祁宏源

《外科心法要訣》~ 卷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6)

1. 串疽

串疽生於背脅間,連發相串色依然,漫腫漸紅多痛,積憤鬱火是其原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背脅之間,初發一處,其後挨次發出二三處,形雖不同,而色仍同也。潰後多相串通,故又名老鼠鑽,又名遊走血脾癰。初發漫腫無頭,皮色如常,漸腫漸透紅色,多疼牽引旁處痛,因積憤鬱火而成也。初服仙方活命飲,宣解鬱毒。其次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生長在背部和側面的中間,最初只在一個地方發作,後來逐漸發展到兩、三個地方,形狀雖不相同,但顏色仍是一樣的。潰爛後大多互相貫通,因此又稱老鼠鑽,又稱遊走血痢。初期發作時腫脹沒有膿頭,皮膚顏色如常,逐漸腫脹並逐漸呈紅色,大多會疼痛並牽引到其他部位疼痛,是因積聚的憤怒和鬱悶的火氣引起的。最初服用仙方活命飲,宣解鬱積的毒素。其次內外治療的方法,都按照瘡疽腫瘤和潰瘍的治療方法來進行。

仙方活命飲(見腫瘍門)

2. 酒毒發

酒毒發生滿背間,皮色不變如彈拳,堅硬麻木痛徹內,藥酒厚味使之然。

白話文:

喝酒過多,酒毒會散發到背部,使背部皮膚顏色不變,但堅硬麻木,疼痛深入體內,這是由於飲用含有大量藥酒和濃烈酒類造成的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脊背、皮色不變,累累如彈如拳,堅硬如石,時麻時木,痛徹五內,二便澀滯,周身拘急,數日後頭面手足虛腫,泄瀉似痢,總由過飲藥酒,更兼厚味積毒所致。初起宜服連翹消毒飲,次服內疏黃連湯。其證或消或潰,須宜速治為順;若遷延日久,不消不潰,必腐爛筋骨,即成逆證。其餘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
白話文:

這個疾病發生在脊背上,皮膚顏色不變,但是會出現很多像彈丸或拳頭一樣的腫塊,腫塊堅硬如石頭。患者會時常感到麻木或僵硬,疼痛會透徹到五臟六腑,大、小便也會變得困難,身體周圍會感到拘謹。幾天後,頭、面、手、腳會開始腫脹,還會腹瀉,類似痢疾。這些症狀通常是由過量飲酒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導致的。

在疾病初期,適合服用連翹消毒飲,然後再服用內疏黃連湯。如果腫塊消退或潰爛,應立即進行治療,以避免病情惡化。如果延誤治療,腫塊可能不會消退或潰爛,最終可能導致骨骼腐爛,並使病情更加嚴重。

其餘的治療方法應按照癰疽、腫瘍和潰瘍的治療方法進行。

連翹(去心),梔子桔梗赤芍當歸,元參,射干黃芩紅花葛根陳皮(各一錢),甘草(生,五分),大黃(初起便燥者加一錢),花粉(一錢)

白話文:

連翹(去掉花蕊),梔子,桔梗,赤芍藥,當歸,元參,射干,黃芩,紅花,葛根,陳皮(各一錢),生甘草(五分),大黃(初起便便祕的人加一錢),花粉(一錢)

水二盅,煎八分,食遠服。有痰者,加竹茹一錢。

【方歌】連翹消毒療諸瘡,能解酒毒葛大黃,紅花梔桔元參草,芍芩花粉射陳當。

內疏黃連湯(見腫瘍門)

3. 連珠發

連珠毒發貫珠形,在背微疼色淡紅,發時尿閉少腹滿,陰囊作腫百節疼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背,不論左右,連腫三五塊,形若貫珠。由榮血火毒,或酒色過度而成。其瘡微痛,皮色淡紅,發時少腹脹滿,小水閉澀,陰囊作腫,百節疼痛。初起宜服神授衛生湯木通車前。其餘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
白話文:

【注】這種疾病發生在背部,不論左右,連續腫脹三到五塊,形狀像貫穿的珠子,由榮血火毒或酒色過度而形成。這種瘡微痛,皮膚顏色淡紅,發病時少腹脹滿,小便閉澀,陰囊腫脹,全身痠痛。發病初期應服用神授衛生湯,並加入木通和車前子。其餘的內外治療方法,均按癰疽腫瘍和潰瘍門的方法進行。

神授衛生湯(見腫瘍門)

4. 丹毒發

丹毒發如湯火傷,細癗赤暈渴非常,丹石剛劑致此證,紅活者生紫黯亡。

【注】此證生於背,形如湯火所傷,細無數,赤暈延開,發時其渴非常,由素服丹石剛劑所致。初服黃連消毒飲,兼國老膏服之,外用牛肉薄片貼之。其色紅活鮮潤,神清者生;若紫黯神昏,更兼脈躁、膨脹、嘔噦者亡。

白話文:

這種症狀發生在背部,形狀像被熱水或火燙傷,有很多小的紅暈擴散開來,發作時口渴非常,是由於服用丹石等剛烈藥物所引起的。首先服用黃連消毒飲,同時服用國老膏,外用牛肉薄片貼敷。如果顏色紅活鮮潤,精神清爽,則可生還;如果顏色紫暗,精神昏沉,再加上脈搏躁動、腹脹、嘔吐呃逆等症狀,則會死亡。

國老膏

甘草(大者,二斤)

捶碎,河水浸一宿,揉令漿汁濃,去盡筋渣,再用絹濾過;銀器內慢火熬成膏,用瓷罐收貯。每服三錢,無灰溫酒調下,或白滾水亦可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敲碎,浸泡在河水裡一個晚上,揉捏搓碎讓汁液濃稠,過濾掉筋脈雜質,再用絲綢過濾。然後在銀器裡用小火熬製成膏狀,裝入瓷罐裡保存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酒或白開水調服。

【方歌】國老膏解丹石毒,諸瘡用此腫即消,甘草二斤河水泡,取汁熬膏溫酒調。

黃連消毒飲(見頭部百會疽)

5. 禽疽

禽疽毒由時氣成,數塊似疹色紫紅,背生形如拳打狀,拘急麻木不作疼。

【注】此疽之毒,由時氣風熱而成。始發,數塊如疹,其色紫紅,在背而生,形如拳打之狀,脊背麻木拘急,並不作痛。神清脈和,服藥得汗者順;若神昏脈躁,或微或代,發寒齒噤者逆。初宜急服仙方活命飲羌活獨活汗之,外敷二味拔毒散,或蝌蚪拔毒散消之。若漫腫不潰,即服托裡透膿湯。其餘內外治法,俱按癰疽腫瘍、潰瘍門。

白話文:

這種毒瘡,是由當時的氣候和風熱引起的。一開始發作時,會出現數塊疹子,顏色為紫紅色,長在背部,形狀像拳打過的一樣,脊背麻木僵硬,並不疼痛。神志清醒,脈搏和緩,服藥後出汗的,病情會順利好轉。如果神志昏迷,脈搏躁動,時有時無,發冷,牙齒緊閉的,病情會逆轉。初期應緊急服仙方活命飲,再加入羌活、獨活發汗,外敷二味拔毒散或蝌蚪拔毒散消腫。如果腫塊擴散而不潰爛,就服用託裡透膿湯。其餘的內外治療方法,都按照癰瘡腫瘤、潰瘍門的方法來治療。

仙方活命飲二味拔毒散蝌蚪拔毒散(俱見腫瘍門)

白話文:

  • 仙方活命飲:這是一種可以治療腫瘤的藥方,由兩種成分組成,可以拔除毒素。

  • 二味拔毒散:這是一種可以拔除毒素的藥方,由兩種成分組成。

  • 蝌蚪拔毒散:這是一種可以拔除毒素的藥方,由蝌蚪和其他成分組成。

這三種藥方都可以在腫瘍門中找到。

托裡透膿湯(見頭部侵腦疽)

6. 痰注發

痰注發如布袋形,按之木硬覺微疼,其發不紅亦不熱,濕痰七情鬱滯成。

【注】此證發於脊背,長形如布袋,短形如冬瓜,按之木硬,微覺疼痛,不熱不紅,皮色如常。由濕痰、七情鬱滯,凝結於肌肉之分,日積深久而成。初起宜服瘡科流氣飲,外貼金鳳化痰膏消之。如此證久遠疲頑,治之不消者,屆期要潰。治法俱按癰疽潰瘍門。

白話文:

這種疾病發作在脊背上,長形的像布袋,短形的像冬瓜,按壓時堅硬如木,略微覺得疼痛,不熱不紅,皮膚的顏色跟平常一樣。是由於濕痰以及七情鬱悶,凝結在肌肉的間隔,日積月累後形成的。初期宜服用瘡科流氣的湯劑,外敷金鳳化痰膏來消除它。如果這種疾病已經很久了,疲乏頑固,治療後沒有消除的,到了時候是要潰爛的。治療的方法都按照癰疽潰瘍的門類。

瘡科流氣飲

人參厚朴(薑製),桔梗防風,紫蘇,黃耆(鹽水炒),枳殼(麩炒),當歸白芍(酒炒),肉桂烏藥甘草(各七分),川芎南木香白芷檳榔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人參、厚朴(薑汁加工)、桔梗、防風、紫蘇、黃耆(鹽水炒過)、枳殼(麩炒)、當歸、白芍(米酒炒)、肉桂、烏藥、甘草(各七分),川芎、南木香、白芷、檳榔(各五分)

引加生薑一片,水二盅,煎八分溫服。

【方歌】流氣飲舒痰涎壅,人參樸桔芷防風,蘇耆殼桂木香草,烏藥檳榔歸芍芎。

白話文:

【方歌註解】

流氣飲:治療氣滯痰凝的方劑。

舒痰涎壅:化痰排痰。

人參:補氣健脾。

樸:化痰止咳。

桔梗:宣肺祛痰。

防風:解表散寒。

蘇:化痰止咳。

耆:補氣健脾。

殼桂:溫補腎陽。

木香:理氣止痛。

草:化痰止咳。

烏藥:溫中止瀉。

檳榔:破氣行滯。

歸:補血養陰。

芍:活血化瘀。

芎:活血行氣。

流氣飲可以化解氣滯痰凝,方中有人參、樸、桔梗、防風、蘇、耆、殼桂、木香、草、烏藥、檳榔、歸、芍、芎。各藥合用,可以補氣健脾、化痰止咳、溫補腎陽、理氣止痛、活血行氣,從而治療氣滯痰凝引起的各種症狀。

金鳳化痰膏

鳳仙花(去青蒂,研末,一捧),大蔥自然汁(一茶盅),好米醋(一茶盅),廣膠(切如米粒大,入蔥汁內泡之,三錢),人中白(火微煅存性,研末,八錢)

白話文:

  • 鳳仙花(去除青色的花蒂,研磨成細末,大約一小把)

  • 大蔥自然汁(取一茶盅新鮮的大蔥汁液)

  • 好米醋(取一茶盅優質的米醋)

  • 廣膠(將廣膠切成米粒般大小,放入蔥汁中浸泡,用量約三錢)

  • 人中白(將人中白以溫火煅燒,保持其藥性,研磨成細末,用量約八錢)

先將蔥汁、米醋、廣膠投入鍋內熬化,次下鳳仙花共末熬成膏,再入人中白末,將鍋離火不時攪勻。用時以重湯燉化,量痰包之大小,薄紙攤貼,候膏自落,再換新膏。

白話文:

首先將蔥汁、米醋、廣膠放入鍋中熬化,然後加入鳳仙花末一起熬成膏狀,再加入人中白末,最後將鍋子離火,不時攪拌均勻。使用時,用熱湯將膏藥融化,根據痰包的大小,將融化的膏藥攤開在薄紙上,貼在患處,等膏藥自然脫落後,再換新的膏藥。

【方歌】金鳳化痰消硬堅,濕痰串注貼更痊,鳳仙中白廣膠醋,蔥汁同熬用紙攤。