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機

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七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1)

1. 瘡疥一百四十三

若稟受壯盛。宜四物湯(九)加大承氣下之。

若性急黑瘦血熱之人瘡痛。宜四物加芩連大力子甘草。

若肥胖人瘡痛。乃濕熱也。宜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白芷、蒼朮、連翹。取其風能勝濕也。

在上者多通聖散。在下多須用下。

敷藥,膿窠治熱燥濕為主。無名異。松皮炭亦主膿。乾疥開鬱為主。吳茱萸。腫多者加白芷開鬱。干癢出血多者。加大黃、黃連、豬脂調敷。

濕多者油調敷。癢多加枯礬。痛多加白芷、方解石。

定癢殺蟲用蛇床。

蟲瘡如癬狀。退熱殺蟲為主。用蕪荑、黑狗脊、白礬、雄黃、硫黃、水銀、樟腦、松香。蟲多加藜蘆、斑蝥。或錫灰、檳榔。紅色加黃丹。青色加青黛。頭上瘡加黃連、方解石。陰囊瘡加茱萸。腳腫出血。分濕熱用藥。膿疱瘡,治熱為主。

黃連,黃芩,大黃(各三錢),蛇床,寒水石(各三兩),黃丹(五分),白礬(一錢),無名異(少許炒),白芷,輕粉,木香(少許痛者用),為末。油調敷。

沙瘡,蕪荑,寒水石(各二錢),剪草,吳茱萸,黃柏,枯礬(各一錢),蒼朮,厚朴,雄黃(各五分),輕粉(十貼)

上為末。油調敷。

又方,蕪荑,枯礬,軟石膏,大黃,樟腦,上為末。先洗去瘡痂。油調敷。

一上散

雄黃,硫黃(各三錢半),寒水石,白膠香,黑狗脊,蛇床(各一兩),黃連,枯礬(各五錢),吳茱萸(三錢),斑蝥(十四個去翅足),上除硫黃、雄黃、寒水石。另研為粉外。余皆研極細末次以班蝥同餘藥研勻。先洗瘡。令湯透去痂。用臘豬油手心中擦熱。鼻中嗅二三次。

即擦瘡上。一上即愈。如痛甚腫滿高處。加寒水石一倍。如不苦癢。只加狗脊。微癢只加蛇床。有蟲加雄黃。如喜火炙湯炮加硫黃。只嗅不已。亦可愈也。

疥瘡,春天發者。開鬱為主。吳茱萸,白礬(各二錢),樟腦(五分),輕粉(十盝),寒水石(二錢半),蛇床(三錢),黃柏,大黃,硫黃(各一錢),檳榔(一個),為末。油調。莫抓破。敷。

小兒頭瘡,川芎,片芩,酒炒白芍,陳皮(各半兩),酒歸,酒白朮(各半兩),天麻(酒洗),蒼朮,蒼耳(各七錢半),酒柏,酒粉草(各四錢),防風(三錢),為末。水蕩起。煎服。日四五次。服後睡片時。

又方,臘豬油(半生半熟)雄黃水銀等分為末。洗淨瘡。敷上。

小兒癩頭並身癩,松皮(燒灰),白膠香,枯礬,大黃,黃柏,為末。熟油調敷。

耳後月蝕瘡,黃連,枯礬,為末敷。

小兒瘡,牙皂(去皮),胡椒(些少),枯礬,輕粉,樟腦

為末。桕燭油調搽。七日如櫻桃膿窠。乃去椒。

小兒禿頭,通聖散酒製。取大黃另用酒炒。入研為末。再仍通用酒拌焙乾。每服一錢。水煎。頻服。用白炭燒紅淬長流水令熱。洗之。外用胡荽子、伏龍肝、梁上塵、黃連、白礬為末。油調敷。

白話文:

如果體質強壯,應該用四物湯(九)加上大承氣湯來攻下。

如果是性急、皮膚黑瘦、血熱的人,長瘡又痛,應該用四物湯加上黃芩、黃連、大力子、甘草。

如果是肥胖的人長瘡又痛,這是因為濕熱引起的,應該用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白芷、蒼朮、連翹,取它們能驅散風濕的功效。

瘡在上半身的,多用通聖散;在下半身的,多需要用攻下的藥。

敷的藥,針對膿瘡,要以清熱燥濕為主,可以用無名異、松皮炭,也主要針對膿。針對乾燥的疥瘡,要以疏肝解鬱為主,可以用吳茱萸。腫脹厲害的,可以加白芷來疏肝解鬱。乾燥發癢又出血多的,可以加大黃、黃連,用豬油調敷。

濕氣重的,用油調敷。癢的,加枯礬。痛的,加白芷、方解石。

要止癢殺蟲可以用蛇床子。

蟲瘡,像癬一樣的,要以退熱殺蟲為主,可以用蕪荑、黑狗脊、白礬、雄黃、硫黃、水銀、樟腦、松香。蟲多的,可以加藜蘆、斑蝥,或者用錫灰、檳榔。紅色瘡加黃丹,青色瘡加青黛。頭上的瘡加黃連、方解石。陰囊上的瘡加茱萸。腳腫出血的,要根據濕熱情況來用藥。膿疱瘡,以清熱為主。

黃連,黃芩,大黃(各三錢),蛇床子,寒水石(各三兩),黃丹(五分),白礬(一錢),無名異(少許炒),白芷,輕粉,木香(少許,痛的時候用),研成粉末,用油調敷。

沙瘡,蕪荑,寒水石(各二錢),剪草,吳茱萸,黃柏,枯礬(各一錢),蒼朮,厚朴,雄黃(各五分),輕粉(十貼),研成粉末,用油調敷。

又有一個方子,蕪荑,枯礬,軟石膏,大黃,樟腦,研成粉末,先洗去瘡痂,用油調敷。

一上散:

雄黃,硫黃(各三錢半),寒水石,白膠香,黑狗脊,蛇床子(各一兩),黃連,枯礬(各五錢),吳茱萸(三錢),斑蝥(十四個,去掉翅膀和腳),除了硫黃、雄黃、寒水石之外,其他的研成細粉,然後將斑蝥和其它藥一起研勻。先清洗瘡口,用熱水讓它透,去掉痂,用熱豬油在手心擦熱,在鼻子前聞兩三次,然後擦在瘡上,一次就能好。如果痛得很厲害,腫脹高起,可以加一倍的寒水石。如果不覺得癢,就只加狗脊。稍微癢的,只加蛇床子。有蟲的,加雄黃。喜歡用火烤或者熱湯燙的,加硫黃,只聞硫黃的味道也可以好。

疥瘡,春天發作的,要以疏肝解鬱為主。吳茱萸,白礬(各二錢),樟腦(五分),輕粉(十盝),寒水石(二錢半),蛇床子(三錢),黃柏,大黃,硫黃(各一錢),檳榔(一個),研成粉末,用油調敷,不要抓破。

小兒頭瘡,川芎,片芩,酒炒白芍,陳皮(各半兩),酒歸,酒白朮(各半兩),天麻(酒洗),蒼朮,蒼耳(各七錢半),酒柏,酒粉草(各四錢),防風(三錢),研成粉末,用水沖泡後,煎煮服用,一天四五次,服藥後睡一會兒。

又有一個方子,用半生不熟的豬油,和雄黃、水銀等份研成末,清洗乾淨瘡口,然後敷上。

小兒癩頭,和身體上的癩瘡,用松樹皮(燒成灰),白膠香,枯礬,大黃,黃柏,研成粉末,用熟油調敷。

耳朵後面的月蝕瘡,用黃連,枯礬,研成粉末敷上。

小兒瘡,用牙皂(去皮),胡椒(少許),枯礬,輕粉,樟腦,研成粉末,用桕燭油調和塗抹,七天後如果出現像櫻桃一樣的膿包,就去掉胡椒。

小兒禿頭,用通聖散酒製,另外取大黃用酒炒過,再研成粉末,然後再用酒拌勻烘乾,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煎煮,頻繁服用。用燒紅的白炭浸泡在長流水中,用熱水洗頭。外用胡荽子、伏龍肝、梁上塵、黃連、白礬研成粉末,用油調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