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八 (2)
卷之八 (2)
1. 濕毒瘡
凡濕毒所生之瘡。皆在於二足脛足踝足背足跟。初起而微癢。爬則水出。久而不愈。內服除濕等藥。外用蜜調製柏散上之。一二次即安。
白話文:
濕毒瘡多發生在腳脛、腳踝、腳背和腳跟。初期輕微發癢,抓撓後會流出水液。如果久治不癒,內服除濕的藥物,外用蜂蜜調製的柏樹散敷於患處,通常一到兩次就能痊癒。
2. 內丹
丹者言赤色。如塗朱映於肉裡。故名曰內丹。似板而微腫。如發於淵液京門等穴。或左或右。皆少陽膽經。一二日者可治。如連腰臍青紫及大痛。或大小便不通。皆不可治。死之必矣。
白話文:
內丹指的是紅色,像塗抹朱砂一樣映在肉裡,所以叫做內丹。看起來像扁平的腫塊,微微腫脹,常發生在淵液、京門等穴位,可能出現在左側或右側,都屬於少陽膽經循行的部位。如果只有一兩天,是可以治療的。但如果同時伴隨腰部、肚臍疼痛,出現青紫色,或大小便不通,那就無法治療了,必定會死亡。
3. 飛灶丹
許學云此十種丹毒。乃小兒受胎內之毒。如三日不治。攻於腸胃必死。急宜辨認明白。逐一仔細看。的是何丹。即依方治之。此飛灶丹。從頭頂紅腫光起。急用蔥白自然汁調白芨末塗之即愈。
白話文:
飛灶丹是一種小兒丹毒,源於胎內毒素。如果三日內不治療,就會侵犯腸胃,危及生命。必須仔細辨別丹毒種類,對症下藥。飛灶丹的症狀是從頭頂開始紅腫發亮,要立刻用蔥白鮮榨的汁液調和白芨粉末塗抹,就能痊癒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