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十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1)

1. 三里發

三里發腫牛眼形,膝眼之下冷痛凝,勞力傷筋兼胃熱,腫色青黑紫血膿。

【注】此證生膝眼下三寸,外側前廉兩筋間。初腫形如牛眼,拘急冷疼,由勞力傷筋,胃熱凝結而成。漸增腫痛,其色青黑,潰出紫血,次出稀膿,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
2. 腓腨發

腓腨發在小腿肚,憎寒煩躁積熱成,焮腫痛潰膿血吉,漫腫平塌清水凶。

【注】此證發於腓腨,即小腿肚也。由腎水不足,膀胱積熱凝結而成,古方云不治。若焮赤高腫疼痛,潰出正膿而兼血者吉,為順;或漫腫平塌,紫暗臖痛,潰出清水者凶,為逆。初服仙方活命飲,潰服八珍湯。氣血虛者,服十全大補湯;下虛者,以桂附地黃丸補之。外治法同癰疽潰瘍門。

仙方活命飲(見腫瘍門)

八珍湯十全大補湯(俱見潰瘍門)

桂附地黃丸(見面部頰瘍)

3. 黃鰍癰

黃鰍癰生腿肚旁,疼痛硬腫若鰍長,肝脾濕熱微紅色,順出稠膿逆敗漿。

【注】此證生在小腿肚裡側,疼痛硬腫,長有數寸,形如泥鰍,其色微紅,由肝、脾二經濕熱凝結而成。應期潰破出稠膿者為順;若出汙水敗漿者屬逆。初服五香流氣飲,其次內、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
五香流氣飲

金銀花(二兩),小茴香,殭蠶(炒),羌活獨活連翹(去心),栝蔞仁(各一兩五錢),藿香(五錢),丁香(二錢),木香沉香甘草(各一錢)

分為十劑,水煎,隨病上下服。

【方歌】五香流氣治黃鰍,流注結核也能瘳,丁木茴沉僵藿草,銀花羌獨翹栝蔞。

4. 青蛇毒

青蛇毒生腿肚下,形長三寸紫塊僵,腎與膀胱濕熱結,急針蛇頭血出良。

【注】此證又名青蛇便,生於小腿肚之下,形長二三寸,結腫,紫塊、僵硬,憎寒壯熱,大痛不食,由腎經素虛,膀胱濕熱下注而成。蛇頭向下者,毒輕而淺,急刺蛇頭一半寸,出紫黑血,隨針孔搽拔疔散;外敷離宮錠,內服仙方活命飲,加黃柏、牛膝、木瓜。亦有蛇頭向上者,毒深而惡急,刺蛇頭一、二寸,出紫黑血,針孔用白降丹細條插入五、六分,外貼巴膏,余腫敷太乙紫金錠,內服麥靈丹,俟毒減退,次服仙方活命飲調和之。若毒入腹,嘔吐腹脹,神昏脈躁,俱為逆證。

拔疔散(見齒部牙疔)

離宮錠仙方活命飲靈丹(俱見腫瘍門)

白降丹巴膏(俱見潰瘍門)

太乙紫金錠(見胸部脾發疽)

5. 接骨發

接骨發如核桃形,腿肚之下硬脹疼,色紅漫腫宜速潰,遲損筋脈缺踵行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腿肚之下,接骨之上,脛骨與足後跟骨相接處,故名接骨發,屬膀胱經濕熱凝結而成。初如核桃,其硬如物打磕蹦之狀,急脹微疼,色紅漫腫,膿宜速潰,遲則膿毒損筋,筋脈既傷,腿缺踵行。踵行者,不能全足踐地,惟恃足指著力而行也。始終內、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
6. 附陰疽

附陰疽發內踝上,初如紅粟日增疼,堅硬赤腫漸如卵,三陰交會濕熱凝。

【注】此證生內踝骨之上三寸,初如紅粟,疼痛日增,堅硬赤腫,漸如雞卵,系三陰交會濕熱積聚而成。始終內、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但三陰交系純陰之穴,收斂遲緩,調養不可不慎。

7. 內踝疽、外踝疽

內外踝疽濕寒成,血澀氣滯阻於經,三阻外側三陰里,初用宣通蒜灸靈。

【注】此二證生兩足踝近腕之處,在內踝者名走緩,又名鞋帶疽;在外踝者名腳拐毒。蓋內踝骨屬三陰經脈絡也,外踝骨,屬三陽經脈絡也。俱由濕寒下注,血澀氣阻而成,其堅硬漫腫,皮色不變,時時隱痛,難於行立者,初服瘡科流氣飲加牛膝、木瓜防己,以宣通之,外用蒜片灸法以消之。發三陰經者服內托黃耆湯;發三陽經者,服內托羌活湯

若虛弱將欲作膿,跳痛無時者,俱服十全大補湯,外敷烏龍膏。其腫潰法,俱按癰疽腫瘍,潰瘍門。

瘡科流氣飲(見背部痰注發)

內托黃耆湯(見股部附骨疽)

內托羌活湯(見臀部上馬癰)

十全大補湯(見腫瘍門)

烏龍膏(見腫瘍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