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啟玄》~
1. 卷之十
2. 明痘理之源論
夫痘之一症,所感於胎毒。胎毒者,乃子在母腹之中,自形成之後,日夜食母血而能攝養其形,十月滿足,方能降生。臨產出時,有穢血一口在口中。若收生婆取之,此小兒痘疹俱無,亦無他症。取之不及,喊叫一聲,穢血以下降,入右腎命門藏伏後,遇風寒時疫及驚恐,內外相播,發為痘疹。
予意又云,子在母腹,十月食母血液而方能形具。如母能慎其口,不食五辛惡毒厚味異物,目不視凶惡怪異之物,耳不聽淫亂惡殺之聲,能習胎教,時玩美玉持弓矢,看美畫古書,聽好忠孝賢良之語,不再房欲後,生子必多聰俊,少瘡毒,無惡疾,亦賢孝而且壽。
今人不然,以酒為漿,以欲為常,貪食口味,那忌五葷三厭之物,則氣血焉得清淨耶?故生子多瘡爛痘疹疔毒,諸驚惡疾等症也。又問云,嬰孩自月間周歲,或三五七歲至二三十歲而出痘疹,似此遲早不同,何謂也?答曰,胎毒有感之輕重,氣血稟之壯弱,母調養之有方,則子少恙。
不能調養,令兒多疾。遇外感內傷,亦有輕重,交攻毒氣,遇之則發,不遇則不發。故令嬰孩痘疹,發之遲早稠稀輕重也。又問云,痘稀少兒又死,痘稠密兒卻生,何謂也?痘少兒死者,初一二日,間發熱未透,毒氣壅塞不出,故令兒痘少而死。痘稠密兒生者,蓋發熱已透,毒已出於外,內無壅滯,痘症形色俱是順,故痘雖稠密而生也。
又云,如痘出已完,或半月二十日後復病而死者,亦有病而生者何謂也?答曰,是痘毒未淨,調養失宜,致令兒復病。病而輕者生,重者死。此乃數定於前,人豈能逃?經云,取命化財,枉枉於理,莫能鑑矣。
白話文:
明痘理之源論
痘疹的產生,源於胎毒。胎毒是指孩子在母親腹中發育時,日夜吸收母體血液以成長。十月懷胎足月後,出生時口中會有一口污血。如果接生婆能及時清除這口污血,嬰兒就不會有痘疹和其他疾病。但如果來不及清除,嬰兒哭喊時污血下咽,進入右腎命門藏匿。日後遇到風寒、時疫或驚嚇,內外邪氣交感,就會發為痘疹。
我的看法是,孩子在母體十月,靠吸收母體血液而長成形體。如果母親在孕期能謹慎飲食,不吃辛辣、毒性強、肥甘厚味及奇奇怪怪的食物,不看凶惡怪異的東西,不聽淫亂、殘殺的聲音,學習胎教,例如觀賞美玉、弓箭,欣賞精美圖畫和古籍,聆聽忠孝賢良的故事,並且節制房事,所生的孩子就會聰明俊秀,少有瘡毒和惡疾,而且孝順長壽。
但現代人卻相反,酗酒、縱慾,貪圖美味,毫無忌憚地食用辛辣食物,氣血怎能清淨?所以,生的孩子大多患有瘡瘍、痘疹、疔瘡等疾病。
有人問:嬰兒從月餘到周歲,甚至三五七歲,甚至二三十歲才出痘疹,為何遲早不一?
這是因為胎毒的感染程度輕重不同,以及孩子的氣血稟賦強弱有別,母親孕期調養得法與否也影響很大。母親調養得當,孩子就會少生病;調養不善,孩子就容易多病。孩子外感內傷,也有輕重之分,這些邪氣交相侵襲,遇到誘因就發病,遇不到誘因就不發病,所以孩子出痘疹的遲早、多少、輕重都各有不同。
又有人問:痘疹稀少的兒童卻死了,痘疹稠密的兒童卻活下來了,這是怎麼回事?
痘疹少的兒童死亡,是因為發病初期一兩天內,發熱不透,毒氣阻塞體內無法排出,所以痘疹雖少卻導致死亡。痘疹稠密的兒童活下來,是因為發熱已經透達,毒氣已經排出體外,體內沒有阻塞,痘疹的形狀顏色都很正常,所以即使痘疹很多也能活下來。
還有人問:痘疹痊癒後,半個月或二十天後又復發死亡,或者生病後卻活下來了,這是怎麼回事?
這是因為痘毒沒有完全清除,調養失宜,導致孩子再次生病。病情輕的能活,重的就死了。這是命中注定,人力難以違抗。古書上說:「奪命奪財,違背天理,難以預測。」
3. 明痘疹當分三因論
余參陳無擇是病必分三因。今痘疹一科。未言一字。何也。蓋精於方脈。而不察於此是也。余雖不敏。收陳一篇。以補古之未備。而使後學之瞭然。
痘毒伏於命門。乃云養虎。如遇四時不正之氣。風寒疫癘。外感於皮毛。則腠理郁寒而為熱。內攻臟腑。二火相煽。惡血發於膀胱。乃壬水克之。丙火後歸於陽明。化出膿漿。此內毒因外感風寒疫癘之所作也。
內因者。驚恐喜怒悲哀七情所擊臟腑。臟腑擊動鬱火。舉發惡血赤揚。皮膚髮熱。亦出痘疹。此內因作也。
不內外因者。跌僕墜壓。打擊推搶。或過食乾硬之物。不時惡毒等味。致傷脾氣。脾氣不能伸越則臟腑不和。內熱遍傳。胎毒並起。發而為之痘疹。此為不內外傷也。
治外傷則推運氣察陰陽之逆順。以升麻湯薄蘇飲治之。以輕踈其表熱。而毒自出也。
治內傷者以升蘇飲內加涼驚解毒等藥治之。
治不內外因者。當察其因何傷之打擊飲食之毒。隨症施治。少加疏表。以化其痘毒。令兒自安。
此三因之論畢矣。
白話文:
我認為痘疹的病因必須區分三種。現在痘疹這一類疾病,古書中還沒有一點兒相關的記載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古代醫生精通方劑和脈象,卻沒有仔細探究病因。雖然我學識淺薄,還是整理了一篇文章,來補充古代醫書的不足,讓後學能夠清楚明白。
痘毒潛伏在命門,如同養虎一樣危險。如果遇到四季不正之氣,或是風寒疫癘等外感邪氣,入侵皮膚毛髮,就會導致腠理閉塞寒邪內化為熱,進而侵犯臟腑,裡外兩種熱邪互相激發,污濁的血液則會發於膀胱,然後腎經之水(壬水)克制心火(丙火),最後丙火歸於陽明經,痘疹的膿液才會排出。這是內毒因為外感風寒疫癘而引起的。
內因是指驚恐、喜怒、悲哀等七情所傷,導致臟腑受損,臟腑氣機鬱滯而化火,引發污濁的血液上涌,皮膚發熱,進而長出痘疹。這是內因引起的。
既非內因也非外因的,是指跌倒、碰撞、壓傷,或是食用乾燥堅硬的食物、不當的食物或有毒之物,損傷脾胃,脾胃運化失常導致臟腑失調,內熱遍佈全身,胎毒一起,於是長出痘疹。這是既非內傷也非外傷引起的。
治療外感引起的痘疹,要觀察氣機的運轉,辨別陰陽的盛衰,用升麻湯、薄荷飲等藥物治療,以疏解表熱,使毒邪自然排出。治療內傷引起的痘疹,在升麻湯、薄荷飲的基礎上,加入清熱解毒的藥物。治療既非內傷也非外傷引起的痘疹,要仔細觀察病因,是哪種損傷、碰撞,還是飲食中毒,再根據症狀用藥,稍微疏通表邪,使痘毒化解,讓孩子平安無事。
這就是痘疹三因論的全部內容了。
4. 明預識痘疹法論
夫小兒痘疹未顯之先,發熱之初,則煩躁臉赤,目胞赤,唇紅,身體痛,頭疼頓悶,呵欠,喘嗽,驚𦭭,噴嚏等症,此五臟外症悉具,而內毒煩冤。二三日後,毒歸於一臟方顯,是何臟受症也?歸於脾,則令人不食,嘔吐瀉痢腹痛;歸於肝,則令人目赤多淚,乍涼乍熱;歸於心,則驚悸煩躁腮赤作渴;
歸於肺,則噴嚏喘嗽,咽乾發熱譫語;歸於腎,則腰痛耳尻熱,嘎牙振寒,眼合腹脹黑舌,此五臟獨顯之外症也。又如傷風則惡風脈浮緩,傷寒必惡寒脈浮緊,傷食必惡食,氣口脈必盛。如跌僕打壓等傷,必有腫痛於何處,則令人驚恐搐搦,喊叫昏睡悶亂等症。再加之一診耳冷尻冷,
四梢冷,又不若視耳後紅脈赤縷,目有水光,身微戰動,如此診視,最為的真秘之稽驗若神,世少知之矣。
白話文:
嬰兒出疹之前,一開始發燒,就會出現煩躁、臉紅、眼瞼紅腫、嘴唇紅、全身疼痛、頭痛昏沉、打呵欠、咳嗽喘息、驚嚇、打噴嚏等症狀。這些是五臟外在的症狀都表現出來了,而體內的毒素鬱積作亂。二三日後,毒素才會集中到某個臟腑,然後才會明顯看出是哪個臟腑受影響。
如果毒素歸於脾,就會導致食慾不振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痛;歸於肝,則會導致眼睛紅腫流淚、忽冷忽熱;歸於心,則會出現心悸、煩躁、腮幫子紅腫、口渴;歸於肺,則會打噴嚏、咳嗽喘息、咽喉乾燥發熱、神志不清;歸於腎,則會腰痛、耳後和臀部發熱、磨牙、寒戰、眼睛閉合、腹部脹滿、舌苔發黑。這些是五臟個別顯現出來的症狀。
此外,例如傷風感冒則會怕風、脈搏浮弱;傷寒則會怕冷、脈搏浮緊;傷食則會不想吃東西、脈搏有力;如果跌倒、碰撞等外傷,受傷部位一定會腫痛,還會伴隨驚恐、抽搐、哭喊、昏睡、神志不清等症狀。再仔細檢查,如果耳朵冰冷、臀部冰冷、四肢末端冰冷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最好觀察耳後紅色的血管、眼睛有水光、身體微微顫抖。這樣診斷,是最真實可靠、如同神明一樣準確的驗證方法,可惜世人很少知道。
5. 明痘症四時逆順辨法論
夫痘瘡屬陽。春夏為順。秋冬為逆。春痧夏癍。秋膿胞。四季疹者為順。如春膿疱。夏黑陷。秋癍冬疹者皆為逆。逆者不必用藥。總是仙丹。豈能返於生命乎。又云。先痘後夾疹者為順。先疹後夾癍者順。先痘後水泡者多則順。少則逆。先水泡後夾癍少者順。多者逆。先水泡後夾疹者逆。
瘡已黑。忽泄出膿血痂皮者順。水穀乳食不化者逆。大抵順者吉。而逆者凶。有順時令而內兼險惡壞症者亦死。有逆時令而痘色形症輕稀者生。如此之度嬰幼生之有賴。
白話文:
痘瘡屬陽性疾病,春夏發病為順利,秋冬發病則為逆順。春天出痧,夏天出痘疹,秋天出膿皰,一年四季都出疹子的,都算是順利。但如果春天出膿皰、夏天出黑陷的痘、秋天出疹子、冬天出疹子,這些都是逆順的現象。逆順的痘瘡不必用藥治療,即使是仙丹妙藥,也難以逆轉生命。
此外,先出痘疹,後伴隨其他疹子的是順利;先出疹子,後伴隨痘疹的也是順利;先出痘疹後出水泡,水泡多則順利,少則逆順;先出水泡後伴隨少許痘疹的是順利,多則逆順;先出水泡後伴隨其他疹子則為逆順。
痘瘡已經發黑,突然流出膿血及結痂,這是順利的徵兆;飲食消化不良則是逆順的徵兆。總的來說,順利的預後良好,逆順的預後不良。但即使是順應時令發病,如果內在兼有險惡的壞症,也可能致死;即使是逆順時令發病,但痘瘡的色澤、形狀及症狀輕微稀少,也可能痊癒。因此,判斷嬰兒是否能存活,必須考慮這些因素。
6. 明痘分部位輕重論
夫痘之初出。先分部位。部位者。天庭地閣。乃額上承漿是也。如那一部位稠者毒之甚。稀者毒之輕。無者即本經無毒也。如頭頂額背脊腰委中者太陽經也。如面鼻腮頰屬手足陽明經。咽喉手背肺經也。胸膈舌心部也。脅肋陰器肝膽部也。四肢脾部也。輕則尖圓飽滿。蒼黃膚糙。
能食。氣體壯無他症者吉也。重則空陷癢𤹀。密串丹浮。肉腫。痘不脹。目閉聲啞不食者。縱有千金難買大限。妙藥何功。又云痘從頭面胸背先灰者。八九日為順。從腳膝腰腿者為逆。如此直指。應驗神矣。
白話文:
痘瘡剛開始長出來時,要先區分部位。所謂部位,指的是天庭、地閣,也就是額頭上和承漿穴(下巴)。如果哪個部位痘瘡長得很密集,則毒性很重;痘瘡稀疏,則毒性較輕;如果沒有痘瘡,就表示該經絡沒有毒邪。例如,頭頂、額頭、背部、脊椎、腰部、委中穴(腿彎內側)屬於太陽經;臉部、鼻子、腮幫子、臉頰屬於手足陽明經;咽喉、手背屬於肺經;胸部、膈肌、舌頭、心臟部位屬於心經;脅肋、陰部屬於肝膽經;四肢屬於脾經。
痘瘡輕者,痘疹尖圓飽滿,顏色蒼黃,皮膚粗糙,還能吃東西,精神氣色良好,沒有其他症狀,預後良好。痘瘡重者,痘疹凹陷,奇癢難忍,痘疹密集成串,顏色深紅,伴隨肉腫,痘疹不腫脹,眼睛閉合,聲音嘶啞,不能吃東西,即使有千金家財也難以挽回性命,再好的藥物也沒有作用。又說,痘瘡從頭面、胸背先結痂者,八九天就能痊癒,這是順利的情況;如果痘瘡從腳、膝蓋、腰、腿開始長,這是逆順,預後不良。以上論述非常精確,驗證效果神奇。
7. 明痘色吉凶論
夫痘之色者宜光澤於外。則知內臟及膚里無蓄滯之毒為吉。混黑灰色乾紅焦頂下澤於外者。乃臟腑壅滯之毒。不能疏泄於外為凶。不可治之。
白話文:
痘疹的顏色,應該光澤明亮。這樣就表示內臟和皮膚內部沒有積聚的毒素,這是吉兆。如果顏色混濁、發黑、灰暗、乾燥、發紅、焦枯,而底部卻潮濕,則表示臟腑阻塞積滯的毒素無法向外排出,這是凶兆,不可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