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五 (7)
卷五 (7)
1. 反唇疔、鎖口疔
反唇疔發唇里稜,鎖口疔在嘴角生,粟米堅腫麻癢痛,脾胃心經火毒成。
白話文:
反唇疔長在嘴唇內側邊緣,鎖口疔出現在嘴角。症狀是堅硬腫脹、麻木瘙癢疼痛,這是由於脾胃和心經的火毒所引起的。
【注】此二證俱由火毒而成。反唇疔生於唇稜偏里,上唇屬脾,下唇屬胃;鎖口疔生於嘴角,繫心、脾二經所屬。二證初起形如粟米,色紫堅硬如鐵,腫甚麻癢木通,寒熱交作,煩悶作嘔。反唇甚則令唇外翻,鎖口甚則口不能開,俱屬迅速之證,須當速治,遲則毒氣攻裡,令人昏憒、噁心,即名走黃。治法俱按疔門,禁用灸法。
白話文:
這兩種症狀都是因為火毒引起的。反脣癰瘡長在嘴脣的邊緣,上脣屬於脾,下脣屬於胃;鎖口癰瘡則長在嘴角,屬於心、脾二經的範疇。這兩種症狀剛開始的時候像小米粒一樣大,顏色是紫色的,堅硬得像鐵,腫得很厲害,麻、癢、脹、痛,寒熱交作,煩悶作嘔。反脣癰瘡厲害的時候會導致嘴脣外翻,鎖口癰瘡厲害的時候會導致嘴巴不能張開,這兩種症狀都是發展迅速的,需要立即治療,否則毒氣會攻入體內,使人昏迷、噁心,稱為「走黃」。治療方法都按照癰瘡的治療方法進行,不能用灸法治療。
2. 唇疽
唇疽生於上下唇,寒熱交爭毒氣深,紫硬時覺木痛甚,脾胃積熱乃其因。
白話文:
嘴唇上長的唇疽,是因為體內寒熱相互交戰導致毒素積累得很深,患處會呈現紫色並且摸起來很硬,時常會有麻木和劇烈疼痛的感覺,這是由於脾胃中積聚了過多的熱氣所引起的。
【注】此證生於唇,無論上下、左右,由脾胃積熱所致。色紫有頭,大者如李,小者如棗,腫硬如鐵,時覺木痛,甚則寒熱交作。初宜服神授衛生湯,裡實者服雙解貴金丸,外用離宮錠塗之即消。若過數日猶不消者,必欲潰破,治法即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神授衛生湯,雙解貴金丸,離宮錠(俱見腫瘍門)
白話文:
這種疾病發生在嘴脣上,無論是上下還是左右,都是由於脾胃積熱引起的。顏色發紫並有膿頭,大的像李子,小的像棗子,腫硬如鐵,有時感覺疼痛,嚴重時寒熱交加。初期應該服用神授衛生湯,內部有實證的人服用雙解貴金丸,外用離宮錠塗抹即可消退。如果數天后仍不消退,必定想要潰破,治療方法即按照癰疽腫瘍、潰瘍的治療方法。
3. 繭唇
繭唇脾胃積火成,初如豆粒漸繭形,痛硬潰若翻花逆,久變三消定主凶。
白話文:
嘴唇上長繭是由於脾胃內積熱所致,最初像豆粒大小,漸漸形成繭狀。如果變得疼痛堅硬,潰爛如同翻花一樣惡化,長期下去會導致嚴重的消耗性疾病。
【注】此證由脾、胃積火結聚而成。初起如豆粒,漸長若蠶繭,堅硬疼痛,妨礙飲食。初起及已成無內證者,用蟾酥餅貼之,陀僧膏蓋之,日久漸消。或口渴者,宜服清涼甘露飲。若面赤、口唇燥裂、便秘者,此屬氣實,宜服涼膈散;若日輕夜重,五心煩熱,兩顴現紅,脈虛數無力者,宜服加減八味丸,以滋水養陰;若潰後如翻花,時津血水者屬逆。失於調治,久則變為上消、中消、下消之證,屬凶。
清涼甘露飲
白話文:
這種疾病是由脾胃積聚的熱火引起的。一開始像豆子那麼大,逐漸長到像蠶繭一樣大,堅硬疼痛,影響飲食。在疾病的早期或已經形成但沒有內部症狀的,可以用蟾酥餅貼,陀僧膏蓋,慢慢地就能消失。如果口渴,應該服用清涼甘露飲。如果臉紅、口脣乾燥開裂並且便祕,這是氣實證,應該服用涼膈散。如果白天輕微,到了晚上就加重,五心煩熱,兩顴發紅,脈搏虛數無力,應該服用加減八味丸,以滋水養陰。如果潰爛後像花朵翻開,時常有津液和血水滲出,這是逆證。如果治療不當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上消、中消、下消的證狀,這屬於兇險的徵兆。
麥冬(去心),知母,黃芩,石斛,枳殼(麩炒),枇杷葉(去毛,蜜炙),銀柴胡,犀角(鎊),生地,茵陳蒿,甘草(生,各一錢)
燈心五十寸,淡竹葉一錢,水二盅,煎八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麥冬(去心)、知母、黃芩、石斛、枳殼(麩炒)、枇杷葉(去毛,蜜炙)、銀柴胡、犀角(鎊)、生地、茵陳蒿、甘草(生,各一錢)
【方歌】清涼甘露醫繭唇,潤燥止渴又生津,麥冬知草芩斛殼,枇杷銀胡犀地茵。
白話文:
清涼甘露治唇繭,潤燥止渴又生津,麥冬知母黃芩貝母,枇杷銀花犀角地骨皮。
蟾酥餅(見疔瘡門)
陀僧膏(見潰瘍門)
涼膈散(見面部面發毒)
加減八味丸(見潰瘍門)
白話文:
蟾酥餅(見疔瘡相關內容)
陀僧膏(見潰瘍相關內容)
涼膈散(見面部發毒相關內容)
加減八味丸(見潰瘍相關內容)
4. 唇風
唇風多在下唇生,陽明胃經風火攻,初起發癢色紅腫,久裂流水火燎疼。
白話文:
嘴唇風症多發生在下唇,是因為陽明胃經受到風邪和火邪的侵襲。一開始會感到癢,並且出現紅腫,時間久了會裂開,流出液體,並伴有如被火燒般的疼痛感。
【注】此證多生下唇,由陽明胃經風火凝結而成。初起發癢,色紅作腫,日久破裂流水,疼如火燎,又似無皮,如風盛則唇不時瞤動。俱內以雙解通聖散服之,外以黃連膏抹之自愈。
雙解通聖散
白話文:
這種症狀多發生在下脣,是由陽明胃經的風火積聚所引起的。最初會感到癢,顏色紅腫,時間久了會破裂流出液體,疼痛感像被火燒一樣,有時還會感覺到沒有皮膚。如果風盛的話,嘴脣會不時顫動。內服雙解通聖散,外用黃連膏塗抹可以自我恢復。
防風,荊芥,當歸,白芍(酒炒),連翹(去心),白朮(土炒),川芎,薄荷,麻黃,梔子(各五錢),黃芩,石膏(煅),桔梗(各一兩),甘草(生,二兩),滑石(三兩)
白話文:
防風、荊芥、當歸、白芍(用酒炒過)、連翹(去掉果核)、白朮(用土炒過)、川芎、薄荷、麻黃、梔子(各五錢)、黃芩、石膏(煅燒過)、桔梗(各一兩)、甘草(生的,二兩)、滑石(三兩)。
共研粗末,每用五錢,水一盅半,煎八分,澄渣,溫服。
【方歌】雙解通聖胃火風,疏表清裡膏防荊,歸芍連翹芩術桔,麻黃梔草薄滑芎。
黃連膏(見鼻部鼻瘡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成粗末,每次使用五錢的量,加入一盅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,過濾掉渣滓後,溫熱服用。
方歌:雙解通聖可以治療胃火和風邪,疏解表邪清裡熱,方中包含膏、防風、荊芥、當歸、芍藥、連翹、黃芩、白朮、桔梗等成分,還有麻黃、梔子、甘草、薄荷、滑石、川芎等。另外提到黃連膏(詳見鼻部鼻瘡相關內容)。
5. 牙衄
牙衄牙縫內出血,胃腎二經虛實熱,實多口臭牙堅牢,虛者反此當分別。
白話文:
牙齦出血,可能是胃經和腎經的虛實熱所導致。如果是實熱,通常會伴有口臭且牙齒堅固;如果是虛熱,情況則相反,需要注意區分。
【注】此證由熱而成。當分虛實,無論大人小兒,若胃經實熱者,則血出如湧,口必臭而牙不動,宜服清胃湯,甚則服調胃承氣湯,或用酒製大黃末三錢,以枳殼五錢煎湯,少加童便調服,下黑糞即愈。若胃經虛火者,牙齦腐爛,淡血滲流不已,宜服二參湯及補中益氣湯加黃連、丹皮。
白話文:
這種疾病是由熱症造成的。應分虛實證型。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,如果胃經實熱,則血如湧出,口腔一定有臭味,牙齒不會動搖。應服用清胃湯,嚴重的話服用調胃承氣湯,或用酒製大黃末三錢,以枳殼五錢煎湯,加入少量童便調和服用,拉出黑色糞便即可治癒。如果胃經虛火,牙齦腐爛,淡血滲流不止,應服用二參湯及補中益氣湯加黃連、丹皮。
若腎經虛者,血則點滴而出,牙亦微痛,口不臭而牙動,或落者,治宜滋腎,有火者六味地黃丸;無火者七味地黃丸,俱加猴薑,隨手應效。若疳積氣盛,兼服蘆薈丸。外俱用小薊散擦牙,隨用青竹茹醋浸一宿,含漱甚效。
清胃湯
白話文:
如果腎經虛弱,則血會一點一滴地流出,牙齒也會微微疼痛,口裡沒有臭味,但牙齒會鬆動,甚至脫落。治療應以滋補腎臟為主,如果有火氣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;如果沒有火氣,可以用七味地黃丸,都加上猴薑,隨手應能發揮效用。如果疳積氣盛,還可以同時服用蘆薈丸。外部都用小薊散擦牙,隨手用青竹茹浸泡在醋中一宿,含漱非常有效。
石膏(煅,四錢),黃芩,生地(各一錢),丹皮(一錢五分),黃連,升麻(各一錢)
水二盅,煎八分,食後服。
白話文:
石膏(煅燒過,四錢),黃芩,生地黃(各一錢),丹皮(一錢五分),黃連,升麻(各一錢)
【方歌】清胃陽明實火結,口臭相兼齒衄血,芩連生地升麻膏,丹皮同煎功效捷。
調胃承氣湯
白話文:
如果胃經和陽明經有實火積聚,就會出現口臭、牙齦出血等症狀,可以用黃芩、黃連、生地、升麻膏,再加上丹皮一起煎服,效果很快。
也可以服用調胃承氣湯來調理。
大黃(酒浸,四錢),芒硝(三錢),甘草(炙,二錢)
白話文:
大黃(用酒浸泡,四錢),芒硝(三錢),甘草(炒過的,二錢)
水三盅,煎一盅,去渣,少少溫服。
【方歌】調胃承氣實火攻,齒衄口臭用之靈,酒浸大黃芒硝草,胃熱煎服立刻清。
二參湯
人參,元參(各等分)
水煎,溫服。
【方歌】二參湯醫虛火泛,齦腐滲流血水淡,人參元參各等分,水煎服下有神驗。
蘆薈丸
白話文:
將三盅水煎煮成一盅,去除藥渣,溫溫地服用。
調胃承氣湯可用於治療胃熱實火引起的牙齦出血、口臭等症狀。將大黃、芒硝、草藥浸泡在酒中,然後煎煮服用,能迅速清熱解毒。
二參湯可用於治療虛火上炎引起的牙齦潰爛、流血、口淡等症狀。取等量的人參和元參,用水煎煮,溫溫地服用,效果顯著。
蘆薈丸。
蘆薈,子青皮,白雷丸,白蕪荑,川黃連,胡黃連,鶴蝨草(各一兩),木香(三錢),麝香(一錢)
白話文:
蘆薈,青綠色的橘子皮,白色的雷丸,白色的蕪荑,四川黃連,胡黃連,鶴蝨草(各一兩),木香(三錢),麝香(一錢)
共研末,蒸餅糊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一錢,空心清米湯送下。
白話文:
將(指藥材名:肉桂、生長在山中的野薔薇、無根之苗、火麻、酸梅等)研磨成粉末,並將蒸煮後、沒有添加成分的餅的糊加入於丸狀,再加入麻子大小。每次使用的份量為一錢,搭配無添加成分的清米湯一起食用。
【方歌】蘆薈丸醫積氣盛,木麝青皮胡黃連,蕪荑雷丸鶴蝨草,川連同末蒸餅丸。
小薊散
白話文:
蘆薈丸用於治療積氣旺盛的情況,配方包括木香、麝香、青皮、胡黃連、蕪荑、雷丸、鶴蝨草和川連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與蒸餅混合製成丸劑。
小薊,百草霜,蒲黃(微炒),香附子(醋浸曬乾,各五錢)
白話文:
小薊: 一種菊科植物,具有清熱解毒、止血止痛的功效。
百草霜: 是一種中藥,由多種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製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功效。
蒲黃: 是一種中藥,由香蒲的根莖製成,具有清熱利尿、止血止痛的功效。
香附子: 是一種中藥,由益母草的果實製成,具有理氣止痛、調經止帶的功效。
以上四種中藥材均需微炒或醋浸曬乾,各取五錢。
上研細末,用搽牙上,半刻時,溫茶漱之。
【方歌】小薊散搽牙衄方,蒲黃微炒百草霜,香附同研為細末,揩牙止血功效強。
補中益氣湯(見潰瘍門)
六味地黃丸(見面部雀斑)
七味地黃丸(即桂附地黃丸減去附子,見面部頰瘍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塗抹在牙齒上,停留半個小時,然後用溫茶漱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