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四 (2)
卷四 (2)
1. 結喉癰
結喉癰發項前中,肝肺積熱塞喉凶,膿成若不急速刺,潰穿咽喉何以生。
【注】此癰發於項前結喉之上,又名猛疽,以其毒勢猛烈也。蓋項前之中,經屬任脈兼肝、肺二經積熱憂憤所致。腫甚則堵塞咽喉,湯水不下,其凶可畏。若膿成不針,向內潰穿咽喉者則難生矣。初宜服黃連消毒飲,外敷二味拔毒散。將潰調治之法,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黃連消毒飲(見頭部百會疽)
二味拔毒散(見腫瘍門)
白話文:
結喉癰發生在頸部前方,是肝肺積熱阻塞喉嚨造成的嚴重疾病。如果膿腫形成而不迅速切開排膿,膿液穿破咽喉,性命堪憂。 這類癰疽長在頸前結喉(喉結)上方,也叫猛疽,因為病情發展迅速凶險。頸前這個部位,經絡屬於任脈,同時也與肝、肺二經相關,積聚的熱毒和憂鬱憤懣之氣是病因。腫脹嚴重時會堵塞咽喉,無法吞咽飲食,非常危險。如果膿腫形成後不針灸排膿,膿液向內潰穿咽喉,則難以存活。初期應服用黃連消毒飲,外敷二味拔毒散。膿腫潰破後的治療方法,可參考癰疽腫瘍、潰瘍相關章節。
2. 夾喉癰
夾喉癰生喉兩旁,肝胃毒熱發其瘡,瘡與結喉癰同治,尤嫌痰壅不時嗆。
【注】此癰一名夾疽,生於結喉之兩旁,屬足厥陰肝經、足陽明胃經火毒上攻而致。其治法與結喉癰同。
白話文:
夾喉癰長在喉嚨兩側,是肝胃積聚毒熱引起的瘡瘍。治療方法與結喉癰相同,尤其要注意痰液阻塞導致的時常嗆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