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十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4)

1. 敦疽

敦疽多生足指疼,腫色紅活出血膿,血燥精竭無敗色,膏粱房勞脾腎經。

【注】此證多生於足指,而手指亦間有生者,由膏粱太過則損脾,房勞太過則傷腎;脾既損則血生少,腎既傷則精必竭,更兼濕熱壅盛而成。初起黃粟小疱,痛如湯潑火燃,其色紅活,腫無黑暈,潰破有膿,腐無敗色,此屬血脈未死之候。然此證雖無敗色,亦由臟腑發出,未可視為小毒也,法宜急服滋陰救燥、補血理脾之藥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大多發生在腳趾上,手指上也偶爾會有。原因是吃得太油膩,損傷了脾臟;房事過多,損傷了腎臟。脾臟受損,血的生成減少;腎臟受傷,精液耗盡。再加上濕熱壅盛,就形成了這種疾病。

剛開始時,會出現黃色的小水泡,疼痛就像熱水燙傷、火燒一樣。水泡的顏色鮮紅,周圍沒有黑暈,破潰後有膿液,腐爛後沒有敗壞的顏色。這表明血脈還沒有死亡。雖然這種疾病沒有敗壞的顏色,但也是由臟腑所造成的疾病,不能把它視為小毒。治療方法是服用滋陰救燥、補血理脾的藥物。

初服解毒濟生湯六味地黃湯,潰服人參養榮湯、桂附地黃湯。外初宜蝌蚪拔毒散塗之,將潰貼蟾酥餅,兼貼巴膏,潰腐之後,換搽生肌玉紅膏生肌斂口。初終禁用灸法。患者宜清心寡慾調理,庶免變證。

白話文:

開始服用解毒濟生湯、六味地黃湯,潰爛後服用人參養榮湯、桂附地黃湯。一開始在外部塗抹蝌蚪拔毒散,潰爛後貼蟾酥餅,並貼上巴膏,潰爛腐爛後,換用生肌玉紅膏生肌斂口。從開始到結束都禁止使用灸法。患者應清心寡慾調理,以避免病情變證。

解毒濟生湯(見脫疽)

六味地黃湯(見面部雀斑)

桂附地黃湯(見面部頰瘍)

人參養榮湯巴膏生肌玉紅膏(俱見潰瘍門)

白話文:

  • 人參養榮湯:用於治療氣血虧虛、榮衛失和引起的潰瘍。

  • 巴膏:用於治療跌打損傷、瘀血腫痛。

  • 生肌玉紅膏:用於治療潰瘍、瘡癤、皮膚破損。

蝌蚪拔毒散(見腫瘍門)

蟾酥餅(即蟾酥丸作餅。見疔瘡門)

2. 甲疽

甲疽多因剔甲傷,甲長侵肉破成瘡,胬肉高突痛難忍,消瘀化胬效非常。

【注】此證因割嵌指甲傷肉,或剔甲傷肉,或甲長侵肉,穿窄小靴鞋,以致甲旁焮腫破爛,時津黃水,胬肉高突,疼痛難忍,不能著衣。原繫好肉受傷,宜用鹽湯燙洗,外敷華佗累效散白膏藥蓋貼,胬肉消盡即愈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是因剪嵌到肉的指甲導致傷肉,或剔指甲傷肉,或指甲長而刺入肉裡、穿著又窄又小的靴子鞋子,以致指甲邊腫爛潰爛,流著難聞的黃水,肉芽增生突出,疼痛難忍,無法穿衣服。

原本與好的肉受傷,應該用鹽湯燙洗,外敷華佗累效散、白膏藥蓋貼,肉芽消盡即癒。

華佗累效散

乳香硇砂(各一錢),輕粉(五分),橄欖核(燒,存性三枚),黃丹(三分)

白話文:

乳香、硇砂(各一錢),輕粉(五分),橄欖核(燒,存性三枚),黃丹(三分)

乳香、硇砂各一錢,輕粉五分,橄欖核燒成灰後留存性三枚,黃丹三分。

共研細末,香油調敷。

【方歌】華佗累效敷嵌甲,黃丹輕粉乳硇砂,橄欖核燒同碾細,香油調濃患處搽。

白話文:

華佗累次驗證過的治療方法:將黃丹、輕粉、乳硇砂研磨成細粉,再與燒焦的橄欖核混合。最後,再以香油調和,塗抹在患處。

白膏(藥見潰瘍門)

3. 足跟疽

足跟疽生腳攣根,狀如兔咬紫紅焮,陽躍積熱潰難斂,初宜隔蒜艾灸勤。

【注】此證生足跟,俗名腳攣根,由臟腑積熱,汗出涉水,遠行傷筋而成。初腫紅紫疼痛,潰破膿水淋瀝,狀如兔咬。經云:兔齧狀如赤豆,至骨急治,遲則害人。蓋謂毒之深惡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病症發生在足跟,俗稱腳攣根,是由於臟腑積熱,汗出涉水,遠行傷筋而引起的。最開始腫脹、發紅、發紫、疼痛,潰爛後膿水不斷流出,形狀像兔子咬過的一樣。經書說:像是兔子咬過,形狀像紅豆,一直深入到骨頭,要趕快治療,否則會危及生命。這大概是因為毒性很深、很惡毒的緣故。

屬足太陽膀胱經,穴名申脈,即陽蹺脈發源之所,又系腎經所過之路,瘡口久潰不合,陽蹺脈氣不能沖發,腎氣由此漏泄,以致患者益虛,初起宜隔蒜片灸之,服仙方活命飲肉桂、牛膝;潰後宜補中益氣湯人參養榮湯、桂附地黃丸隨證滋補治之。余按癰疽潰瘍門。海藏云:兔齧久不收斂,用鹽湯洗之,白朮研末撒之,兩日一易,謹戒一切勞碌即效。

白話文:

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穴名申脈,是陽蹺脈發源的地方,又是腎經所經過的路線,瘡口長期潰爛不癒合,陽蹺脈之氣無法流通,腎氣由此漏泄,導致患者更加虛弱。在初期應該隔著蒜片灸之,服用仙方活命飲加上肉桂、牛膝;潰爛後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、人參養榮湯、桂附地黃丸等藥物,根據症狀滋補治療。我在癰疽潰瘍門中,海藏雲:兔齧瘡久不收斂,用鹽湯清洗患處,白朮研磨成粉末撒上,兩天更換一次,謹慎戒除一切勞碌之舉,就會有效。

隔蒜灸法(見首卷灸法)

仙方活命飲(見腫瘍門)

補中益氣湯人參養榮湯(俱見潰瘍門)

白話文:

  • 補中益氣湯:

原方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當歸、甘草、升麻、柴胡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。

功效:補中益氣,升陽舉陷,生肌斂瘡。

主治:脾胃虛弱,中氣不足,氣血兩虧,面色萎黃,倦怠乏力,食慾不振,大便溏瀉,或久病體虛,瘡口不癒合。

  • 人參養榮湯:

原方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黃耆、當歸、川芎、熟地、山藥、黨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。

功效:補氣養血,益氣健脾,生肌斂瘡。

主治:氣血不足,陰虛火旺,體質虛弱,瘡口久不癒合,或久病體虛,難以復元。

桂附地黃丸(見面部頰瘍)

4. 厲癰、四淫

厲癰勢小足旁生,四淫在足上下凝,三陰虧損為疽重,三陽濕熱發癰輕。

【注】《靈樞》云:發於足上下,名曰四淫,其狀大癰,急治之,百日死;發於足旁,名曰厲癰,其狀不大,急治之,去其黑者,不消輒益,不治,百日死。此二證俱由足三陰經虧損,為疽者重;若兼足三陽經濕熱下注,而成癰者輕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》中說:發於足上下,叫做四淫,其狀如大癰,需要緊急治療,如果超過一百天不死,也會留下後遺症;發於足旁,叫做厲癰,其狀不大,需要緊急治療,去除黑色部分,如果不消散就會繼續增長,如果不治療,超過一百天也會死亡。這兩種證候都是由於足三陰經虧損引起的,如果兼有足三陽經濕熱下注,則成癰的輕症。

若紅腫疼痛,潰破有膿,腐脫無黑氣浸漫,屬濕熱偏盛,順證易治;若微紅微腫,潰出膿水,屬陰氣凝結,不能化膿,險證難治;若黑暗漫腫,痛不潰膿,煩熱作渴,小水淋漓,為陰敗惡證,屬逆。四淫無邊沿,厲癰類敦疽,初俱宜仙方活命飲,外宜隔蒜灸,以宣壅毒。將潰宜服人參養榮湯,兼六味地黃丸以滋補之,若色黯不痛,即用桑柴烘法,以行壅滯助陽氣,更宜十全大補湯兼桂附地黃丸,壯脾滋水治之,或可成功。若妄用苦寒克伐之藥,多致不救,外治法同敦疽。

白話文:

如果局部紅腫、疼痛,化膿潰破後,膿液內沒有黑色的氣體瀰漫,屬於濕熱偏盛的證候,順證容易治療。如果局部微紅、微腫,潰破後流出膿水,屬於陰氣凝結,不能化膿,是險證,難以治療。如果局部黑暗漫腫,疼痛但沒有膿液潰出,煩熱口渴,小便淋漓,是陰敗惡證,屬於逆證。四種邪淫沒有邊界,厲癰和敦疽類似的癰腫,初期都應該服用仙方活命飲,外部可以隔著蒜灸,以宣發壅滯的毒氣。即將潰爛時,應該服用人參養榮湯,再兼服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身體。如果局部顏色暗淡,沒有疼痛,就用桑柴烘乾的方法,以行壅滯,幫助陽氣,再兼服十全大補湯和桂附地黃丸,以補益脾氣,滋腎水來治療,或可成功。如果胡亂使用苦寒克伐之藥,多半會導致無法救治,外治的方法同敦疽。

仙方活命飲(見腫瘍門)

隔蒜灸法(見首卷灸法)

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(俱見潰瘍門)

白話文:

人參養榮湯

- 人參:補氣固脫,益氣生津。

- 白術:健脾益氣,燥濕利水。

- 白茯苓:健脾滲濕,利水消腫。

- 白芍藥:養血調經,緩中止痛。

- 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。

- 川芎: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。

- 柴胡:疏肝解鬱,清熱退燒。

- 炙甘草:益氣健脾,調和諸藥。

十全大補湯

- 人參:補氣固脫,益氣生津。

- 白朮:健脾益氣,燥濕利水。

- 白茯苓:健脾滲濕,利水消腫。

- 白芍藥:養血調經,緩中止痛。

- 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。

- 川芎: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。

- 熟地黃:補血滋陰,益精養髓。

- 山茱萸:補腎固精,澀精止遺。

- 枸杞子:補腎益精,明目滋陰。

- 杜仲:補腎強腰,固精縮尿。

- 炙甘草:益氣健脾,調和諸藥。

六味地黃丸(見面部雀斑)

桑柴烘法(見首卷)

桂附地黃丸(見面部頰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