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1)

1. 首疽

是手少陽三焦經。多氣少血。其疽生於瘈脈翳風二穴。此瘡多憎寒壯熱。發渴。七八日可刺。膿水黃白色者可治。如黑色稀水者太惡。若發渴者即死。左右相同。雙疽者亦死。大抵毒之甚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病徵。多氣少血。疽瘡生於瘈脈翳風這兩個穴位。這種瘡大多怕冷怕熱。發渴。七八天後可以針刺放血。膿水是黃白色的,可以治癒。如果是黑色的稀水,就太嚴重了。如果發渴,就會死亡。左右兩邊的瘡相同,或者雙發疽的,也會死亡。總的來說,這是毒性很強的緣故。

2. 眉疽

是足少陽膽經。多氣少血。其疽生於陽白二穴之分。從眉至額。赤腫焮高。堅硬如石。刺之無膿。黃水自出。痛甚。悶亂吐逆。治之漸減者生。甚者死。女子七日死。男子二十四日死。慎之。

白話文:

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病症。多是氣多而血少。它的癰疽發生在陽白二穴的交界處。從眉到額,赤腫焮高。堅硬如石。刺之無膿,只有黃水流出。疼痛劇烈。煩悶混亂、嘔吐反胃。治療時,症狀逐漸減輕的能活。症狀嚴重的就死亡。女性七天死亡。男性二十四天死亡。一定要謹慎對待。

3. 杼疽

是手少陽三焦經。多氣少血。生於天牖翳風二穴之旁兩耳下。六七日可刺。若對臍有瘡。初出不腫。俱有燎漿。疱漸長大。蝕肉潰膿。先從腳後跟。如玳瑁斑點。名羨瘡。又名化骨瘡。有骨出乃肺敗也。甚惡。

白話文:

這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病徵。這種病多氣少血,發生在天牖翳風二穴的旁邊,也就是在兩耳下方。六、七天後可以針刺治療。如果肚臍對應的部位有瘡,最初は不腫,但都有燎漿的現象。瘡漸漸長大,侵蝕肌肉、化膿。先從腳後跟開始,像玳瑁斑點一樣。這種瘡叫做羨瘡,又叫做化骨瘡。如果有骨頭露出來,那是肺臟敗壞了。這種瘡很邪惡。

4. 鬢疽

是足陽明胃經。多氣多血。生於頭維穴。初如癤子。後漸大。硬如石。皮似豬皮。棕眼睡中譫語恍惚。吐逆鮮血。流入四肢者萬死一生。

白話文:

這是足陽明胃經。多氣多血。起始於頭維穴。剛開始像癤子。後來逐漸長大。硬得像石頭。皮膚像豬皮。棕眼睡到一半神智不清,講起胡話,心慌意亂。吐出鮮血。血液流入四肢,十死無生。

5. 九疽

此九疽一生即有九處。初腫勢甚重。當看人之虛實。毒之淺深。膿之稀稠。潰之遲早。驗之五善七惡。或又二三處者亦輕也。

白話文:

這九個疽瘡一生成就就有九個地方(起疽)。最初腫勢很嚴重。應當看人的虛實。毒的淺深。膿的稀稠。潰破的遲早。驗證五善七惡。或者又有二三個地方的也是輕微的。

6. 肺疽

是任脈之經。紫宮玉堂之穴。一名天火瘡。當胸而生。腫十日可刺。膿水黃白色者可治。無膿水漸大旁攻。上硬下虛。膿不出。精神短少。自破流水不絕。咳唾引痛者死。

白話文:

任脈上的穴位。紫宮玉堂穴。別名天火瘡。長在胸前。腫脹十天後可以刺破。有黃白色膿液者可以治癒。沒有膿液會逐漸變大,向旁邊擴散。上面堅硬,下面空虛。膿不出,精神很差。自己破裂,流水不止。咳嗽吐痰引發疼痛者死亡。

7. 蠹疽

是足陽明胃經。多氣多血。生於缺盆二穴之分。一名發歷疽。十日可刺。如無濃者名曰石疽。如他再生四五頭。子母大小者。又名歷瘡。甚惡。毒入心者死。有白膿赤腫。飲食知味者生。

白話文:

這是足陽明胃經。這個經絡氣血旺盛。生於缺盆二穴的分叉處。有個名稱叫發歷疽。十天後可以針灸。如果沒有膿液則稱為石疽。如果再長出四五個瘡,一個大一個小,就像母子一樣的。又叫做歷瘡。很惡毒,毒素進入心臟的就會死亡。有白色膿液,紅腫,飲食有味覺的患者還能活。

8. 腕疽

是手厥陰心胞絡經。多血少氣。其瘡生於天池之穴。及足三陰三陽之所發。起初脅肋下及兩腿足生。赤腫癢。二十五日不潰者死。九日刺膿赤者可治。內罨周圍。赤干。瘡口內見脂膜黑者不治。多因打撲而生。

白話文:

這是手厥陰心包絡經的疾病。多血少氣。瘡生在「天池」穴,以及足三陰三陽所發病的位置。開始於肋骨下方及兩腿足部,出現紅腫發癢的情形。若經過25天未潰爛就會死亡。若瘡口在9天內刺破膿汁是紅色的,就還能治療。在瘡口四周敷藥。瘡口乾燥發紅。瘡口內看到黑色脂膜的,無法治癒。多數是因被打或跌倒而造成。

9. 腰疽

是足太陽膀胱經。多血少氣。其瘡生於胃俞胃倉二穴。托之得潰則安。若上赤下黑。二十日不潰即死。如青黑色無膿出血水者亦死。

白話文:

是足太陽膀胱經。多血少氣。這種瘡長在胃俞胃倉兩個穴位。讓它潰爛了就好了。如果上半身是紅色的,下半身是黑色的。二十天不潰爛,就會死亡。腫瘤是青黑色,沒有膿血或出血水的也會死亡。

10. 敦疽

是手三陰三陽之經。亦有血氣多少不同。生於手之十指。名疽瘡。生此四五日即潰。有膿可刺者生也。如不潰無膿。黑色過節者死。不可治也。

白話文:

手三陰三陽經絡循行至此。血氣也有多有少,不盡相同。生長在手指上的,稱為疽瘡。生出來後四五天就會潰爛。有膿可以刺破的是活的。如果沒有潰爛沒有膿。發黑並超過了節點的是死的。沒法治了。

11. 伏鼠疽

是手足指上丫間。在背外歷歷三五疽如球。在於皮中。痛相應者。名伏鼠疽。若不早治。恐毒氣攻心即死。如腫硬急服內托散治之。外用敷點藥則安。

白話文:

伏鼠疽是指手指和腳趾間的丫形部位。在手背或腳背上,可以清楚地看到三五個像球一樣的膿包,在皮下。如果疼痛相應,則稱為伏鼠疽。如果不早點治療,恐怕毒氣會攻心而死。如果腫脹變硬,要趕緊服內託散治癒。外用敷點藥則可以安然無恙。

12. 勇疽

是足太陰脾經。多氣少血。生於衝門穴。赤腫作硬。八日得潰可刺。如膿黃白色者可治。其瘡孔如雞子大者。俗稱魚口是也。有單有雙口者。年久而不收口。是沾陰也。宜蒸之補托之。

白話文:

這是足太陰脾經的病症。多氣血少。起源於衝門穴。發紅腫塊變硬。八天後會潰爛可以刺破。如果膿液是黃白色的可以治癒。瘡口像雞蛋大小的。俗稱魚口瘡就是這個。有單口和雙口的。年久不癒合。這是沾陰引起的。宜用蒸氣燻烤和藥物敷貼治療。

13. 托疽

是足少陽膽經。多氣少血。生於陽關陽陵泉二穴。腫焮作痛。半月有膿。黃白色者可治。不痛或出鮮血者死。出膿青黑及長出頭漸多者。或無定處者不治。

白話文:

這是足少陽膽經。多氣少血。源於小腿外側的陽關和陽陵泉兩個穴位。腫脹、發炎和疼痛。半個月後有膿。黃白色膿液的可以治癒。不痛或流出鮮血的會死亡。膿液青黑色且逐漸增多,或沒有固定位置的不能治癒。

14. 筋疽

是足太陽膀胱經。多血少氣。生於兩足外後跟崑崙二穴。初起三五日。皮如蟲蝕。過一年有蟲為痿。脂腫骨粗。膿多時節落蟲似筋頭。黃赤色內食其骨。經年不瘥。名曰痿漏。一名曲疽。流膿水不止。名冷疽。多死。

白話文:

這是足太陽膀胱經。血多氣少。生長在兩隻腳的外後跟,崑崙穴。最初發作三到五天。皮膚像被蟲子咬過。超過一年患上痿疾。脂腫骨粗。膿汁多時,會掉出像筋頭一樣的蟲。是黃赤色的,在體內吃骨頭。經年不癒。名稱是痿漏。又叫曲疽。膿水流不止。稱為冷疽。多數會死亡。

15. 癆疽

是足太陽膀胱經。多氣少血。生於足小指後趺京骨等穴。五七日得潰。有膿黃白色不多者安。如黑色不潰癢甚者不可治也。

白話文:

是足太陽膀胱經。多氣少血。起於足小指後跟部位的「京骨」穴位。五七天之後會潰爛出膿。膿汁呈黃白色且量不多者則安然無恙。如果膿汁呈黑色且不潰爛、非常癢,則不能治癒。

16. 齧疽

是足太陽膀胱經。多血少氣。生於足跟申脈穴。又名足疽。如初起赤腫有頭可刺。有膿黃白色者可治。如初起便破。黑爛大惡。久則令人足落。若不早治。此人不能生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病症。血多氣少。發病於足跟的申脈穴。又稱足疽。如果剛開始發病時,只有紅腫有膿頭,可以針刺治療。如果膿液呈黃白色,可以治癒。如果剛開始發病就破潰,發黑腐爛、氣味很臭,時間長了會導致足部壞死脫落。如果不早點治療,這個人就活不成了。

17. 臀疽

是足太陽膀胱經。多血少氣。生於承扶二穴者名曰臀疽。最痛。宜托之。三五日膿出瘥。如近大小便處難治。生於實處易治。

白話文:

足太陽膀胱經。血多氣少。長在承扶二穴的,叫做臀部的腫膿瘡。最疼痛。宜用託法治療。三五天後膿液排出即可治癒。如果長在靠近大小便的地方就難以醫治。長在肌肉豐厚的地方容易醫治。

18. 中庭疽

此瘡乃任脈之經。是奇經脈也。在乳之中央。宜內托千金湯治之。外宜敷貼。隨症加減為妙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屬於任脈的經絡。任脈是奇經八脈之一。在乳房的中央。應該內服千金湯來治療。外敷藥物膏貼。根據症狀調整藥物成分,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
19. 傳心疽

是足少陽膽經。多氣少血。生於脅下京門帶脈二穴之次。痛癢徹心。如針刺之痛漸潰至臍者死。初腫脅痛不能轉動。面垢。百節骨痛。痛則連心。故名傳心疽是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足少陽膽經。多氣少血。長在脅部京門帶脈兩個穴位的位置。疼痛和瘙癢貫穿心臟。像針刺的疼痛逐漸潰爛到肚臍的,會死亡。開始的時候,脅痛,不能轉動。面部汙垢。四肢百節疼痛。疼痛就連累心臟。所以叫做傳心疽。

20. 井疽

是任脈之經。在於鳩尾穴所生者名曰井疽。狀如大豆。三四日間。若不早治。十日必死。外發出者易痊。內發傷膜主死。無疑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任脈的經絡。在鳩尾穴所產生的稱為井疽。狀如大豆,三四天之內,若不早點治療,十天內必死。外部發出的容易痊癒,內部發作損傷腹膜,則無疑會死亡。

21. 合陽疽

是足太陽膀胱經。濕熱之毒所生。初宜托裡除濕清熱之藥。內以羌活湯汗之則愈。如已成形。再加排膿止痛則潰。外宜敷貼之則已。

白話文:

這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病症,是由濕熱毒所引起的。在病症初期時,應使用託裡除濕清熱的藥物治療,內服羌活湯發汗治療即可痊癒。如果病症已經形成,則再加入排膿止痛的藥物治療,使瘡口潰爛。外敷貼藥物治療後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