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十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4)

1. 翻花瘡

翻花瘡因潰後生,頭大蒂小努菌形,雖無痛癢觸流血,血燥肝虛怒氣成。

白話文:

翻花瘡是因為潰爛後形成的,形狀像頭大根小的菌類,雖然沒有痛癢的感覺,但觸碰時會出血,這種情況是由於血燥、肝虛和怒氣造成的。

【注】此證因生瘡潰後,胬肉自瘡口突出,其狀如菌,頭大蒂小,愈努愈翻,雖不大痛、大癢,誤有觸損,流血不往,往久則虧虛。總由肝虛、怒氣血燥而成。宜服逍遙散,外用烏梅煅灰、輕粉各等分,研末撒之;或馬齒莧煅灰,豬脂調敷,俱效。

逍遙散(見背部上搭手)

白話文:

此種情況往往是因生瘡潰爛後,肉芽從瘡口突出,形狀像蘑菇,頭大蒂小,越是用力努掙,肉芽就越發翻出,雖然沒什麼太大疼痛、發癢,不小心弄破的話出血就不會癒合,久了就會虛弱身體。總是由於肝氣虛弱、動怒導致氣血燥熱。宜服用逍遙散,外用烏梅煅灰、輕粉各等分,研磨成末狀撒在傷口;或者使用馬齒莧煅灰,用豬油調和塗敷,都有效。

2. 血風瘡

血風瘡證生遍身,粟形搔癢脂水淫,肝肺脾經風濕熱,久郁燥癢抓血津。

白話文:

血風瘡症狀出現在全身,形狀像小米粒,會感到瘙癢並流出膿水。這是因為肝、肺、脾三條經絡受到風濕熱的影響,長期累積導致乾燥和瘙癢,抓破後會有血液滲出。

【注】此證由肝、脾二經濕熱,外受風邪,襲於皮膚,鬱於肺經,致遍身生瘡。形如粟米,搔癢無度,抓破時,津脂水浸淫成片,令人煩躁、口渴、搔癢,日輕夜甚。宜服消風散,外敷雄黃解毒散。若日久風邪郁在肌膚,則耗血生火,搔癢倍增,夜不得寐,撓破津血,心煩,大便燥秘,咽乾不渴,此屬火燥血短。宜服地黃飲,外擦黃連膏潤肌膏,合而用之悉效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是由於肝、脾兩經濕熱,外受風邪,侵襲皮膚,鬱積於肺經,導致全身生瘡。瘡的形狀像粟米,搔癢不止,抓破時,津液和水浸潤成一片,令人煩躁、口渴、搔癢,白天症狀較輕,晚上症狀加重。應服用消風散,外敷雄黃解毒散。如果患病時間長了,風邪鬱積在皮膚,就會耗血生火,搔癢加倍,夜不能寐,抓破皮膚,津液和血液流出,心煩,大便乾燥,咽喉乾澀但不口渴,這屬於火燥血減少的症狀。應服用地黃飲,外擦黃連膏、潤肌膏,配合使用,效果顯著。

兼忌椒、酒、雞、鵝、動風等物。

雄黃解毒散

白話文:

同時避免食用花椒、酒、雞肉、鵝肉以及可能引發風症的食物。

[雄黃解毒散]

雄黃,寒水石(煅,各一兩),白礬(生,四兩)

白話文:

雄黃、寒水石(煅燒過)各一兩,白礬(生,未煅燒過)四兩

共研細末,滾水調敷。

【方歌】雄黃解毒寒水石,白礬四兩共研之,血風瘡生粟米癢,滾水調敷滲毒濕。

地黃飲

白話文:

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滾燙的水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
【方歌】雄黃可以解毒,寒水石清熱,加上四兩白礬一起研磨。對於因血風引起的像粟米一樣的小瘡和癢症,可以用滾燙的水調和藥末來敷貼,以滲出毒素和濕氣。

地黃飲

生地,熟地何首烏(生,各三錢),當歸(二錢),丹皮,黑參白蒺藜(炒,去刺),殭蠶(炒各一錢五分),紅花甘草(生,各五分)

白話文:

  • 生地:3錢

  • 熟地:3錢

  • 何首烏(生):3錢

  • 當歸:2錢

  • 丹皮:1錢5分

  • 黑參:1錢5分

  • 白蒺藜(炒,去刺):1錢5分

  • 殭蠶(炒):1錢5分

  • 紅花:5分

  • 甘草(生):5分

水煎,早晚服。

【方歌】地黃飲治血風瘡,癢盛不眠血燥傷,首烏丹皮生熟地,黑參歸蒺草紅僵。

消風散(見項部鈕釦風)

黃連(見鼻部鼻瘡)

潤肌膏(見頭部白屑風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用水煎煮,早晚各服用一次。

藥方歌訣:地黃飲用於治療血風瘡,症狀表現為奇癢難耐、失眠、血燥傷。配方包括首烏、丹皮、生熟地黃、黑參、歸脾、蒺藜、草紅僵。

消風散可用於治療項部鈕釦風。

黃連膏可用於治療鼻部鼻瘡。

潤肌膏可用於治療頭部白屑風。

3. 㾦癗

㾦癗汗出中邪風,狀類豆瓣扁癗形,日癢秦艽湯宜服,夜重當歸飲服寧。

白話文:

癰疽熱毒化膿,汗出後又遇邪風侵襲,狀如碗豆大的扁圓形,白天宜服用秦艽湯,晚上則服用當歸飲來緩解症狀。

【注】此證俗名鬼飯疙瘩。由汗出受風。或露臥乘涼,風邪多中表虛之人,初起皮膚作癢,次發扁疙瘩,形如豆瓣,堆累成片。日癢甚者,宜服秦艽牛蒡湯;夜癢重者,宜當歸飲子服之。外用燒酒浸百部,以藍布蘸酒擦之,謹避風涼自效。

秦艽牛蒡

白話文:

這種病俗名叫「鬼飯疙瘩」,是由於出汗後受風所引起的。或者是在露水中睡覺或乘涼,風邪侵襲了體虛的人,一開始皮膚瘙癢,然後出現扁疙瘩,形狀像豆瓣,堆積成片。如果白天瘙癢嚴重,則應該服用秦艽牛蒡湯;如果晚上瘙癢嚴重,則應該服用當歸飲子。外用燒酒浸泡百部,用藍布蘸酒擦拭患處,注意避風寒,自然就能見效。

秦艽(一錢五分),牛蒡子(炒,研),枳殼(麩炒),麻黃(蜜炙),犀角(鎊),黃芩防風甘草(生),黑參升麻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  • 秦艽:1.5錢

  • 牛蒡子:炒過的,研磨成粉

  • 枳殼:用麩炒過的

  • 麻黃:用蜂蜜炙過的

  • 犀角:研磨成粉

  • 黃芩:1錢

  • 防風:1錢

  • 甘草:生的,1錢

  • 黑參:1錢

  • 升麻:1錢

水二盅,煎八分服。

【方歌】秦艽牛蒡風留膚,㾦癗生如麻豆形,枳殼麻黃犀角鎊,黃芩風草黑參升。

當歸飲子(見疥瘡)

白話文:

用水兩盅,煎至八分服用。

【方歌】秦艽和牛蒡可以治療風邪留在皮膚上引起的病症,症狀表現為像麻豆一樣的疹子,用枳殼、麻黃、犀角磨成的粉、黃芩、防風和玄參來調理。

當歸飲子(見疥瘡)

4. 浸淫瘡

浸淫瘡發火濕風,黃水浸淫似疥形,蔓延成片癢不止,治宜清熱並消風。

白話文:

濕熱和風邪引起的皮膚病,會有黃色的液體流出,形狀像疥瘡一樣,會蔓延開來並且非常癢,治療時應該清熱並消除風邪。

【注】此證初生如疥,搔癢無時,蔓延不止,抓津黃水,浸淫成片,由心火、脾濕受風而成。經云:歲火太過,甚則身熱,肌膚浸淫。仲景云:從口流向四肢者順,四肢流入口者逆。初服升麻消毒飲蒼朮、川黃連。抓破津血者,宜服消風散;外搽青蛤散即愈。若脈遲不食,黃水不止,此屬脾敗,不治之證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剛開始像疥癬,瘙癢不止,而且會蔓延,抓破後會流出黃水,浸淫成一片,這是因為心火和脾濕受到風邪侵襲而造成的。經典中說:歲火太過,就會身體發熱,肌膚浸淫。仲景說:從口部流向四肢的是順的,從四肢流入口部的則是逆的。初期服用升麻消毒飲,加上蒼朮、川黃連。抓破後流出津血的,應該服用消風散;外敷青蛤散就可以治癒。如果脈搏遲緩,吃不下東西,黃水不止,這是脾臟衰敗,是無法治癒的症狀。

升麻消毒飲(見黃水瘡)

消風散(見項部鈕釦風)

青蛤散(見鼻部鼻䘌瘡)

白話文:

升麻消毒飲(見於黃水瘡的治療)

消風散(見於項部鈕扣風的治療)

青蛤散(見於鼻部鼻疳瘡的治療)

5. 火赤瘡

火赤瘡由時氣生,燎漿水疱遍身成,治分上下風濕熱,瀉心清脾自可寧。

白話文:

火赤瘡是因為季節性的氣候引起,會在全身形成燎漿水皰。治療時要區分上部和下部的風、濕、熱症狀,通過瀉心火、清脾熱的方法,自然可以得到安寧。

【注】此證由心火妄動,或感酷暑時臨,火邪入肺,伏結而成。初起小如芡實,大如棋子,燎漿水疱,色赤者為火赤瘡;若頂白根赤,名天疱瘡。俱延及遍身,焮熱疼痛,未破不堅,疱破毒水津爛不臭,上體多生者,屬風熱盛,宜服解毒瀉心湯;下體多生者,屬濕熱盛,宜服清脾除濕飲,未破者,俱宜蝌蚪拔毒散敷之;已破者,俱宜石珍散撒之,清其濕熱,破爛自干,甚效。

解毒瀉心湯

白話文:

這種症狀是由於心火妄動,或者受到酷暑時令,火邪侵入肺部,伏結而成。初起時小如芡實,大如棋子,像燎漿水皰,顏色發紅的稱為火赤瘡;如果頂部發白、根部發紅,叫做天皰瘡。都蔓延到全身,灼熱疼痛,未破時不堅固,皰破後毒水津液潰爛不發臭,上半身長的多,屬於風熱盛,應服用解毒瀉心湯;下半身長的多,屬於濕熱盛,宜服用清脾除濕飲,未破者,都適宜蝌蚪拔毒散敷上;已破者,都適宜石珍散撒上,清其濕熱,破爛的地方自然乾枯,效果明顯。

黃芩黃連牛蒡子(炒研),知母石膏(煅),梔子(生),防風,元參,荊芥滑石(各一錢),木通甘草(生各五分)

水二盅,燈心二十根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黃芩、黃連、牛蒡子(炒研)、知母、石膏(煅)、梔子(生)、防風、元參、荊芥、滑石(各一錢),木通、甘草(生各五分),加水兩盅,燈心二十根,煎煮八分,飯後服用。

【方歌】解毒瀉心湯火赤,芩連牛蒡木通知,石膏梔子防風草,元參荊芥與滑石。

清脾除濕飲

白話文:

解毒瀉心湯治火毒上炎,用黃芩、黃連、牛蒡、木通,再加石膏、梔子、防風,最後加入元參、荊芥和滑石。

清脾除濕飲。

赤茯苓白朮(土炒),蒼朮(米泔浸,炒),黃芩,生地黃,麥冬(去心),梔子(生,研),澤瀉,甘草(生),連翹(去心),茵陳蒿枳殼(麩炒),元明粉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赤茯苓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蒼朮(用米泔浸泡後炒過)、黃芩、生地黃、麥冬(去芯)、梔子(生用,研磨)、澤瀉、甘草(生用)、連翹(去芯)、茵陳蒿、枳殼(用麩炒過)、元明粉(各一錢)。

水二盅,竹葉二十片,燈心二十根,煎八分,食前服。

【方歌】清脾除濕天疱疾,赤苓二術芩生地,麥冬梔瀉草連翹,茵陳元明同作劑。

石珍散

白話文:

用水兩盅,竹葉二十片,燈心草二十根,煎煮至剩下八分,飯前服用。

【方歌】清除脾臟濕氣治療天皰瘡的藥方,包含赤茯苓、白術與蒼術、黃芩、生地黃、麥冬、梔子、甘草、連翹,以及茵陳和元明粉一同配制而成。

石珍散

輕粉,石膏(煅,各一兩),黃柏末,青黛(各三錢)

白話文:

輕粉:可以美白,但有毒,使用時必須小心。

石膏:煅燒後可以清熱、涼血、止血。

黃柏末:可以清熱、燥濕、解毒。

青黛:可以清熱、涼血、解毒。

共研勻,先以甘草湯洗淨瘡處,再用此藥撒之。

【方歌】石珍散去火邪害,天疱破撒自康泰,一兩輕粉煅石膏,三錢黃柏加青黛。

蝌蚪拔毒散(見腫瘍門)

白話文:

將藥粉研磨均勻,先用甘草湯清洗患處,然後將藥粉撒在患處。

藥方歌訣:石珍散可去除火邪的危害,天疱破裂後撒上此藥就能恢復健康。方劑為輕粉一兩,煅石膏一兩,黃柏三錢,青黛三錢。

此方可用於治療腫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