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十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 (8)

1. 癰疽發背

共搗籮細末。用鐵罐子收貯聽用。

桑柴灰,芝麻稭灰,皂角灰,蕎麥稭灰,窯腦(以上各一斤同一處淋灰汁約三斗),

入大鍋內。慢火熬之。待十去其七。汁面上有霜白起。以瓷器貯之。如遇瘡毒。用此汁調前藥。小小點之。三五次自然瘡破毒散。如出水時則不可點之神效。

代針散

一名透膿散。一名射膿散。不拘癰疽石毒不破者。及畏針不開。恐遲則毒氣侵蝕好肉內罨。只此一服。不移時自透出膿。甚驗。

蠶繭子(出了蛾去用一個厚的),

燒灰為末。熱酒調服即透。切不可用兩三個。恐頭多口破亦多也。忌之。

收毒散

治發背一兩頭開發不住。勢在危急。即以此藥枯之。甚效。

鹽霜梅(十個),山皂角(一挺不蛀的),

二味同燒灰共細末聽用。如發熱者米醋調塗四圍及開處厚些即不走開。或薑汁同醋調尤妙。如發熱者。蜜同醋調。或茶滷調塗枯之立愈。

通氣散加減法

即何首烏散。治一切癰疽發背流注折傷。能救敗壞瘡症。活死肌。弭患於未萌之前。拔根於既愈之後。此劑之功。妙不可言極矣。能調陰陽。和氣血。令無凝滯。養胃本蕩邪直仙方也。

何首烏,當歸,赤芍藥(炒),白芷,茴香(炒),烏藥(炒),甘草,枳殼(炒),木通(去皮各等分),

上末水酒煎。每服四錢。或酒調服亦可。瘡在上食後。在下食前服。

一發背潰久不愈。必飲食減少。顏色痿痹。故必理脾。本方中去木通加厚朴陳皮當歸。甚加白豆蔻。

一流注加獨活。使氣血無凝滯。焉得流注乎。

一冷流注因傷寒表之太過。宜加溫平之藥十宣內補之類。甚則加附子或四桂散類。

一骨癰乃流注之敗症也。年日久遠。骨亦腐壞膿。血清稀。肌肉臭爛。此陰冷之極。亦加附子之類。故補腎必須附子。附子能實腎。腎實骨有生氣。故疽不附骨也。

一癰疽所生。因氣血凝滯所成。如年壯血氣盛者。宜減當歸。不然恐癰腫連連不絕其生也。

一癰疽生痰。有寒有熱。寒則加生薑半夏陳皮。熱則加桔梗玄參。

一腦疽對口。本方去木通加羌活藁本。老弱加人參黃耆。

一此藥作丸子用蜜。丸用木香為衣。或沉香作散作湯。水酒相半。臨時度用之。

一治男女疝瘕氣疾。氣塊痛。及嘔逆。水漿不下。一發便死者用之。湯丸木香湯送下。二服全愈。

一折傷在頭項之上。去木通枳殼加川芎陳皮。在下加紅花破故紙。大便秘加大黃。

一腰痛加萆薢玄胡索酒煎服。

一腳氣痛加檳榔木香穿山甲香附子。

一治宿痰失道加南星半夏。如冷塊腫不消。不疼不熱。加升麻連翹。

一治腸癰內疽十宣散與此方相間用之。並加左纏藤。

一肺癰實則加大黃略通之。使毒下泄為妙。

一肚癰則大便膿。或臍中出者是也。加忍冬藤甘草節煮酒服妙。

白話文:

癰疽發背

將以下藥材搗成細末,用鐵罐子收好備用。

桑樹柴灰、芝麻秸灰、皂角灰、蕎麥秸灰、窯腦(以上各一斤,混合後淋上約三斗的灰汁),

放入大鍋中,用小火慢慢熬煮,直到水分蒸發到剩下十分之三,汁液表面出現一層霜狀白色物質時,用瓷器裝起來。如果遇到瘡毒,就用這個汁液調和先前準備的藥末,小小地塗抹在患處,塗三五次,瘡就會自然破裂,毒素也會散去。如果瘡口正在流出液體,就不要塗抹,此藥效果非常顯著。

代針散

又名透膿散、射膿散。無論是癰、疽、堅硬的瘡毒無法破開,或是怕針不敢開刀,擔心拖延會使毒氣侵蝕好肉,都可以用這個藥敷在患處。不久膿就會透出,效果很好。

蠶繭(去掉裡面的蛾子,取較厚的蠶繭),

燒成灰,磨成粉末,用熱酒調服,即可使膿透出。切記不可用兩三個蠶繭,以免破口過多。要謹慎使用。

收毒散

治療背部發背,瘡口已經開裂卻無法停止,情況危急時,用這個藥使其枯萎,效果很好。

鹽霜梅(十個),山皂角(一挺,沒有被蟲蛀的),

將這兩味藥一起燒成灰,磨成細末備用。如果發熱,用米醋調和塗抹在瘡口周圍及開口處,塗厚一些,藥力就不會散開。或者用生薑汁和醋一起調和效果更好。如果發熱,用蜂蜜和醋調和,或用茶水調和塗抹,即可使瘡枯萎,立即痊癒。

通氣散加減法

就是何首烏散,治療各種癰、疽、發背、流注、跌打損傷等。能夠救治壞死的瘡,使死肉恢復生機,在疾病未發生時就加以預防,在疾病痊癒後也能拔除病根。這個藥的功效非常神奇。能夠調和陰陽,使氣血順暢,沒有淤滯,滋養脾胃,祛除邪氣,是神仙的藥方。

何首烏、當歸、赤芍藥(炒)、白芷、茴香(炒)、烏藥(炒)、甘草、枳殼(炒)、木通(去皮,以上各等份),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和酒一起煎煮。每次服用四錢。也可以用酒調服。瘡在身體上部,飯後服用;瘡在身體下部,飯前服用。

如果發背潰爛久久不癒,必定會食慾減退,臉色萎黃,身體麻木。所以必須調理脾胃。此方中去除木通,加入厚朴、陳皮、當歸,並增加白豆蔻。

如果是流注,加入獨活,使氣血不淤滯,流注自然就會痊癒。

如果是寒性流注,因為傷寒發汗過度導致的,應該加入溫和的藥物,如十宣內補之類的藥方,嚴重的話可以加入附子或四桂散之類的藥方。

骨癰是流注惡化所致,時間長了,骨頭也可能腐爛化膿,流出的血水清稀,肌肉腐臭。這是陰寒到了極點,也要加入附子之類的藥。所以補腎必須用附子。附子能使腎氣充實,腎氣充實,骨頭就有生氣,因此疽就不會侵蝕骨頭。

癰疽的產生,是因為氣血凝滯所致。如果年輕氣壯,血氣旺盛的人,應該減少當歸的用量,否則可能會導致癰腫連連不斷。

癰疽的產生與痰有關,有寒痰和熱痰之分。寒痰就加入生薑、半夏、陳皮;熱痰就加入桔梗、玄參。

如果是腦疽對口,此方去除木通,加入羌活、藁本。年老體弱者加入人參、黃耆。

這個藥可以做成丸子,用蜂蜜調和,丸子的外層用木香包裹。也可以做成散劑或湯劑,用水和酒各一半煎煮。根據情況靈活使用。

可以治療男女疝氣、腹部有氣塊疼痛、嘔吐、水漿難以下嚥等,一旦發作就會死亡的疾病。用湯或丸子,用木香湯送服,服用兩次即可痊癒。

跌打損傷在頭頸部,去除木通、枳殼,加入川芎、陳皮;在下部,加入紅花、補骨脂。大便秘結加入大黃。

腰痛加入萆薢、玄胡索,用酒煎服。

腳氣疼痛加入檳榔、木香、穿山甲、香附子。

治療宿痰阻礙氣道,加入南星、半夏。如果是冷塊腫脹不消,不疼不熱,加入升麻、連翹。

治療腸癰內疽,十宣散與此方交替使用,並加入左纏藤。

如果是肺癰,實證就加入大黃稍微通泄,使毒素從下方排出,效果很好。

如果是肚癰,大便中會排出膿液,或從肚臍中流出。加入忍冬藤、甘草節,煮酒服用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