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3)

1. 明疔瘡三十四種形症禁忌論

夫疔瘡之苦。形症多端。詳辨得宜。取效如手拾芥。不得法如下海屠龍。蓋謂不得其詳也。如分其形。識其名。知其秘。得其宜。故不敢隱而傳之後世。人得其生。非其心哉。仁哉。故剖之。名一一具載。古之盧扁。漢之華佗。止言五疔是五臟之疔也。辨五色。分五臟。青黃赤白黑名之。

一曰心疔。其形生於心臟之俞募經井之端。或手之小指。其色赤。發熱煩心。睡眠不安口乾。其痛應心。小便赤。面赤。舌上有珠子。治宜瀉心湯。內加托裡解毒之劑。二曰肝疔。其色青。其形生於肝臟部位。足之大指之端。脅肋之次。其症寒熱頭項痛。眼中火光。口苦脅痛。

小便難。面青。宜小柴胡湯內加托裡解毒之劑。三曰脾疔。又名曰黃疔。其形多生脾臟之部位。其症不食。多嘔吐。其色黃。治宜瀉黃散加解毒等劑。四曰肺疔。又名白疔。其形多生肺之部位經絡。手之大指。其色白。其症發熱咳嗽。治宜瀉白散內加解毒之劑。

五曰腎疔。又名曰黑疔。其形多生於腎經絡部位。足之小指湧泉等穴。其症寒熱面色皯。治宜解毒托裡加引腎經藥治之。

六曰麻子疔。其狀肉起。頭如黍米。色稍黑。四邊微赤多癢。忌食麻子油衣。

七曰石疔。其狀皮肉相堅。色如黑豆。甚硬。刺之不入肉微痛。忌砭之。

八曰雄疔。其狀疱黑。四畔仰。疱漿起有水出。色黃。大如錢孔。形頂凸者是。忌房室。

九曰雌疔。其狀稍黃向里靨。亦似灸瘡。四面疱漿起。心凹。色赤。如錢孔形者忌房室。

十曰火疔。其形如湯火燒燙。瘡頭黑靨。四邊有煙漿。又如赤粟米狀。忌灸烙。

十一曰爛疔。其形色稍黑。有白斑。瘡潰流膿。有大小如匙面。忌食沸熱食物。

十二曰三十六疔。其形黑。浮起如黑豆。四畔起赤色。今日生一顆。明日生二顆。一日增一瘡。若增至三十六。雖靈丹莫救。如未滿者可治。忌嗔怒愁恨。又名滿天星。

十三曰蛇頭疔。又名蛇眼疔。其形頭如蛇頭。有二目。似蛇眼大。苦痛甚。多生手足指頭上。宜取去其眼。繫上藥。

十四曰鹽膚疔。其狀大如匙面。四邊皆赤。有黑粟粒。忌食鹽。

十五曰水洗疔。其狀大如錢形有孔。瘡頭白里黑靨。汁出。中間硬。忌飲水及水洗。

十六曰刀鐮疔。其狀闊狹如薤葉大。長一寸。左側肉黑如燒烙。忌針刺刀割。宜藥治之。

十七曰浮漚疔。其狀曲圓少許不合。長而狹如薤葉大。內黑外黃。黑處刺之不痛。黃處則痛。無禁忌。

十八曰牛拘疔。其狀肉色疱起搯不破。無忌。縱不治。亦不殺人。

十九曰豬疔。其形圓而小。瘡口內有油。忌食豬肉。

二十曰牛疔。其形圓小。瘡口內無油。疱起搯之不破。有寒熱。忌食牛肉。

二十一曰狗疔。其形長而帶尖。色赤。有寒熱。忌食犬肉。

白話文:

關於疔瘡的痛苦,其形態症狀多種多樣。如果能妥善分辨,治療效果會像撿地上的芥菜一樣容易;反之,若方法不當,就像要在海底殺龍一樣困難,這就是因為沒有詳細理解疔瘡的緣故。如果我們能區分它的形態,認清它的名稱,瞭解它的祕密,找到適當的治療方式,就不該隱藏這些知識,應該傳承下去,讓後人得以生存,這並非出於私心,而是出於仁慈之心。因此,我們在此詳細解析,並一一列出療法。

一、心疔。通常在心臟相關的穴位,或手掌的小指出現,顏色鮮紅,病人會感到煩躁、心悸,口乾舌燥,小便呈紅色,臉色潮紅,舌頭上有紅點,治療應使用瀉心湯,並加入排毒和補氣的藥材。

二、肝疔。顏色偏青,常在肝臟相關的部位,足的大拇指,或脅肋旁出現。病徵包括寒熱交錯、頭頸部疼痛,眼睛有紅光,口苦脅痛,小便困難,臉色蒼白,治療應使用小柴胡湯,並加入排毒和補氣的藥材。

三、脾疔,又稱黃疔。通常在脾臟相關的部位出現,病徵為食慾不振、常嘔吐,皮膚呈現黃色,治療應使用瀉黃散,並加入排毒藥材。

四、肺疔,又稱白疔。通常在肺臟相關的部位或手的大拇指出現,顏色偏白,病徵為發熱、咳嗽,治療應使用瀉白散,並加入排毒藥材。

五、腎疔,又稱黑疔。通常在腎臟相關的部位或腳的小拇指出現,顏色偏黑,病徵為寒熱交錯、臉色晦暗,治療應使用排毒和補腎的藥材。

接下來,還有其他種類的疔瘡,如麻子疔、石疔、雄疔、雌疔、火疔、爛疔、三十六疔、蛇頭疔、鹽膚疔、水洗疔、刀鐮疔、浮漚疔、牛拘疔、豬疔、牛疔、狗疔、羊疔、驢馬疔、瓜藤疔、豆腐疔、氣疔、鬼疔、紅絲疔、內疔、蒲桃疔、楊梅疔、魚臍疔、痘疔、蜈蚣疔,每種疔瘡都有其獨特的形態、顏色和症狀,以及對應的忌諱和治療方法。例如,有些疔瘡忌食特定食物,有些疔瘡忌性行為,有些疔瘡忌灸烙,有些疔瘡忌針刺刀割,有些疔瘡忌氣怒,有些疔瘡忌飲水及水洗等。治療療法也各不相同,有的需用藥膏,有的需內服藥物,有的需針刺放血,有的需刮痧拔罐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