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七 (5)
卷七 (5)
1. 大小腸癰
大小腸癰因濕熱,氣滯瘀血注腸中,初服大黃行瘀滯,膿成薏苡牡丹平。
白話文:
大小腸的癰瘍是因為濕熱、氣滯和瘀血聚集在腸道中造成的。初期應該服用大黃來疏通瘀滯,當膿已經形成時,則使用薏苡仁和牡丹皮來治療。
【注】此二證俱由濕熱氣滯凝結而成。或努力瘀血,或產後敗瘀蓄積,流注於大腸、小腸之中。初起發熱,惡風,自汗,身皮甲錯,關元、天樞二穴隱痛微腫,按之腹內急痛,大腸癰多大便墜腫,小腸癰多小水澀滯,脈俱遲緊,此時癰膿未成,宜大黃湯下之;瘀血利盡,若小水閉澀,仍宜大黃湯加琥珀末,木通利之自效。
白話文:
這兩種症狀都是由濕熱氣滯凝結而成。或者是由於用力過度瘀血,或者是由於產後敗瘀積聚,流入大腸、小腸之中。最初發熱,惡風,自汗,皮膚緊繃疼痛,關元穴、天樞穴隱隱作痛、輕微腫脹,按壓腹部劇烈疼痛,大腸癰大多大便帶血腫脹,小腸癰大多小便澀滯,脈搏都緩慢而緊促,此時癰膿尚未形成,宜用大黃湯下之;瘀血利盡,若小便閉澀,仍宜大黃湯加琥珀末,木通利之自效。
若癰成日久不潰,身皮甲錯,內無積聚,腹急腹痛,身無熱而脈數者,系腸內陰冷,不能為膿,宜薏苡附子散主之;若脈見洪數,肚臍高突,腹痛脹滿不食,動轉側身則有水聲,便淋刺痛者,癰膿已成,宜薏苡湯主之;腹濡而痛,少腹急脹,時時下膿者,毒未解也,宜丹皮湯治之;如膿從臍出,腹脹不除,飲食減少,面白神勞,此屬氣血俱虛,宜八珍湯加牡丹皮、肉桂、黃耆、五味子,斂而補之。患者轉身動作,宜徐緩而勿驚,慎之。
白話文:
-
如果癰腫形成很長時間了還不破裂,身上皮膚堅硬,體內沒有膿液積聚,肚子急迫疼痛,身上不發熱但脈搏數快的,這是腸道內陰冷,不能化膿,宜用薏苡附子散治療。
-
如果脈搏洪數,肚臍高高突起,肚子疼痛脹滿,什麼都不想吃,翻身時有水聲,小便淋刺疼痛的,說明癰膿已經形成,宜用薏苡湯治療。
-
肚子潮濕而疼痛,小腹急迫脹滿,時常有膿液流出,說明毒氣還沒消除,宜用丹皮湯治療。
-
如果膿液從肚臍流出,肚子脹滿不消除,飲食減少,面色蒼白,精神疲勞,這是氣血都虛弱了,宜用八珍湯加減牡丹皮、肉桂、黃耆、五味子等藥,以收斂治療。
-
患者轉身動作時,宜緩慢而不要突然驚動,要謹慎小心。
如耽延日久,因循失治,以致毒攻內臟,腹痛牽陰,腸胃受傷,或致陰器紫黑、腐爛,色敗無膿,每流汙水,衾幃多臭,煩躁不止,身熱嗌乾,俱屬逆證。
白話文:
大黃(切絲,炒過),牡丹皮,硝石(研磨成粉),芥子,桃仁(炒過,先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頭,不可使用雙仁)
關元穴又名小腸募,在臍下三寸。天樞穴又名大腸募,在臍旁開二寸。
大黃湯
大黃(銼、炒),牡丹皮,硝石(研),芥子,桃仁(炒,先以湯浸去皮、尖,雙仁勿用)
上各等分,共銼碎,每用五錢,水二盅,煎至一盅,去渣,空心溫服。以利下膿血為度,未利再服。
【方歌】大黃湯善治腸癰,少腹堅痛膿未成,牡丹皮與大黃炒,芥子桃仁硝石靈。
薏苡附子散
白話文:
將所有藥材等量分好,一起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兩盅水煎煮至一盅,去渣後,空腹溫熱服用。以排出膿血為止,若未排出則繼續服用。
方歌:大黃湯主要治療腸癰,症狀是下腹部堅硬疼痛,膿尚未形成。可以用牡丹皮和大黃一起炒,再加入芥子、桃仁和硝石效果更佳。
附子(炮,二分),敗醬(五分),薏苡仁(炒,一錢)
白話文:
-
附子(炮製,二分)
-
敗醬(五分)
-
薏苡仁(炒製,一錢)
上為末,每服方寸匕,以水二合煎,頓服,小水當下。《三因》云:薏苡、附子同前,敗醬用一兩一分,每四錢水盞半,煎七分,去渣,空心服。
白話文:
上(藥)做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湯匙,用二杯水煎熬,一口氣喝下,小便隨即就會排出。《三因》中說:薏苡仁、附子與前面的藥方相同,敗醬用二兩一分,每次用四錢配水半碗,煎至剩下七分,去掉渣滓,空腹服用。
【方歌】薏苡附子散甲錯,腸癰腹脹痛脈數,附子敗醬薏苡仁,為末水煎空心服。
薏苡湯
薏苡仁,栝蔞仁(各三錢),牡丹皮,桃仁(泥,各二錢)
水二盅,煎至一盅,不拘時服。
【方歌】薏苡湯治腹水聲,腸癰便淋刺痛疼,牡丹皮共栝蔞子,還有桃仁薏苡仁。
丹皮湯
丹皮,栝蔞仁(各一錢),桃仁(泥),朴硝(各二錢),大黃(五錢)
水二盅,煎一盅,去渣入硝,再煎數滾,不拘時服。
【方歌】丹皮湯療腸癰證,腹濡而痛時下膿,硝黃丹蔞桃仁共,水煎服之有奇功。
八珍湯(見潰瘍門)
白話文:
薏苡附子散用於治療腸癰,症狀包括腹脹、疼痛、脈搏快速。藥物包括附子、敗醬草和薏苡仁,研磨成粉,以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
薏苡湯用於治療腹水、腸癰、小便澀痛和刺痛等症狀。藥物包括薏苡仁、栝蔞仁、牡丹皮和桃仁,水煎至一半,不限時間服用。
丹皮湯用於治療腸癰,症狀包括腹部濕潤疼痛,並有膿液排出。藥物包括丹皮、栝蔞仁、桃仁、朴硝和大黃,水煎至一半,去渣後加入朴硝,再煎數沸,不限時間服用。
八珍湯用於治療潰瘍,詳細內容請參考潰瘍門。
2. 胃癰
胃癰中脘穴腫疼,不咳不嗽吐血膿,飲食之毒七情火,候治腸癰大法同。
白話文:
胃部中脘穴出現腫痛,但患者不咳嗽也不咳血膿。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飲食中的毒素和情緒引起的內火所導致,治療方法與腸癰大致相同。
【注】此證初起,中脘穴必隱痛微腫,寒熱如瘧,身皮甲錯,並無咳嗽,咯吐膿血。由飲食之毒,七情之火,熱聚胃口成癰。脈來沉數者,初服清胃射干湯下之;若脈澀滯者,瘀血也,宜服丹皮湯下之;脈洪數者,膿成也,赤豆薏苡仁湯排之;體倦氣喘作渴,小水頻數者,肺氣虛也,補中益氣湯加表冬、五味子補之。其候證生死、治法,與大、小腸癰同。
中脘穴又名胃募,在臍上四寸。
清胃射干湯
白話文:
這種病症剛開始時,中脘穴一定隱痛微腫,冷熱交替發作,像瘧疾一樣,身上皮膚出現青紅瘀斑,但沒有咳嗽,也不咯血吐膿。這是由於飲食中的毒素、七情引起的火氣,聚集在胃口處形成膿瘡。脈象沉數的,先服用清胃射干湯來瀉下;如果脈象澀滯,是血瘀造成的,應該服用丹皮湯來瀉下;脈象洪數的,是膿液已經形成,用赤豆薏苡仁湯來排膿;身體疲倦、氣喘、口渴、小便頻繁的,是肺氣虛造成的,用補中益氣湯再加上表冬、五味子來補益。它的症候、生死、治法,都與大腸、小腸膿瘡相同。
射干,升麻,犀角,麥冬(去心),元參,大黃,黃芩(各一錢),芒硝,梔子,竹葉(各五錢)
白話文:
射干、升麻、犀角、麥冬(去除中心)、元參、大黃、黃芩(各一錢),芒硝、梔子、竹葉(各五錢)
水煎服。
【方歌】清胃射干湯射干,升麻犀角麥冬全,參芩大黃芒硝等,竹葉山梔胃癰痊。
赤豆薏苡仁湯
白話文:
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【方歌】清胃射乾湯由射乾、升麻、犀角、麥冬組成,還有人參、黃芩、大黃、芒硝等藥材,加上竹葉和山梔,可以治療胃癰。
赤豆薏苡仁湯
赤小豆,薏苡仁,防己,甘草(各等分)
水二盅,煎八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赤小豆、薏苡仁、防己和甘草,各取等份。
【方歌】赤豆薏苡湯最神,甘己赤豆薏苡仁,胃癰膿成脈洪數,二盅水煎服八分。
丹皮湯(見大、小腸癰)
補中益氣湯(見潰瘍門)
白話文:
赤豆薏苡湯最有效,用甘草、赤小豆、薏苡仁一起煮,適合治療胃癰膿成,脈象洪數的症狀,用兩盅水煎煮,服用八分即可。丹皮湯則用於治療大、小腸癰。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潰瘍門。
3. 脾癰
脾癰濕熱瘀血凝,章門穴腫兼隱疼,腹脹嗌乾小水短,利下濕瘀補收功。
白話文:
脾臟有濕熱和瘀血凝結,章門穴處腫脹並伴有隱痛,腹部脹滿、喉嚨乾燥、小便量少,治療時需利濕化瘀並補益以收功。
【注】此證始發章門穴,必隱疼微腫。由過食生冷,兼濕熱,或瘀血鬱滯脾經而成。令人腹脹,咽嗌乾燥,小水短澀,初宜大黃湯、赤豆薏苡仁湯,二方合而用之,以攻滯郁。二便通利,腹脹全消,宜六君子湯扶脾調理。順逆看法與胃癰同。
白話文:
這種疾病最初發作在章門穴,必定有隱隱的疼痛和輕微的腫脹。是由於過量食用生冷食物,加上濕熱,或瘀血鬱積在脾經引起的。讓人肚子脹,咽喉乾燥,小便短澀。初期宜用大黃湯、赤豆薏苡仁湯,二方合用,以攻破鬱滯。當排便通暢,腹脹完全消失時,宜用六君子湯扶脾調理。順逆的看法與胃癰相同。
章門穴又名脾募,在臍旁開六寸高上二寸。
大黃湯(見大、小腸癰)
赤豆薏苡仁湯(見胃癰)
白話文:
章門穴又稱為脾募,位於肚臍旁邊向外六寸、向上二寸的位置。
大黃湯(見於治療大腸和小腸的腫瘤)
赤豆薏苡仁湯(見於治療胃部的腫瘤)
六君子湯(即香砂六君子湯去藿香、砂仁。見潰瘍門)
白話文:
六君子湯(即香砂六君子湯中去除了藿香和砂仁。參見潰瘍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