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十一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 (6)

1. 癰疽發背

上作一劑。水二鍾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抵金散

治發背癰疽潰後開爛作痛。

屎蜣螂(五月五日不拘多少裝入竹筒內陰乾取出為末),

用瓷罐收貯凡遇患將末摻瘡上妙。

金蟾膏

治發背疔毒。

活蝦蟆(一個去骨),

上搗如膏。敷在患上留頭。無頭都敷上。大有神效。一二日揭去妙。或有再一個全好。

蓼草膏

治陰發背黑凹而不知痛者。

鮮蓼草(十斤曬乾燒灰存性淋灰汁熬膏子半碗聽用),風化窯腦(一兩即石灰),

二味調勻入瓷罐收貯封固。如遇陰毒。將筆蘸點在患處。不二次退透知痛。出黑水。血盡將膏藥貼之自愈。

火龍膏

治症同前

新火姜(八兩六月六日曬乾為末瓷罐收貯聽用),

如遇陰發背癰疽。取鮮豬膽汁調入薑末如糊。敷在患處周圍。用紙蓋之。乾用熱水潤之。知痛時黑水自出為妙。如不知疼。出黑水難治。

回瘡金銀花散

治瘡瘍紫黑痛甚及不知痛。

金銀花(枝藤葉花並用二兩銼),黃耆(四兩),甘草(一兩),

上咀酒水共煎二碗頓服之。

托裡散

治諸發背疔疽乳癰便毒始發。脈洪弦實數。腫甚似欲作膿者。

大黃(三錢),當歸(二錢),栝蔞根,牡蠣,皂角針,朴硝,連翹(各一錢),黃芩,金銀花,赤芍藥

以上各一錢作一劑。酒水各一鍾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

黃連解毒湯

治積熱瘡瘍。焮腫作痛。煩躁飲冷。脈洪數實大。口舌生瘡。疫毒發狂。

黃芩,黃柏(炒),黃連(炒),梔子(各一錢半),

作一劑。水二鍾。煎八分熱服。

六君子湯

治瘡瘍作嘔。不思飲食。膨脹面黃。四肢倦怠。大便溏利。

人參,白朮(炒),茯苓,半夏(薑製),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炙五分),

作一劑。水二鍾。姜三片。棗二枚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如遇食冷物。致傷脾胃。本方加藿香砂仁。又名香砂六君子湯。

防風通聖散

治一切風熱積毒諸瘡腫。發熱。大便秘。表裡俱實者。

芍藥(炒),芒硝,滑石(煅),川芎,當歸(酒拌),桔梗,石膏(煅),荊芥,麻黃(各四分半),薄荷,大黃(煨),山梔(炒),白朮(炒),連翹,甘草(炙),防風,黃芩(炒各五分),

上咀一劑。水二鍾。煎八分服。

清心湯

治瘡瘍發熱飲冷。脈沉實。睡語不寧。即防風通聖散內加黃連五錢每劑一兩。照前煎服效。

十味托裡散加減法

治諸發背癰疽癤毒乳癰腳痛。未成即散。已成即潰。敗膿自出。惡毒自消。痛頓減。非常之驗。

人參,當歸(酒洗),官桂,川芎,防風,白芷,桔梗,黃耆,甘草(炙),厚朴(薑製),

上等分末每服五六錢酒服。不飲酒木香湯送。米湯亦可。加南木香白芍檳榔烏藥枳殼紫蘇名十六味流氣飲。如水不幹。加貝母隨症加之。

白話文:

癰疽發背

第一種藥方:

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
抵金散:

治療發背癰疽潰爛後疼痛。

將屎殼郎(端午節時抓到的,不拘數量,裝入竹筒陰乾,取出磨成粉),用瓷罐裝起來保存。凡是遇到這種瘡,就將藥粉撒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

金蟾膏:

治療發背疔瘡。

取一隻活蝦蟆,去除骨頭,搗成膏狀。敷在患處,露出頭部;沒有頭的就全部敷上。效果很好。一兩天後揭開,就好了。有的需要再敷一次才能痊癒。

蓼草膏:

治療陰發背,患處黑陷且不痛。

取新鮮蓼草十斤曬乾燒成灰,留下灰燼。用灰燼加水煮出汁,熬成半碗膏狀備用。再取風化窯腦(石灰)一兩。將兩味藥調勻,裝入瓷罐密封保存。如遇到陰毒,用筆蘸取藥膏點在患處,一兩次後會感到疼痛,並滲出黑水。等血水流盡後,將膏藥貼上,自然痊癒。

火龍膏:

治療症狀與上述相同。

取新鮮老薑(六月六日曬乾)八兩,磨成粉末,裝入瓷罐保存備用。如遇到陰發背癰疽,取新鮮豬膽汁調入薑末,調成糊狀。敷在患處周圍,用紙蓋住。藥膏乾了就用熱水濕潤。感到疼痛時,黑水自然流出,效果最好。如果沒有疼痛感,黑水難以排出,就比較難治。

回瘡金銀花散:

治療瘡瘍呈紫黑色,疼痛劇烈或毫無知覺。

取金銀花(枝、藤、葉、花都用)二兩切碎,黃耆四兩,甘草一兩。將以上藥材加酒和水一起煎煮,煮至兩碗,一次性喝完。

托裡散:

治療各種發背、疔瘡、乳癰、便毒初期,脈象洪大、弦實、急促,腫脹嚴重且看似要化膿的症狀。

取大黃三錢,當歸二錢,栝樓根、牡蠣、皂角刺、芒硝、連翹各一錢,黃芩、金銀花、赤芍藥各一錢。以上藥材為一份,加酒和水各一碗,煎煮至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

黃連解毒湯:

治療因體內積熱引起的瘡瘍,紅腫疼痛、煩躁想喝冷飲,脈象洪大、急促有力,口舌生瘡,或因疫毒引起的發狂。

取黃芩、炒黃柏、炒黃連、梔子各一錢半。以上藥材為一份,加水兩碗,煎煮至剩八分,趁熱服用。

六君子湯:

治療瘡瘍引起噁心嘔吐、不想吃飯、腹脹、面色發黃、四肢疲倦、大便稀溏等症狀。

取人參、炒白朮、茯苓、薑製半夏、陳皮各一錢,炙甘草五分。以上藥材為一份,加水兩碗,生薑三片,紅棗兩枚,煎煮至剩八分,飯後服用。如果因為吃了生冷食物而導致脾胃受損,可以在此方中加入藿香和砂仁,又稱為香砂六君子湯。

防風通聖散:

治療一切風熱、積毒引起的各種瘡腫、發熱、便秘等症狀,屬於表裡俱實的病症。

取炒芍藥、芒硝、煅滑石、川芎、酒拌當歸、桔梗、煅石膏、荊芥、麻黃各四分半,薄荷、煨大黃、炒山梔、炒白朮、連翹、炙甘草、防風、炒黃芩各五分。以上藥材為一份,加水兩碗,煎煮至剩八分服用。

清心湯:

治療瘡瘍引起發熱、想喝冷飲、脈象沉實、說夢話等症狀。即在防風通聖散的基礎上,每份藥材加入黃連五錢,煎煮方法同前,效果很好。

十味托裡散加減法:

治療各種發背、癰疽、癤腫、乳癰、腳痛等症狀,無論是剛開始發作還是已經化膿,都能使其消散、潰破,排出膿液,消除惡毒,減輕疼痛,效果非常好。

取人參、酒洗當歸、官桂、川芎、防風、白芷、桔梗、黃耆、炙甘草、薑製厚朴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六錢,用酒送服。不能喝酒的,可以用木香湯送服,也可以用米湯。如果想要加強行氣止痛的效果,可以在此方中加入南木香、白芍、檳榔、烏藥、枳殼、紫蘇,稱為十六味流氣飲。如果瘡面水濕不乾,可以加入貝母,並根據具體情況加減其他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