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十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 (5)

1. 癰疽發背

一服而愈故名之。

千金托裡散

治諸瘡發背疔瘡。

黃耆(一兩五分),厚朴,防風,桔梗(各二兩),連翹(二兩二錢),木香,沒藥(各三錢),乳香(二錢),當歸(半兩),川芎,白芷,芍藥,官桂,人參,甘草(各一兩),

上末每服三錢。酒水煎服連渣飲之。加金銀花。

五灰膏

治洗諸瘡痔。

桑柴,秫稭,茄根,蕎麥稭(各燒灰一斗),石灰(五升風化的),

上淋水熬膏。瓷罐收貯。洗惡瘡如神。

烏龍掃毒膏

治一切癰疽發背。腫毒未潰已潰。並皆治之。

文蛤(八兩炒),多年浮粉(一斤曬至干入米醋浸一夜再曬乾聽用),蚰蜓蟲(三十條),

上三味同搗一處。再曬再搗成末。再炒至黑色為細末。收入瓷罐內。凡遇瘡疽用醋調敷患處。留頭出毒氣。綿紙蓋之。干再醋掃潤之。

一背癰疽發潰時。痛不可忍。用熟豬腦子去皮淨一個搗爛。調此成膏。毒上敷之。留頭出毒氣。紙蓋之。

一瘡紅紫熱。毒勢甚痛。用蜂蜜調敷更妙。

至效獨烏膏

治背癰疽發毒腫硬痛。

獨活,草烏,南星,肉桂(各等分),

共為細末用好米醋調敷患處留頭。紙蓋。干則醋潤之效。

至驗金針散

治背癰疽瘡腫已破未破。其功直劗至潰處。春月取皂角針。不拘多少。半青半黑。灰火內炮。曬乾為末。每服二三錢。好酒調服。取汗為驗。亦分食前後瘡上下用之。如瘡在頭頂角針用樹梢上的背。癰取樹身上向陽處的。如便毒懸癰取樹丫內的刺。乃取象之意也。即有所歸附焉。

黃耆六乙湯

治癰疽潰後作渴。及人無故作渴。若肺脈洪數。必發癰疽。服此除之。

綿黃耆(六兩蜜水塗炙一半鹽水浸炙一半飯上蒸三次再焙),甘草(一兩半生半熟),

每一劑重一兩。水二鍾。煎八分。食遠服。或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早辰日午白湯調服。更加人參尤效。

獨參湯

治潰瘍氣血虛極。令人發熱惡寒。失血之證及。傷寒怔忡百合等症。並治之。

人參(一二兩),

作一劑。水二鍾。煎八分。棗十枚。徐徐服之。如參多亦可。煎作膏子服更妙。

加減八味丸

治瘡瘍痊將痊作渴。甚則舌生黃。乃腎水枯。不能上潤。令心火炎炎。不能即濟。故心煩躁渴。小便頻數。白濁陰痿。飲食少肌。膚損腿腫腳弱。此能滋陰降火。則無口舌瘡患矣。

山藥(一兩),桂心(半兩),山茱萸(淨肉一兩酒浸杵),澤瀉(蒸焙),白茯苓(各半兩),五味子(炒一兩五錢),牡丹皮(半兩),淮熟地黃(八兩酒蒸忌鐵器搗膏),

上末蜜丸桐子大。每服六十丸。加十丸。空心鹽湯送下如神。

聖愈湯

治瘡瘍膿水出多。或金刀瘡血出多。心煩不安。不得眠。五心煩熱。

地黃(酒浸蒸),生地黃(酒浸),川芎,人參(各五錢),當歸(酒拌),黃耆(鹽水浸炒各一錢),

白話文:

[癰疽發背]

一服見效,因此得名。

托裡散

治療各種瘡瘍、發背、疔瘡。

  • 黃耆(56.25克),厚朴,防風,桔梗(各75克),連翹(84.375克),木香,沒藥(各11.25克),乳香(7.5克),當歸(18.75克),川芎,白芷,芍藥,官桂,人參,甘草(各37.5克),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11.25克,用酒水煎煮,連藥渣一起喝下。可以加入金銀花同服。

五灰膏

用來清洗各種瘡和痔瘡。

  • 桑柴灰,秫秸灰,茄根灰,蕎麥秸灰(各燒成灰,取量約十斗),風化石灰(五升),

以上藥材用水淋濕,熬煮成膏狀。用瓷罐裝好保存。用來清洗惡瘡,效果神奇。

烏龍掃毒膏

治療一切癰疽、發背,不論腫毒是否潰破,都能治療。

  • 炒過的文蛤(300克),多年沉積的浮粉(375克,曬乾後用米醋浸泡一夜,再曬乾備用),蚰蜒蟲(30條),

將以上三味藥材一起搗爛,再曬乾再搗成粉末,然後炒至黑色,成為細末,放入瓷罐中。凡是遇到瘡疽,用醋調和藥粉敷在患處,露出瘡頭以便排出毒氣,用棉紙蓋住。藥膏乾了就再用醋掃在藥膏上使其濕潤。

若是背部癰疽潰破時,疼痛難忍,可以用熟豬腦一個去皮,搗爛後調和藥膏,敷在毒瘡上,露出瘡頭以便排出毒氣,用紙蓋住。

如果瘡紅腫發紫發熱,毒勢很痛,用蜂蜜調和藥膏敷在患處,效果更好。

至效獨烏膏

治療背部癰疽,毒腫堅硬疼痛。

  • 獨活,草烏,南星,肉桂(各等份),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上好的米醋調和藥粉,敷在患處,露出瘡頭,用紙蓋住。藥膏乾了就用醋潤濕,效果很好。

至驗金針散

治療背部癰疽,不論瘡腫是否潰破。效果就像用針直接刺破潰爛處。在春季取皂角樹的針刺,不拘數量,半青半黑的最好。將針刺放在灰火中燒,曬乾後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7.5到11.25克,用好酒調和服用,服藥後發汗才算有效。也要分清瘡在上部還是下部來用藥。如果瘡長在頭頂,就用樹梢上的針刺。如果長在背部,就取樹身上向陽面的針刺。如果是便毒、懸癰,就取樹枝丫內的刺,這也是取其「形像」的意思,使其有所歸屬。

黃耆六乙湯

治療癰疽潰破後口渴,以及無緣無故口渴,如果肺脈洪數,必定會發癰疽,服用此藥可以消除。

  • 蜜炙綿黃耆(225克,一半用蜜水塗抹後炙,一半用鹽水浸泡後炙,都在飯上蒸三次再焙乾),甘草(56.25克,一半生用,一半用熟),

每一劑藥重37.5克,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。在飯後服用。或者將藥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7.5克,早上或中午用白開水調服。如果再加入人參效果更好。

獨參湯

治療潰瘍導致氣血極度虛弱,出現發熱、怕冷、失血等症狀,以及傷寒引起的怔忡、百合等病症。

  • 人參(450克),

作為一劑藥,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,加入十枚紅棗,慢慢服用。如果人參較多也可以。將藥煎煮成膏狀服用效果更好。

加減八味丸

治療瘡瘍快要痊癒時出現口渴,嚴重時舌頭發黃,這是由於腎水枯竭,不能向上滋潤,導致心火旺盛,無法被腎水制約,所以出現心煩口渴,小便頻繁,白濁,陽痿,食慾不振,肌肉消瘦,皮膚損傷,腿腫腳軟。此藥能夠滋陰降火,就不會再有口舌生瘡的症狀。

  • 山藥(37.5克),桂心(18.75克),山茱萸(37.5克,去核後用酒浸泡搗爛),澤瀉(蒸後焙乾),白茯苓(各18.75克),五味子(炒,56.25克),牡丹皮(18.75克),淮熟地黃(300克,用酒蒸,忌鐵器,搗成膏狀),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六十丸,可以加服十丸。空腹用鹽湯送服,效果神奇。

聖愈湯

治療瘡瘍膿液流出過多,或是金刃創傷出血過多,導致心煩不安,無法入睡,手心腳心發熱。

  • 地黃(用酒浸泡後蒸),生地黃(用酒浸泡),川芎,人參(各18.75克),當歸(用酒拌),黃耆(用鹽水浸泡後炒,各3.75克)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