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7)

1. 耳部

2. 黑疔

黑疔暗藏耳竅生,色黑根深椒目形,痛如錐刺引腮腦,破流血水火毒攻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耳竅暗藏之處,由腎經火毒所發,亦有因服丹石熱藥,積毒而成者。色黑根深,形如椒目,疼如錐刺,痛引腮腦,破流血水,急服蟾酥丸汗之,再用蟾酥丸水調濃,滴於耳竅內,立效。毒甚者,以黃連消毒飲疏解之,黃連解毒湯清之即瘥。

黃連解毒湯

黃連,黃芩,黃柏,生梔子(研,各一錢五分)

水煎,熱服。

【方歌】黃連解毒焮痛瘡,諸般疔毒煩躁狂,黃連芩柏生梔子,四味煎服保安康。

蟾酥丸(見疔瘡門)

黃連消毒飲(見頭部百會疽)

白話文:

黑疔藏在耳孔深處,顏色黑而根部深,形狀像花椒籽,疼痛如錐子刺般,痛感還會蔓延到腮部和腦部,潰破後流出帶有膿水的血液,這是火毒入侵的表現。

這種病症產生於耳孔隱蔽之處,是由於腎經火毒引起,也可能是服用丹石類熱性藥物,導致毒素積累所致。 它顏色發黑,根部深陷,形狀像花椒籽,疼痛如錐子刺般,痛感牽涉到腮部和腦部,潰爛後會流出膿血。 治療上,要先服用蟾酥丸以發汗,再用蟾酥丸研磨成濃液滴入耳孔,效果很快。如果毒性很嚴重,則需服用黃連消毒飲來疏通解毒,然後再用黃連解毒湯來清除餘毒,即可痊癒。

黃連解毒湯的組成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生梔子(研磨成粉,各一錢五分)。 水煎服,熱服。

蟾酥丸及黃連消毒飲的配方請參考相關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