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二 (4)
卷之二 (4)
1. 明疔瘡三十四種形症禁忌論
二十二曰羊疔。其形長而色白。有寒熱。忌羊肉。
二十三曰驢馬疔。其形三角。頂上有黑點。根腳赤色。凸頂。有寒熱。忌食驢馬肉。
二十四曰瓜藤疔。不計其數。其形圓長如瓜形。因食瓜毒而生。忌食瓜。
二十五曰豆腐疔。其狀白。疱三日內頂陷。因食豆腐內有人汗所生。面觔亦然。
二十六曰氣疔。其形或大或小。疱白如有氣。於內因感怒恚之氣而生。忌氣怒。
二十七曰鬼疔。其形亦大小不一。色青。因中邪毒之氣而生。異於諸疔。比氣疔。夜甚。令人言。如見鬼狀。
二十八曰紅絲疔。其形赤縷縷如絲線。周身纏擾。如手足上則入心即死。宜松針刺去血。忌熱物。
二十九曰內疔者。言其疔生於內。臟腑上。腔裡面。喉內。口內。與外疔更不同。甚利害。宜托毒追疔取黃上。
三十曰蒲桃疔。其形黑兼紫。如水晶。故名之。疱內黑血毒水宜去之。入追毒丹。服奪命丹。托毒藥治之。
三十一曰楊梅疔。其形黑紫如熏梅狀。如遍一有梅瘡。內有一二個疔瘡。則令遍身瘡不發。須針刺其毒。入追毒丹。服土茯苓加托毒等藥。隨症治之方安。
三十二曰魚臍疔。其形如魚之肚臍狀。多生胳膊肚小腿肚上。乃手足太陽經分毒氣。治宜察之加引經。
三十三曰痘疔。有大小人出痘之時。忽生此疔。則令遍身痘瘡俱不發。須急去之。內服托裡追疔藥。外有本條。
三十四曰蜈蚣疔。其形長如蜈蚣。亦有頭足。發寒熱。因食物被蜈蚣所遊之毒而生。宜雄黃定子塗之。
白話文:
**二十二、羊疔:**這種疔瘡形狀長,顏色是白色,會發冷發熱,要避免吃羊肉。
**二十三、驢馬疔:**這種疔瘡形狀是三角形,頂端有黑點,根部是紅色,頂部凸起,會發冷發熱,要避免吃驢肉和馬肉。
**二十四、瓜藤疔:**這種疔瘡數量很多,形狀圓長像瓜的樣子,是因為吃了有毒的瓜而引起的,要避免吃瓜。
**二十五、豆腐疔:**這種疔瘡呈現白色,長出水泡後三日內會凹陷下去,是因為吃了沾染到人汗的豆腐而引起的,用麵筋做的食物也會這樣。
**二十六、氣疔:**這種疔瘡形狀大小不一,水泡是白色的,裡面好像有氣體,是因為生氣發怒而引起的,要避免生氣。
**二十七、鬼疔:**這種疔瘡形狀大小也不固定,顏色是青色的,是因為受到邪毒之氣而引起的,跟其他疔瘡不同,跟氣疔相比,晚上會更嚴重,會讓人說胡話,好像看到鬼一樣。
**二十八、紅絲疔:**這種疔瘡形狀像紅色絲線一樣,纏繞在身體各處,如果在手腳上,毒氣進入心臟就會死亡,應該用松針刺破放出瘀血,要避免接觸熱的東西。
**二十九、內疔:**這種疔瘡是長在身體內部,像是內臟、胸腔、喉嚨或嘴巴裡面,跟長在皮膚表面的疔瘡不一樣,非常危險,應該用藥物托毒,把疔瘡內的膿引出來。
**三十、蒲桃疔:**這種疔瘡的顏色是黑色帶紫色,像水晶一樣,所以這樣命名,水泡裡面有黑色毒血,應該要把毒血排出,然後用追毒丹,服用奪命丹,再用托毒藥治療。
**三十一、楊梅疔:**這種疔瘡的顏色是黑紫色,像燻過的楊梅,如果身上長滿梅瘡,卻只有一兩個疔瘡,會導致身上的瘡都發不出來,必須用針刺破放出毒液,然後用追毒丹,服用土茯苓和托毒藥等藥物,依照病症治療才能平安。
**三十二、魚臍疔:**這種疔瘡的形狀像魚的肚臍,大多長在胳膊、肚子和小腿肚子上,是因為手足太陽經的毒氣造成的,治療時應該要針對經絡加藥引導。
**三十三、痘疔:**無論大人小孩,在出痘子的時候,如果忽然長出這種疔瘡,會導致全身的痘子都發不出來,必須趕快治療,內服托毒追疔的藥物,外面塗藥的方子在本條也有記載。
**三十四、蜈蚣疔:**這種疔瘡的形狀長得像蜈蚣,也有頭和腳,會發冷發熱,是因為食物被蜈蚣爬過沾染毒液而引起的,應該塗抹雄黃定子來治療。
2. 明疔瘡治法論
凡疔瘡取治,其法不一。當先看其緩急。如緩者,一日瘡疱白色而小,二日色白微大,三日色微紫,四日色真紫,此候之緩也。急者,五日色青緊小,六日色深青大緊,七日色黑如火灸瘡之狀,此最急之候。假如身上生一瘡,而他處再生一小瘡,為之應候。用針挑破小瘡,則泄其毒,謂之可治。不可治者,他處無小瘡,謂之無應候,毒之甚,故不可治也。大抵疔瘡四圍有赤焮腫,名曰有護湯。如四圍不赤腫,即是不護湯,亦不可治也。疔之生者,則身熱頭疼,手足溫暖,飲食如常是也。疔之危者,睛不轉,大渴而喘,唇面青,不進食,五心腫,無有脈,四肢冷,不起床,不精神,腹痛甚於常,是有內疔也。當詳內疔條。如治外疔,雖有三十四種之分,而其治法不無少異。當知禁忌,不可誤犯。犯之者恐難治也。
白話文:
明疔瘡治法論
治療疔瘡的方法不一,首先要觀察其緩急程度。緩性的疔瘡,第一天瘡疱顏色發白且小;第二天顏色發白略大;第三天顏色略帶紫色;第四天顏色變成深紫色。這就是緩性疔瘡的變化。急性的疔瘡,第五天顏色發青、緊小;第六天顏色深青、腫大且緊;第七天顏色發黑,像火灸過的傷口一樣,這是最急性的情況。如果身上長了一個疔瘡,其他地方又長出一個小瘡,這叫做「應候」。可以用針挑破小瘡,排出毒素,這樣就能治癒。如果其他地方沒有長小瘡,稱為「無應候」,毒素很重,因此無法治癒。一般來說,疔瘡周圍有紅腫熱痛,稱為「有護湯」;如果周圍沒有紅腫,稱為「不護湯」,也是無法治癒的。長疔瘡的人,通常會發熱、頭痛、手腳溫暖,食慾正常。危重的疔瘡患者,眼睛不能轉動,非常口渴且呼吸急促,嘴唇和臉色發青,不吃東西,五心煩熱,沒有脈搏,四肢冰冷,起不了床,精神萎靡,腹痛比平常嚴重,這是內部也長了疔瘡,稱為「內疔」,應參考內疔的治療方法。雖然治療外疔的方法有三十四種之多,但治療方法也略有不同,必須注意禁忌,不可犯錯,否則恐難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