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理例》~ 卷七 (10)
卷七 (10)
1. 瘡疥一百四十三
瘭疽為患最毒。形如粟許。大者如慄。患無常處。多在手指。潰而出血。用南星、半夏、白芷末敷之。重者見骨。或狂言煩悶。
一兒鼻下生瘡。不時揉擦。延及兩耳諸藥不效。服蘆薈丸。搽松香、綠豆末而愈。
一人濕熱下注。兩腿生瘡。以人參敗毒散加蒼朮、黃柏、服之。外貼金黃散。(此憑症也。)
一人焮痛。寒熱便秘。脈數有力。以防風通聖散二劑少愈。更荊防敗毒散(七)加黃芩、山梔。四劑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有患此但脈沉實。以前藥加大黃漸愈。再服人參敗毒散而平。(此憑脈也。)
一僧患瘡疥自用雄黃、艾葉等藥。燃於被中熏之。翌日遍身焮腫。皮破水出。飲食不入。予投以解藥不應而死。
又有患此久而不愈。以船板灰存性一兩。輕粉三錢為末。麻油調貼。更以知母、黃柏、防己、龍膽、茯苓、歸、弓、耆、術服之而愈。
大凡下部生瘡雖屬濕熱。未有不因脾腎虛而得之。
一人兩腿生瘡。每服敗毒散則飲食無味。反增腫脹。此脾虛濕熱下注也。以六君子加蒼朮、升麻、酒炒芍藥服之。以黃蠟、麻油各一兩、輕粉三錢為膏貼之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兩腿生瘡作痛。或遍身作痛。用當歸拈痛湯甚效。
一人年逾五十。兩臁生瘡。日久不愈。飲食失節。或勞苦。或服滲利消毒之劑愈盛。脾脈大無力。此脾虛兼濕熱也。用補中益氣湯數劑少愈。更六君子加蒼朮、升麻、神麯治之而愈。(此憑症也。)
大凡下部生瘡。焮痛或發寒熱。或腳氣腫痛。以人參敗毒散加檳榔、紫蘇、蒼朮、黃柏並效。久不愈。以四物湯(九)治之。愈後以補腎丸補之。庶不再發。
臁瘡方,乳香,沒藥,水銀,當歸(各半兩),川芎,貝母,黃丹(各二錢半),真麻油(五兩)除黃丹水銀。將余藥同香油熬黑色。去渣。下黃丹、水銀。又煎黑色。桃柳枝攪成膏。油紙攤貼。
又方,龍骨(生用),血蠍,赤石脂(各一兩),頭髮(如指大),黃蠟,白膠香(各一兩),香油不拘多少。煎發三五沸。去發入蠟白膠。再以龍骨、血蠍、石脂攪勻。安水盆中。候冷。瓷器盛。每用捻作薄片。貼瘡口。外貼竹箬。三日後番過再貼。仍服活血藥。
又方,用砂糖水煎冬青葉三五沸。撈起。石壓平。貼瘡。日換二次。又方頭垢燒灰。和棗肉搗膏。先以蔥椒葉煎湯洗淨。用輕粉糝上。卻以前膏傘紙攤貼之。
又方,地骨皮(一兩)甘草節(半兩)入香油熬熟。去渣。入黃丹(一兩半),白蠟(半兩)緊火熬黑提起。白紙攤貼。次用醋煎。冬青葉攤藥貼之。
凍瘡,用煎熟桐油調密陀僧末敷。
牛皮癬,用牛膽調燒酒敷之。
諸瘡痛不可忍者。用苦寒藥黃連、黃芩。詳上下及引經藥則可。又云。諸瘡以黃連、當歸為君。連翹、甘草、黃芩為佐。在下者加黃柏。
白話文:
瘭疽這種病最毒,形狀像小米粒,大的像栗子,發病位置不固定,大多長在手指上,破潰後會流血。可以用南星、半夏、白芷磨成粉敷在患處。嚴重者會傷到骨頭,甚至出現胡言亂語、煩躁不安。
有一個小孩鼻下長瘡,不停地揉搓,結果蔓延到兩耳,用各種藥都沒效果。後來服用蘆薈丸,外敷松香和綠豆粉才痊癒。
有一人濕熱下注,兩條腿上長瘡,用人參敗毒散加上蒼朮、黃柏服用,外貼金黃散(這是根據症狀用藥)。
有一人患瘡,紅腫疼痛,發冷發熱,大便不通,脈搏跳動快且有力,服用兩劑防風通聖散後稍有好轉,再用荊防敗毒散加黃芩、山梔,服用四劑就痊癒了(這是根據症狀用藥)。
有人患此病,但脈象沉實,用之前的藥方加大黃,慢慢好轉,再服用人參敗毒散就痊癒了(這是根據脈象用藥)。
有個和尚患瘡疥,自己用雄黃、艾葉等藥,點燃後放在被子裡熏,第二天全身紅腫,皮膚破裂流水,吃不下飯。我給他用解藥也沒用,就死了。
還有人患此病很久都沒好,用船板灰(燒過)一兩,輕粉三錢磨成粉,用麻油調和後敷貼,同時服用知母、黃柏、防己、龍膽、茯苓、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白朮等藥才痊癒。
一般來說,下身生瘡雖然屬於濕熱,但沒有不是因為脾腎虛弱引起的。
有一人兩腿長瘡,每次服用敗毒散就食慾不振,反而加重腫脹,這是脾虛濕熱下注的緣故。用六君子湯加上蒼朮、升麻、酒炒芍藥服用,並用黃蠟、麻油各一兩,輕粉三錢製成的藥膏外敷才痊癒(這是根據症狀用藥)。
兩腿生瘡疼痛,或全身疼痛,用當歸拈痛湯效果很好。
有一人五十多歲,兩小腿長瘡,很久都沒好。原因是飲食不節制,或過於勞累,或服用利尿排毒的藥物,反而更嚴重。他的脾脈虛大無力,這是脾虛兼有濕熱。用補中益氣湯幾劑後稍有好轉,再用六君子湯加蒼朮、升麻、神曲治療才痊癒(這是根據症狀用藥)。
一般來說,下身生瘡,紅腫疼痛,或發冷發熱,或腳氣腫痛,用人參敗毒散加檳榔、紫蘇、蒼朮、黃柏都有效。如果很久都沒好,就用四物湯治療,痊癒後再用補腎丸補養,這樣就能不再復發。
治療臁瘡的藥方:乳香、沒藥、水銀、當歸各半兩,川芎、貝母、黃丹各二錢半,真麻油五兩。除了黃丹和水銀,將其他藥材與香油一起熬煮至黑色,過濾掉藥渣,再加入黃丹和水銀,繼續熬煮至黑色,用桃柳枝攪拌成膏狀,塗在油紙上貼敷。
另一個藥方:生龍骨、血蠍、赤石脂各一兩,頭髮如手指粗細,黃蠟、白膠香各一兩,香油不拘多少。先將頭髮放入油中煎煮三五次,撈出頭髮,再加入蠟和白膠,然後加入龍骨、血蠍、石脂攪拌均勻。放入裝有水盆中,等冷卻後,用瓷器盛放。每次用時,捏成薄片貼在瘡口,外面再用竹箬覆蓋。三天後,翻過來再貼。同時服用活血藥。
另一個藥方:用砂糖水煎煮冬青葉三五次,撈起,用石頭壓平,貼在瘡上,每天換兩次。另一個藥方:用頭垢燒成灰,和棗肉搗成膏狀,先用蔥椒葉煎水洗淨患處,撒上輕粉,再用之前的膏藥塗在紙上貼敷。
另一個藥方:地骨皮一兩、甘草節半兩,放入香油中熬熟,過濾掉藥渣,再加入黃丹一兩半、白蠟半兩,用大火熬煮至黑色,用白紙攤貼。然後用醋煎煮冬青葉,貼在藥膏上。
治療凍瘡:用熬熟的桐油調和密陀僧粉敷在患處。
治療牛皮癬:用牛膽汁調和燒酒塗抹患處。
各種瘡痛得難以忍受,可以用苦寒的藥物如黃連、黃芩。要根據瘡長在身體的上下部位,以及使用引經藥物來決定。還有人說,各種瘡都以黃連、當歸為主藥,連翹、甘草、黃芩為輔助藥,長在下身的要加黃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