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一 (8)
卷一 (8)
1. 十二經氣血多少歌
多氣多血惟陽明,少氣太陽厥陰經,二少太陰常少血,血虧行氣補其榮,氣少破血宜補氣,氣血兩充功易成,厥陰少陽多相火,若發癰疽最難平。
【注】人之十二經,有氣血多少之分,多則易愈,少則難痊,瘍醫明此,臨證可豫知癰疽、瘡瘍之始終難易,而用藥消補之法始當也。如手陽明大腸、足陽明胃,此二經常多氣多血;手太陽小腸、足太陽膀胱、手厥陰包絡、足厥陰肝,此四經常多血少氣;手少陽三焦、足少陽膽、手少陰心、足少陰腎、手太陰肺、足太陰脾,此六經常多氣少血。大法:血多者,則破其血;氣多者,則行其氣。
氣少者,難於起發,宜托補之;血少者難於收斂,宜滋養之;氣血兩充,則易於起發,易於收斂。惟手足厥陰、少陽四經,倍多相火,此四經若發癰疽,肌肉難長,瘡口難合。倘過用驅毒峻利之藥,以伐其氣,以消其血,必難收功。故明其經之氣血多少,則用藥不致有妄汗妄下之弊矣。
白話文:
十二經氣血多少歌
陽明經氣血最旺盛,太陽、厥陰經氣血不足。太陰經經常氣血都少。血虛就要行氣補血,氣虛就要破血補氣。氣血都充足,療效就容易顯著。厥陰、少陽經火氣較盛,如果生瘡瘍,就最難痊癒。
2. 癰疽總論歌
癰疽原是火毒生,經絡阻隔氣血凝。外因六淫八風感,內因六慾共七情,飲食起居不內外,負挑跌撲損身形,膏粱之變營衛過,藜藿之虧氣血窮。疽由筋骨陰分發,肉脈陽分發曰癰,瘍起皮里肉之外,瘡發皮膚癤通名。陽盛焮腫赤痛易,陰盛色黯陷不疼,半陰半陽不高腫,微痛微焮不甚紅。
五善為順七惡逆,見三見四死生明。臨證色脈須詳察,取法溫涼補汗攻。善治傷寒雜證易,能療癰疽腫毒精。
【注】經云: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。故曰癰疽原是火毒生也。癰疽皆因榮衛不足,氣血凝結,經絡阻隔而生。故曰經絡阻隔氣血凝也。其因有三:外因、內因、不內外因也。外因者,由於春之風、夏之熱暑、長夏之濕、秋之燥、冬之寒也。當其時而至,則為正氣;非其時而至,或過盛,則為淫邪。
凡此六淫為病,皆屬外因。亦有因於八風相感,如冬至日,正北大剛風;立春日,東北凶風;春分日,正東嬰兒風;立夏日,東南弱風;夏至日,正南大弱風;立秋日,西南謀風;秋分日,正西剛風;立冬日,西北折風。應時而至,主生養萬物;不應時而至,主殺害萬物。若人感愛,內生重病,外生癰腫。
凡此八風為病,亦屬外因。故曰外因六淫八風感也,內因者,起於耳聽淫聲,眼觀邪色,鼻聞過臭,舌貪滋味,心思過度,意念妄生,損人神氣,凡此六慾為病,皆屬內因。又有喜過傷心,怒過傷肝,思過傷脾,悲過傷肺,恐過傷腎,憂久則氣結,卒驚則氣縮。凡此七情為病,亦屬內因。
故曰內因六慾共七情也。不內外因者,由於飲食不節,起居不慎。過飲醇酒,則生火,消灼陰液;過飲茶水,則生濕停飲;過食五辛,則損氣血;傷飢失飽,則傷脾胃,凡此皆飲食之致病也。晝日過勞,挑輕負重,跌撲㨛墜等類,損其身形;夜不靜息,強力入房,勞傷精氣,凡此皆起居之致病也。
其起於膏粱厚味者,多令人榮衛不從,火毒內結;起於藜藿薄食者,多令人胃氣不充,氣血虧少,凡此亦屬不內外因也。人之身體,計有五層:皮、脈、肉、筋、骨也。發於筋骨間者,名疽,屬陰;發於肉脈之間者,名癰,屬陽;發於皮里肉外者,名曰瘍毒;只發於皮膚之上者,名曰瘡癤。凡癰疽陽盛者,初起焮腫,色赤疼痛,則易潰易斂,順而易治,以其為陽證也。
陰盛者,初起色黯不紅,塌陷不腫,木硬不疼,則難潰難斂,逆而難治,以其為陰證也。半陰半陽者,漫腫不高,微痛不甚,微焮不熱,色不甚紅,此證屬險。若能隨證施治,不失其宜,則轉險為順,否則逆矣。五善者,五善之證也,諸瘡見之為順,則易治。七惡者,七惡之證也,諸瘡見之為逆,則難治。
凡患癰疽者,五善為順,七惡為逆。見三善者則必生;見四惡者,則必死也。醫者於臨證之時,須詳察色脈,宜溫者溫之,宜涼者涼之,宜補者補之,宜汗者汗之,宜攻者攻之,庶有濟也。然外證癰疽,猶如內證傷寒,善治傷寒,則雜病無不易治;能療癰疽,則諸瘡無不精妙。
白話文:
癰疽的根本原因是體內火毒的產生,導致經絡阻塞,氣血凝滯。外在因素有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和八風(不同季節方向的風)的侵襲;內在因素則包括六慾(貪、嗔、癡、愛、惡、慢)和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的過度。飲食起居不節,以及負重、跌撲等外傷,也會導致癰疽的發生。過度食用肥甘厚味,則損傷營衛;飲食清淡不足,則導致氣血虧虛。
疽發生在筋骨(陰分),癰則發生在肌肉(陽分)。瘍發生在皮肉之間,瘡和癤則發生在皮膚表面。陽盛的癰疽,表現為紅腫熱痛,容易潰爛癒合,預後較好;陰盛的癰疽,則表現為顏色暗淡、塌陷不腫、硬而不痛,難以潰爛癒合,預後較差;半陰半陽的癰疽,則症狀介於兩者之間,預後較為凶險。
五種良好的徵兆預示病情順利,七種惡劣的徵兆則預示病情危急。出現三個好的徵兆,病情就能好轉;出現四個壞的徵兆,則可能危及生命。
診斷時必須仔細觀察患者的面色和脈象,根據病情選擇溫、涼、補、瀉、攻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如果能熟練掌握治療傷寒的經驗,那麼其他雜病也容易治療;如果能精通治療癰疽,那麼各種瘡瘍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,其根本在於能正確辨別表裡、陰陽、虛實、寒熱等病理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