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十一 (7)
卷之十一 (7)
1. 癰疽發背
乳香丸
治發背及一切癰疽潰爛。痛不可忍。
乳香,沒藥,羌活,五靈芝,獨活(各三錢),川芎,當歸,真綠豆粉,白芷,交阯桂,白膠香各半兩),
上末蜜丸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細嚼薄荷湯送下。手足損痛。不能起者加草烏。用木瓜鹽湯細嚼送下效。
膏藥方
專貼發背諸瘡。
真麻油,清桐油(各半斤),豬毛(三兩),
二油煎滾。下豬毛熬化後。下黃丹八兩。滴水成珠。去火毒。攤貼神效。
賽針散
治癰疽有頭不破。及疔腫時毒生於四肢上。其勢微緩。畏針者先以醋調藥塗在瘡頂上。次內服托裡等藥。
巴豆(五分),輕粉,硇砂,白丁香(各一錢半),
上為末。醋調塗之效。余近用醋塗入厚白綿紙上。臨用剪塊子貼瘡上。自然腐破。
蟾酥錠子
治疔毒攻心欲死者。以針及刺瘡向心行處。但覺痛。有血處下錠子。如累刺至心側。最不痛及無血者。可急刺頭頂百會穴。知痛有血者可救。即下錠子。若知痛無血者。以親人熱血代之。十中猶活三四人。如再不知痛。無血者。不可救也。凡疔生四肢者少緩。如胸背頭面最急。初生則痛癢不常中陷。如疔蓋撼之有根。壯熱噁心是也。
天南星,款冬花,巴豆,黃丹,白砒(以上各二錢),獨活(五分),斑蝥(去頭足十個),
上細末用新蟾酥和如黍米大錠。子若遇疔瘡。先刺後入錠子。如覺痛不須用此。止以膏藥貼之。膿自出矣。如疔深用針刺至痛處。恐此藥不能至痛處。須用銀子打成細細筒子。一個約長三寸。隨針痛處。復以細銀絲子抵出筒子內錠子。只至痛處為妙。
試疔方
凡初生腫痛時不知可是疔否。即與生豆子嚼之。如不知生豆味者即是。真疔瘡急用胡桃仁和豆腐嚼爛敷患處。漸漸收入。如大黑疱子。再換敷之。去黑點子為度。甚效。
治對口癰單方
用茄蒂干焙為末。每三錢。好熱酒送下立愈。
吸膿法
古之良醫有好生之德。用口吮膿。不令至痛。用此苦竹筒子五七個。長一寸。一頭留節。削去青皮。令如紙薄。隨看瘡瘍大小。用之。藥煮熱竹筒一個。安在瘡口內。血膿水滿了。竹筒子自然落下。再將別個熱竹筒子仍前按上。如此五七個吸過。便用膏藥貼之。如膿多未盡。再煮一二遍竹筒更換吸。膿盡為度。
煮竹筒法
白芨,白蘞,艾葉,牙茶,甘草,蒼朮,厚朴,草烏,白蒺藜,烏桕皮,
各等分咀片。用水三五碗。同竹筒子一齊煮十數沸。則取竹筒子用。如癰疽大。膿多。亦多煮竹筒子。亦不必拘數。此活法也。
鐵罐點毒膏
能點諸癰疽癤蒭疔腫便毒等瘡。初起時用此藥點之即破。無膿即散。有膿即出。
鞏子石灰(用皂角同在火內炮煙盡為度二兩),糯米(南星當歸赤芍同炒熟二合),砂牯牛(即旱螺七個去殼),斑蝥(七個炒同米熟去足翅),硇砂(去疔頭加此一味疽毒不用),
白話文:
乳香丸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背部癰疽以及各種已經潰爛的癰疽,止痛效果很好。
藥材包含:乳香、沒藥、羌活、五靈脂、獨活(各12克),川芎、當歸、純綠豆粉、白芷、交趾桂、白膠香(各15克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仔細嚼碎後,用薄荷湯送服。如果手腳疼痛到無法起身,可以加入草烏,改用木瓜鹽湯仔細嚼碎後送服,效果很好。
膏藥方
這個藥方專門用來貼敷背部癰疽等各種瘡瘍。
藥材包含:純麻油、清桐油(各250毫升),豬毛(150克)。
先將麻油和桐油加熱煮滾,放入豬毛熬煮至溶化,再加入黃丹200克,熬至滴入水中能凝結成珠狀。取出後去除火毒,攤開貼敷患處,效果神奇。
賽針散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癰疽已經有膿頭但還沒破開,以及疔瘡腫毒發生在四肢上的情況。如果病情比較緩和,而且害怕針刺的人,可以先用醋調和藥粉塗在瘡頭上,然後內服一些具有托毒排膿效果的藥。
藥材包含:巴豆(1.5克),輕粉、硇砂、白丁香(各6克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後塗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我最近使用的方法是,將醋塗在厚的白棉紙上,要用時剪成小塊貼在瘡上,瘡自然會腐爛破開。
蟾酥錠子
這個藥方可以治療疔瘡毒氣攻心,性命垂危的狀況。用針刺瘡,沿著往心臟方向走的部位刺,只要感覺到疼痛,有出血的地方,就放上一顆藥錠。如果多次刺到心臟附近,感覺最不痛且沒有出血,就要趕緊刺頭頂的百會穴,如果感覺疼痛有出血,就可以救活。刺完百會穴後,就放上一顆藥錠。如果刺百會穴感覺疼痛但沒有出血,就用親人的熱血代替,十個病人大概能救活三四個。如果刺百會穴感覺不到疼痛而且沒有出血,就沒辦法救了。一般來說,疔瘡長在四肢比較緩和,長在胸背頭面最為緊急。剛開始長的時候,會感覺疼痛和癢不一定,中間會凹陷下去,看起來像疔瘡蓋,摸起來有根,同時會有發高燒、噁心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天南星、款冬花、巴豆、黃丹、白砒(各6克),獨活(1.5克),斑蝥(去除頭足,10個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新鮮蟾酥調和成如黍米大小的藥錠。如果遇到疔瘡,先針刺後放上藥錠。如果感覺到疼痛,就不用這種方法,改用膏藥貼敷,膿液自然就會排出。如果疔瘡比較深,用針刺到疼痛處,但擔心藥力無法到達,就用銀子打造成細小的筒子,一個約三寸長。然後,將針刺入疼痛處,再用細銀絲將筒子內的藥錠頂出,一定要到疼痛的地方才行。
試疔方
當剛開始出現腫痛的時候,不知道是不是疔瘡,可以嚼生豆子試試看。如果嘗不出豆子的生味,那就是疔瘡。如果確定是真疔瘡,要趕緊用胡桃仁和豆腐一起嚼爛,敷在患處,會逐漸消退。如果出現大黑泡,就再換敷,直到黑點消失。這個方法非常有效。
治對口癰單方
用茄子蒂曬乾後焙成粉末,每次服用9克,用溫熱的酒送服,立刻見效。
吸膿法
古代的好醫生都有愛護生命的美德。用嘴吸膿,不會造成疼痛。現在可以使用苦竹筒,準備五到七個,長約一寸,一頭留節,削去青皮,使其薄如紙。根據瘡瘍的大小選用合適的竹筒。將竹筒放入藥水中煮熱,然後將一個竹筒安在瘡口上,當裡面的血和膿水滿了,竹筒自然就會掉下來。再將另一個煮熱的竹筒按在原處。這樣重複五到七個竹筒吸過,就可以貼上膏藥了。如果膿液很多還沒吸盡,就再煮一兩次竹筒更換吸膿,直到膿液吸盡為止。
煮竹筒法
藥材包含:白芨、白蘞、艾葉、牙茶、甘草、蒼朮、厚朴、草烏、白蒺藜、烏桕皮。
將以上藥材等份切成片狀,用水三到五碗,和竹筒一起煮十幾次沸騰後,取出竹筒使用。如果癰疽很大、膿液很多,就多煮一些竹筒,不必拘泥數量,這是靈活運用的方法。
鐵罐點毒膏
可以點塗各種癰疽、癤子、疔瘡、腫毒、便毒等瘡。剛開始發作的時候,用這個藥點塗,很快就會破開,沒有膿就消散,有膿就排出。
藥材包含:鞏子石灰(用皂角一起在火裡燒到冒煙結束,用量100克),糯米(和南星、當歸、赤芍一起炒熟,用量10克),砂牯牛(即旱螺,7個去殼),斑蝥(7個和米一起炒熟,去足翅),硇砂(用來治療疔瘡,如果治療癰疽就不需要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