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3)

1. 明瘡瘍作嘔及噁心論

夫嘔者,有聲無物謂之嘔,是氣病也;有物無聲謂之吐,是血病也。

凡瘡瘍腫痛之時,即有嘔聲或吐,當診其脈,如洪數實大,或便秘而喜冷飲者,宜降火清中,黃連解毒湯類治之;如喜熱飲而惡寒者作嘔,便利如常,宜養胃調中湯治之;如脈微細,腸鳴腹痛,作泄而嘔者,宜托裡溫中湯、二神丸治之。

再以香砂六君子湯治之,飲食頓進,十全大補湯亦可治之。

有患瘡瘍未潰而作嘔及噁心者,乃瘡毒之甚內攻,胃氣原虛,故有此症,宜六君子湯加香砂、半夏、生薑治之。

如瘡瘍已潰,而作嘔作噁心者,或不食痞滿,腸鳴腹痛,大便利,作嘔,及噦聲不絕,不得安眠,昏憒時發,宜托裡溫中湯治之。

內經云:「寒淫於內,治以辛熱,佐以苦溫。」姜附能溫中外發,陽氣自里之表,故為君;羌活苦辛溫,能透關節耳。

白話文:

關於瘡瘍伴隨嘔吐與噁心的討論:

嘔吐分為有聲無物,稱為「嘔」,這是氣的病變;有物無聲,稱為「吐」,這是血的病變。瘡瘍腫痛時,若出現嘔吐,需診脈。若脈象洪數有力,或便秘且喜歡喝冷飲,應清瀉心火,用黃連解毒湯等藥物治療。若喜歡喝熱飲卻怕冷,且嘔吐,大便正常,則應服用養胃調中湯治療。若脈象微弱細小,腸鳴腹痛、腹瀉並嘔吐,則應服用理氣溫中、健脾的藥物,如二神丸、香砂六君子湯等。飲食過量也可服用十全大補湯。

若瘡瘍未潰爛就出現嘔吐噁心,是因為瘡毒嚴重,內攻胃部,且胃氣虛弱,因此出現此症,宜服用六君子湯,再加入香砂、半夏、生薑。若瘡瘍已潰爛,出現嘔吐噁心,或不食慾、腹部脹滿、腸鳴腹痛、大便稀溏、嘔吐不止,甚至呃逆聲不斷,無法安睡,昏沉時發,則應服用理氣溫中藥物治療。

《內經》記載,寒邪侵入體內,應以辛熱之品治療,佐以苦溫藥物。生薑、附子能溫中散寒,使陽氣從內達外,故為君藥;羌活苦辛溫,能通達關節。

2. 明瘡瘍作渴論

夫渴者乃銷爍津液。因熱極而能作渴。心火燔燃之所有也。如瘡瘍未潰而作渴者。是瘡毒熾盛其心肺。脈必洪數實大者。宜降火清金。芩連內疏之劑治之。如尺脈洪大而無力者。宜滋陰降火。大補氣血等藥治之。或急用獨參湯極妙。如已潰後。氣血大虛。而有渴疾者。常十有八九。

宜以黃耆六乙湯加減八味丸治之。如癰疽已發。已潰未潰。皆可以加減八味丸治之大效。如無有瘡瘍而肺脈洪數甚作渴者。必發癰疽。此其候也。

白話文:

渴是體內津液被消耗殆盡的表現,因為熱盛才會口渴,這是心火旺盛造成的。如果瘡瘍還沒潰爛就口渴,表示瘡毒非常盛,侵犯心肺,脈象一定又快又強有力,應該用清熱瀉火、滋陰的藥物治療。如果寸口脈(尺脈)雖強有力卻沒有力量,就要滋陰降火,同時補益氣血,甚至可以用獨參湯急救。如果瘡瘍已經潰爛,氣血大虛而口渴,這是非常常見的情況,應該用黃耆六乙湯加減八味丸治療。無論癰疽是已經發作還是尚未潰爛,都可以用加減後的八味丸治療,效果很好。如果沒有瘡瘍,但肺脈洪數且嚴重口渴,就一定會生癰疽,這是預兆。

3. 明瘡瘍大便秘結論

大凡瘡瘍皆由五臟不和。六腑壅滯。則令經絡不通而所生焉。瘡之初起。未潰之先。腫焮大痛。脈洪數實大。欲作膿時。大便秘結者。宜托裡散瀉心湯內倍加硝黃以治之。即發表攻裡之劑是也。如已潰後。脈微芤數澀者。必膿血大出。氣體衰弱者。宜八珍湯丸聖愈湯內加桃仁天麻子當歸。

少加熟地黃大黃以潤之。如弱甚以膽汁導之更妙。切不可以巴豆牽牛等藥驅逐峻利之藥治之。恐老幼虛實不等故以度之。

白話文:

大多數瘡瘍都是因為五臟功能失調、六腑阻塞不通,導致經絡阻塞而引起的。瘡瘍初期,尚未潰爛之前,腫脹疼痛劇烈,脈象洪大有力,頻數有力,快要化膿時,如果大便秘結,應該在托裡散瀉心湯的基礎上增加硝石和黃連來治療,這是發汗解表和攻下裡邪的藥方。如果已經潰爛,脈象細弱而數,脈澀,必定膿血大量流出,氣血虛弱,應該在八珍湯、聖愈湯的基礎上,加入桃仁、天麻、當歸,少加熟地黃和大黃來滋潤。如果虛弱很嚴重,用膽汁導瀉更好。絕對不能用巴豆、牽牛等峻猛的瀉藥來治療,因為老少體質虛實不同,用藥必須根據情況而定。

4. 明瘡瘍痛癢麻木論

經云。諸痛癢瘡瘍者屬心火。蓋火之為物。能銷爍萬物。殘敗百端故也。蓋人之肌膚附近火灼則為瘡。近火則痛,微遠則癢。此火之用也。或有癢痛如針尖輕刺者。猶飛迸火星灼之然也。然癢者美疾也。又有瘡癢時炙之以火。漬之以湯。而癢轉甚者是微熱助之所使也。有因而不癢者。

是熱令皮膚舒緩。腠理開通。陽氣得泄熱氣易散。而故不癢也。有癢而用冷水沃之。暫時少退。良久復大癢者。乃寒主收斂。陽氣鬱結不得散越。怫熱內作。故復癢轉甚也。又有癢得爬而解者。爬主動。動為陽。陽屬火化。故輕輕爬而能癢。亦火之微也。重重爬則癢去者。是皮膚爬得辛辣而屬金化辛能散。

故金化見火力而解。故不癢也。經云。痛者為實。癢者為虛。非為虛寒之虛。乃火熱微甚之意也。又有瘡瘍麻木而不知痛癢者。是氣虛而不運。又兼瘡毒壅塞。經絡不通。致令麻木而不知有無也。亦分輕重耳。蓋麻者木之輕也。木者麻之重也。假如人坐久有腿膝木而不知有無。

少頃舒伸。良久復疏則麻。乃壅之少通。氣血復行之意也。大抵未潰之先有麻木者。毒塞輕重之分也。已潰之後有麻木者。乃肌肉腐爛。血氣已虧。是虛之輕重也。余粗知至此。錄之以示後人耶。

白話文:

經書記載,各種疼痛、搔癢、瘡瘍都屬於心火過旺。因為火這種東西,能銷熔萬物,破壞一切。人的皮膚附近,被火灼傷就變成瘡瘍;靠近火就痛,稍微遠一點就癢,這就是火的特性。有些癢痛像針尖輕輕刺一樣,如同飛濺的火星灼傷那樣。不過,癢是一種比較輕微的病症。

有些人瘡癢時用火烤、用熱水燙,反而更癢了,這是因為微熱助長了火勢。有些人卻不癢,這是因為熱能使皮膚舒緩,毛孔開暢,陽氣得以排出,熱氣容易散去,所以就不癢了。有些人癢了用冷水沖洗,暫時好轉,但過一會兒又更癢了,這是因為寒性會使毛孔收縮,陽氣鬱結無法散發,內在的熱氣又加劇,所以癢得更厲害。有些人癢了抓一抓就好了,因為抓撓是主動動作,動屬陽,陽屬火,所以輕輕抓能止癢,也是火氣的一種表現。用力抓才止癢,是因為皮膚被抓得辛辣,屬金,金能散,所以金性克制火性,就能止癢。

經書記載,痛是實證,癢是虛證,但這不是指虛寒的虛,而是指火熱較輕微的意思。還有一些瘡瘍麻木,感覺不到痛癢,這是因為氣虛不能運行,又加上瘡毒阻塞,經絡不通,導致麻木,感覺不到任何知覺。麻木也有輕重之分,麻是輕微的木,木是嚴重的麻。比如人久坐後,腿膝麻木,感覺不到,過一會兒伸展一下,又好了,但過久又麻木,這是因為阻塞稍有通暢,氣血又開始運行的意思。總之,瘡瘍未潰之前出現麻木,是毒素阻塞的輕重不同;瘡瘍已潰之後出現麻木,是肌肉腐爛,氣血已損,是虛弱的輕重不同。我粗淺的了解就到這裡,記錄下來給後人參考。

5. 明瘡瘍已潰未潰發熱惡寒論

夫瘡瘍初起未潰膿,時有發熱惡寒者,有不惡寒者,是榮衛不行、經絡阻塞、瘡毒焮發之所為也。如已潰之後,膿血大泄,未有不虛者也。《經》云:「陽微即惡寒,陰弱還生熱」是也。丹溪云:「惡寒非寒,是衛氣虛衰,不能溫分肌肉,實於腠理而惡寒者。」又有上焦之邪,隔絕榮衛,不能升降,出於肌表而惡寒者。

東垣云:「夜則惡寒,晝則安靜,是陰血自旺於陰分也。」有日夜惡寒而不發熱者,是重陰無陽也,當泄其陰而峻補其陽也。又夜則安靜,晝則惡寒,是陰盛而上溢於陽分也。如晝則發熱,夜則安靜,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。晝則安靜,夜則發熱,是陽氣下陷入陰分也,名曰熱入血室。如晝夜俱發熱煩躁,是重陽而無陰也,當亟泄其陽而峻補其陰。

王注云:「病熱而脈數,按之不鼓動,乃寒盛格陽而致之,非熱也;形症俱寒而脈氣鼓擊於手下者,此為熱盛拒陰而生病,非寒也。」如脈浮數而弱,惡寒者,陽氣虛也,宜補氣。如脈澀而熱者,血虛也,宜補血。又午前發熱宜補氣,午後發熱宜補血。如脈浮數發熱而痛者,邪在表宜散之。脈沉數發熱而痛者,邪在裡,宜下之。

又法候之,以手捫摸分輕重五法:以輕手捫之於皮毛間熱者,肺熱也;微重於肌肉間熱者,脾熱也;再微少重於血脈間熱者,心熱也;又重手按之於血脈之下、筋骨之間,肝熱也;又至重按之於骨分,其熱蒸手如火,其人骨蘇蘇如蟲食,其骨困熱,不任其身,亦不能起於床者,腎熱也。

又一法,十二經候之於十二時中發熱,形症可推,亦隨症施治,無不驗耳。

白話文:

明瘡瘍已潰未潰發熱惡寒論述

瘡瘍初期未潰爛,有時發熱惡寒,有時不惡寒,這是因為營衛不和,經絡阻塞,瘡毒壅盛發炎所致。如果已經潰爛,膿血大量流出,必然會導致身體虛弱。經書上說:「陽氣微弱就會惡寒,陰氣虛弱就會發熱」,這是其理。丹溪(朱丹溪)說:「惡寒並非真正的寒冷,而是衛氣虛衰,不能溫煦肌肉,鬱滯於皮膚腠理而導致惡寒。」還有的情況是上焦的邪氣阻隔了營衛之氣,不能正常升降,從肌表透發而致惡寒。東垣(李東垣)說:「晚上惡寒,白天安靜,這是陰血旺盛於陰分。」有的病人日夜惡寒而不發熱,這是陰盛無陽,應當瀉去陰邪,大力溫補陽氣。還有的病人晚上安靜,白天惡寒,這是陰盛而上犯陽分。如果白天發熱,晚上安靜,這是陽氣旺盛於陽分;白天安靜,晚上發熱,這是陽氣下陷於陰分,叫做「熱入血室」。如果晝夜都發熱煩躁,這是陽盛無陰,應當迅速瀉去陽邪,大力溫補陰氣。王注(王肯堂)說:「病人發熱,脈搏數而按之不充實,這是寒邪盛極抑制陽氣所致,並非真正的熱證。」形體症狀都表現為寒冷,但脈氣搏動有力,這是熱邪盛極抗拒陰氣而發病,並非寒證。如果脈浮數而弱,惡寒,這是陽氣虛弱,應該補氣;如果脈澀而熱,這是血虛,應該補血。午前發熱宜補氣,午後發熱宜補血。如果脈浮數,發熱且疼痛,邪氣在表,應該疏散;脈沉數,發熱且疼痛,邪氣在裡,應該攻下。

還可以用手摸診的方法判斷病情輕重,輕輕觸摸皮膚表面發熱,是肺熱;稍重按壓肌肉間發熱,是脾熱;再稍微用力按壓,在血脈間發熱,是心熱;用力按壓血脈之下,筋骨之間發熱,是肝熱;用力按壓骨骼,熱氣蒸騰,手感如火,病人感到骨頭隱隱作痛,好像蟲子在啃噬一樣,骨頭疼痛難忍,無法支撐身體,甚至不能起床,這是腎熱。還有一種方法是根據十二經脈在十二時辰的循行來判斷發熱的部位,根據症狀施治,無不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