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0)

1. 骨槽風

骨槽風火三焦胃,耳前腮頰隱隱疼,腐潰筋骨仍硬痛,牙關拘急夾邪風。

【注】此證一名牙叉發,一名穿腮發。乃手少陽三焦、足陽明胃二經風火也。起於耳前,連及腮頰,筋骨隱痛,日久腐潰,腮之裡外筋骨,仍然漫腫硬痛,牙關拘急,皆由邪風深襲筋骨故也。此證屬在筋骨陰分,故初起腫硬難消,潰後瘡口難合,多致不救。初起熱不盛者,內宜服清陽散火湯,外以清胃散擦牙,真君妙貼散敷腮,如初起發表之後,人壯火盛者,用皂刺、大黃、甘草節、白芷、殭蠶下之,後減大黃,加生石膏以清之。然亦不可過用寒涼之藥,恐其凝結也。

有硬腫日久失治,不能盡消者,膿勢將成,宜用中和湯托之。已潰按癰疽潰瘍門治法。亦有過服寒涼,以致肌肉堅凝腐臭,非理中湯佐以附子不能回陽,非殭蠶不能搜風。如法治之,諸證俱減,惟牙關拘急不開,宜用生薑片墊灸頰車穴二七壯(其穴在耳垂下五分陷中處),每日灸之,兼用針刺口內牙盡處出血,其牙關即開。若寒熱不退,形焦體削,痰盛不食,或口內腐爛,甚則穿腮落齒者,俱為逆證。

當腐爛之初,治法即同牙疳,亦不過稍盡人事耳。

清胃散

薑黃,白芷,細辛,川芎

各等分,共研細末。先以鹽湯漱口,擦牙痛處。

【方歌】清胃散擦牙腫疼,薑黃白芷細辛芎,同研先以鹽湯漱,後擦此藥有奇功。

中和湯

白芷,桔梗,人參,黃耆(各一錢),藿香(五分),肉桂(五分),甘草,白朮(土炒),川芎,當歸,白芍(酒炒,各一錢),麥門冬(去心,五分)

水二盅,姜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,加酒一杯食遠服。

【方歌】中和湯治骨槽風,日久不消欲潰膿,芷桔參耆藿桂草,術芎歸芍麥門冬。

理中湯(見潰瘍門)

真君妙貼散(見腫瘍門)

升陽散火湯(方見頰瘍)

白話文:

骨槽風是一種發生在三焦和胃部的風火病症,症狀表現為耳前、腮頰隱隱作痛,日久則筋骨腐爛但仍硬痛,牙關緊閉,伴隨邪風侵襲。此症又稱牙叉發或穿腮發,源於手少陽三焦經和足陽明胃經的風火。疼痛起於耳前,蔓延至腮頰,筋骨隱隱作痛,時間長了會腐爛,腮內外筋骨腫脹硬痛,牙關緊閉,都是邪風深入筋骨所致。此病症侵犯筋骨陰分,初期腫硬難消,潰爛後瘡口難以癒合,大多難以治癒。

初期熱症不重者,內服清陽散火湯,外用清胃散擦拭牙齒,並用真君妙貼散敷貼患處。如果初期發表後,體質強壯,火氣旺盛者,則需服用皂刺、大黃、甘草節、白芷、殭蠶等藥物,之後減少大黃用量,增加生石膏來清熱。但不可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以免凝結血脈。

若腫硬日久未治,膿液將要形成,則宜服用中和湯以促使膿液排出。潰爛後則按照癰疽潰瘍的治療方法處理。若因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肌肉僵硬腐敗,則需服用理中湯並佐以附子回陽,再用殭蠶以祛除風邪。按照此法治療,諸多症狀都會減輕。但若牙關緊閉難以張開,則需用生薑片灸刺頰車穴(位於耳垂下五分陷中處)二七壯,每日灸一次,並同時針刺口腔內牙齒末端放血,牙關即可張開。若寒熱不退,形體消瘦,痰盛不食,或口腔腐爛,甚至穿腮脫齒,則屬於危重症狀。

在腐爛初期,治療方法與牙疳相同,只是盡人事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