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斗垣

《外科啟玄》~ 卷之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2)

1. 明疔瘡三十四種形症禁忌論

夫疔瘡之苦。形症多端。詳辨得宜。取效如手拾芥。不得法如下海屠龍。蓋謂不得其詳也。如分其形。識其名。知其秘。得其宜。故不敢隱而傳之後世。人得其生。非其心哉。仁哉。故剖之。名一一具載。古之盧扁。漢之華佗。止言五疔是五臟之疔也。辨五色。分五臟。青黃赤白黑名之。

白話文:

夫(發)病患苦。症狀千變萬化,如果詳情診斷得當,治療效果就像手摘花草一樣。但若治療方法不當,就如出海捕龍一樣難。這都是因為症狀沒掌握清楚。如果弄清楚症狀、明白病因,掌握好治療方法、診斷得當,就會得到醫生的真傳,從而救人於水火。不是醫生的心腸,就是仁慈的心,所以對此進行具體分析,內容詳細記載。古時候的拔刀相救,漢朝的華麗手法,只不過是疼痛這一個症狀。辨別疼痛的五種顏色,把它們分為五個痛苦之源。顏色的別名是:青色、黃色、紅色、白色、黑色。

一曰心疔。其形生於心臟之俞募經井之端。或手之小指。其色赤。發熱煩心。睡眠不安口乾。其痛應心。小便赤。面赤。舌上有珠子。治宜瀉心湯。內加托裡解毒之劑。二曰肝疔。其色青。其形生於肝臟部位。足之大指之端。脅肋之次。其症寒熱頭項痛。眼中火光。口苦脅痛。

白話文:

一、心疔:

其症狀:

  1. 病竈生於心臟俞募經井之端,或手之小指。

  2. 顏色發紅。

  3. 發熱煩心,睡眠不安,口乾。

  4. 疼痛應於心臟,小便發赤,面赤。

  5. 舌上有珠子。

治療方法:

宜服用瀉心湯,並加入托裡解毒之劑。

二、肝疔:

其症狀:

  1. 顏色發青。

  2. 病竈生於肝臟部位,足之大指之端,脅肋之次。

  3. 症狀有寒熱交替,頭項疼痛,眼中有火光。

  4. 口苦脅痛。

治療方法:

宜服用瀉肝湯,並加入托裡解毒之劑。

小便難。面青。宜小柴胡湯內加托裡解毒之劑。三曰脾疔。又名曰黃疔。其形多生脾臟之部位。其症不食。多嘔吐。其色黃。治宜瀉黃散加解毒等劑。四曰肺疔。又名白疔。其形多生肺之部位經絡。手之大指。其色白。其症發熱咳嗽。治宜瀉白散內加解毒之劑。

白話文:

  • 小便困難,臉色青黑。適合服用小柴胡湯,並加入解毒的藥物。
  • 脾疔,又稱黃疔。多發於脾臟部位。症狀包括不思飲食、嘔吐頻繁,顏色發黃。治療方法是服用瀉黃散,並加入解毒的藥物。

  • 肺疔,又稱白疔。多發於肺臟部位的經絡,以及手的大拇指。症狀包括發熱、咳嗽。治療方法是服用瀉白散,並加入解毒的藥物。

五曰腎疔。又名曰黑疔。其形多生於腎經絡部位。足之小指湧泉等穴。其症寒熱面色皯。治宜解毒托裡加引腎經藥治之。

白話文:

第五種:腎疔。又名黑疔。這種疔瘡大多生長在腎經絡中,比如足部的小指和湧泉穴等部位。其症狀是寒熱交替,面色晦暗。治療時,應採用解毒、排出體內毒素、加引腎經藥物的方法。

六曰麻子疔。其狀肉起。頭如黍米。色稍黑。四邊微赤多癢。忌食麻子油衣。

七曰石疔。其狀皮肉相堅。色如黑豆。甚硬。刺之不入肉微痛。忌砭之。

八曰雄疔。其狀疱黑。四畔仰。疱漿起有水出。色黃。大如錢孔。形頂凸者是。忌房室。

九曰雌疔。其狀稍黃向里靨。亦似灸瘡。四面疱漿起。心凹。色赤。如錢孔形者忌房室。

十曰火疔。其形如湯火燒燙。瘡頭黑靨。四邊有煙漿。又如赤粟米狀。忌灸烙。

白話文:

第十種是火疔瘡。它的形狀就像沸騰的湯水或火焰灼傷一樣。瘡口呈黑色,周圍有膿液。又像赤粟米狀。忌諱灸烙。

十一曰爛疔。其形色稍黑。有白斑。瘡潰流膿。有大小如匙面。忌食沸熱食物。

十二曰三十六疔。其形黑。浮起如黑豆。四畔起赤色。今日生一顆。明日生二顆。一日增一瘡。若增至三十六。雖靈丹莫救。如未滿者可治。忌嗔怒愁恨。又名滿天星。

白話文:

十二種瘡叫做三十六疔。它們的形狀是黑色的,浮出來就像黑豆一樣,四周有紅色。今天長一顆,明天長兩顆,一天增長一個瘡,如果增加到三十六個,即使是靈丹妙藥也無法挽救。如果未達到這個數量,則可以治療。忌諱生氣、發怒、憂愁和怨恨。又名滿天星。

十三曰蛇頭疔。又名蛇眼疔。其形頭如蛇頭。有二目。似蛇眼大。苦痛甚。多生手足指頭上。宜取去其眼。繫上藥。

白話文:

第十三種是蛇頭疔,又名蛇眼疔。它的形狀像蛇頭,有兩個眼睛,像蛇的眼睛一樣大。非常疼痛,多生在手足指頭上。應該把它的眼睛挑掉,然後敷上藥。

十四曰鹽膚疔。其狀大如匙面。四邊皆赤。有黑粟粒。忌食鹽。

十五曰水洗疔。其狀大如錢形有孔。瘡頭白里黑靨。汁出。中間硬。忌飲水及水洗。

十六曰刀鐮疔。其狀闊狹如薤葉大。長一寸。左側肉黑如燒烙。忌針刺刀割。宜藥治之。

白話文:

十六、刀鐮疔。其形狀展開時像薤葉那樣寬窄,長一寸。左側的肉被燒灼得像焦黑。忌諱用針刺、用刀割。應該用藥物治療。

十七曰浮漚疔。其狀曲圓少許不合。長而狹如薤葉大。內黑外黃。黑處刺之不痛。黃處則痛。無禁忌。

十八曰牛拘疔。其狀肉色疱起搯不破。無忌。縱不治。亦不殺人。

十九曰豬疔。其形圓而小。瘡口內有油。忌食豬肉

二十曰牛疔。其形圓小。瘡口內無油。疱起搯之不破。有寒熱。忌食牛肉

二十一曰狗疔。其形長而帶尖。色赤。有寒熱。忌食犬肉。

二十二曰羊疔。其形長而色白。有寒熱。忌羊肉

二十三曰驢馬疔。其形三角。頂上有黑點。根腳赤色。凸頂。有寒熱。忌食驢馬肉。

二十四曰瓜藤疔。不計其數。其形圓長如瓜形。因食瓜毒而生。忌食瓜。

二十五曰豆腐疔。其狀白。疱三日內頂陷。因食豆腐內有人汗所生。面觔亦然。

二十六曰氣疔。其形或大或小。疱白如有氣。於內因感怒恚之氣而生。忌氣怒。

二十七曰鬼疔。其形亦大小不一。色青。因中邪毒之氣而生。異於諸疔。比氣疔。夜甚。令人言。如見鬼狀。

二十八曰紅絲疔。其形赤縷縷如絲線。周身纏擾。如手足上則入心即死。宜松針刺去血。忌熱物。

二十九曰內疔者。言其疔生於內。臟腑上。腔裡面。喉內。口內。與外疔更不同。甚利害。宜托毒追疔取黃上。

三十曰蒲桃疔。其形黑兼紫。如水晶。故名之。疱內黑血毒水宜去之。入追毒丹。服奪命丹。托毒藥治之。

白話文:

三十天叫蒲桃疔。它的形狀是黑色兼紫色,像水晶。因此,把它命名為蒲桃疔。皰裡面的黑血毒水應該除去它,另外服用「追毒丹」和「奪命丹」。靠毒藥治癒它。

三十一曰楊梅疔。其形黑紫如熏梅狀。如遍一有梅瘡。內有一二個疔瘡。則令遍身瘡不發。須針刺其毒。入追毒丹。服土茯苓加托毒等藥。隨症治之方安。

白話文:

三十二、楊梅疔。它的形狀是烏紫色的,好像被煙燻過的梅子,或者像到處都是梅瘡的樣子。裏面有一、兩個膿瘡,就會讓遍身瘡瘍都不發作。必須用針刺放膿毒,再敷上追毒丹。吃上茯苓加託毒等藥物,根據不同的症狀服用合適的藥才安穩。

三十二曰魚臍疔。其形如魚之肚臍狀。多生胳膊肚小腿肚上。乃手足太陽經分毒氣。治宜察之加引經。

三十三曰痘疔。有大小人出痘之時。忽生此疔。則令遍身痘瘡俱不發。須急去之。內服托裡追疔藥。外有本條。

三十四曰蜈蚣疔。其形長如蜈蚣。亦有頭足。發寒熱。因食物被蜈蚣所遊之毒而生。宜雄黃定子塗之。

白話文:

三十四種毒瘡叫蜈蚣疔。它的形狀長得像蜈蚣,也有頭和腳,發作時會忽冷忽熱。是因食物被蜈蚣爬過沾染毒液而引起。治療時可用雄黃定子塗抹於患處。

2. 明疔瘡治法論

凡疔瘡取治。其法不一。當先看其緩急。如緩者一日瘡疱白色而小。二日色白微大。三日色微紫。四日色真紫。此候之緩也。急者五日色青緊小。六日色深青大緊。七日色黑如火灸瘡之狀。此最急之候。假如身上生一瘡。而他處再生一小瘡。為之應候。用針挑破小瘡。則泄其毒。

白話文:

治療疔瘡的方法不一,首先要根據病情發展的緩急來選擇治療方法。

緩和性:

  1. 第一天:瘡皰白色且小。

  2. 第二天:瘡皰顏色變白且略大。

  3. 第三天:瘡皰顏色略微發紫。

  4. 第四天:瘡皰顏色明顯發紫。

急性:

  1. 第五天:瘡皰顏色發青且緊小。

  2. 第六天:瘡皰顏色變深青且緊大。

  3. 第七天:瘡皰顏色變黑,如同火灸過的瘡。

假如身上生了一個瘡,而其他部位又長了一個小瘡,稱為應候。這種情況下,要用針刺破小瘡,以排出毒素。

謂之可治。不可治者他處無小瘡。謂之無應候。毒之甚。故不可治也。大抵疔瘡四圍有赤焮腫。名曰有護湯。如四圍不赤腫。即是不護湯。亦不可治也。疔之生者則身熱頭疼。手足溫暖。飲食如常是也。疔之危者。睛不轉。大渴而喘。唇面青。不進食。五心腫。無有脈。四肢冷。

白話文:

若四週有紅腫的狀況,稱為「有護湯」,可以醫治。四週無紅腫的狀況,稱為「無應候」,屬於毒性太烈的狀況,因此不可醫治。一般而言,疔瘡的周圍都會有紅腫的狀況,稱為「有護湯」。若是周圍不紅腫,稱為「無護湯」,也不可醫治。

疔瘡發作時,會有發燒、頭痛、手足溫暖、飲食如常的症狀。

疔瘡的危重症狀,有眼睛無法轉動、口渴且喘、嘴脣和臉色發青、進食困難、五臟腫脹、脈搏消失、四肢冰冷等。

不起床。不精神。腹痛甚於常。是有內疔也。當詳內疔條。如治外疔。雖有三十四種之分。而其治法不無少異。當知禁忌。不可誤犯。犯之者恐難治也。

白話文:

不起牀,沒有精神,腹痛比平時更劇烈,這是有內疔。應詳閱內疔條目。如治療外疔,雖然有三十四種分類,但其治療方法不無小的差別。應知道禁忌,不可誤犯。若誤犯,恐怕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