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8)

1. 桑柴火烘法歌

癰疽初起腫且疼,重若負石不潰膿,桑柴烘法能解毒,止痛消腫有奇功。新桑樹根劈條用,木枝長有九寸零,劈如指粗一頭燃,吹滅用火患處烘。片時火盡宜再換,再用三四枝方靈,每日須烘二三次,腫潰腐脫新肉生。

白話文:

當膿瘡剛開始腫脹且疼痛時,感覺像負著一塊沉重的石頭,且膿瘡無法潰爛排膿,桑柴烘烤的方法可以解毒、止痛、消腫,效果非常顯著。使用新鮮桑樹根劈成條狀,木條長度約九寸多,劈得像手指一樣粗,將 一端點燃,吹熄後用燃燒處烘烤患處。烘烤一段時間後,火熄滅了就需要更換新的木條,連續使用三四根木條,每天需要烘烤二到三次,腫瘤就會潰爛、腐肉脫落,並長出新的肉芽。

【注】凡癰疽初起腫痛,重若負石,堅而不潰者,桑柴烘之,能解毒止痛,消腫散瘀,毒水一出,即能內消。若潰而不腐,新肉不生,疼痛不止者,用之助陽氣,散瘀毒,生肌肉,移深居淺,實有奇驗。法用新桑樹根,劈成條,或桑木枝,長九寸,劈如指粗,一頭燃著吹滅,用火向患處烘片時,火盡再換。每次烘三四枝,每日烘二三次,以知熱、腫潰、肉腐為度,此古法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癰疽在初起時腫痛,重如背負石頭,堅硬而不潰破的,用桑樹枝烘烤,能夠解毒止痛,消腫散瘀,毒水一出來,就能夠內部消退。如果潰破而不腐爛,新肉不長,疼痛不止的,可用此法來幫助陽氣,散瘀毒,生肌肉,將深層的膿液引到淺層,確實有奇效。方法是用新鮮桑樹根,劈成條狀,或者用桑樹枝,長九寸,劈成手指粗細,一頭點燃後吹滅,用火對著患處烘烤一會兒,火盡了再換。每次烘烤三四枝,每天烘烤二、三次,以熱、腫潰、肉腐為度,這是古法。

但桑柴火力甚猛,宜用於未潰之先,可以生髮陽氣,速潰速腐。若已潰之後,或瘡口寒,或天氣寒,或肌肉生遲者,亦須烘之,使肌肉常暖。法以桑木燒作紅炭,以漏杓盛之,懸患上,自四圍烘至瘡口,或高或低,總以瘡知熱為度。每日烘後,再換敷貼之藥。蓋肌肉遇暖則生,潰後烘法,亦瘍科所不可缺也。

白話文:

但是桑柴的火力很猛,宜於在瘡口尚未潰爛之前使用,可以生髮陽氣,快速潰爛腐熟瘡口。若瘡口已經潰爛之後,或瘡口寒冷,或天氣寒冷,或肌肉生長緩慢,也需要烘烤,使肌肉經常溫暖。方法是用桑木燒成紅炭,用漏斗盛放,懸掛在患處上方,從四面八方烘烤到瘡口,或高或低,總是以瘡口感覺到熱為度。每天烘烤後,再換敷貼的藥物。因為肌肉遇暖則生長,瘡口潰爛後的烘烤方法,也是外科不可缺少的。

2. 牛膠蒸法歌

癰疽發背痔漏瘡,牛膠蒸法最相當。熬稠攤紙貼患上,醋煮軟布熱蒸良。溫易瘡癢膿出盡,洗法膠紙貫眾湯

【注】癰疽、發背、痔漏、惡瘡、臁瘡、久頑不斂等瘡,用牛皮膠一塊,水熬稀稠得所,攤厚紙上,每剪一塊貼瘡口。次用釅醋煮軟布二塊,乘熱罨膠紙上蒸之,稍溫再易,蒸至瘡癢膿出至盡。預用貫眾二兩,煎湯熱洗,去膠紙,外用膏藥貼之。次日照前蒸洗,直至膿盡瘡干為度。

白話文:

對於癰疽、發背、痔瘡、惡瘡、臁瘡、久治不癒的瘡口,使用一塊牛皮膠,用水熬煮至適當的濃稠度,塗抹在厚紙上,每次剪下一塊貼在瘡口上。然後用濃醋煮軟兩塊布,趁熱敷在膠紙上蒸熱,稍溫後再換,一直蒸到瘡口發癢,膿液全部排出為止。準備兩錢貫眾,煎湯熱敷,洗去膠紙,外用膏藥貼上。第二天照前一天的方法蒸敷清洗,直到膿液排盡、瘡口乾涸為止。

3. 藥筒拔法歌

癰疽陰證半月間,不發不潰硬而堅,重如負石毒膿郁,致生煩躁拔為先,鈹針放孔品字樣,膿鮮為順紫黑難。

【注】癰疽陰證,十五日前後,瘡不起發,膿至深不能外潰,瘡勢堅硬,重如負石,毒膿內潰好肉,致生煩躁。宜用藥筒拔法為先,令毒膿得門路而出。預將竹筒藥水煮熱;次用鈹針置瘡頂一寸之內,品字樣放開三孔,深一寸或半寸,量瘡之高下,取竹筒乘熱合於瘡孔上,拔出膿血,紅黃鮮明者,為順證,易治;若膿血紫黑者,為敗證,難治。

白話文:

中醫古文:

【注】癰疽陰證,十五日前後,瘡不起發,膿至深不能外潰,瘡勢堅硬,重如負石,毒膿內潰好肉,致生煩躁。宜用藥筒拔法為先,令毒膿得門路而出。預將竹筒藥水煮熱;次用鈹針置瘡頂一寸之內,品字樣放開三孔,深一寸或半寸,量瘡之高下,取竹筒乘熱合於瘡孔上,拔出膿血,紅黃鮮明者,為順證,易治;若膿血紫黑者,為敗證,難治。

注:癰疽的陰性症狀,在十五天前後,瘡口不發不破,膿液在深處無法向外潰爛,瘡勢堅硬,沉重如石頭,毒膿在內部潰爛好的肉,導致煩躁不安。應該先用藥筒拔法,讓毒膿找到出路。將竹筒藥水預先煮熱;然後用鈹針在瘡口的頂部一英寸之內放置,像品字形那樣放開三個孔,深度一英寸或半英寸,根據瘡口的高低,取竹筒趁熱貼合在瘡口的孔穴上,拔出膿血,如果膿血是鮮紅或鮮黃色的,是順證,容易治癒;如果膿血是紫黑色,是敗證,難以治癒。

煮竹筒方

羌活獨活,紫蘇,蘄艾,菖蒲,白芷甘草(各五錢),連須蔥(二兩)

白話文:

羌活、獨活、紫蘇、艾草、菖蒲、白芷、甘草(每樣五錢),連根的蔥(二兩)

水十碗,熬數滾聽用。次用鮮嫩竹一段,長七寸,徑口一寸半,一頭留節,刮去青皮,厚約分許,靠節鑽一小孔,以杉木條塞之,放前藥水內,煮數十滾,將藥水鍋置患人榻前,取筒傾去藥水,乘熱急合瘡頂針孔上,按緊自然吸住。待片時藥筒已溫,拔去杉木塞子,其筒易落,外用膏藥蓋貼,勿令受風。

白話文:

將十碗水煮沸數次,然後使用一段新鮮翠嫩的竹子,長度約七寸,直徑約一寸半,一端保留竹節,颳去青皮,厚度約一分,靠近竹節處鑽一個小孔,用杉木條塞住,放入先前煮好的藥水中,煮沸數十次,將藥水鍋放在患者的牀前,取筒子將藥水傾倒出來,趁熱迅速將筒子與瘡頂針孔對齊,按緊即可自然吸附。等筒子變溫後,拔去杉木塞子,筒子自然脫落,最後使用膏藥覆蓋患處,並注意避免患處受風。

膿血不盡,次日再煮,仍按舊孔再拔,治陰瘡擠膿不受疼之良法也,勿忽之。如陽瘡,則不必用此法,恐傷氣血,慎之。

白話文:

【方歌】藥水煮筒有奇能,令瘡膿出不受疼,菖蘇羌獨艾芷草,整蔥竹筒水煮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