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二 (7)
卷之二 (7)
1. 明肥人瘡瘍治法論
夫肥人多濕多痰,多氣虛。形體外實者多肉。內虛者屬氣虛。故氣虛之人生瘡瘍,故多癰。癰者壅也。屬陽,在表。氣虛即表虛。故多浮腫於外。皮薄色赤。宜內托之。使邪不內陷,則易潰而易完。丹溪云:肥人宜二陳湯加人參、耆、歸、術、金銀花、連翹等類治之。無出於此。學者察之。
白話文:
肥胖的人大多濕氣重、痰多,且氣虛。體型肥胖外在看起來很結實,那是因為脂肪多;內在虛弱則屬於氣虛。因此,氣虛的人長瘡瘍,多半是癰疽。癰疽指的是邪氣壅塞不通,屬陽氣在外表,氣虛就是外表虛弱,所以瘡瘍多會浮腫,皮膚薄而發紅。治療應當內托邪氣,使其不向內部蔓延,這樣就能更容易潰爛癒合。朱丹溪說,肥胖的人可以用二陳湯,再加入人參、黃耆、熟地黃、白朮、金銀花、連翹等藥物治療,方法無需超出這個範圍,學習者應該仔細觀察體會。
2. 明瘦人瘡瘍治法論
夫,瘦人多火多血虛。血虛即陰虛;陰虛即火盛;火盛即發熱。筋骨瘦而不勝於寒。蓋,皮寬肉緩。如生瘡瘍,則多疽。 疽者,阻也,屬陰。因榮血受凝注不從,正是陰滯於陽,血滯於氣,則為疽也。 又云,疽乃五臟之毒;癰為六腑之毒。故,疽多附於骨,肉色不變;故,難潰;潰而難完。 治宜八珍湯中加金銀花、連翹、附子之類加減。妙在於不執其方,斯為上工。 學者味之。
白話文:
瘦弱的人大多火氣旺盛,血液不足。血虛就是陰虛,陰虛就導致火氣旺盛,火氣旺盛則容易發熱。他們的筋骨瘦弱,不耐寒冷,皮膚鬆弛,肌肉軟弱。如果生了瘡瘍,大多是疽。疽是阻塞的意思,屬陰性,因為營血凝滯不通,也就是陰氣滯留在陽氣之中,血液停滯在氣血運行之中,就形成了疽。也有人說,疽是五臟的毒素,癰是六腑的毒素,所以疽多長在骨頭附近,肉色沒有變化,因此很難潰爛,潰爛了也很難痊癒。治療應當在八珍湯的基礎上,加入金銀花、連翹、附子等藥物,加減調整。妙處就在於不拘泥於固定的方劑,這才是最高明的醫生。學習者應該細細體會其中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