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二 (14)
卷二 (14)
1. 洗滌類方
洗有盪滌之功。滌洗則氣血自然舒暢,其毒易於潰腐,而無壅滯也。凡腫在四肢者,溻漬之;在腰腹脊背者,淋之;在下部者,浴之,俱以布帛或棉蘸洗,稍溫即易,輕者日洗一次,重者日夜洗二次,每日洗之,不可間斷。凡洗時,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氣,夏月要明窗以避風涼。
若不慎此,輕則有妨收口,重則恐變純陰。夫洗藥不一,如初腫與將潰者,俱用蔥歸溻腫湯燙洗。如陰證不起者,俱用艾茸湯敷法。如潰後,俱用豬蹄湯燙洗。用豬蹄湯者,以助肉之氣而逐腐也。此滌洗之法,乃瘍科之要藥也。
蔥歸溻腫湯,此湯治癰疽瘡瘍,初腫將潰之時,用此湯洗之,以瘡內熱癢為度。
獨活(三錢),白芷(三錢),蔥頭(七個),當歸(三錢),甘草(三錢)
上五味,以水三大碗,煎至湯醇,濾去渣。以絹帛蘸湯熱洗,如溫再易之。
【方歌】蔥歸溻腫洗諸毒,初起將潰用之宜,洗至熱癢斯為度,獨芷蔥歸甘草俱。
艾茸敷法,此膏治陰瘡黑陷而不痛者,用之為良。以知痛則生,不知痛出紫血者死,然必內服大補回陽之劑以助之。
硫黃(五錢),雄黃(五錢),艾茸(一斤)
上以硫、雄二味為末,同艾入水煎半日,水將干,取艾出,搗爛,溫敷患處。再煎再易,十餘次為度。
【方歌】艾茸敷法治陰瘡,黑陷不痛用之良,石硫雄黃同艾煮,搗成膏敷定能康。
豬蹄湯,此湯治癰疽、諸毒流膿者,熬好洗之,以助肉氣,消腫散風,脫腐止痛,去惡肉,活死肌,潤瘡口。如腐盡者,不必用之,當以米泔水熱洗之,令瘡潔淨。不可過洗,過洗則傷水,皮膚破爛,難生肌肉斂口矣。
黃芩,甘草,當歸,赤芍,白芷,蜂房,羌活(各等分)
上七味,共為粗末,看證之大小,定藥之多少。先將豶豬前蹄一隻,用水六碗,煮蹄軟為度,將汁濾清,吹去汁上油花,即用粗藥末一兩,投於汁中;再用微火煎十數沸,濾去渣,候湯微溫,即用方盤一個,靠身於瘡下放定,隨用軟絹蘸湯淋洗瘡上,併入孔內,輕手捺盡內膿,庶敗腐宿膿,隨湯而出,以淨為度;再以軟帛疊七八重,蘸湯勿令大幹,覆於瘡上,兩手輕按片時,帛溫再換,如此再按四五次,可以流通血氣,解毒止痛去瘀也。洗訖用絹帛挹干,即隨證以應用之藥貼之。
【方歌】豬蹄湯治癰疽毒,已潰流膿用此方,消腫散風能止痛,芩甘歸芍芷蜂羌。
白話文:
洗滌類方
清洗具有滌盪潔淨的作用。清洗能使氣血自然舒暢,毒素更容易排出腐化,而不會阻塞不通。凡是腫脹位於四肢的,用藥液浸泡;位於腰腹脊背的,用藥液淋洗;位於下部的,用藥液沐浴,都用布或棉花沾取藥液清洗,稍溫即可更換,輕症者每日清洗一次,重症者每日清洗兩次,每日都要清洗,不可間斷。凡是清洗時,冬天要用猛火驅散寒氣,夏天要打開窗戶避免風寒。
如果不小心處理,輕則會妨礙傷口癒合,重則可能導致病情轉為陰寒。各種清洗藥方不盡相同,例如初期腫脹和將要潰爛的,都用蔥歸溻腫湯熱敷清洗;如果陰虛證候無反應的,都用艾茸湯敷貼;如果潰爛之後,都用豬蹄湯熱敷清洗。使用豬蹄湯,是為了補充肌肉的元氣而排出腐敗之物。這種清洗方法,是外科治療的重要藥方。
蔥歸溻腫湯
此湯方治療癰疽瘡瘍,初期腫脹將要潰爛的時候,用此湯清洗,以瘡內發熱發癢為度。
獨活(三錢)、白芷(三錢)、蔥頭(七個)、當歸(三錢)、甘草(三錢)
以上五味藥材,用三大碗水煎煮,直到湯汁濃稠,過濾掉藥渣。用絹布沾取熱湯清洗,覺得溫熱了就更換。
【方歌】蔥歸溻腫洗諸毒,初起將潰用之宜,洗至熱癢斯為度,獨芷蔥歸甘草俱。
艾茸敷法
此膏方治療陰瘡潰爛黑陷而不痛的,用它效果很好。因為知道疼痛則表示有生機,不知道疼痛而流出紫血的則會死亡,但是一定要內服大補元氣回陽的藥物來輔助。
硫黃(五錢)、雄黃(五錢)、艾絨(一斤)
以上硫黃、雄黃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,與艾絨一起加水煎煮半日,水將要乾了,取出艾絨,搗爛,溫敷患處。再次煎煮再次更換,十多次為宜。
【方歌】艾茸敷法治陰瘡,黑陷不痛用之良,石硫雄黃同艾煮,搗成膏敷定能康。
豬蹄湯
此湯方治療癰疽、各種毒邪流膿的,熬好後清洗,可以補充肌肉元氣,消腫散風,止痛脫腐,去除壞死組織,使壞死的組織復甦,滋潤瘡口。如果腐爛已經完全清除,就不必再用,應該用熱米湯清洗,使傷口乾淨。不可過度清洗,過度清洗會傷及皮膚水分,皮膚破爛,難以長出肌肉癒合傷口。
黃芩、甘草、當歸、赤芍、白芷、蜂房、羌活(各等分)
以上七味藥材,一起研磨成粗末,根據病情輕重,決定藥材用量多少。先將一隻豬前蹄,用六碗水煮,煮到蹄軟為止,過濾取清汁,去除湯汁表面的油花,然後加入一兩粗藥末,用小火再煎煮十幾沸,過濾掉藥渣,待湯汁微溫,用一個方盤,靠近患處固定,用柔軟的絹布沾取藥湯淋洗瘡口,並深入孔洞內,輕輕按壓排出膿液,直到膿液排盡為止;然後用柔軟的布疊七八層,沾取藥湯,不要讓它完全乾透,覆蓋在瘡口上,雙手輕輕按壓一會兒,布溫熱了就更換,這樣反覆按壓四五次,可以促進氣血流通,解毒止痛,去除瘀血。洗完後用絹布擦乾,然後根據病情,再應用其他藥物貼敷。
【方歌】豬蹄湯治癰疽毒,已潰流膿用此方,消腫散風能止痛,芩甘歸芍芷蜂羌。
2. 膏藥類方
萬應膏,此膏治一切癰疽發背,對口諸瘡,痰核流注等毒,貼之甚效。
川烏,草烏,生地,白蘞,白芨,象皮,官桂,白芷,當歸,赤芍,羌活,苦參,土木鱉,穿山甲,烏藥,甘草,獨活,元參,定粉,大黃(各五錢)
上十九味,定粉在外,用淨香油五斤,將藥浸入油內。春五夏三,秋七冬十,候日數已足,入潔淨大鍋內,慢火熬至藥枯,浮起為度。住火片時,用布袋濾去渣,將油稱准,每油一斤,兌定粉半斤,用桃柳枝不時攪之,以黑如漆,亮如鏡為度。滴入水內成珠,薄紙攤貼。
【方歌】萬應膏用貼諸毒,發背癰疽對口瘡,川草烏同地蘞芨,象皮桂芷芍歸羌,苦參木鱉穿烏藥,甘獨元參定粉黃。
紺珠膏,此膏治一切癰疽腫毒,流注頑臁,風寒濕痹,瘰癧乳癰,痰核,血風等瘡,及頭痛,牙疼,腰腿痛等證悉驗。
制麻油(四兩),制松香(一斤)
上將麻油煎滾,入松香文火溶化,柳枝攪候化盡,離火下細藥末二兩三錢,攪勻,即傾於水內,拔扯數十次,易水浸之聽用。
一、瘀血、腫毒、瘰癧等證,但未破者,再加魏香散,隨膏之大小,患之輕重,每加半分至三二分為率。
一、毒深膿不盡,及頑瘡對口等證,雖潰必用此膏獲效。
一、未破者貼之勿揭,揭則作癢。痛亦勿揭,能速於成膿。患在平處者,用紙攤貼;患在灣曲轉動處者,用絹帛攤貼。
一、臁瘡及臀、腿寒濕等瘡,先用茶清入白礬少許,洗淨貼之見效。
一、頭痛貼太陽穴,牙痛塞牙縫內。
一、內癰等證,作丸用蛤粉為衣,服下。
一、便毒痰核,多加魏香散;如膿瘡,再加銅青。如蟮拱頭,癬毒,貼之亦效。
制油法:每麻油一斤,用當歸、木鱉子肉、知母、細辛、白芷、巴豆肉、文蛤打碎、山茨菇打碎、紅芽大戟、續斷各一兩,槐、柳枝各二十八寸,入油鍋內浸二十一日,煎枯去渣,取油聽用。查朝鮮琥珀膏,多續隨子,此方宜加之。
制松香法:擇片子淨嫩松香為末十斤,取槐、柳、桃、桑、芙蓉等五樣枝各五斤,銼碎,用大鍋水煎濃汁,濾淨,再煮一次各收之,各分五分。每用初次汁一分煎滾,入松香末二斤,以柳、槐枝攪之,煎至松香沉下水底為度,即傾入二次汁內,乘熱拔扯數十次,以不斷為佳,候溫作餅收之。餘香如法。
膏內細藥方
乳香,沒藥(各五錢),明雄黃(四錢),血竭(五錢),麝香(一錢),輕粉(二錢)
上為細末,加入膏內用。
魏香散
乳香,沒藥,血竭(各等分),阿魏,麝香(各減半)
為末,罐收聽用。
【方歌】紺珠膏貼癰疽毒,流注頑臁濕痹名,瘰癧乳癰痰核塊,血風頭痛及牙疼。松香化入麻油內,乳沒雄黃竭麝輕,隨證更加魏香散,麝香魏竭乳沒並。
白話文:
膏藥類方
萬應膏:此膏能治療各種癰疽、發背、口瘡、痰核、流注等毒症,貼敷效果顯著。
組成:川烏、草烏、生地、白蘞、白芨、象皮、官桂、白芷、當歸、赤芍、羌活、苦參、土木鱉、穿山甲、烏藥、甘草、獨活、元參、定粉、大黃(各五錢)。 定粉另放,用淨香油五斤浸泡藥材。春五天、夏三天、秋七天、冬十天,待時間足夠後,放入乾淨大鍋中,小火慢熬至藥材枯萎、浮起。熄火片刻,用布袋過濾藥渣,稱量藥油。每斤藥油加入半斤定粉,用桃柳枝不斷攪拌,直至膏體黑如漆、亮如鏡,滴入水中能成珠狀即可。用薄紙攤開貼敷。
紺珠膏:此膏能治療各種癰疽腫毒、流注、頑固性臁瘡、風寒濕痹、瘰癧、乳癰、痰核、血風等瘡瘍,以及頭痛、牙痛、腰腿痛等症,療效顯著。
製法:麻油四兩,制松香一斤。先將麻油煎煮沸騰,加入松香用小火溶化,用柳枝攪拌至完全溶解,離火後加入研細的藥末二兩三錢,攪拌均勻,倒入水中,反复拉扯數十次,換水浸泡後即可使用。
用法:
- 瘀血、腫毒、瘰癧等症,未破者,可根據病情輕重,適量添加魏香散(每加半分至三二分)。
- 毒症深重、膿液排不盡,或頑固性口瘡等,即使已潰爛,使用此膏也能有效。
- 未破者貼敷後勿揭開,揭開會發癢;疼痛也不要揭開,可以加快膿液形成。患處平坦者用紙貼敷,患處彎曲處用絹帛貼敷。
- 臁瘡及臀部、腿部寒濕瘡瘍,先用加少量白礬的茶水清洗患處,再貼敷膏藥。
- 頭痛貼敷太陽穴,牙痛塞入牙縫。
- 內癰等症,可製成藥丸,用蛤粉做藥衣服用。
- 便毒、痰核等症,可多加魏香散;膿瘡可加銅青;蟮拱頭、癬毒等症,貼敷亦有效。
製油法:每斤麻油,用當歸、木鱉子肉、知母、細辛、白芷、巴豆肉、文蛤(打碎)、山茨菇(打碎)、紅芽大戟、續斷各一兩,槐枝、柳枝各二十八寸,一起放入油鍋浸泡二十一天,煎熬至藥材枯萎,去除藥渣,取油備用。參考朝鮮琥珀膏,多加續隨子。
製松香法:選擇乾淨嫩的松香,研成細末十斤;取槐枝、柳枝、桃枝、桑枝、芙蓉枝各五斤,切碎,用大鍋水煎煮濃縮,過濾,再煮一次,分成五份。每次取第一次煎出的汁液一份,煎煮沸騰,加入松香末二斤,用柳枝、槐枝攪拌,煎至松香沉底,倒入第二次煎出的汁液,趁熱拉扯數十次,直至不斷為止,稍涼後製成餅狀備用。其餘松香依此法製備。
膏內細藥方:乳香、沒藥(各五錢),明雄黃(四錢),血竭(五錢),麝香(一錢),輕粉(二錢)。 研成細末,加入膏藥中使用。
魏香散:乳香、沒藥、血竭(等分),阿魏、麝香(各減半)。研成細末,裝入罐中備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