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八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1)

1. 楊梅結毒

此瘡結毒於生梅瘡之後。或數年三五十年。皆因毒未發之淨也。亦有父母生而遺及子孫。或自身結之甚毒亦甚。結之微毒亦微。始則筋骨疼痛。三兩月知則表托解毒之藥。再以艾火灸之則安。法見後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癤一開始是因生梅瘡,經過幾年或數十年,原因皆是體內的毒素未解淨。也有父母生下來就留給子孫的。或自己身上的瘡癤毒發的很嚴重,生成的瘡癤毒發的也很嚴重。生成的瘡癤毒發的輕微,瘡癤毒發的也就輕微。剛發作的時候,筋骨疼痛。發作兩三個月的,就會明白解毒的藥物,再用艾灸,就能治好。治療方法看以下內容。

2. 楊梅癬瘡

此癬因生梅瘡時食了牛肉。或又洗浴當風抓癢。或行房事。致令渾身腥臭。或干而起白屑。或腥水淋漓。治分上下身多少。分氣血。受症用消風散。入於氣血藥中消息治之。外用粉霜搽之妙。

白話文:

這種癬是因生梅瘡時吃了牛肉,或者在洗澡時當風抓癢,或者行房事而引起的。導致全身散發出腥臭味,或乾燥並出現白色鱗屑,或伴有腥水淋漓的症狀。治療方法會因上半身或下半身、症狀的輕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。針對氣血狀況和症狀,使用消風散與其他藥物混合來治療。外用粉霜擦拭患處,可以有效緩解症狀。

3. 翻花楊梅瘡

大抵翻花楊梅瘡者是濕熱之盛。表虛而毒猖獗。致令如此。宜解毒去濕熱。實表補中益氣加土茯苓等類治之。戒氣怒。忌房事及發物。無有不安之者。外用點藥及粉霜如神效。

白話文:

大多數翻花楊梅瘡是由濕熱過盛引起,是表虛而毒氣猖獗造成的。應該解毒去濕熱,加強體質,補益氣血,並加入土茯苓等藥物治療。要避免生氣和過度勞累,禁止房事和食用發物。這樣治療,沒有一個人不會痊癒的。外用一些藥物和粉霜,效果也很神奇。

4. 陰楊梅瘡

夫陰楊梅瘡。與陽梅瘡大不相同。此瘡色紅而不起不破。乃是血中受風熱之毒。又云男子受女人梅毒之穢氣相感而生。治法宜四物湯內加梅瘡土茯苓等藥治之則瘥。

白話文:

陰楊梅瘡與陽梅瘡大不相同。此瘡的顏色是紅色的,不會腫起或破裂。這是因為血液中受到風熱之毒而引起的。又說,男子因與患梅毒的女人交合而感染了梅毒之穢氣,從而產生了陰陽梅瘡。治療方法是用四物湯加上梅瘡、土茯苓等藥物治療,就能痊癒。

5. 楊梅痘子

痘子者是毒氣之微也。氣體壯實。或感之輕也。宜用土茯苓湯加托裡之藥十數劑。令毒晝則安。宜戒房事。不然輕變重。重變危。亦或有之。不可不慎之也。切宜珍重之。

白話文:

痘瘡是病毒的微小生物。病毒強壯。或感受輕微的病毒。宜服用土茯苓湯,再加幾十劑解毒的藥物。令病毒在白天安定下來。應戒除房事。否則輕症會加重,重症會危及生命。也有這種情況。不可不謹慎。務必珍重對待。

6. 楊梅疳瘡

因生梅瘡後。托裡不盡。其毒復作。在上者鼻內蝕爛。至於塌陷破壞面目口鼻。在下者。則蝕其穀道壞爛。或蝕其玉莖至於斷落。多喪其生也。宜珍保之。內服消疳湯藥及丸藥。再上紅粉霜等藥治之則安。

白話文:

生了梅瘡之後,沒有完全治癒,梅毒再度復發。如果梅毒病竈長在頭部,就會腐蝕鼻子內部,以致鼻子塌陷而破壞了臉部和嘴巴。而如果梅毒病竈長在下半身,則會腐蝕肛門,讓肛門潰爛;或者腐蝕陰莖,以致陰莖斷裂。許多病人因此而死亡。應該珍愛自己的身體,服用可以消滅梅毒的湯藥或丸藥。如果再外用像紅粉霜等藥物治療,就能夠痊癒。

7. 楊梅圈瘡

此圈瘡是生梅瘡時誤食肝腸大臟等物。致令愈後復生。此圈瘡是也。治宜土茯苓湯消風散之藥。則搽之粉霜則愈。若不早治。恐成癬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環狀的瘡是在生瘡時錯誤地吃了肝臟、腸子和大臟等東西,導致痊癒後又復發。這種環狀的瘡就是這種情況。治療時應該在土茯苓湯中加入消風散的藥物,然後塗上粉霜就會痊癒。如果不及早治療,恐怕會變成癬。

8. 齒窟瘡

凡人年老未有不落齒者。齒落時其根最深。其窟最大。氣血虛衰。窟急不能合。或有少合。忽被硬物碴破。不便於茶飯。其痛切骨至心及腦。況口不能茶飯。瘡口最難合者。方見於後。

白話文:

每一個人年紀老了,沒有不掉牙的。牙齒脫落的時候,牙根最深,牙洞最大,這時氣血虛弱,牙洞突然不能合攏,或者勉強合攏了,但忽然被堅硬的食物塞進去,頓時感到疼痛,很不方便吃飯喝水。這種疼痛入骨徹髓,甚至直達頭腦。何況嘴裡不能吃喝,創面也很難癒合,這就是下文所要說的。

9. 胎溻皮瘡

此瘡因子在母腹中。母不禁口。過食五辛炙煿等物。或父母有瘡而得孕。致令生子下來。渾身無皮。如湯燙去。或半體。或頭面。皆有之。治宜玉粉散滲之。勿服解毒之劑則安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是因爲胎兒在母體子宮中就存在。母親沒有注意飲食,過量食用辛辣、熱燥、燒烤食物等。或者父母有瘡而懷孕。導致生下的孩子身上沒有皮膚,就像被熱水燙過一樣。有的只有半邊身體或頭臉上有此類瘡。治療時應該使用玉粉散來滲入瘡口。不要服用解毒劑,這樣就能安穩。

10. 風熱瘡

此瘡初則疙瘩癢之難忍。爬之而成瘡。似疥非疥。乃肺受風熱。故皮毛間有此症也。宜防風通聖散數劑治之。三五日即愈。不似疥難痊。若不早治。亦恐遍身成癩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一開始只是疙瘩,癢得讓人難以忍受。抓破之後就變成了瘡。看起來像疥瘡,但又與疥瘡不同。這是因為肺部受了風熱,所以皮毛之間才會出現這種症狀。應該服用防風通聖散幾劑來治療。三五天就能痊癒。不像疥瘡那樣難以治癒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恐怕全身都會變成癩瘡。

11. 黃水瘡

一名滴膿瘡。瘡水到處即成瘡。亦是脾經有濕熱。治宜除濕清熱涼血等藥治之。外宜玄粉散。看乾溼搽之即愈。方見後。

白話文:

有一名患者患有滴膿瘡。瘡水到處蔓延,就會形成新的瘡口。這也是因為脾經有濕熱造成的。治療時應服用能夠除濕、清熱、涼血的藥物。外用玄粉散。觀察瘡口的乾濕狀況,塗抹玄粉散後即可痊癒。詳細的方子見後。

12. 傷手瘡

凡生瘡癤等症。宜禁房事。治之則安。如不能禁忌。致令瘡久不痊。故名曰傷守瘡。俗言傷手者非也。內服補中益氣加瘡科藥。外再看瘡勢大小虛實。宜蒸宜熏宜搽消息治之則安。方見後。

13. 手足丫毒瘡

手丫毒是手經氣血所生。足丫毒是足經氣血所生。在背丫是三陽經。掌心丫是三陰經。當辨明是何經。宜托裡調中加引何經藥。外以敷貼藥以箍其毒。令不散走。膿出即安。宜早內消妙。

白話文:

手丫毒是由手經氣血所產生。足丫毒是由足經氣血所產生。在背上的丫毒是由三陽經所產生。手掌心的丫毒是由三陰經所產生。需辨別清楚是哪一條經絡,並適當地透過內服藥物,調理中氣,並加入引導藥物到患處。外用敷貼藥物,以箍住毒素,防止毒素擴散。膿液排出後,情況就會好轉。應趁早內服藥物消解毒素,效果最佳。

14. 胎窬瘡

有等小兒初產下來。背上有大孔窬一二個。但內中有膜。完護臟腑者得生。如無膜。露見臟腑者即死無救。如有膜以補中益氣湯與母服。乳兒自能長完。亦有雖活。三五歲而死者有之。

白話文:

某些嬰兒剛出生時,背上有個一兩個大洞窟。但洞裡面有膜,能完整保護臟腑的才能存活。如果沒有膜包住,臟腑暴露在外就一定會死亡且無法救治。如果在背部有洞時,服用補中益氣湯給母親,嬰兒就能夠慢慢長大並恢復健康。也有案例是嬰兒存活下來,但是在三、五歲時死亡。

15. 濕毒瘡

凡濕毒所生之瘡。皆在於二足脛足踝足背足跟。初起而微癢。爬則水出。久而不愈。內服除濕等藥。外用蜜調製柏散上之。一二次即安。

白話文:

凡是濕毒引起的瘡,都在小腿、腳踝、腳背、腳後跟部位。一開始會有輕微的瘙癢感,抓撓後就會出水。時間久了也不會痊癒,內服除濕等藥物,外用蜂蜜調製柏散塗抹患處,一到兩次即可痊癒。

16. 內丹

丹者言赤色。如塗朱映於肉裡。故名曰內丹。似板而微腫。如發於淵液京門等穴。或左或右。皆少陽膽經。一二日者可治。如連腰臍青紫及大痛。或大小便不通。皆不可治。死之必矣。

白話文:

丹是指紅色。就像塗了硃砂一樣,映在肉裡面。所以叫做內丹。像硬塊,但又略微腫脹。多發於淵液京門等穴位。或左或右,都屬於少陽膽經。一到二日之內的可以治療。如果連接到腰部和肚臍,發青發紫,且疼痛劇烈。或者大小便不通。都無法治療。必定會死亡。

17. 飛灶丹

許學云此十種丹毒。乃小兒受胎內之毒。如三日不治。攻於腸胃必死。急宜辨認明白。逐一仔細看。的是何丹。即依方治之。此飛灶丹。從頭頂紅腫光起。急用蔥白自然汁調白芨末塗之即愈。

白話文:

許學說,這十種丹毒,是小孩在母親肚子裡面感染的毒氣。如果三天內不治療,毒氣會侵襲到腸胃,就會死亡。需要詳細觀察,仔細判斷丹毒的種類,再依據不同的丹毒類型進行治療。如果是飛竈丹,會從頭頂開始紅腫發亮,要趕快用新鮮蔥白汁液調和白芨末塗抹患處,就能夠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