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十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 (1)

1. 附骨疽、咬骨疽

附骨大腿外側生,在腿里側咬骨名。體虛寒濕乘虛入,寒熱往來不焮紅,痛甚徹骨難屈轉,寒濕化熱腫胖形。蒜灸起疱無疱逆,潰後最忌敗漿膿。

白話文:

附骨,長在大腿外側,在小腿裏側跟骨頭相連的地方。因為身體虛弱,風寒濕邪乘虛侵入,寒熱交替發作,不發紅,疼痛劇烈,徹骨難以屈伸,寒濕化熱,腫脹肥大。用蒜灸引起水泡,水泡逆行不消,潰爛後最怕有敗壞的膿液。

【注】此二證生於大腿裡外。外側屬足三陽經,里側屬足三陰經。附骨疽生於大腿外側,咬骨疽生於大腿里側。由體虛之人,露臥風冷,浴後乘涼,寒濕侵襲,或房欲之後,蓋覆單薄,寒邪乘虛入里,遂成斯疾。

白話文:

這兩種病生成在大腿的內側和外側。外側屬於足三陽經,內側屬於足三陰經。附骨疽生於大腿外側,咬骨疽生於大腿內側。由體質虛弱的人,露宿風寒,沐浴後乘涼,寒濕侵襲,或房事之後,蓋被單薄,寒邪乘虛侵入體內,於是形成這種疾病。

初覺寒熱往來,如同感冒風邪,隨後筋骨疼痛,不熱不紅,甚則痛如錐刺,筋骨不能屈伸動轉,經久陰極生陽,寒鬱為熱,熱甚腐肉為膿,外形腫胖無頭,皮色如常,漸透紅亮一點,內膿已成,凡治此證,初起寒熱往來,覺痛時,輕者即服萬靈丹,重者服五積散如牛膝、紅花;痛處用雷火針針之,發汗散寒,通行經絡;膿成開之。潰後余治俱按潰瘍門。

白話文:

剛開始感覺到寒熱交替,像感冒一樣,之後筋骨疼痛,不熱也不紅,嚴重的話疼痛得像被錐子刺一樣,筋骨不能彎曲伸展活動。時間久了陰氣極盛而生陽氣,寒氣鬱結為熱,熱氣太盛腐肉成膿,外表腫脹沒有膿頭,皮膚顏色正常,逐漸透出紅亮一點,裡面膿已經形成了。治療這種疾病,在剛開始寒熱交替,感覺疼痛的時候,輕微的服用萬靈丹,嚴重的服用五積散,如牛膝、紅花。在疼痛的地方用雷火針針灸,發汗散寒,疏通經絡。膿形成後打開它。潰爛後的其他治療方法都依照潰瘍科。

又有漫腫疼痛,發於尻臀部位者,宜服內托羌活湯,又有發於腿之裡側近膝者,屬足太陰脾、足厥陰肝二經部位,宜服內托黃耆湯。又有發於腿外側者,屬足少陽膽經部位,宜服內托酒煎湯。又有發於腿之正面者,屬陽明胃經部位,頭目昏眩,嘔吐不食,胸膈不利,心煩熱悶者,宜服茯苓佐經湯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漫腫疼痛的症狀,並且發作在尻臀部位,那麼應該服用內託羌活湯。如果出現漫腫疼痛的症狀,並且發作在腿的裡側靠近膝蓋的地方,那麼應該服用內託黃耆湯。如果出現漫腫疼痛的症狀,並且發作在腿的外側,那麼應該服用內託酒煎湯。如果出現漫腫疼痛的症狀,並且發作在腿的正面,那麼應該服用茯苓佐經湯。

又有發於腿之裡側,屬太陰脾經部位,骨節焮痛,四肢拘急,自汗短氣,小水不利,手足浮腫者,宜服附子六物湯,又有發於腿之後面,屬足太陽膀胱經部位,腿足攣痹,關節重痛,憎寒發熱,無汗惡寒,或兼惡風頭痛者,宜服麻黃佐經湯。

白話文:

有些發作在腿內側,屬於太陰脾經部位,症狀為骨節疼痛、四肢拘急、自汗短氣、小便不利、手足浮腫,適合服用附子六物湯。有些發作在腿後面,屬於足太陽膀胱經部位,症狀為腿足攣痹、關節劇烈疼痛、畏寒發熱、無汗惡寒,或兼有惡風頭痛,適合服用麻黃佐經湯。

又有三陰不足,外邪過盛,大腿通腫,皮色不變,疼痛日增,不消不潰者,此屬虛寒骨冷,急服大防風湯,補虛逐寒;日久消之不應者,勢欲作膿,外用隔蒜片灸之起疱,艾爆有聲為吉;灸之無疱,骨中不覺熱者屬逆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情況是,三陰不足,外邪過於嚴重,大腿全部腫脹,皮膚顏色不變,疼痛日益加劇,不消散也不潰爛的,這屬於虛寒骨冷,要趕快服用大防風湯,補虛驅寒;如果長時間服用沒有效果的,勢必要化膿,可以在外面用蒜片隔著艾灸,灸出水泡,艾灸爆出響聲是吉兆;如果灸不出水泡,骨頭裡感覺不到熱的,屬於逆證。

灸後宜服十全大補湯加牛膝、羌活,防己,或八珍湯加附子補托之,膿成脹痛,針之出黏白膿為順;若出白漿水或豆汁者,俱為敗漿,終屬險候,數證潰後,內外治法,亦俱按癰疽潰瘍門。

白話文:

在進行針灸之後,應服用十全大補湯,並添加牛膝、羌活、防己等藥材,或者服用八珍湯,並添加附子以進行補託。如果膿腫形成並伴有脹痛,則應使用針刺的方法進行治療,如果針刺後排出黏白膿液,則表示治療順利;但是,如果針刺後排出白漿水或豆汁樣的液體,則表示膿液敗壞,屬於危險的徵兆。在膿瘡潰爛之後,內外治療的方法都應按照癰疽潰瘍的治療方法來進行。

以上之證,皆由沉寒痼冷中來,外敷內服,不可用苦寒損脾泄氣等藥,犯之必至氣血冰凝,內肉瘀腐,日久化為汙水,不治之證也。按《準繩》等書云:傷寒汗後,餘邪成流注,流注之壞證成附骨疽。夫汗後流注易愈,惟失治乃為壞證,不能復生,似不能變成附骨疽。況附骨疽系調治可愈之證,若果數變之後,則壞而又壞矣!又豈能復有成功乎?是流注壞證變成附骨之說,存而不論可也。

白話文:

上述這些症狀,都是從沉積的寒冷、老舊的寒氣和冷症而來,外敷內服的藥物,不可用那些苦寒損脾耗氣的藥物,如果用了這些藥物,一定會導致氣血凝結,內臟瘀血腐爛,時間久了就會化成膿水,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。根據《準繩》等書記載,傷寒出汗後,餘毒會變成流注,流注的壞證就會形成附骨疽。汗後流注容易治療,只有治療失誤才會變成壞證,無法恢復,所以似乎不太可能變成附骨疽。況且附骨疽是經過調理就可以治癒的證候,如果經過幾次變化之後,就會壞上加壞!又怎能再次治癒呢?所以流注壞證變成附骨疽的說法,存而不論也是可以的。

雷火神針

蘄艾(三錢),丁香(五分),麝香(三分)

白話文:

蘄艾(3錢),丁香(5分),麝香(3分)

藥與艾揉和,用夾紙一張,將藥平鋪紙上,用力實卷如指粗大,收貯。臨用以紙七層,平放患處,將針點著一頭,對患向紙捺實,待不痛方起針。病甚者,再針一次,七日後,火瘡大發,真功甚效。

白話文:

將藥物與艾草揉合在一起,用一張夾紙,將藥物平鋪在紙上,用力緊緊捲成手指頭粗大的形狀,收起來儲存。使用時,用七層紙平鋪在患處,將針尖點燃一端,對著患處緊緊壓在紙上,直到不痛了才拔出針。病情嚴重的,再扎一次針,七天後,火瘡會大量發作,真正的效果非常顯著。

【方歌】雷火神針攻寒濕,附骨疽痛針之宜,丁麝二香共蘄艾,燃針痛處功效奇。

內托黃耆湯

白話文:

雷火神針適用於治療寒濕引起的疾病,特別是對於附骨疽疼痛非常適合。使用丁香、麝香和蘄艾一起燃燒後施針於疼痛處,效果非常顯著。

內托黃耆湯

黃耆(鹽水拌,炒),當歸,木爪,連翹(去心),柴胡(各一錢),羌活,肉桂,生地,黃柏(各五分)

酒、水各一盅,煎一盅,空心熱服。

白話文:

  • 黃耆(用鹽水拌勻,炒熟)

  • 當歸

  • 木鱉子

  • 連翹(去除花蕊)

  • 柴胡(各一錢)

  • 羌活

  • 肉桂

  • 生地黃

  • 黃柏(各五分)

【方歌】內托黃耆歸木瓜,羌柴翹桂地柏加,疽生膝股肝脾位,酒水煎之服最佳。

內托酒煎湯

白話文:

【處方歌】這個方劑的組成包括黃耆、當歸、木瓜、羌活、柴胡、翹桂、地柏。將這些藥材一起煎煮,取汁服用,對治療生長在膝蓋、股部、肝臟和脾臟附近的瘡疽有很好的效果。

當歸,黃耆(各二錢),柴胡(一錢五分),大力子,連翹(去心),肉桂(各一錢),升麻,黃柏,甘草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當歸、黃耆(各四公克),柴胡(三公克),大力子、連翹(去心)、肉桂(各二公克),升麻、黃柏、甘草(各一公克)

酒、水各一盅,煎一盅,食前服。

【方歌】內托酒煎寒濕凝,腿外少陽附骨生,歸耆大力柴翹桂,升柏甘加酒水靈。

茯苓佐經湯

白話文:

將酒和水各一盅混合,煎煮成一盅,在餐前服用。

方歌提到的是:用酒煎煮可以溫通寒濕,對於腿外側少陽經絡附近因寒濕凝滯而產生的問題有幫助。方劑中包含了當歸、黃耆、大力子、柴胡、連翹、肉桂等藥材,再加上升麻、黃柏和甘草,並以酒和水作為溶劑來煎煮,使得藥效更加靈驗。

茯苓作為輔佐藥材加入到湯劑中。

白茯苓,蒼朮(米泔水炒),陳皮,白朮(土炒),半夏(制,各一錢),厚朴(薑炒),木瓜,柴胡,藿香,澤瀉,葛根,甘草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白茯苓、蒼朮(用米泔水炒過)、陳皮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半夏(用生薑汁製過,各一錢)、厚朴(用生薑炒過)、木瓜、柴胡、藿香、澤瀉、葛根、甘草(各五分)。

生薑三片,水二盅,煎八分,食前服。

【方歌】茯苓佐經足陽明,腿面焮疼煩熱乘,平胃木瓜柴術半,藿瀉加薑葛引經。

附子六物湯

附子,甘草(各一錢),防己,白朮(土炒),白茯苓(各八分),桂枝(五分)

生薑三片,水二盅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【方歌】附子六物風寒濕,流注脾經須服之,四肢拘急骨節痛,防己術甘苓桂枝。

麻黃佐經湯

白話文:

生薑三片,加水兩碗煎煮,至八分之七時,飯前服用。

茯苓配伍經絡足陽明,適用於腿部紅腫疼痛、煩熱不安,可搭配平胃散、木瓜、柴胡、半夏;若伴隨藿香正氣散症狀,則可加生薑、葛根引導藥效。

附子六物湯適用於風寒濕邪入侵,導致脾經受損,四肢拘急、骨節疼痛的症狀,其組成包括附子、甘草、防己、白朮、白茯苓、桂枝。

麻黃佐經湯,詳細組成請參考藥方。

麻黃,蒼朮(米泔水浸,炒),防風,防己,羌活,白茯苓,葛根(各一錢),桂心,甘草(生)細辛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麻黃、蒼朮(用米湯浸泡,炒熟)、防風、防己、羌活、白茯苓、葛根(各一錢)、桂心、生甘草、細辛(各五分)

生薑三片,紅棗肉二枚,水二盅,煎八分,食前服。

【方歌】麻黃佐經足太陽,風寒濕注本經傷,蒼朮二防羌活桂,苓甘細葛棗生薑。

大防風湯

白話文:

準備三片生薑,兩枚紅棗,兩碗水,煎煮至八分滿,飯前服用。

麻黃配合足太陽經,風寒濕邪侵犯本經,蒼朮、防風、羌活、桂枝,茯苓、甘草、細辛、葛根、紅棗、生薑一同使用。

人參(二錢),防風,白朮(土炒),黃耆,牛膝,杜仲,當歸,熟地,白芍(酒炒),川芎,羌活,甘草,附子(制,各一錢)

白話文:

人參(6公克),防風、白朮(炒過)、黃耆、牛膝、杜仲、當歸、熟地、白芍(炒過)、川芎、羌活、甘草、附子(炮製過,各3公克)

【方歌】大防風療寒邪傷,附骨疽腫色如常,參朮黃耆牛膝仲,四物羌甘附子薑。

萬靈丹(方見腫瘍門)

內托羌活湯(方見臀部上馬癰)

隔蒜灸法方(見首卷灸法)

十全大補湯八珍湯(俱見潰瘍門)

五積散(見內癰部腎癰)

白話文:

大防風治寒邪入侵引起的疾病,附骨疽腫,顏色如常,可用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牛膝、四物湯、羌活、甘草、附子、生薑等藥材治療。

此外,可用靈丹、羌活湯、隔蒜灸法等治療,也可參考十全大補湯、八珍湯、五積散等方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