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)

1. 卷之二

2. 明瘡瘍有無膿論

夫瘡腫已成。須辨其有無膿者。即知瘡之生熟。形之緩急。膿之淺深多少。當視其可針未可針否。不致於危殆矣。豈可一例針之。如腫大按之痛者。膿深也。小按之即痛者。膿淺也。如按之不甚痛者。未成膿也。如按之即復起者。有膿也。不復起者。無膿也。非也。必有水也。

如發腫都軟而不痛者。血瘤也。如發腫日日漸增腫大而不大熱。時時牽痛者。氣瘤也。近時有楊梅結毒。疼痛腫大。久而不腐。腐而不斂者。又有濕痰流注而經久不消。後雖腐而其臭水淋漓。久而氣血衰敗。亦有傷生乎。大凡瘡腫皮光薄軟者。有膿也。肉厚而堅者。不甚熱。

膿未成也。宜托裡排膿之劑治之。

白話文:

判斷瘡瘍是否有膿,就能知道瘡瘍的成熟程度、腫脹的緩急程度以及膿液的深淺多少,進而決定是否可以針刺,避免危險。絕對不能一概而論都用針刺。如果腫塊很大,按壓時疼痛,表示膿液很深;輕輕按壓就痛,表示膿液很淺;按壓時不太痛,表示還沒形成膿液;按壓後腫塊立刻又隆起,表示有膿;按壓後腫塊不隆起,表示沒有膿,這是不對的,很可能只是積水。

如果腫脹的地方柔軟而不痛,是血瘤;如果腫脹每天都越來越大,但不發熱,時常牽扯疼痛,是氣瘤。最近流行的楊梅瘡,會疼痛腫大,很久都不潰爛,潰爛了也不癒合;還有一種是濕痰流注,長期不消,即使後來潰爛了,膿水也會不斷流出,久而久之氣血衰敗,也會危及生命。總之,瘡瘍的皮膚光滑柔軟的,表示有膿;肉厚而堅實、不太熱的,表示膿還沒形成,應該服用內服藥物來排出膿液。

3. 明癰疽生於九死部位論

夫癰疽之生。原無定位。生死之辨。不可不知。生於不繫經絡所會關節之處。臟腑俞募之所針治之法。在於瘡醫甚詳。驗於脈。審於症。察於部位。觀之虛實。按法治之雖在九死部位。亦有生矣。如患者隱而不言。設不早治。再遇庸俗。治不對症。特犯禁忌。調護失宜。雖發於不死之部位。

猶恐難生矣。一伏菟二腓腨三背四五臟俞六腦七髭八鬢九頤。此九處繫緊關節要。出於此事難知。宜當熟玩知之矣。

白話文:

癰疽的發生部位並無一定,生死與否的判斷非常重要。如果長在非經絡交會、關節處,以及臟腑俞募穴位等可以針灸治療的地方,則治療方法在瘡瘍醫書中已有詳盡記載。醫生要根據脈象、症狀、部位、虛實來判斷,對症下藥,即使在危險的部位,也仍有痊癒的可能。但如果患者隱瞞病情,延誤治療,或遇到庸醫,治療方法錯誤,或犯了禁忌,又或調養不當,即使長在一般認為可以治癒的部位,也可能難以痊癒。

九個危險部位分別是:一、腹部;二、腓腸肌;三、後背;四、五臟俞穴;五、頭部;六、鬍鬚;七、鬢角;八、鬢髮;九、下顎。這些部位都是重要關節聚集之處,一旦在此處發病,預後難料,務必熟記於心。

4. 明附骨疽論

夫附骨疽者。以其毒氣深附於骨間。疼痛不已。亦有三種之分。一曰緩疽。二曰石疽。三曰附骨疽。皆因氣體衰弱。感受賊風。而有經久不治。延緩而成也。經曰。百病乘虛而入是也。初感之賊風痛。皮膚不甚熱。而脈沉緩。微惡風。自汗。喜熱熨。痛則少減是也。宜服引越婢湯治之劑。

然附骨疽但痛無休。或寒熱而無汗。經久不治。陰極生陽。寒化為熱。方能腐潰是也。蓋緩疽其熱緩慢。數月半載不潰。延捱日久。色變紫黑。皮肉俱爛。故名曰緩疽。石疽者。亦寒熱相襲。深伏骨髓。但腫痛堅硬如石。故名曰石疽。其治法皆宜補托之劑。加附子等藥。以其性溫熱而消骨內寒痛。

臨症相得。妙在斯矣。

白話文:

明附骨疽論

附骨疽的毒氣深陷骨骼之間,疼痛難忍,可分為三種:緩疽、石疽和附骨疽。這些疾病都是因為身體虛弱,受到外邪侵襲,久治不愈而逐漸發展成的。正如經書所說:「百病乘虛而入」。初期感受外邪時,疼痛部位皮膚不太熱,脈象沉緩,輕微怕風,自汗,喜歡熱敷,熱敷後疼痛會減輕。這時候應該服用引邪出表之劑,例如越婢湯。

然而,附骨疽疼痛持續不斷,有時還會出現寒熱無汗的症狀。如果久治不愈,陰氣極盛就會轉化為陽氣,寒邪也會轉化為熱邪,最終導致患處潰爛。緩疽的熱象比較緩慢,幾個月甚至半年都不會潰爛,時間一長,顏色會變成紫黑色,皮膚肌肉都會腐爛,所以叫做緩疽。石疽也會有寒熱交替的症狀,邪氣深伏骨髓,腫痛堅硬像石頭一樣,所以叫做石疽。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都應該使用溫補扶正、托毒外出之劑,加入附子等溫熱藥物,以消除骨骼內部的寒邪和疼痛。

臨證治療,要能靈活運用這些方法,才能收到最佳療效。

5. 明瘡瘍膿熟不宜開遲論

凡瘡瘍有膿之際。乃肉腐而為膿。是毒氣侵蝕而潰也。若不速去之。恐毒氣蓄而侵潰好肉。如肘膝樞紐關節之所。筋骨壞。廢疾成矣。有等畏針之徒。多致不救。或密針之不就。余今有一賽針散。即透出膿急妙。載方於後。以備錄用。秘之秘之。

白話文:

凡是長了瘡瘍且已化膿的,膿液是肌肉腐爛形成的,是毒氣侵蝕導致潰爛的結果。如果不儘快清除膿液,恐怕毒氣會積聚,進一步侵蝕好的肌肉組織,尤其像肘、膝等關節部位,可能會傷及筋骨,導致殘疾。有些人害怕針灸,因此延誤治療,常常導致無法挽回。也有些人雖然使用了針灸,卻沒有取得效果。我現在有一種「賽針散」,能迅速透出膿液,效果很好。藥方附在後面,以備參考使用,要好好珍藏。

6. 明瘡瘍死肉當去論

凡癰疽仗毒。及楊梅結毒。㾾瘡便毒。疔瘡等。內多有死肉停蝕好肉。苦痛難禁。若不早去。愈加腐爛。正謂之惡如狼虎。毒似蛇蠍。有傷性命。恐致不救。當視其緩急。死肉大小。或以針刀割去。緩以腐肉錠子或末藥或膏藥貼之。以平為期。後上生肌長肉等藥。上之內服大補湯丸等劑而愈。

世等庸俗。只知敷貼長肉生肌等藥為神。殊不知有死肉為害。反加腐爛是也。如去不淨。亦不能得愈。宜熟玩之。

白話文:

凡是癰疽、楊梅腫毒、㾾瘡、疔瘡等疾病,裡面大多會有壞死的組織停留在裡面腐蝕好的組織,患者疼痛難忍。如果不及時清除,就會更加腐爛,其惡劣程度如同狼虎,毒性如同蛇蠍,甚至危及性命,恐難救治。應根據病情輕重、壞死組織的大小,或用針刀割除,或用腐肉藥錠、藥末或膏藥緩慢地去除壞死組織,以平復傷口為目標。之後再用生肌長肉的藥物,內服滋補的湯藥丸劑輔助治療,就能痊癒。

世人多庸俗,只知道敷貼生肌長肉的藥物,卻不知道壞死組織才是禍根,反而加重腐爛。如果清除不乾淨,也不能痊癒。這一點應該仔細研讀,好好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