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五 (13)
卷五 (13)
1. 牙宣
牙宣初起腫牙齦,日漸腐頹久露根,惡熱惡涼當細別,胃經客熱風寒侵。
【注】此證牙齦宣腫,齦肉日漸腐頹,久則削縮,以致齒牙宣露。總由胃經客熱積久,外受邪風,寒涼相搏而成。有喜涼飲而惡熱者,系客熱遇寒涼,凝滯於齦肉之間;有喜熱飲而惡涼者,系客熱受邪風,稽留於齦肉之內。客熱遇寒者,牙齦出血,惡熱口臭,宜服清胃湯;客熱受風者,牙齦惡涼,遇風痛甚,宜服獨活散。外有牙齦腐臭,齒根動搖者,屬胃中虛火,而兼腎虛,齒乃腎之餘,宜服《三因》安腎丸。
又有牙齦腐臭,時津白膿者,屬胃中濕熱,宜服犀角升麻湯,外俱用胡桐淚散擦之,以食鹽沖湯漱口。惟牙齦動搖,或兼疼痛者,日以李杲牢牙散擦之,夜用固齒白玉膏貼之,緩緩取效。若齦肉腐爛,露牙床骨者逆。
獨活散
獨活,羌活,防風,川芎(各一錢六分),薄荷,生地,荊芥(各一錢),細辛(七分)
上為粗末,每用二錢,水煎澄清,食後服,日用三服。
【方歌】獨活風毒注牙根,齦腫嫌涼痛莫禁,羌活防風共生地,薄荷荊芥合芎辛。
《三因》安腎丸
補骨脂(炒),胡蘆巴(炒),茴香(炒),川楝子(炒),續斷(炒,各三兩),山藥,杏仁(炒),白茯苓,桃仁(炒,各二兩)
共研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錢,空心淡鹽湯送下。
【方歌】《三因》安腎虛火爍,牙齦腐臭齒根搖,山藥杏茴苓骨脂,胡蘆巴續川楝桃。
胡桐淚散
胡桐淚,細辛,川芎,白芷(各一錢五分),寒水石(煅,二錢),生地(一錢),青鹽(二分)
共研細末,干搽牙齦患處,待頓飯時,以溫水漱去,少時再上。
【方歌】胡桐淚散牙齦腫,津血宣露或出膿,細辛寒水石生地,青鹽白芷共川芎。
李杲牢牙散
龍膽草(酒浸,一兩五錢),羌活,地骨皮(各一兩),升麻(四分)
共研末,先以溫水漱口,用少許搽之。
【方歌】李杲牢牙擦齒病,牙齦搖動或兼疼,膽草升麻羌地骨,研末漱口搽有功。
固齒白玉膏
官粉(研,一兩),珍珠(末,二錢),陽起石(用殭蠶四十九條,防風、當歸、川芎、牙皂、青鹽、升麻、白芷、地骨皮各五錢,細辛、藁本各三錢,共研粗末。長流水五碗,同藥入砂鍋內,以桑柴火熬藥至三碗,去渣;再入砂鍋內,煎至一碗。將龍骨、陽起石火煅通紅,入藥汁內淬之。
如此七次,去藥汁,將龍骨、陽起石焙乾,研末,一兩),麝香(末,二錢),龍骨(二兩),象牙(末,五錢)
用黃蠟三兩,溶化濾淨,再化,離火候溫,方入前藥和勻,乘熱攤紙上。如膏冷,將熨斗燒熱仰放,紙鋪熨斗底上攤之。用時先以溫水漱口,將膏剪一小條,貼於患處,閉口勿語。
白話文:
牙宣
牙齦初期腫脹,日漸腐爛壞死,露出牙根。畏熱畏冷要仔細區分,是胃經有熱邪或風寒侵襲所致。
牙齦腫脹,牙齦肉逐漸腐爛壞死,時間久了就會萎縮,導致牙齒外露。總體來說,是由於胃經積熱日久,又受到外邪風寒侵襲而引起的。喜歡喝涼水而怕熱的,是體內熱邪遇到寒涼之氣,凝滯在牙齦肉之間;喜歡喝熱水而怕冷的,是體內熱邪受到風邪侵襲,停留在牙齦肉裡。熱邪遇到寒邪的,牙齦會出血,口臭怕熱,應該服用清胃湯;熱邪受到風邪的,牙齦怕冷,遇風則疼痛加劇,應該服用獨活散。如果牙齦腐爛發臭,牙根鬆動,屬於胃中虛火,兼有腎虛,因為牙齒是腎的精氣所剩餘的,應該服用《三因》安腎丸。
如果牙齦腐爛發臭,時有白色膿液流出,屬於胃中濕熱,應該服用犀角升麻湯,並外用胡桐淚散塗擦患處,用鹽水漱口。如果只是牙齦鬆動或伴有疼痛,白天用李杲牢牙散塗擦,晚上用固齒白玉膏貼敷,慢慢見效。如果牙齦腐爛到露出牙槽骨,則病情較為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