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)

1. 疔瘡

五臟皆可發疔瘡,現於形體細考詳,若論陰陽分上下,欲知經臟辨何方。

疔名火焰發心經,往往生於唇指中,心作煩時神恍惚,痛兼麻癢疱黃紅。

毒發肝經名紫燕,此患多於筋骨見,破流血水爛串筋,指青舌強神昏亂。

黃鼓由於脾發毒,多生口角與顴骨,疱黃光潤紅色纏,麻癢硬僵兼嘔吐。

毒發肺經名白刃,白疱頂硬根突峻,易腐易陷多損腮,咳吐痰涎氣急甚。

從來黑靨發腎經,黑斑紫疱硬如釘,為毒極甚疼牽骨,驚悸沉昏目露睛。

以上五疔應五臟,又有紅絲疔一樣,初如小瘡漸發紅,最忌紅絲攻心上。

凡治疔證貴乎早,三陰三陽更宜曉,在下宜灸上宜針,速醫即愈緩難保。

【注】此數證俱名曰疔。蓋疔者,如丁釘之狀,其形小,其根深,隨處可生。由恣食厚味,或中蛇蠱之毒,或中疫死牛、馬、豬、羊之毒,或受四時不正疫氣,致生是證。夫疔瘡者,乃火證也,迅速之病,有朝發夕死,隨發隨死,三五日不死,一月半月亦必死,此係臟腑之乖逆,性情之激變,節候之寒溫肅殺,且毒中有淺深也,若一時失治,立判存亡,有名為火焰疔者,多生於唇、口及手掌指節間,初生一點紅黃小疱,痛癢麻木;甚則寒熱交作,煩躁舌強,言語疏忽,此屬心經毒火而成也。

白話文:

以上幾種證狀都被稱為疔。疔瘡就像釘子一樣,形狀很小,但是根很深,可以生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。產生疔瘡的原因包括:暴飲暴食、感染蛇蟲毒素、接觸死牛、馬、豬、羊的毒氣,或者受到季節交替時不正之氣的影響。疔瘡是一種火證,進展很快,有的人早上患病,晚上就死了;有的人隨時患病隨時死亡;如果過了三五天不死,一個月、半個月後也必死無疑。這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,人的情緒發生劇烈變化,加上季節變化帶來的寒冷、溫暖、肅殺之氣共同作用的結果。此外,毒也有深有淺,如果延誤治療,立即判定生死。有一種叫做火焰疔的病,大多長在嘴脣、嘴巴和手掌指節之間,剛開始時只有一個小紅黃色的小水泡,又痛又癢又麻木;嚴重時會寒熱交替發作,煩躁不安,舌頭不靈活,說話含糊不清。這是由於心經毒火引起的。

有名為紫燕疔者,多生於手、足、腰、肋、筋骨之間,初生便作紫疱,次日破流血水,三日後串筋爛骨,甚則目紅甲青,邪視神昏、睡語驚惕,此屬肝經毒火而成也。有名為黃鼓疔者,初生黃疱,光亮明潤,四畔紅色纏繞,多生口角、腮、顴、眼胞上下及太陽正面之處,發時便作麻癢,重則噁心嘔吐,肢體木痛,寒熱交作,煩渴乾噦,此屬脾經毒火而成也。

白話文:

一位嚴重患有腿疾的人在牀舖上躺了三天,他的腿開始腐爛潰爛,而且正面又紅又腫。他的臉頰和顴骨又腫又癢。他感到噁心和嘔吐,而且非常口渴。他的脾臟腫大,而且他感到非常煩躁。

有名為白刃疔者,初生白疱,頂硬根突,破流脂水,癢痛兼作,多生鼻孔、兩手,易腐易陷,重則腮損咽焦,咳吐痰涎,鼻掀氣急,此屬肺經毒火而成也。有名為黑靨疔者,多生耳竅、牙縫、胸腹,腰腎偏僻之處,初生黑斑紫疱,毒串皮膚,漸攻肌肉,頑硬如疔,痛徹骨髓,重則手足青紫,驚悸沉困,軟陷孔深,目睛透露,此屬腎經毒火而成也。以上五疔,本於五臟而生。

白話文:

有一種名叫白刃疔的疾病,初始長出白色水泡,表面堅硬,根部突出,破裂時流出油狀液體,又癢又痛,多長在鼻孔和雙手中,容易腐爛和凹陷。嚴重時臉頰潰爛,咽喉腫痛,咳嗽咳痰,鼻子喘氣急促,這是由肺經毒火引起的。

還有一種叫黑靨疔的疾病,多長在耳朵、牙縫、胸腹、腰腎等偏僻部位。初始長出黑斑紫皰,毒素蔓延皮膚,逐漸侵蝕肌肉,堅硬如疔,疼痛徹骨。嚴重時手腳青紫,驚悸不安,精神萎靡,孔洞凹陷很深,眼睛凸出,這是由腎經毒火引起的。

以上五種疔瘡,都是由五臟引起。

又有紅絲疔,發於手掌及骨節間,初起形似小瘡,漸發紅絲,上攻手膊,令人寒熱往來,甚則噁心嘔吐,治遲者,紅絲攻心,常能壞人。又有暗疔,末發而腋下先堅腫無頭,次腫陰囊睪丸,突兀如筋頭,令人寒熱拘急,焮熱疼痛。又有內疔,先發寒熱腹痛,數日間,忽然腫起一塊如積者是也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紅絲疔瘡,長在手掌和骨頭接縫處,剛開始像小瘡一樣,漸漸長出紅絲,感染到手和胳膊,讓人寒熱交替,嚴重者噁心嘔吐,治療遲了,紅絲感染到心臟,常常會致命。還有一種暗疔瘡,還沒長出來,腋下就先硬腫,沒有膿頭,後來陰囊和睪丸腫起來,像筋頭一樣突出,讓人寒熱難耐,灼熱疼痛。還有一種內疔瘡,先發作寒熱腹痛,幾天後,突然腫起一塊東西,像積塊一樣。

又有羊毛疔,身發寒熱,狀類傷寒,但前心,後心有紅點,又如疹形,視其斑點,色紫黑者為老,色淡紅者為嫩。以上諸證,初起俱宜服蟾酥丸汗之毒勢不盡,憎寒壯熱仍作者,宜服五味消毒飲汗之。如發熱,口渴,便閉,脈沉實者,邪在裡也,宜服黃連解毒湯加生大黃一錢五分,蔥頭五個清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,還有一種叫做「羊毛疔」的疾病,患者會發冷發熱,症狀類似傷寒,但前心、後心會出現紅點,像疹子的形狀,觀察這些斑點,紫黑色的為老疾,淡紅色的為新疾。以上這些症狀,在初期都適合服用「蟾酥丸」來發汗,以排出身體的毒邪。如果汗出之後,毒邪尚未完全排出,患者仍然感到畏寒、發熱,可以服用「五味消毒飲」來發汗。如果患者發熱、口渴、大便不通,脈搏沉實,這表示邪氣在體內,應該服用「黃連解毒湯」,並加入一錢五分的生大黃和五個蔥頭一起服用,以清解毒邪。

凡證輕者,宜服化疔內消散;若疔毒將欲走黃,急服疔毒復生湯;已走黃者,令人心煩昏憒,急用七星劍湯以救之。若手足冷,六脈暴絕者,系毒氣閉塞,元氣不能宣通,先宜蟾酥丸,隨服木香流氣飲行氣,其脈自見。若疔毒誤灸,煩躁譫語者,乃逼毒內攻也,宜服解毒大青湯

白話文:

  • 凡是症狀較輕的,宜服用化疔內消散。

  • 若疔瘡毒將要化膿,立即服疔毒復生湯。

  • 膿瘡已經化膿,使人煩躁昏沉,立刻使用七星劍湯來搶救。

  • 若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或突然消失,是毒氣閉塞,元氣無法運行順暢,先服用蟾酥丸,隨後服用木香流氣飲來運行氣血,脈搏自然會恢復正常。

  • 若疔瘡毒灸治不當,出現煩躁、胡言亂語的情況,是將毒氣逼入體內造成內攻,宜服用解毒大青湯。

若潰後餘毒未盡,五心煩熱者,宜服人參清神湯,針後出膿之時,氣虛驚悸者,宜服內托安神散。若攻利太過,以致發渴六脈虛大者,宜服補中益氣湯,若發汗之後,汗不止,熱不退,瘡不疼,便不利者,此屬裡虛,宜服八珍湯黃耆、麥冬治之。凡疔潰後不宜補早,雖見真虛,只可平補,忌用溫補之藥。

白話文:

如果瘡潰爛後,餘毒尚未完全清除,五心煩熱,應該服用人參清神湯。在針灸後膿液排出時,如果氣虛驚悸,應該服用內託安神散。如果攻下利瀉藥物使用過多,導致發渴,六脈虛大,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。如果發汗後,汗水不止,熱度不退,瘡口不疼痛,大便不通,這屬於內虛,應該服用八珍湯加入黃耆、麥冬來治療。一般來說,瘡潰爛後不宜過早進補,即使見到確實虛弱,也只能平補,忌用溫補藥物。

外治用藥、針灸亦當循其次第。書云:疔瘡先刺血,內毒宜汗瀉,禁灸不禁針,怕綿不怕鐵,初覺貴乎早治,十證十全;稍遲者,十全五六;失治者,十壞八九。初發項以上者,三陽受毒,必用鈹針刺入瘡心四、五分,挑斷疔根,令出惡血;隨用立馬回疔丹,或蟾酥條插入孔內,外以巴膏蓋之。

白話文:

在《外科正宗》中,對於疔瘡的治療,有以下的原則:

  1. 外治用藥和針灸都應該遵循一定的次序。

  2. 一開始就要刺血,把裡面的毒素排出,汗法和下法都可以,但禁止灸法,針刺則可以。

  3. 最怕用棉花,不怕用鐵針,在病症一開始的時候要及時治療,十種症狀都有效;如果稍有耽誤,十種症狀中只能有一半有效;如果不及時治療,那麼十種症狀中有八九種都會惡化。

  4. 如果瘡在頭面頸上,那是三陽經中風中寒,一定要用鈹針刺入瘡心四五分深,挑斷瘡根,讓惡血流出,然後馬上敷上立馬回疔丹,或蟾酥條塞進針孔內,外敷巴膏。

如項以下生者,三陰受毒,即當艾灸以殺其勢,灸之不痛,亦須針刺出血,插蟾酥條,旁腫以離宮錠塗之。如旁腫頑硬,推之不動,用針亂刺頑硬之處,令多出惡血,否則必致走黃。挑法,先用針干將毒頂焦皮刮開,針入疔根,堅硬如針者為順;若針刺入綿軟如瓜穰,而不知痛者為逆,百無一生。

白話文:

如果肩頸以下部位出現瘡毒,三陰經受毒侵襲,就應該進行艾灸以抑制毒勢。灸的時候,如果沒有疼痛感,也必須用針刺破皮出血,然後插入蟾酥條。旁邊腫脹的地方,用離宮錠塗抹。如果旁邊腫脹的地方很頑固,推也推不動,可以用針多刺一些,讓惡血流出來,否則很可能會導致黃膽。挑瘡毒的方法是,先用針將毒瘡頂部的焦皮刮開,然後將針刺入瘡根,如果感覺到堅硬像針一樣,就表示順利;如果刺入後感覺綿軟像瓜穰,而且沒有疼痛感,就表示逆症,這種情況下,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。

凡挑疔根,先出紫黑血,再挑刺至鮮血出,以知痛為止;隨填拔疔散令滿,以萬應膏蓋之,過三、四時,撥去舊藥,易以新藥;若藥干無水不痛者,此挑法未斷疔根也,再深挑之,必以上藥知痛,藥入水流為率;三四日後,瘡頂乾燥,以琥珀膏貼之,令疔根托出,換九一丹撒之,黃連膏抹之,外蓋白膏藥生肌斂口。

白話文:

凡是挑出疔瘡的根部,首先會出現紫黑色的血,然後再挑刺,直到鮮血流出,並且感到疼痛為止;隨即填塞拔疔散,讓它填滿瘡口,再用萬應膏蓋住。經過三、四個時辰,將舊藥撥去,換上新藥;如果是藥物乾掉後沒有水份,也不感到疼痛,這表示挑治的方法還沒將疔瘡的根部挑斷,必須再深入挑治,一定會在藥物進入患處後感到疼痛,藥物會隨著水份流出為準則;三四天後,瘡頂乾燥,用琥珀膏貼敷,讓疔瘡的根部凸出來,再換用九一丹灑在瘡口,並用黃連膏塗抹,外面再蓋上白膏藥,讓傷口長出新的肉,並收斂瘡口。

若初起失治,或房勞、夢遺損氣,以致毒氣內攻,走黃不住者,其瘡必塌陷,急當隨走黃處,按經找尋,有一芒刺直豎,即是疔苗,急當用鐵針刺出惡血,即在刺處用艾壯灸三壯,以宣餘毒。若身面漫腫,神昏悶亂,乾嘔心煩作渴,遍身起疱抽搐者,俱為逆證。惟紅絲疔於初起時,急用瓷針於紅絲盡處,砭斷出血;尋至初起瘡上挑破,即用蟾酥條插入,萬應膏蓋之,隨服黃連解毒湯

白話文:

如果在一開始治療不當,或是因為房事過度、夢遺,損傷精氣,導致毒氣內攻,造成黃疽不退,化膿潰爛,瘡口必然塌陷。這時應該立即根據黃疸的走向,沿著經絡尋找,找到一根直立的芒刺,那就是「疔苗」。必須立即用鐵針刺出其中的壞血,再在刺出的部位用艾灸灸三壯,以宣發殘餘的毒素。

如果出現全身浮腫、精神昏迷、噁心煩躁、口渴、遍身起皰、抽搐的症狀,這都屬於逆證。只有紅絲疔在初期時,可以立即使用瓷針在紅絲的盡頭刺破而出血;然後找到最初起的瘡口,挑破後立即插入蟾酥條,再蓋上萬應膏。同時服用黃連解毒湯。

再暗、內二疔,不用挑法,先以蟾酥丸含化令盡,以冷水漱去毒涎,再用三丸嚼蔥白三寸,裹藥黃酒送下,蓋臥出汗;少時無汗,再飲熱酒催之;仍無汗,系毒熱滯結,急用霹靂火法令汗出,毒熱隨之而解。次用雙解貴金丸下之自效。若暗、內二疔初起,牙關緊急者,用蟾酥丸三、五粒,蔥頭煎湯研化灌之;俟稍蘇,治法如前。

白話文:

對於已經很嚴重、在內部形成的疔瘡,不使用挑刺的方法。首先使用蟾酥丸含化直到藥丸溶解,然後用冷水漱口以去除毒液。接著嚼碎三粒藥丸,混合三寸長的蔥白,用黃酒送服,蓋上被子發汗,或者休息一段時間後若沒有出汗,可再喝酒驅汗。如果仍未出汗,則是由於毒熱停滯結塊所致,需要趕緊用霹靂火法發汗,毒熱就會隨之解開。接著服用雙解貴金丸,就能夠發揮功效。如果疔瘡剛開始形成,並且牙關緊閉,則使用三到五粒蟾酥丸,與蔥頭一起煎湯,研磨後灌服;等到稍微緩解後,再按照前面的方法治療。

至羊毛疔,先將紫黑斑點,用衣針挑出如羊毛狀,前後心共挑數處,用黑豆、蕎麥研粉塗之,即時汗出而愈。一法:用明雄黃末二錢,青布包扎,蘸熱燒酒於前心擦之,自外圈入內,其毛即奔至後心,再於後心擦之,其羊毛俱拔出於布上,埋之,忌茶水一日。

白話文:

到了楊梅瘡,先將紫黑斑點,用縫衣針挑出如羊毛狀,前後心共挑出數處,用黑豆和蕎麥研磨成粉塗上,立即汗流而出即痊癒。另一種方法:用明礬雄黃末二錢,用青布包紮,蘸熱燒酒於前心擦拭,從外圍進入內部,它的毛即奔至後心,再在後心擦拭,它的羊毛全部拔出在布上,埋藏起來,忌諱喝茶水一天。

再諸疔部位、形色,亦有急緩,生於頭項、胸背者最急,生於手、足骨節之間者稍緩。一疔之外別生一小瘡,名曰應候;四圍赤腫而不散漫者,名曰護場;四旁多生小瘡者,名曰滿天星;有此者緩,無此者急。

白話文:

各種疔瘡的部位和顔色不同,也有急緩之分。生於頭、項、胸、背的疔瘡最緊急;生於手腳骨節之間的,稍緩一些。在一個疔瘡的旁邊,又生出一個小瘡,叫做“應候”;疔瘡周圍發紅、腫脹而不擴散的,叫做“護場”;疔瘡周圍生出很多小瘡的,叫做“滿天星”。有這些症狀的疔瘡病情緩和,沒有這些症狀的疔瘡病情緊急。

疔證初起,至四、五日間,由白色而至青紫色,疔頭潰膿,形似蜂窩,內無七惡等證者為順;若初起似疔非疔,灰色頂陷,如魚臍,如蠶斑,青紫黑疱,軟陷無膿,內見七惡等證者逆。凡疔毒俱由火毒而生,忌服辛熱之藥,恐反助其邪也;忌敷寒涼之藥,恐逼毒攻裡也。再膏藥不宜早貼,惟在將潰已潰時貼之,呼膿長肉,以避風寒。

白話文:

疔瘡在發作初期,到四、五天後,由白色轉變為青紫色,疔瘡頭部潰爛流膿,形狀像蜂窩,裡面沒有出現七種惡性症狀的,這是順型的疔瘡;假如剛開始發作時,看起來像疔瘡但又不像是疔瘡,灰色頂部凹陷,像魚的肚臍,像蠶斑,青紫色或黑色水泡,柔軟凹陷沒有膿,裡面出現七種惡性症狀的,這是逆型的疔瘡。所有疔瘡的毒都是由火毒而產生,禁止服用辛辣熱性的藥物,恐怕反而會助長它的邪氣;禁止敷用寒涼的藥物,恐怕會迫使毒氣攻入體內。另外,膏藥不宜早貼,只能在即將潰爛或已經潰爛時貼,可以引出膿液、長出新肉,以避免風寒。

初潰時,忌用生肌藥,恐毒未除,反增潰爛。生項以上者,屬三陽經,不宜灸。若火日生疔,亦禁灸,犯之或為倒陷,或至走黃。俱忌椒、酒、雞、魚、海味、鵝肉、豬首、辛辣、生冷等物,氣怒、房勞、諸香並孝服、經婦、僧道、雞犬等項,犯之必致反復,慎之。

白話文:

  1. 病症初期,忌用生肌藥,擔心毒素未消除,反而加重潰爛。

  2. 生長在頸部以上的部位,屬於三陽經,不宜灸。

  3. 如果火毒引起的瘡癤每日增多,也禁止灸,否則可能導致潰爛加重,或化膿蔓延。

  4. 忌食辛辣、生冷類食物,包括辣椒、酒、雞、魚、海鮮、鵝肉、豬頭肉等,以及容易刺激性食物,忌食。

  5. 忌情緒激動、房勞過度、接觸香料、香火、孝服期間、經期婦女、僧道、接觸雞犬等,否則容易導致病情反覆,務必注意。

蟾酥丸

蟾酥(酒化,二錢),輕粉,銅綠,枯礬,寒水石(煅),膽礬乳香沒藥麝香(各一錢),硃砂(三錢),雄黃(二錢),蝸牛(二十一個)

白話文:

蟾酥(用酒化開,二錢),輕粉,銅綠,枯礬,寒水石(煅燒過),膽礬,乳香,沒藥,麝香(各一錢),硃砂(三錢),雄黃(二錢),蝸牛(二十一個)

以上各為末,稱准,於端午日午時,在淨室中先將蝸牛研爛,同蟾酥和研稠黏,方入各藥共搗極勻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三丸,用蔥白五寸,令患者嚼爛,吐於手心內,男用左手,女用右手,將藥丸裹入蔥泥內,用無灰熱酒一茶盅送下:被蓋約人行五六里路,病者出汗為度;甚者再用一服。如外用之法,搓條作餅,隨證用之。修合時,忌婦人、雞犬等見之。

白話文:

以上各為末,稱好,在端午日午時,在乾淨的房間中,先將蝸牛研磨成泥,與蟾酥一起研磨至黏稠,然後加入其他藥物,一起搗製均勻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丸,用五寸長的蔥白,讓患者嚼碎,吐在手心裡,男性用左手,女性用右手,將藥丸裹在蔥泥中,用一茶盅無灰熱酒送服。蓋上被子走五六里路,以患者出汗為度。病情嚴重的,再服用一次。如外用,將藥丸搓成條狀或餅狀,依據病情使用。修合藥物時,忌諱婦人、雞犬等動物看到。

【方歌】蟾酥丸治諸疔毒,初起惡瘡皆可逐,外用化腐又消堅,內服驅毒發汗速。硃砂輕粉麝雄黃,銅綠枯礬寒水入,膽礬乳沒共蝸牛,丸如綠豆蔥酒服。

白話文:

【藥方歌】蟾酥丸可以治療各種毒瘡,對於初期惡瘡都能夠消除,外用可以化解腐肉並且消滅堅硬的硬塊,內服可以驅散毒素並且迅速發汗。方子包含硃砂、輕粉、麝香、雄黃、銅綠、枯礬、寒水石、膽礬、乳沒、蝸牛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綠豆大小的丸藥,用蔥酒送服。

五味消毒飲

金銀花(三錢),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,紫背天葵子(各一錢二分)

白話文:

  • 金銀花(15克)

  • 野菊花(6克)

  • 蒲公英(6克)

  • 紫花地丁(6克)

  • 紫背天葵子(6克)

水二盅,煎八分,加無灰酒半盅,再滾二、三沸時,熱服。渣如法再煎服,被蓋出汗為度。

【方歌】五味消毒療諸疔,銀花野菊蒲公英,紫花地丁天葵子,煎加酒服發汗靈。

白話文:

【方歌解釋】

五種藥物可以消毒和治療各種疔瘡。

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和天葵子,

用文火煎煮後,加入米酒服用,就可以發汗來治療疾病。

化疔內消散

知母,貝母(去心,研),穿山甲(炙,研),蚤休,白芨,乳香,天花粉皂刺,金銀花,當歸赤芍甘草(生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知母、貝母(去除中心,研磨成粉)、穿山甲(烤製後,研磨成粉)、蚤休、白芨、乳香、天花粉、皁刺、金銀花、當歸、赤芍、甘草(生的,各一錢重)。

酒、水各一盅,煎一盅,去渣,量病上、下服之。

【方歌】化疔內消知貝甲,蚤休及乳草天花,皂刺銀花歸芍酒,疔證毒輕服更嘉。

疔毒復生湯

金銀花,梔子(生,研),地骨皮牛蒡子(炒,研),連翹(去心),木通牡蠣(煅),生軍,皂刺,天花粉,沒藥,乳香(各八分)

白話文:

金銀花、生梔子(研磨)、地骨皮、炒牛蒡子(研磨)、去心連翹、木通、煅牡蠣、生軍、皁刺、天花粉、沒藥、乳香(各八分)。

酒、水各一盅,煎一盅,食遠服。不能飲者,只用水煎,臨服入酒一杯,和服亦效。脈實便秘者,加朴硝。

【方歌】疔毒復生欲走黃,頭面腫浮毒內傷,銀梔骨蒡翹通蠣,軍刺天花沒乳香。

七星劍

蒼耳頭,野菊花,豨薟草,地丁香半枝蓮(各三錢),蚤休(二錢),麻黃(一錢)

白話文:

蒼耳頭:治療感冒、咳嗽、支氣管炎等症狀。

野菊花: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,治療感冒、頭痛、牙痛、瘡癤腫痛等症狀。

豨薟草:活血化瘀、止痛,治療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等症狀。

地丁香: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,治療咽喉腫痛、口腔潰瘍等症狀。

半枝蓮: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,治療感冒、頭痛、咽喉腫痛等症狀。

蚤休:清熱解毒、殺蟲止癢,治療皮膚瘙癢、瘡癤腫痛等症狀。

麻黃:發汗解表、宣肺平喘,治療感冒、咳嗽、支氣管炎等症狀。

用好酒一斤,煎至一碗,澄去渣熱服,被蓋出汗為度。

【方歌】七星劍嘔熱兼寒,疔毒走黃昏憒添,麻黃蒼耳菊豨薟,地丁香蚤半枝蓮。

木香流氣飲

當歸,白芍(酒炒),川芎,紫蘇,桔梗枳實(麩炒),烏藥陳皮半夏(制),白茯苓,黃耆,防風青皮(各一錢),大腹皮檳榔枳殼(麩炒),澤瀉甘草節,木香(末,各五分)

白話文:

當歸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川芎、紫蘇、桔梗、枳實(用麩皮炒過)、烏藥、陳皮、半夏(經過炮製)、白茯苓、黃耆、防風、青皮(各一錢)、大腹皮、檳榔、枳殼(用麩皮炒過)、澤瀉、甘草節、木香(磨成末,各五分)

生薑三片,紅棗肉二枚,水煎服,下部加牛膝。

【方歌】木香流氣宣氣滯,歸芍芎蘇桔枳實,烏藥二陳耆大腹,風榔青枳瀉煎之。

解毒大青湯

大青葉,木通,麥門冬(去心),人中黃,梔子(生,研),桔梗,元參,知母,升麻竹葉石膏(煅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大青葉、木通、麥門冬(去除麥冬的根莖)、人中黃、梔子(生用,研成細末)、桔梗、元參、知母、升麻、竹葉、石膏(煅燒過,每味藥材各一錢)。

水二盅,燈心二十根,煎八分,食遠服。大便秘加大黃,悶亂加燒人糞。

【方歌】解毒大青通麥門,中黃梔子桔元參,知升竹葉石膏煅,疔瘡誤灸毒內侵。

白話文:

【歌訣】治療毒症的大青葉、通麥門冬、中黃、梔子、桔梗、元參、知母、升麻、竹葉、煅石膏,是疔瘡誤灸後毒性侵入體內時使用的。

人參,陳皮,白茯苓,地骨皮,麥門冬(去心),當歸,白朮(土炒),黃耆,遠志(去心,各一錢),柴胡,黃連,甘草(炙,各五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陳皮、白茯苓、地骨皮、麥門冬(去除麥門冬的內核)、當歸、白朮(用土炒過的白朮)、黃耆、遠志(去除遠志的內核,各取一錢)、柴胡、黃連、甘草(用火烤過的甘草,各取五分)

水二盅,粳米一撮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【方歌】人參清神疔毒潰,陳苓地骨麥冬歸,術耆柴遠黃連草,益氣除煩熱可推。

內托安神散

人參,麥門冬(去心),茯神,黃耆,白朮(土炒),元參,陳皮(各一錢),石菖蒲,甘草(炙),酸棗仁(炒,研),遠志(去心),五味子(研,各五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麥門冬(去除中心)、茯神、黃耆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元參、陳皮(各取一錢)、石菖蒲、甘草(烤過的)、酸棗仁(炒過研磨後)、遠志(去除中心)、五味子(研磨,各取五分)

水二盅,煎八分,臨服入硃砂末三分和勻,食遠服。

【方歌】內托安神多驚悸,疔瘡針後元氣虛,參麥茯菖耆朮草,元參棗遠味陳皮。

立馬回疔丹

輕粉,蟾酥(酒化),白丁香硇砂(各一錢),乳香(六分),雄黃,硃砂,麝香(各三分),蜈蚣(炙一條),金頂砒(注末卷,五分)

白話文:

  • 輕粉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收斂止血的功效。

  • 蟾酥:蟾蜍的乾燥分泌物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白丁香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硇砂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乳香:一種中藥,具有活血止痛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雄黃:一種中藥,具有殺蟲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硃砂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鎮靜安神的功效。

  • 麝香:一種中藥,具有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蜈蚣:一種中藥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金頂砒:一種中藥,具有殺蟲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
共為細末,麵糊搓如麥子大。凡遇疔瘡,以針挑破,用一粒插入孔內,外以膏蓋,追出膿血疔根為效。

【方歌】立馬回疔輕蟾酥,白丁香乳麝雄朱,硇蜈金頂砒研末,疔瘡用此根自除。

九一丹

石膏(煅,九錢),黃靈藥(一錢)

共研極細,撒於患處。

【方歌】九一丹醫疔破後,根除用此把膿搜,煅石膏對黃靈藥,清熱生肌患自瘳。

霹靂火

鵝卵石燒紅,安鐵杓內,杓安桶內,以醋淬石,令患者將患處覆桶上,厚衣密蓋,勿令泄氣,熱氣微再添紅石,加醋淬之,瘡頭及腫處,使熱氣熏蒸至汗出,其毒減半。

白話文:

將鵝卵石燒紅,放在鐵杓子內,鐵杓子放在桶內,用醋淬石。讓患者將患處覆蓋在桶上,用厚厚的衣物嚴密蓋住,不要讓熱氣泄漏出去。熱氣稍稍減弱時,再添入燒紅的石頭,並加入醋淬之。瘡口及腫脹處,使熱氣燻蒸至出汗,毒氣就會減半。

黃連解毒湯(見耳部黑疔)

補中益氣湯八珍湯巴膏萬應膏白膏藥黃靈藥(俱見潰瘍門)

白話文:

  • 補中益氣湯:補益中氣的湯藥,可治療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等症狀。

  • 八珍湯:補益氣血的湯藥,可治療氣血兩虧、身體虛弱等症狀。

  • 巴膏:一種用巴豆製成的膏藥,可治療皮膚潰瘍、瘡癤腫毒等症狀。

  • 萬應膏:一種具有多種療效的膏藥,可治療跌打損傷、風濕疼痛等症狀。

  • 白膏藥:一種用白蠟製成的膏藥,可治療皮膚潰瘍、燙傷等症狀。

  • 黃靈藥:一種用黃連製成的藥物,可治療痢疾、腹瀉等症狀。

離宮錠雙解貴金丸(俱見腫瘍門)

拔疔散(見牙齒部牙疔)

琥珀膏(見頭部發際瘡)

黃連膏(見鼻部鼻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