪。況且有心勞虛弱的人,憂鬱憤怒致虛的患者。

強力勞動而虛者。大醉飽而虛者。皆氣少而澀。血少而濁。生疽固是難治。若大府秘而稍安穀。甘淡薄而守戒律。猶為可治。不免尚費調補。苟因旬日半月。大府秘實。不知亦有其氣不降而然者。便以為實而行大黃。豈不殺人。

白話文:

過度勞動而虛。大醉飽食而虛。都是氣血不足,氣血運行不暢。生疽本就難治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但身體狀況還算可以。清淡飲食且遵守醫囑。還是可以治癒的。不必額外調補。如果半個月左右,大便不通暢。但可能也是氣血不流通所致。卻以為是實熱,而服用了大黃。豈不是要害死人嗎。

6. 論白蠟六十九

白蠟稟收斂堅凝之氣。外科要藥。生肌止痛。接骨續筋。補虛用合歡樹皮。同入長肉膏。有神效。但未試其可服否。合歡皮嘗服之驗矣。

白話文:

白蠟具有收斂和堅固凝結的功效。是外科的重要藥物。可以生肌止痛,接骨續筋。用合歡樹皮來補虛。一起做成生肉膏。有神奇的療效。但是還沒有試過它是否可以服用。合歡皮的功效已經被試驗證明瞭。

7. 論蓖麻子七十

(附皂角刺,神異膏,麥飯石膏)

白話文:

(附加皂角刺,神異膏,麥飯石膏)

蓖麻子性善收。能追膿取毒。亦要藥也。皂角刺治癰疽未破已破。能鑽引至漬處。神異膏一說膏藥方甚多。神效無出於此。麥飯石膏膿潰後圍瘡口。一說內冷惡寒不(注:「不」下疑有脫文。)

白話文:

蓖麻子的藥性為收斂。能夠追出膿液,取出場毒。也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藥物。皁角刺可以治療已經破裂或未破裂的癰疽。它能夠鑽穿引導膿液,直到流出。神異膏是一種膏藥,有多種不同的配方,但它的功效沒有比這個更好的。麥飯石膏是膿腫潰爛後,圍繞著瘡口敷上的膏藥。有一種說法認為,內裏虛冷而惡寒的人不能使用。

8. 論流氣飲十宣散七十一

夫氣血凝滯。多因營衛之氣弱。不能運散。豈可復用流氣飲以益其虛。況各經氣血多少不同。心包絡、膀胱、小腸、肝經。多血少氣。三焦、膽、腎、心、脾、肺。少血多氣。人年四十以上。陰血日衰。若於血少經分而病癰腫。或脈症不足。當以補接為主。

白話文:

如果氣血凝滯,多是由於營衛之氣虛弱,不能運行疏散所致。難道還可以再用流氣飲來滋補虛弱嗎?況且各經的氣血多少不同。心包絡、膀胱、小腸、肝經,血多氣少。三焦、膽、腎、心、脾、肺,血少氣多。人年過四十,陰血逐漸衰減。如果在血少經絡而患有癰腫,或脈象不足,應以補益氣血為主。

丹溪曰。腫瘍內外皆壅。宜托裡表散為主。乃補氣血藥而加之以行散之劑。非專攻之謂也。或者腫焮痛甚。煩躁脈大。其辛熱之劑。不但腫瘍不可用。雖潰瘍亦不可用也。凡患者須分經絡、血氣、地部遠近、年歲老幼、稟氣虛實。及七情所感、時令所宜而治之。常見以流氣、十宣散二藥。概治結腫之症。以致取敗者多矣。

白話文:

丹溪說:腫瘤無論是內腫還是外腫,都是氣血壅滯造成的。治療時應該以疏通裡表、扶正祛邪為主。因此,應該在補氣血藥物的基礎上,加入一些疏通氣血的藥物,而不是單純地攻伐腫瘤。有時候腫瘤疼痛劇烈,病人煩躁不安,脈搏也比較快。這種情況下,辛熱的藥物不僅不能用於治療腫瘤,即使是潰瘍也不能用。治療腫瘤時,一定要根據患者的經絡、血氣、腫瘤的位置、年齡、體質以及情志因素和當時的節氣來制定治療方案。臨牀上經常看到有人用「流氣散」和「十宣散」來治療一切腫瘤,結果導致治療失敗的例子很多。

大抵症有主末。治有權宜。治其主則末病自退。用其權則不拘於時。泥於守常。必致病勢危甚。況雜用攻劑。動擾各經。故丹溪云。凡瘡發於一經。只當求責本經。不可干擾余經是致也。

白話文:

大體上,疾病有主病和次要病症。治療有權宜之計。治療主病,則次要病症自然會消退。靈活運用權宜之計,則不受時間和常規的限制。死守常規,必定會使病情危重。況且亂用攻伐藥物,動搖擾亂各個經絡。所以丹溪說:「凡是瘡發於一個經絡,只應該求責於這個經絡,不可幹擾其他經絡,這就是道理所在。」

9. 論敗毒散流氣飲七十二

凡治瘡瘍。不審元氣虛實。病在表裡。便服敗毒流氣等藥。蓋敗毒散。發表藥也。果有表症。止宜一二服。多則元氣損。毒愈盛。雖有人參亦莫能補。流氣飲耗血藥也。果氣結胸滿。只宜二三服。多則血反致敗。雖有芎、歸。亦難倚仗。丹溪曰。此不繫膏粱丹毒之變。因虛勞氣鬱所故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治療瘡瘍的時候,不弄清楚病人的元氣是虛是實,病在身體的表層還是裡層,便服用敗毒、流氣等藥物。所謂敗毒散,是發散藥物。如果病人確實有表症,只宜服用一、兩次。服用過多,就會損傷元氣,毒氣反而會更加盛行。即使服用了人參也無法補救。流氣飲是耗血的藥物,如果病人確實有氣結胸滿的症狀,只宜服用兩、三次。服用過多,反而會使血氣衰敗。即使服用了川芎、當歸,也很難指望它們能起作用。丹溪說:這種情況不關乎膏粱厚味導致的丹毒變化,而是因為虛勞和氣鬱所引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