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二 (6)
卷之二 (6)
1. 明師尼寡婦室女瘡瘍治法不同論
凡師尼寡婦室女。雖云牝體。乃異於妻妾乎。然無房室。常有憂思之苦。欲心蒙而不遂。有失交歡。氣血欠和。陰陽乖戾。凡有瘡瘍。治法亦異。雖內托補中之劑不殊。而調經舒郁安神之藥不缺。隨症治之神矣。
白話文:
比丘尼、寡婦、處女,雖然都是女性,卻與已婚婦女不同。她們沒有性生活,常有憂慮苦悶,性慾受壓抑無法滿足,缺乏性生活,導致氣血失調,陰陽不和。因此,她們患瘡瘍的治療方法也與已婚婦女不同。雖然內服補益中氣的藥物相同,但調理經期、舒緩鬱結、安神定志的藥物必不可少,需根據具體症狀施治才能奏效。
2. 明宦官及富貴人瘡瘍治法不同論
夫宦官富貴人者。性自驕奢。膏粱厚味。受享不同。形志苦樂亦異。及年老衰弱。酗酒勞房。多令陽勝陰虧。凡有癰疽。勢不可緩。內疏內托。必用大劑攻之。方得其宜。然性貪不忌口。略少苦即難禁。此其常也。
白話文:
宦官和富貴人家,個性驕傲奢侈,飲食膏粱厚味,享樂不同,身心感受也大相逕庭。等到年老體衰,又酗酒縱欲,多半導致陽氣過盛陰氣虧損。一旦患上癰疽等疾病,病情發展迅速,不可拖延,內外兼治,必須用猛藥攻治才能奏效。但他們貪嘴怕苦,稍微苦一點就受不了,這是他們的通病。
3. 明貧賤勞逸人瘡瘍治法不同論
夫貧賤之人。飢寒勞苦。風霜有之。志慮居處奔馳有之。致令榮衛不通。血脈凝注。逆於肉理乃生癰腫。非膏粱之變。形苦志樂之所生乎。既受享不足則血氣不克。形骸瘦弱。癰腫初起。必大補內托為先。已潰之後。宜補中益氣加減。令氣血沖和。不致尫羸頹敗。醫術之玄妙在斯矣。
白話文:
窮苦勞累的人,常年飢寒交迫,風吹日曬,身心勞碌奔波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血液瘀滯,逆行於肌膚組織,從而產生癰腫。這與富貴人家因飲食過度而生的癰腫不同,是因勞苦和憂慮所致。貧苦之人營養不足,氣血虛弱,身體消瘦,癰腫初起時,必須先大補元氣,扶正固本。潰爛之後,則應補益中氣,使氣血調和,避免體虛衰弱。中醫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此。
4. 明南北方人瘡瘍治法不同論
經言東西南北中五方人土產厚薄。居處高下。風寒暑濕。各地不同。日用谷糵頗異。所以黃帝舉五方之問。岐伯進五治之功。針砭溻淋灸之法。乃五方得宜之用。而今年力衰壯。五土之別。學者當詳察之。不可不備矣。
白話文:
明代南北各地治療瘡瘍的方法有所不同,是因為各地環境條件差異所致。古籍記載,東西南北中五方的人,其所處土地肥沃程度、居住地海拔高低、風寒暑濕的氣候,以及日常飲食,都大相逕庭。因此,黃帝內經中提出五方不同的治病方法,岐伯也進一步闡述了五種治療方法的功效,包括針灸、砭石、湯熨、敷貼等,都是針對不同地域人群而制定的。如今人們體質強弱不一,各地土質也各有差異,學習者應該仔細觀察這些差異,不可忽視。
5. 明鴇嫗婐妓瘡瘍治法不同論
夫婐妓者乃煙花路柳。人人可折。逐日交歡。罕於間隔。鴇嫗易老。是精華作喪於早年。雖受男子陽精補益。自己豈無泄漏。故云爽口。物多終作疾。快心事過易為殃。嫖客亦然。凡此之人。有瘡難愈者何也。蓋精血不足。難潰難斂。必須大託大補。先禁房色。非百日不痊。豈但瘡瘍諸疾可忌。養生之源。莫出於此矣。
白話文:
妓女和鴇母由於生活放蕩,每日與多人性交,缺乏間隔休息,導致身體精華迅速消耗,即使得到男子的精氣滋補,自身也難免精血虧損,縱然一時感覺舒適,但過度縱欲最終會導致疾病。因此,她們患有瘡瘍等疾病難以痊癒,是因為精血不足,難以潰爛也難以癒合。必須採取大補元氣的治療方法,並且必須戒絕房事,否則一百天也難以痊癒。不僅瘡瘍等疾病需要忌諱房事,養生的根本也在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