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9)

1. 痄腮

痄腮胃熱是其端,初起焮痛熱復寒,高腫焮紅風與熱,平腫色淡熱濕原。

【注】此證一名髭發,一名含腮瘡。生於兩腮肌內不著骨之處,無論左右,總髮端於陽明胃熱也。初起焮痛,寒熱往來。若高腫、色紅、焮熱者,系胃經風熱所發;若平腫色淡不鮮者,由胃經濕熱所生。始則俱以柴胡葛根湯表之。若口渴便秘,宜四順清涼飲解之。表裡證俱解,腫痛仍作者,勢必成膿,宜托裡消毒散托之。

膿熟者針之,體虛者宜平補之。其餘治法,按癰疽潰瘍門。此證初起,若過服涼藥,令毒攻喉者險。

柴胡葛根湯

柴胡,葛根,石膏(煅),花粉,黃芩(各一錢),甘草(生,五分),牛蒡子(炒,研),連翹(去心),桔梗(各一錢),升麻(三分)

水二盅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
【方歌】柴胡葛根發表證,痄腮腫痛或平形,石膏花粉黃芩草,牛蒡連翹桔梗升。

四順清涼飲

防風,梔子(生研),連翹(去心),甘草(生),當歸,赤芍,羌活(各一錢),大黃(二錢)

水二盅,燈心五十寸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【方歌】四順清涼攻裡強,口乾便秘痄腮瘡,防風梔子連翹草,歸芍燈心羌大黃。

托裡消毒散(見腫瘍門)

白話文:

痄腮是由胃熱引起的。初期會腫痛,時冷時熱。腫得厲害、顏色紅、發熱,是胃經風熱引起的;腫得不太厲害、顏色淡,是胃經濕熱引起的。一開始都用柴胡葛根湯來疏解表證。如果口渴便秘,就用四順清涼飲來治療。表裡證都解除了,腫痛仍然存在,就要化膿了,就用托裡消毒散來促使膿液排出。

膿液成熟了就用針刺排膿,身體虛弱的人要補益身體。其他治療方法,參考癰疽潰瘍的治療方法。痄腮初期,如果服用過多寒涼藥物,容易導致毒素攻入喉嚨,非常危險。

2. 頰瘍

頰瘍胃經積熱生,初如紅粟漸榴形,膿出腫消易斂愈,膿稀難斂漏因成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耳下頰車骨間,由陽明胃經積熱而生。始發如粟,色紅漸大如榴,初起宜犀角升麻湯清解之。若失治,或過敷寒藥,以致肌冷凝結,堅硬難消難潰者,宜升陽散火湯宣發之。將潰,宜托裡消毒散。膿熟針之,膿出腫退,瘡口易斂者則愈。

或牙關緊急不開,或旁腫不消,膿水清稀,因而成漏,覆被寒侵瘡孔,致生多骨,經年纏綿難愈者,服桂附地黃丸,外用豆豉餅墊灸艾壯,初用九壯,以知熱癢為止,每日灸之以朽骨脫出,膿漸少而肌漸平為度。兼用紅升丹,捻入瘡口內,萬應膏蓋貼,每日一易。患者當慎起居,戒腥發等物,漸漸收功。

犀角升麻湯

犀角(二錢五分),升麻(一錢七分),黃芩(八分),白附子(麵裹煨熟,八分),生甘草(五分),白芷(八分),川芎(八分),羌活(一錢二分),防風(八分)

水三盅,煎一盅,食遠熱服。

【方歌】犀角升麻醫頰瘍,色紅初起服之良,黃芩白附生甘草,白芷川芎羌活防。

升陽散火湯

撫芎(六分),蔓荊子,白芍(酒炒),防風,羌活,獨活,甘草(半生,半炙),人參(各一錢),柴胡,香附(各一錢五分),葛根(一錢),升麻(一錢),殭蠶(炒,一錢五分)

生薑一片,紅棗肉一枚,水三盅,煎一盅,食遠溫服。

【方歌】升陽散火過敷寒,牙叉拘急木痛堅,撫蔓芍防羌獨草,參柴香附葛升蠶。

托裡消毒散(見腫瘍門)

豆豉餅(見灸法內)

紅升丹萬應膏(俱見潰瘍門)

白話文:

頰瘍是胃經積聚熱氣引起的疾病。初期像紅色的小米粒,逐漸長大像石榴一樣。膿液排出後腫脹消退,容易癒合。但如果膿液稀薄,癒合困難,就可能形成廔管。

此病發生在耳下頰車骨之間,是由陽明胃經積熱引起的。初期像小米粒大小,紅色,逐漸長大如石榴般大小。初期可以使用犀角升麻湯來清熱解毒。如果治療不及時,或使用寒涼藥物過度,導致肌肉冰冷凝結,腫塊堅硬難以消散和潰爛,就應該使用升陽散火湯來溫陽散寒。快要潰爛時,可以使用托裡消毒散。膿液成熟後用針挑破,膿液排出腫脹消退,傷口容易癒合就能痊癒。

如果牙關緊閉張不開,或者腫脹範圍擴大不消退,膿液稀薄清亮,形成廔管,並且受寒邪侵襲,傷口形成骨質增生,多年難癒,則需要服用桂附地黃丸,外用豆豉餅加艾灸,初期九壯,以感覺熱癢為度,每日灸療,直到壞死骨骼排出,膿液減少,肌肉平復為止。同時內服紅升丹,塞入傷口內,外用萬應膏敷貼,每日更換一次。患者應注意休息,忌食辛辣刺激及發物,慢慢恢復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