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四 (15)
卷四 (15)
1. 痰注發
痰注發如布袋形,按之木硬覺微疼,其發不紅亦不熱,濕痰七情鬱滯成。
【注】此證發於脊背,長形如布袋,短形如冬瓜,按之木硬,微覺疼痛,不熱不紅,皮色如常。由濕痰、七情鬱滯,凝結於肌肉之分,日積深久而成。初起宜服瘡科流氣飲,外貼金鳳化痰膏消之。如此證久遠疲頑,治之不消者,屆期要潰。治法俱按癰疽潰瘍門。
瘡科流氣飲
人參,厚朴(薑製),桔梗,防風,紫蘇,黃耆(鹽水炒),枳殼(麩炒),當歸,白芍(酒炒),肉桂,烏藥,甘草(各七分),川芎,南木香,白芷,檳榔(各五分)
引加生薑一片,水二盅,煎八分溫服。
【方歌】流氣飲舒痰涎壅,人參樸桔芷防風,蘇耆殼桂木香草,烏藥檳榔歸芍芎。
金鳳化痰膏
鳳仙花(去青蒂,研末,一捧),大蔥自然汁(一茶盅),好米醋(一茶盅),廣膠(切如米粒大,入蔥汁內泡之,三錢),人中白(火微煅存性,研末,八錢)
先將蔥汁、米醋、廣膠投入鍋內熬化,次下鳳仙花共末熬成膏,再入人中白末,將鍋離火不時攪勻。用時以重湯燉化,量痰包之大小,薄紙攤貼,候膏自落,再換新膏。
【方歌】金鳳化痰消硬堅,濕痰串注貼更痊,鳳仙中白廣膠醋,蔥汁同熬用紙攤。
白話文:
痰注發的症狀像布袋一樣,按壓起來硬邦邦的,略微感到疼痛,皮膚顏色和溫度都正常,這是由於體內濕痰和七情鬱結造成的。
這種病症發生在脊背,形狀像長布袋或短冬瓜,按壓時堅硬,略微疼痛,不紅不熱,皮膚顏色正常。 是由於濕痰和長期鬱結的七情,凝聚在肌肉組織之間,日積月累而形成的。初期可以用瘡科流氣飲內服,並外敷金鳳化痰膏來治療。如果病程很長,頑固難治,最終可能會潰爛,此時的治療方法就要參考癰疽潰瘍的治療方法了。
瘡科流氣飲的藥方:人參、厚朴(薑製)、桔梗、防風、紫蘇、黃耆(鹽水炒)、枳殼(麩炒)、當歸、白芍(酒炒)、肉桂、烏藥、甘草(各七分),川芎、南木香、白芷、檳榔(各五分),加生薑一片,水煎服。
金鳳化痰膏的藥方:鳳仙花(去青蒂,研磨成粉)、大蔥汁、米醋、廣膠(切成米粒大小,泡在蔥汁裡)、人中白(微火煅燒至存性,研磨成粉)。將蔥汁、米醋、廣膠熬化後,加入鳳仙花粉熬成膏狀,再加入人中白粉,離火攪拌均勻。使用時,用熱水溶化,根據痰包大小,用薄紙攤開敷貼,膏藥自然滴落後再換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