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十一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 (11)

1. 癰疽發背

一治鶴膝風痛:日夜難禁,皆起於風寒濕虛是也。內經云:「風寒濕氣合而為痹。」痹者,痛也。此症有三:一是兩膝相搕,行步振掉,膝𦚐脛骨而微腫;二是膝𦚐脛骨交接處,大如鼓椎,腿股內消,皮縮裹骨;三是上腿腫大,下脛冷消。蓋足膝屬肝,肝虛而受邪,凝泣血脈,有去無返。

故上腿腫而愈大愈熱,下脛冷而愈瘦,筋愈縮。如此久而肉亦爛,骨亦腐。又云:「腐骨一出,神仙無術。」如未破,肌肉未死,宜以此藥酒調敷膝𦚐骨上腿腫處,以住骨痛,使陽氣自回。又沖和膏塗於下脛冷處,引其血氣流通,能貫經絡。再以玉龍膏敷冷熱交接處,引其無蓄積之陰。

內再服追風丸,倍加乳香,以伸縮短之筋。當在此方如法治之,無不愈者。如人慾出,方可用五積散加薑桂、當歸、川烏、牛膝、檳榔、木瓜為丸為散,茶酒任意服之,應驗如神。

一凡男婦久患冷痹血風,手足頑麻,不能舉動:用絹綿袋盛此藥長縛纏痛處,初如蟲蟻行,是其功也。如痹甚,再加丁皮、吳茱萸、沒藥、大川烏等分於內,纏之外,服追風丸,表裡交攻,去病如神。

一風腳氣痛不可忍:服追風丸;外以此方加面,用薑汁調勻熱敷效。如立止痛,加乳香、沒藥末於內,酒調敷最妙。

一治久損骨筋疼痛:或墜壓跌僕傷折,不曾出血,久凝於內,如雞肺,附於肋間,輕如苔蘚之暈。少壯時血氣衝和,不能為害;至年老力衰遇之,風寒濕氣,其痛即發。宜此藥熱酒敷,內服搜損尋痛丸,表裡治之為妙。血氣虛弱,病在胸肋腰背,謂之脫垢;不除之,久變為血結勞病。

豈論老少,重則一身盡痛,輕則一拳半肘。急治之!此根蒂之病,勞未成易治,已成則難治,非此一劑而能除哉。

一法:只用南星、草烏,少加肉桂,能去黑爛潰膿,謂之小玉龍。此法大效。

一治石癰:用小玉龍熱酒敷;外用洪寶箍住四圍,待成膿後破之。

一治吹乳乳癰等:初發切不可用涼藥,恐水住其血,不能化乳。宜此方中加南星、薑汁、酒勻調熱敷即消;欲急消,加草烏末,能破惡除寒。如已成癰,則從沖和膏治之,或加草烏、南星二味為妙。如破後當觀其源:若原於冷,用沖和收功;原於熱,用洪寶膏退熱生肌。須加乳香、沒藥止痛,再服神效栝蔞散治之效。

一宿痰失道,癰腫無膿者:用此藥點頭,病必旁出,再作為佳。不然,則元陽耗為敗症。如遇敗症,當用玉龍膏敷之,拔毒成膿;內服通順散加桔梗、半夏、當歸、肉桂等藥。如病紅活熱驟,則用沖和膏為佳,切不可用涼藥。此藥能拔毒成膿,有膿即止,亦不可過。若能用陷脈神劑,尤妙,出在《外科精要》。

一治吐癰一症:十有九死。蓋人之脾胃屬坤土為陰,凡氣血潮聚,趨熱避寒,故多為內癰,不能外現。間有微影欲出,或又被冷藥所觸,及服涼藥,雖有神仙,莫能施治,可不慎乎?凡有此症,初覺腰痛,且於按之痛苦,走閃移動,則為氣塊;若推根不動,外面微有紅腫,則為內癰。

白話文:

關於鶴膝風疼痛的治療:

這種疼痛日夜難以忍受,通常是由於風、寒、濕、虛等原因引起的。《內經》說,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結合在一起會形成痹症,痹症就是指疼痛。這種病症有三種表現:第一種是兩膝互相摩擦,走路時會顫抖,膝蓋骨腫脹但不明顯;第二種是膝蓋骨和脛骨交接的地方腫大如鼓槌,大腿內側肌肉消瘦,皮膚緊縮包住骨頭;第三種是大腿腫大,小腿冰冷消瘦。這是因為足部和膝蓋屬於肝經,肝臟虛弱時容易受到邪氣侵襲,導致血液凝滯不流通,難以恢復。

所以大腿腫脹會越來越大、越來越熱,而小腿則越來越冷、越來越瘦,筋脈也越來越緊縮。如果時間長了,肌肉會潰爛,骨頭也會腐朽。俗話說,骨頭腐朽了,神仙也沒辦法。如果在還沒潰爛、肌肉還沒壞死的時候,應該用藥酒調敷在膝蓋骨和大腿腫脹處,以止住骨頭的疼痛,使陽氣恢復。再將沖和膏塗在冰冷的小腿處,引導血液流通,使其貫通經絡。最後將玉龍膏塗在冷熱交接的地方,引導體內淤積的陰氣散開。

內服追風丸,並加倍乳香,用來舒展收縮的筋脈。按照這個方法治療,沒有治不好的。如果想要加速療效,可以用五積散加薑、桂、當歸、川烏、牛膝、檳榔、木瓜等藥材製成丸劑或散劑,用茶或酒隨意服用,效果非常明顯。

關於男女性久病冷痹血風:

如果男女長期患有冷痹血風,導致手腳麻木,無法活動,可以用絹布或棉布袋裝上這些藥材,長時間纏綁在疼痛的地方。剛開始會有蟲蟻爬行的感覺,這是藥效發揮作用的表現。如果麻痹很嚴重,可以再加入丁香皮、吳茱萸、沒藥、大川烏等份的藥材,在纏綁的袋子外面,再服用追風丸,內外同時治療,效果顯著。

關於風腳氣痛的治療:

如果風腳氣疼痛難忍,服用追風丸,外敷此方藥材,用薑汁調和均勻後熱敷,可以立即止痛。如果加入乳香、沒藥末在藥材中,用酒調敷效果更佳。

關於久傷筋骨疼痛的治療:

如果因為跌打損傷、墜落等原因,導致筋骨疼痛,沒有出血,但瘀血長期積聚在體內,如同雞肺般附著在肋骨之間,輕微的如苔蘚的痕跡。年輕力壯時,氣血旺盛,不會有危害。但到了年老體衰時,遇到風寒濕氣,疼痛就會發作。應該用此藥材熱酒敷,內服搜損尋痛丸,內外同時治療效果最好。氣血虛弱、病在胸肋腰背處,稱為脫垢,如果不治療,久而久之會變成血結勞病。

無論年紀大小,嚴重時會全身疼痛,輕微時也可能只痛一拳或半個胳膊的地方。必須盡快治療。這是一種根源性的疾病,在病情還沒發展嚴重時容易治療,一旦病情嚴重就難以根治,並非單靠一種藥就能徹底痊癒。

關於小玉龍的用法:

只用南星、草烏,少量加入肉桂,可以去除黑爛潰膿,稱為小玉龍,這種方法效果顯著。

關於石癰的治療:

用小玉龍熱酒敷,外用洪寶箍住四周,等到形成膿液後再刺破。

關於吹乳、乳癰等疾病的治療:

在初期發病時,千萬不要使用寒涼的藥物,因為寒涼的藥物會使血液凝滯,無法化生乳汁。應該用此方藥材,加入南星、薑汁和酒調和均勻後熱敷,可以消腫。如果想快速消腫,可以加入草烏末,可以破除惡氣和寒氣。如果已經形成癰腫,可以用沖和膏治療,或者加入草烏、南星兩味藥效果更好。如果破潰後,要觀察病源。如果病源是寒冷,用沖和膏收尾;如果是熱,則用洪寶膏退熱生肌,並加入乳香、沒藥止痛,再服用神效栝蔞散治療。

關於宿痰導致癰腫無膿的治療:

如果宿痰運行不順暢,導致癰腫沒有膿液,可以用此藥點頭,讓病邪從旁邊出去,再進行治療。否則會耗損元陽,轉為敗症。如果遇到敗症,可以用玉龍膏敷,拔毒成膿。內服通順散,加入桔梗、半夏、當歸、肉桂等藥。如果病情突然紅腫發熱,則用沖和膏效果更好,切記不可使用寒涼藥物。此藥能拔毒成膿,有膿液就停止使用,也不可過量。如果能用陷脈神劑效果更佳,方法在外科精要中有記載。

關於吐癰的治療:

吐癰這種病,十有八九會導致死亡。因為人的脾胃屬土,為陰,凡氣血聚集都趨向於熱而避寒,所以大多會形成內癰,不能在體表顯現。偶爾會有微弱的痕跡想要顯現,但又被寒涼藥物觸動,即使神仙也難以治療。因此要十分謹慎。凡是患有這種病症,初期會感覺腰痛,按壓時疼痛,並且疼痛會遊走不定,這屬於氣塊。如果按壓根部不動,體表略微紅腫,則屬於內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