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五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

1. 肺癰

此癰先因肺痿後痿極而成。肺癰口中咳吐膿血也。其脈數實。胸中隱痛。肺脈緊數。皆膿未成。但數膿已成。則口臭。宜用消風散入男子發灰一錢。清米湯下。二服可痊。再以太乙膏丸服之妙。如風冒入則不治。

白話文:

這個瘡是先因肺部產生潰爛症狀,後來潰爛症狀加重而形成的。肺癰會出現咳嗽吐出膿血的症狀。病人脈象數而實。胸部隱隱作痛。肺脈緊數。這些都是膿尚未形成的症狀。但是數日後膿已經形成。這時病人會出現口臭。應該使用消風散加入少量的男子發灰,用清米湯送服。服用兩次即可痊癒。再服用太乙膏丸效果最好。如果風寒入侵引起則不治。

2. 腸癰

凡腸內生癰。當驗症明白。不可妄治。妄治能殺人。其病小腹重。按之痛。小便如淋。時時汗出惡寒。身皮錯。腹皮急。如腫左甚者。小腸癰。右甚者。大腸癰。則右寸洪數繞臍瘡。或臍出膿。或大便膿血。以大黃牡丹湯

白話文:

如果腸子裡長了癰,要先仔細診斷,不能胡亂治療。胡亂治療可能導致死亡。這種病的症狀是:小腹沉重,按壓時疼痛,小便像淋病一樣帶有疼痛感。時常出汗,怕冷,身體皮膚發緊。腹壁緊繃,如果腫脹嚴重。如果在左側,是屬於小腸癰。如果在右側,是屬於大腸癰。另外,如果右手寸脈洪數、繞臍有瘡,或者肚臍排出膿液或大便中帶有膿血,則使用大黃牡丹湯治療。

3. 尾閭癰

此癰發於尾閭穴。是督脈之經。最痛難忍。難得膿。宜大托裡加乳香沒藥。排膿止痛。外用敷貼。戒氣怒房事。不然則漏而難痊。

白話文:

這個癰瘡生長在尾閭穴上。是督脈的經絡。疼痛難忍。難以排出膿液。宜採用大劑量內服藥物,添加乳香和沒藥。排出膿液,止痛。外用敷貼。戒怒氣和房事。否則會化膿並且難以痊癒。

4. 臀癰

臀上乃足太陽經。多血少氣。蓋精肉氣血罕來。最痛。因見虛弱即當內托補其血氣。如瘡少向胯骨環跳穴者。兼足少陽經。少血多氣更加引經藥更妙。左右相同。承扶穴是也。

白話文:

臀部就是足太陽經循行之所。此處氣血較少,所以針灸容易引起疼痛。因此,在治療時要內補其氣血。如果針刺的部位稍微靠近胯骨的「環跳穴」,兼足少陽經,氣血更少,更應採用引經藥以加強療效。左右臀部位置相同,承扶穴就是指這個位置。

5. 骨癰

此瘡發作一二年不愈。常落出骨一片或一細骨。或有蛀蝕眼。或三五個月落一片。名曰多骨瘡。非營氣不從所生。乃母受孕後。復感精氣故也。用飛過陀僧桐油調膏攤帛貼之效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發作一到兩年都不會好。常常掉下一片骨頭或一根細骨。有時候還會出現蛀蝕的孔洞。每三到五個月就掉一片骨頭。這種瘡叫做多骨瘡。不是營氣不循其源而來的。而是母親懷孕後,又感到了精氣,所以才發生的的疾病。用豬油、陀僧、桐油調製成的軟膏,塗在布上然後敷在瘡口,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。

6. 腰癰

此瘡發於軟肋下近腰帶脈五樞維道穴。是足少陽經。多氣少血。寒熱焮腫痛。余治一人膿出一桶余。內託大補而愈。左右相同。

白話文:

這個瘡發作於軟肋下方靠近帶脈的五樞維道穴。這是足少陽經的部位,多氣少血,寒熱交雜,腫痛。我曾經治過一個人,膿瘡流出超過一桶之多。內服大補藥而痊癒。左右兩側的情況相同。

7. 內癰

癰疽所生。原無定處。內因七情厚味挾鬱而成。凡瘡生外體易治。在腔子里盲膜旁作痛。服藥不愈。其脈重取芤數。非痛脈也。知有膿也。以四物湯加桔柴胡香附角刺數劑。膿出大便而安。

白話文:

癰疽的產生,本來沒有一定的生長位置。由內在的七情、厚味、鬱悶交雜而形成。凡是出現在體外的瘡相對來說比較好治。但長在胸腔和脊膜旁邊,就會覺得很疼痛,吃藥也治不好。這種病的脈象沉取脈為數。並不是疼痛引起的脈搏,而是知道有膿的徵兆。用四物湯加上桔梗、柴胡、香附、角刺來反覆治。膿就會隨著大便排出而讓人感覺舒服。

8. 脾癰

此癰生肩真臑俞二穴。乃手太陽小腸經。多血少氣。乃脾受厚味所生也。宜汗之。經云。汗之則瘡止是也。毒從汗出而散。宜仙方活命飲加減。及引脾經藥治之。托出其毒外以敷藥上之效。

白話文:

這個腫瘡長在肩膀的真臑俞兩個穴位上。這是手太陽小腸經的部位。血多氣少,是脾臟受到肥甘厚味所引起的。應該發汗治療。經典上說,發汗後瘡就會停止。毒氣會隨著汗液排出而消散。應該選用仙方活命飲加減的藥方,以及引導進入脾經的藥物來治療,讓毒氣外託而出,然後再外敷藥物來治療。

9. 膝癰

膝外有癰。是足少陽經毒。多氣少血。膝內有癰。是足太陰經。多氣少血。此膝間乃樞紐骨節行動之處。宜仔細治之。不然。令人廢矣。慎之。

白話文:

膝蓋外側長瘡,這是足少陽經毒。氣多血少。

膝蓋內側長瘡,這是足太陰經毒。氣多血少。

膝蓋間是樞紐骨節活動的地方,應該仔細治療。否則,會讓人殘廢。要謹慎啊!

10. 乳癰

乳腫最大者曰乳發。次曰乳癰。初發即有頭曰乳疽。令人憎寒壯熱噁心是也。乳房屬足陽明胃經。多血多氣。乳頭屬足厥陰肝經。多血少氣。有孕為內吹。有兒為外吹。宜急散之。毒舒肝氣清。陽明胃氣已潰則出膿矣。如婦人年五十以外。氣血衰敗。常時鬱悶。乳中結核。天陰作痛。

白話文:

乳發: 乳房腫瘤中最大的。 乳癰: 乳房腫瘤的第二種。 乳疽: 乳房腫瘤一開始就出現頭部。 症狀: 患者畏寒發熱,噁心。 病因: 乳房屬於足陽明胃經,血氣旺盛。乳頭屬於足厥陰肝經,血少氣多。懷孕時為內熱,哺乳時為外熱。宜迅速祛散毒氣,疏通肝氣,胃氣恢復正常後,膿液會自行排出。 乳房結核: 常發生在五十歲以上婦女,氣血衰敗,經常鬱悶,乳房中出現結核,陰雨天疼痛。

名曰乳核。久之一年半載。破而膿水淋漓。日久不愈。名曰乳漏。有養螟蛉子為無乳。強與吮之。久則成瘡。經年不愈。或腐去半截。似破蓮蓬樣。苦楚難忍。內中敗肉不去。好肉不生。乃陽明胃中濕熱而成。名曰乳疳。宜清胃熱。大補血氣湯丸。再加補氣血膏藥貼之。加紅粉霜妙。

白話文:

中醫古文:「名曰乳核。久之一年半載。破而膿水淋漓。日久不愈。名曰乳漏。有養螟蛉子為無乳。強與吮之。久則成瘡。經年不愈。或腐去半截。似破蓮蓬樣。苦楚難忍。內中敗肉不去。好肉不生。乃陽明胃中濕熱而成。名曰乳疳。宜清胃熱。大補血氣湯丸。再加補氣血膏藥貼之。加紅粉霜妙。」

「被稱為乳核。久了有一年半的時間。破裂流出膿水淋漓。長久不痊癒。被稱為乳漏。有養育螟蛉子的人沒有乳汁。強行給它吮吸乳汁。久而久之成為瘡口。多年來都不痊癒。或者腐爛消掉一半。像破裂的蓮蓬樣。苦痛難忍。裡面敗肉不除掉。好肉也不生長。這是由於陽明胃中濕熱而形成。被稱為乳疳。應該清胃熱。大力補血氣的湯藥丸。再加補氣血的膏藥貼上。加紅粉霜妙。」

又有乳結堅硬如石。數月不潰。時常作痛。名曰乳岩。宜急散郁消腫祛毒。不然難療。用降霜點之。如乳腦上赤腫有二三寸。圍圓無頭。名曰乳癤。以上乳症共十款。詳審明矣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乳腺結節堅硬如石頭,幾個月都不潰爛,經常疼痛,叫做「乳巖」。應該趕快散去鬱結,消腫祛毒,不然就難以治療。可以用降霜點塗。如果乳房上有兩三寸大的紅腫,周圍是圓的沒有頭,叫做「乳癤」。以上的乳腺疾病一共十種,已經詳細審核清楚了。

11. 左右便癰

此瘡發於兩腿丫內橫骨穴陰臁穴。肝腎二經。多血少氣。令人寒熱。焮腫作痛有單左單右。及雙作者。宜散肝經濕熱。解毒。初則灸妙。

白話文:

這個瘡發在兩腿中間的穴位,屬於肝經和腎經。患者血多氣少,容易寒熱交替。患處紅腫疼痛,可能單獨發作在左腿或右腿,也可能同時發作在兩腿。治療方法是疏散肝經的濕熱,解毒。早期以艾灸治療效果最好。

12. 箕𥱽癰

此瘡發於陰囊後穀道前。乃任督脈所起之處也。亦有濕熱而生。或勞逸及妒精所有。宜內疏內托。隨症施治則安。戒怒氣房事。不然成漏矣。有一人生此及莖中三處。漏尿溺。余為治好。二月後因房事復發。

13. 挾癰

此瘡發於腋內。乃手厥陰經。多血少氣。天池穴邊者令人寒熱大痛。掌熱臂急面赤。初則內疏之。次則散毒托之。

白話文:

此瘡發於腋內,屬於手厥陰經。病人的血多氣少。如果瘡發於天池穴附近,會讓人感覺寒熱交替、疼痛加劇。手掌發熱,手臂緊張,臉色發紅。治療時,首先要疏通內部的經絡,然後要散去毒邪,並託扶正氣。

14. 箕門癰

此瘡是足太陰脾經濕熱之毒所生。其經多氣少血。在股內近膝上。宜內托黃耆柴胡湯蒼朮防己等藥治之。外宜敷貼。隨症施治妙。

白話文:

這個瘡是由足太陰脾經濕熱之毒所引起的。這條經絡氣多血少,位於大腿內側靠近膝蓋上方。應該內服黃耆柴胡湯,並加入蒼朮、防己等藥物來治療。外用敷貼,根據不同的症狀來進行治療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