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之四

2. 總論

夫癰疽疔毒、瘰癧瘤癤,其名甚多,故余總謂瘡瘍是也。然各有形,其形不同,其苦不一。十四經絡部位之高下,血氣之多少,症之善惡,瘡之大小淺深,腑臟之源,感之輕重所發也。故有陰有陽,有表有里,有標有本之異也。經云:「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。」又云:「營氣不從,逆於肉理,乃生癰腫。」是也。

然形大而浮者,癰也,乃六腑積毒之所生。初起有頭,一如㾦癗,白色焦枯,觸之痛應心者,疽也。腫浮根小,至大不過二三寸者,癤也。至於疔者,形有二十三種,余今分為三十四種。其形小頂如釘疱,故名之。如有紅絲直皈於心,當刺其頭,瀉去毒血,紝入蟾酥等藥,不刺則皈心必死矣。

然癰癤初則宜灸,謂其氣本浮,令其氣血通達暢快矣,癰則易療,而將息難,瘥遲。疽則難醫,易得痊,宜烙不宜灸。諸瘡之中,惟有疔瘡發背最凶。須明五善七惡之理,當察其前論。篇篇有味,卷卷出奇。雖云瘡科,古之未竭其奧,未盡其傳。余雖不敏,詳之至微其理。大至癰疽,小至於痤痱,無不選其精秘。然方法無不擇其良驗,故云之外科啟玄。又圖之形症,鳴之經絡,施之治法,後學者可一覽而即為上志矣。

白話文:

[總論]

癰疽疔毒、瘰癧瘤癤,名稱很多,總稱之為瘡瘍。但它們形狀各異,症狀也不同,這取決於十四經絡的部位高低、氣血的多少、病情的好壞、瘡瘍的大小深淺、臟腑的病源、致病因素的輕重等。所以瘡瘍有陰陽、表裡、標本的區別。經書上說,各種疼痛、瘙癢、瘡瘍都屬於心火;又說,營氣不通,逆行於肌肉組織,就會產生癰腫。形體巨大而浮腫的是癰,是六腑積毒造成的;初期有膿頭,像麥粒一樣,顏色發白乾燥,觸摸時疼痛牽連到心的是疽;腫脹浮腫但根部較小,最大不超過二三寸的是癤;至於疔,形狀有二十三種,我這裡分為三十四種,它的形狀小,頂端像釘子一樣的皰疹,所以叫它疔。如果出現紅色的絲線直通心臟,必須刺破膿頭,排出毒血,再放入蟾酥等藥物,不刺破就會危及生命。癰癤初期宜用灸法治療,因為它的病氣浮在表面,灸法可以使氣血通暢。癰比較容易治療,但休養生息才能痊癒;疽則難以治療,但容易痊癒,宜用烙法,不宜用灸法。各種瘡瘍之中,只有疔瘡和發背最凶險,必須明瞭五善七惡的道理,應參考前面的論述,每一篇都有精妙之處,每一卷都有獨到之見。雖然是瘡瘍外科,但古籍中並未窮盡其奧妙,也未完全傳授下來。我雖然才疏學淺,但對瘡瘍的細微之處都做了詳盡的研究,從癰疽到痤痱,都選擇了精要的內容,方法也都選擇了有效的驗方,所以稱之為《外科啟玄》。書中圖示了各種形狀和症狀,說明了經絡,闡述了治療方法,後學者可以一目瞭然,作為學習的指導。

3. 腦發

此癰發於巔頂之上泥丸宮穴。系足太陽膀胱經。兼與督脈相併而作。其經多血少氣。狀如火燎。漿炮大如錢。形色似葡萄。頭若有蜂兒米粒大。四圍堅硬。色赤者可治。血悶亂神不定者死。如八日有膿可刺者生。

白話文:

腦部腫瘍發生在頭頂的泥丸宮穴,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並與督脈相連。此經脈氣血不足,腫瘍形狀像火燒傷一樣,像水泡般大小如銅錢,顏色形狀像葡萄,腫脹處還有像蜂窩一樣的小顆粒,周圍堅硬。腫瘍顏色發紅的可以治療,如果伴隨血瘀、神志不清的則會死亡。如果八天內腫瘍內有膿液可以進行刺破排膿,則能痊癒。

4. 腦後發

此癰亦是足太陽膀胱經。兼督脈陽維脈所作。多血少氣。在玉枕二穴風府穴端。痛癢不一。善惡兼現。在表者汗之。里者疏之。當詳前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腦後長癰疽,是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、陽維脈共同導致的病症。多半是氣血不足,血液瘀滯所致。腫痛的位置多在玉枕穴和風府穴附近,疼痛和搔癢的程度不一,病情時好時壞。如果腫痛在皮膚表面,就用發汗的方法治療;如果腫痛深入體內,就用疏通經絡的方法治療。治療方法可參考之前的治療方法。

5. 耳後發

此瘡乃手少陽三焦經毒之所。發於耳後角孫顱息二穴之上下。及左右耳畔。是經多氣少血。凡有瘡難得愈者。甚則連耳聾嗌腫頰痛。手小指次指肩肘俱痛。治當消風抑火。內疏內托。隨症治之。

白話文:

耳後發的瘡,是手少陽三焦經毒氣引起的。長在耳後角孫、顱息兩個穴位上下,以及左右耳旁。這是因為三焦經氣多血少造成的,所以瘡瘍不易癒合。嚴重的話,還會伴隨耳聾、咽喉腫痛、面頰疼痛,以及小指、無名指、肩、肘都疼痛。治療要以消風清熱、疏通經絡、托毒外出為主,再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。

6. 右鬢髮

此瘡發於右鬢。乃足陽明胃經。多氣多血。在頭維穴下關穴二穴上下。初起如癤子大。次後漸大。四圍黃赤。堅如石。有膿腫。上似豬皮鬃眼睡中。譫語恍惚。吐逆鮮血。流入四肢。萬無一生。

白話文:

這個瘡長在右側鬢角,屬於足陽明胃經的病症,患者氣血都很旺盛。瘡位於頭維穴和下關穴附近。初期像癤子般大小,之後逐漸腫大,周圍皮膚發黃發紅,堅硬如石,並伴有膿腫,表面像豬皮一樣佈滿像鬃毛一樣的小孔。患者睡覺時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還會嘔吐鮮血,血液流遍全身。這種情況幾乎沒有生存的希望。

7. 左鬢髮

此瘡發於左鬢。如右鬢經穴相同無異。大抵毒氣相結於右。即足陽明經。右邊經絡內。毒結氣分。左屬血分。用藥時察之表裡虛實。而再詳左右氣血之屬而藥之。無不神矣。

白話文:

左鬢的瘡瘍,與右鬢經穴的病理相同。大多數情況下,毒氣積聚在右側,也就是足陽明經的經絡內,毒氣阻滯在氣分;左側則屬血分。用藥時需仔細觀察表裡虛實,以及左右兩側氣血的盛衰情況,再據此用藥,療效一定很好。

8. 雙鬢髮

兩鬢俱生名曰雙發。其毒重於單發。若其毒勢小於單。無惡症者生。如重者不治。

白話文:

雙鬢長出頭髮,稱為雙鬢髮。它的毒性比單側長髮更重。如果毒性輕微,且沒有其他惡性疾病,則可以自然生長。但如果毒性嚴重,則難以治愈。

9. 對口發

此瘡生於腦後下。正對於前面口。是督脈經中。毒氣結之。風府啞門二穴之次。其症最凶。如八九日中有膿可治。如毒勢太凶。必有通喉落首之厄。若不早治。死不遠矣。

白話文:

此瘡生在腦後下方,正對著前面的嘴巴,位於督脈經絡之中,是由毒氣凝聚而成的。它長在風府穴、啞門穴附近,病情非常凶險。如果八九天內能化膿,還有治療的機會;但如果毒氣蔓延太厲害,很可能會導致喉嚨腫塞、頭部脫落而死。如果不儘早治療,很快就會死亡。

10. 兩邊髮際發

天柱二穴是足太陽膀胱經。多血少氣。或左或右。雙發者更重。初發時宜急救之。如遲恐毒入腦。邪熱上攻。四畔赤腫硬。連於耳後。發寒熱作膿。急宜托裡。不然。流走於腰背間。再發恐難救也。

白話文:

兩邊髮際長瘡,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天柱穴附近出現問題。患者通常血多氣少,瘡瘍可能只長在左側或右側,兩側都長則病情更嚴重。初期應立即治療,若延誤治療,毒素恐入侵腦部,導致邪熱上攻,周圍皮膚紅腫發硬,蔓延至耳後,伴隨寒熱、化膿等症狀。此時應及時清除體內毒素,否則瘡瘍會蔓延到腰背部,再次發作就更難治療了。

11. 耳發

是足少陽膽經。其經多氣少血。其瘡發於懸釐主客二穴上下。五六日漸長蜂窩。皮紫熖熱。如火燒痛十日內刺之有膿者生。無膿出血。食不知味。精神不佳。二十四日必死不可救也。其左右亦同。

白話文:

耳部生瘡是膽經(足少陽膽經)的問題,膽經氣虛血少。瘡瘍發生在懸釐穴和客主穴附近,五六天後會逐漸腫大成蜂窩狀,皮膚紫紅,發熱疼痛,像火燒一樣。十天內如果用針刺,有膿則能痊癒;如果沒有膿,反而出血,則會食慾不振、精神萎靡,二十四天內必死,無法治療。左右耳都一樣。

12. 太陰發

此瘡發於瞳子窌左右二穴相同。俱系足少陽膽經。多氣少血。赤腫有膿知痛者生。宜托表。如大渴悶亂血出不止者。及青黑色不痛。作蛀孔。血盡出而無膿則死矣。

白話文:

這種瘡瘍長在瞳孔旁邊的兩個穴位,位置對稱。這兩個穴位都屬於足少陽膽經的循行路線。多半是因為氣虛血少引起的。瘡瘍紅腫化膿,並且疼痛,應當採取疏通表邪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患者感到非常口渴、胸悶煩躁,並且出血不止;或者瘡瘍顏色青黑,不痛,出現蛀孔一樣的潰爛,而且出血不止,沒有膿液,那麼就會危及生命。

13. 臉發

是足陽明胃經。多氣少血。其瘡發於四白巨窌二穴。左右相同。似葡萄色。形漸大或生子母瘡者八日死。分五善七惡多寡治之。在左者內托藥中加當歸二倍。在右者加三倍。妙在斯矣。

白話文:

臉上長瘡是足陽明胃經的問題,多半是氣虛血少導致的。瘡瘍長在四白穴和巨髎穴附近,左右臉頰都可能出現,顏色像葡萄一樣。如果瘡瘍逐漸變大,或者出現母子瘡(大小不等的相連瘡),八天內可能就會死亡。治療要根據瘡瘍的數量、性質(分為五種好的徵兆和七種壞的徵兆)來決定用藥。如果長在左臉,內服藥方中要增加當歸的用量為原來的兩倍;如果長在右臉,則要增加三倍。這就是治療的關鍵所在。

14. 頤發

是足陽明胃經。多氣少血。在頰車大迎二穴上下。左右相同。雙發最凶。如腫痛不可忍者。八日可刺。膿汁出四畔軟者生。如反硬。牙關緊。不能食。似蜂窠涓涓流黃水。十無一生。女人患此。主四五日死。

白話文:

頤發是足陽明胃經的病症,症狀表現為氣多血少,發生在頰車穴和大迎穴附近(上下左右皆同)。兩邊同時發作最危險。如果腫痛難忍,可以等待八天後再用針刺治療。如果膿汁從四邊流出,並且腫塊變軟,則能痊癒。但如果腫塊反而變硬,牙關緊閉,無法進食,並且像蜂窩一樣不斷流出黃色膿水,那存活率就很低(十個病人可能只有一個能活)。女性患此病,大多數會在四到五天內死亡。

15. 痼發

此瘡發於手少陽三焦經。多氣少血。在耳後下一寸三分。乃致命之所。如赤腫痛急。內托之。毒膿出腫散則安。不然連耳聾渾渾沌沌。喉嗌內腫痛。汗出連目眥。頰及肩肘大痛。若不早治必死矣。

白話文:

這個瘡瘍發生在手少陽三焦經循行路線上,多半是氣虛血少引起的。長在耳後下一寸三分的地方,這是非常危險的部位。如果患處紅腫疼痛劇烈,就要內服藥物托毒外出。膿液排出,腫脹消散後就沒事了。否則,會導致耳聾、頭昏眼花,喉嚨腫痛,汗出不止,甚至連眼眶都感到疼痛,臉頰、肩膀、手肘也會劇痛。如果不儘早治療,必定會危及生命。

16. 癭瘤發

此瘡發於脊之正中。近於大椎陶道身柱三穴之端。俱督脈之所絡處。甚利害。急早托之。是陽脈之海。督領百脈。經云。營氣不從。逆於肉理。乃生癰腫。督脈不能統督之意。可見之凶症也。

白話文:

這類腫瘤長在脊椎正中央,靠近大椎、陶道、身柱三個穴位附近,都是督脈循行經過的地方。病情非常危急,必須儘快治療。因為督脈是陽脈之海,統率全身經脈,經書上說,營氣運行失常,逆著肌理運行,就會導致癰腫產生。督脈無法正常統攝經脈,說明這是非常凶險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