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三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1)

1. 明瘡瘍權變通類活法論

夫瘡疽等症。種種不同。又況五土所產厚薄。人之老幼虛實。形志苦樂不等。各有所宜。豈有一法一方而通哉。然醫之精通。悟之權衡機變。孰敢以一定之方而求愈者鮮矣。丹溪云。以古方而治今人之病。如拆舊屋而改蓋新房。尺寸豈能相合。必經良匠之手。方能相合。以古方而治今人之病。

白話文:

瘡疽等疾病的症狀,千變萬化,各不相同。再者,五種土所產生的藥物,有厚有薄。人的年齡、體質、虛實、情緒、嗜好也不同。所以因人而異。怎麼可能有一種方法、一種方劑可以通治呢?然而,高明的醫生,可以體悟權衡機變,很少有人敢以一種既定的方法希望患者痊癒的。丹溪說:「用古代的方劑來治療現代人的疾病,就像拆掉舊房子蓋新房子。尺寸怎麼可能相合?一定需要經過良工巧匠的手,才能相合。用古代的方劑來治療現代人的疾病,也是如此。」

必經良醫之手。方得其宜。故先賢所立補泄汗下針灸淋溻敷貼炙烙等法治之。蓋取其合宜之用也。當察瘡之緩急。勢之輕重。治之汗下。法之逆從。症之標本。方之奇偶。皆在於醫之權變。寒熱溫涼。湯液加減。貴乎臨症處方。運用一時通變之機。而取百發百中理也哉。

白話文:

必須經過良醫之手,才能獲得合適的治療方案。因此,古代先賢制定了補泄、汗下、針灸、淋溻、敷貼、炙烙等治療方法。這些方法都是取其合宜之用。醫師在治療時,應該觀察瘡瘍的緩急、勢的輕重、治療的汗下、法的逆從、症的標本、方的奇偶。這些都是在於醫師的權變。寒熱溫涼、湯液加減,這都是在體認患者症狀後,依照症狀變化,做出的處方調整。這樣的運用恰如其分,才能做到百發百中的效果。

2. 明瘡瘍宜隨症用藥論

凡瘡疽之症。苦於痛癢。在人之虛實。脈之浮沉。症之表裡。如腫焮初起。當以內疏。既成之後。即當內托。止痛排膿。已潰之後。須當大補。此乃正治之法也。外兼餘症。亦當隨之加減合宜而安。稍陳幾味。以明隨症之宜。略言數句。以通活法之要。如潰後頭疼。托裡方中加川芎蔓荊子。

白話文:

凡是瘡疽的症狀。痛苦難耐,瘙癢難忍。要根據人的虛實,脈搏的浮沉,症狀的表裡來治療。如腫脹發紅剛開始,應當從內部疏散。已經形成之後,就應當從內部托出,止痛排膿。潰爛之後,必須要大補。這就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如果還伴有其他症狀,也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加減藥物,使之適當而安穩。簡單地介紹幾味藥物,以說明隨症治療的合適性。簡單地說幾句話,以通曉靈活治療方法的要領。如潰爛後頭痛,在託裡的方劑中加入川芎和蔓荊子。

潰後驚悸。加人參茯神硃砂。寒熱往來。加柴胡地骨皮。渴而不止。加花粉知母。大便秘結。加大黃麻子。甚則芒硝。小便不通。加茯苓琥珀木通車前。心虛煩而加天門冬枸杞子。四肢厥冷加附子乾薑。嘔吐者生薑半夏藿香。膿多者加川芎當歸。痛甚者加乳香芍藥。肉不長加參朮芎歸。

白話文:

  • 潰瘍後驚悸不安。加入人蔘、茯神和硃砂。

  • 寒熱交替。加入柴胡和地骨皮。

  • 口渴不止。加入花粉和知母。

  • 大便祕結。加入大黃和麻子。嚴重時加入芒硝。

  • 小便不通。加入茯苓、琥珀、木通和車前草。

  • 心虛煩躁。加入天門冬和枸杞子。

  • 四肢厥冷。加入附子和乾薑。

  • 嘔吐。加入生薑、半夏和藿香。

  • 膿多。加入川芎和當歸。

  • 疼痛劇烈。加入乳香和芍藥。

  • 肉不生長。加入參、朮、芎和歸。

口不收加白蘞白芨。風癢痛加防風天麻。肌死者加獨活官桂。瘡紫陰黑。加沒藥紅花。述之不盡。遍覽攸嘉。

白話文:

如果瘡口沒有收口,可以加入白蘞和白芨。如果出現風癢疼痛,可以加入防風和天麻。如果肌肉僵硬壞死,可以加入獨活和官桂。如果瘡口呈現紫紅色或陰黑色,可以加入沒藥和紅花。所列的方劑並不是全部,可以參閱《攸嘉集》一書。

3. 明瘡瘍隨經加減論

隨經者引經必要之藥也。引者導引也。引領也。如將之用兵。不識其路。縱兵強將勇。不能取勝。如賊人無抵。腳不能入其巢穴。叩之箱簣此理也。故用引經藥。不可不知。太陽經瘡疽生於巔頂之上。必用羌活藁本麻黃。在下黃柏。少陽經耳前上用升麻柴胡。下用柴胡連翹。

白話文:

隨經藥是引導經氣所必需的藥物。引導就是引領之意。就好像將領用兵,如果不瞭解路線,即使士兵強壯、將領勇猛,也無法取得勝利。就像賊人沒有抵擋,腳卻無法進入巢穴裡。敲打箱櫃以找出空隙,也是這個道理。因此,使用隨經藥,不可不知。太陽經的瘡疽生長在頭頂之上,必須使用羌活、藁本、麻黃,而下方則使用黃柏。少陽經在耳前上部,必須使用升麻、柴胡,而在下方則使用柴胡、連翹。

陽明經面上用葛根白芷黃芩。下用花粉。太陰經中府雲門尺澤上用條芩連翹。下則箕門血海用蒼朮防己。少陰經少衝少海。上用細辛。下湧泉照海用知母。厥陰經中衝內澤。上用川芎菖蒲。下太敦曲泉。柴胡之類。上則言其手經。下則言其足經。當察其此。

白話文:

陽明經的面部上用葛根、白芷、黃芩。下面用花粉。太陰經的中府、雲門、尺澤上用條芩、連翹。下面則箕門、血海用蒼朮、防己。少陰經的少衝、少海。上面用細辛。下面湧泉、照海用知母。厥陰經的中衝、內澤。上面用川芎、菖蒲。下面太敦、曲泉。柴胡之類。上面是指手經,下面是指足經。應觀察到這一點。

4. 明瘡瘍汗下和大要三法論

經云。汗之則瘡已。言瘡之邪自外而入。脈必浮數而實。在表故當汗之。邪從汗出。毒自消散。又恐邪之入里。即內托之意也。如內之外者。因七情所得。脈必沉數而實。當先疏其內。以絕其源。不令外出是也。不內外因者。是跌僕打壓。火燒湯燙等瘡。宜和其榮衛。調其飲食。適其寒溫。此治瘡之大要三法。不可不知也。

白話文:

《醫經》上說:讓毒瘡出汗,那麼瘡就會好。說明毒瘡的病邪是由表面侵入。脈搏肯定浮數而疾,並且實。病邪在體表所以要用發汗法出汗。病邪通過汗水排出,毒素自然就會消散。又擔心病邪侵入體內,就是內託的意思。比如從內部而得病,脈搏肯定沉數並且實。應當首先疏導臟腑,以根治其源頭。不讓病邪往外冒是正確的。不內不外而得病的原因,是跌倒、仆倒、打壓、燒燙等瘡。應該讓氣血和順,調和飲食,使寒冷溫和適宜。這是醫治毒瘡的三種大要方法。必須要知道。

5. 明瘡瘍發表攻裡通變論

夫瘡之始生。有表復有里。表裡相兼。當診其脈。浮沉之間。別其表裡之虛實。有表多而里少。有里多而表少。以防風通聖散千金漏蘆湯內當消息。表裡多少而藥亦隨之表裡多少。加減得宜。可為上工也已矣。

白話文:

當疾病開始發作時,有表證也有裏證。表證和裏證兼而有之,應診脈時,根據浮沉之間,區別表證和裏證的虛實。有表證多而裏證少的,用防風通聖散;有裏證多而表證少的,用千金漏蘆湯;內部症狀多寡,而藥物也應根據內部症狀多寡加減,加減得當,可以說是好的醫生了。

6. 明背癰頭開不住論

癰疽發背皆營氣不從。逆於肉理之所生。既成之後。焮腫痛甚。五七日內或一頭從上開發。或兩頭開闊上下侵展不住。帝曰。何氣使然。岐伯曰。不善於調養。乃七情之擾。房勞之變。穢氣所撞。惡氣所襲。皆令開而不住。當以內託大補之劑。內加白蘞白芨等藥服之。外以收斂之藥敷貼。淋溻竟不開矣。醫當鑑之。

白話文:

癰疽和發背都是因為營氣不調順,違反了肌肉生長的規律所引起的。發作之後,腫脹疼痛加劇,五到七天內,也許從上面破開一個口,或者上下兩端破開,不斷地擴散延伸。皇帝說:「什麼氣讓它這樣呢?」岐伯說:「不善於調養,加上七情擾亂,性事過度,穢氣衝撞,惡氣襲擊,都會使它破開不止。應該用內服大補的藥方,再加入白蘞、白芨等藥物服用。外用收斂的藥敷貼。這樣,腫瘡就不會破開了,醫師應該以此為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